?

現代粉絲文化及其形成機理分析

2020-11-23 06:32何冰冰楊又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崇拜

何冰冰 楊又

摘要:現代粉絲文化是由大眾娛樂產業發展出來的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技術邏輯、時代邏輯、文化邏輯的綜合性產物,往往經歷由個體粉絲到群體粉絲,再到粉絲的消解與鞏固的轉變過程,由于表征著現代性,它又內含著粉絲崇拜與粉絲大戰的雙向駁論。

關鍵詞:粉絲文化;崇拜;產生邏輯;駁論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6-016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16

一、現代粉絲文化的界定

著名學者陳序經指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智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的其他一切的能力與習慣。①粉絲文化則是文化現象的一個特有定格點?!胺劢z”音譯于單詞“fans”,意為追求者、狂熱愛好者。個體在社會活動中產生對某一社會主體的興趣,去追求、崇拜它,成為其粉絲,這是個體的實踐與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換言之,大眾在對自己認同的價值取向和喜愛對象的追捧過程中發展成為一個個粉絲個體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再由眾多粉絲個體近乎主動地組合成一個個粉絲群體,這種在個體和群體的文化消費、人際交互矛盾中發展出的具有多元文化價值的社會文化現象,即為現代的粉絲文化。

二、現代粉絲文化產生的邏輯

(一)技術邏輯

粉絲現象古已有之,晉代就有“洛陽紙貴”的粉絲崇拜現象?,F代技術的發展則催生出了更普遍化、系統化的粉絲現象。新媒體技術改變傳統大眾傳播方式,將信息與互聯網技術結合,提供了無數個快速便捷的交流平臺。在現代多元虛擬空間里,大眾十分便利地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直接或間接的互動交流,各種思想和價值觀在平臺上不斷近距離碰撞、融合、發散,催生現代粉絲文化的成型。技術建構人類的溝通網絡。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等的蓬勃發展促成了人際關系的變革,表現在技術為人們創建了新型的獨立空間。不再需要進行面對面的交往、聚集活動,人們得以在這個自我的空間中獨處,同時又能使用技術工具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溝通形式多樣化造就了人際交往的多樣化,粉絲文化則在這種復雜的人際交往中產生。

(二)時代邏輯

時代不斷發展,粉絲文化也不斷的完善成型。數字化配合政治、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給粉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全球化的互聯網成為信息交流平臺,互聯網迅速而準確的信息傳播為粉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新型方式。地域、距離和語言不再成為阻礙,過去的“韓流”、“歐美熱”、“日漫”等潮流就是在這樣全球化的時代環境中蓬勃生長起來的。人們隨時代進步而變化的消費觀念是娛樂產業發展的基石。繁榮的全球化市場為人們提供了消費平臺,在基本生存資料充足的當下,人們更加愿意將消費目光轉移至娛樂產業,這賦予了粉絲群體以強大的消費能力,也為粉絲文化創造出不斷發展的動力。數字時代的粉絲文化沒有門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粉絲或找到自己的粉絲。

(三)文化邏輯

娛樂文化在古人生活中也存在,聽曲、看戲、說書等娛樂活動相當有限地點綴部分人的生活。而當代的娛樂文化豐富、廣泛且極具特色,根據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出現了娛樂和消費相結合的模式,形成了獨特的娛樂消費文化。娛樂消費文化提升具有娛樂需求的消費個體的消費水平和范圍,為消費個體創造消費指向。娛樂和消費在互利成長中促成了粉絲文化的擴大,粉絲的類型也變得空前多元。正是由于娛樂化的精神體驗需求增大,娛樂產業以及隨著娛樂產業發展而產生的粉絲文化迅速膨脹。對文化認知的改變,思想容納和消費接受程度的擴寬為娛樂文化呈現的多樣化打下了基礎,粉絲文化即為娛樂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人們在娛樂產業中追求高品質的消費和圖像享受,從粉絲文化的消費行動和眼球刺激中獲得心理滿足感。

三、現代粉絲文化的產生過程

(一)個體粉絲的形成

粉絲是粉絲文化的主體,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個體成為粉絲具有許多動因,大體分為個體心理和現實環境兩部分。粉絲作為情感外化的個體在平臺上接觸娛樂價值,以滿足自我的感官、心理追求。②這種感官和心理的追求是崇拜心理的外在表現。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Winnicott)提出,人的成長具有過渡階段,人們會在成長過程中將對家庭、溫情的情感過渡寄托于具有類似特質的事物上。③個體粉絲投入時間、精力以及情感,積極地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傳播信息。部分個體粉絲選擇通過對照片、視頻等材料進行擴展加工成為功能型粉絲;或是參與線下活動成為線下型粉絲;或是發布通過眾多途徑得到的豐富信息成為資訊粉絲等。擁有以上素材加工、資訊獲得等突出技能優勢或存在地域等優勢常常進行線下活動的粉絲,往往能在一個粉絲群體中占據獨有的文化符號生產能力而獲取影響力。④

(二)從個體粉絲到群體粉絲的形成

受眾在接受傳播的過程中存在選擇,選擇的前提就是自身的需要。按照沃納·賽佛林的傳播理論,選擇的過程可視為四道圍墻的防御,從外到內分別為選擇性接觸、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⑤眾多個體粉絲會根據由自我主導的選擇心理選擇性接觸、注意到具有共同的喜好、選擇理解相似的價值觀和態度的個體或群體進行交往活動,并且選擇性地記憶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正面情緒,從而慢慢地介入形成粉絲群體,即表現為個體粉絲融入以各種類型的“大粉”或組織為中心形成的粉絲群體。絲群體是一個擁有技能、渠道、消息等資訊的團體,他們得到的信息會明顯多于個別個體粉絲。當下健康的粉絲群體擁有時代、文化環境下特有的創造性和規范素養,高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讓他們選擇合理地表達崇拜或不認同,具有可貴的發展性思維特點。

(三)粉絲的鞏固和消解

根據群體心理所具有的四個特征:認同意識、歸屬意識、整體意識和排外意識,⑥群體內部存在很強的凝聚力,群體內部存在的不自覺的粉絲鞏固活動,會給予個體粉絲無意識的自我鞏固能力,這種自我鞏固能力來自由追求感官刺激的消費型“愛意”轉換成的責任感和行動力。一些粉絲會由于這種責任感和行動力主動參與飯圈的各種活動,成為功能型、線下型粉絲,不自覺地向著核心粉絲轉變。在這個過程中,粉絲個體會逐漸鍛煉出對偶像的責任感和忠誠心,不斷加固初級的崇拜,更多的是慢慢成為一種習慣,將感官消費的初衷鞏固成長期的付出行為。

雖說各個粉絲群體之間由于崇拜的對象、認同的價值觀不同而互相隔離,但這種隔離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個人對同一個事物或人的崇拜和認同是有保質期的,當粉絲個體開始對眼前的對象開始厭倦、渴望離開,或是找到了更吸引自己的對象,便會產生粉絲個體的消解。尤其是沒能很好融入粉絲群體中的一些個體,對待崇拜的態度更符合初級的娛樂和感官消費,這種想法缺乏自我補充性,無法對自身情感進行更深一步的加工,便會產生粉絲的自我消解。

三、粉絲文化的內在駁論:粉絲崇拜與粉絲大戰

(一)粉絲崇拜

個體粉絲由于相同的崇拜對象聚集成為群體粉絲,崇拜心理讓粉絲行為從初步的對信息的解讀到表現愛意和自覺性付出?!艾F實與理想之間始終存在著距離,人類也始終處在對理想現實的追尋中。⑦這種崇拜源自個體的寄托和缺憾心理,自我內心明確自己缺少而渴慕的東西出現在別人身上時會被明顯地放大。崇拜的力量讓粉絲不至于迷失自我,堅持將偶像的特征作為人生目標和行事信條。這種以對方某種特質為寄托或追求對象的個體的崇拜心理是粉絲出現的基礎,也是粉絲文化產生的基礎。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個體無意識是由“沖動、愿望、模糊的知覺以及經驗而形成的”。⑧個體粉絲的情緒憑這種模糊的“知覺”和“經驗”容易無意識地受到粉絲圈集體情緒轉移,將崇拜心理逐漸同化為粉絲圈主流,即喜愛和付出。崇拜心理會使人受到鼓舞,獲得心理認同感和生存精神力量。

(二)粉絲大戰

粉絲歷來被看作反叛的力量,在過去被定義為非主流的顛覆性文化現象,粉絲不自覺地將對主流文化的戲謔表現為廣泛的粉絲行為。⑨立場的對抗和價值觀的不同使這些群體在接觸過程中產生許多摩擦和不滿。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崇拜、喜愛的人或物受到抨擊,再加上所謂集體榮譽感或恥辱感,就會出現群體間的互相對抗,即用謾罵、攻擊等形式捍衛自身話語權,而形成粉絲群體其間之大戰。除了群體之間的“大戰”,還有群體內個體與個體的對抗。觀點和行為的沖突造成即使是在一個群體內的個體之間也常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摩擦,就像細菌形成許多小菌落一樣,這些摩擦也會讓一個大群體內部割裂成一些小群體,這些小群體更加奮力地發展,有機會成為功能完備、具有發展性的群體。

四、總結

現代粉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時間的沉淀中產生,即使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吸收了正面的現代特色,表現出蓬勃、正向的生長力,但由于其延申面受眾廣,暫時表現為不成熟的狀態。在參與粉絲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適當表達情感的同時要遵循理性,偏見和偏激固然是錯誤的,一味的崇拜追捧同樣不可取,公共道德需在個體的努力下成長。同時,社會環境也需要整改——在娛樂文化和消費文化結合的現狀下,社會過分偏愛“娛樂”和“消費”至上,卻忽略了文化的本質——粉絲文化和公共道德需要成長,獨立的思考和進步要求持續進行。馬克思指出,文化的本質是“自然的人化”。文化應被用于體現和追求自然人性,即真善美。只有在個體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粉絲文化才能展現出更為成熟的形態,為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貢獻積極的力量。

注釋:

①陳序經.文化學概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2.

②鮑震培.媒介粉絲文化與女性主義[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126-135.

③Vincent M.D.W.Winnicott,Playing and Reality.[J]Pen-guinEducational,London.1981,4(1):107.

④呂欣,戴春旭.明星粉絲社群的網絡動員機制研究[J].傳媒,2019(24):88-90.

⑤章潔.大眾傳媒心理學教程[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151.

⑥張云.公關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9:40.

⑦樊葵.媒介崇拜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33.

⑧榮格.侯國良,顧聞.分析心理學與詩的藝術[J].文藝理論研究,1986-5:72-80.

⑥張建敏.媒介技術驅動與粉絲文化表達變遷[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04):34-39

作者簡介:何冰冰(2000—),女,浙江溫州人,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學生;楊又(1988—),男,四川雅安人,紹興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猜你喜歡
崇拜
我與冬天互致頹廢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神回復
兩相兼顧
神回復
理性的崇拜
偶像面面觀
郁達夫1%崇拜自己
我的爸爸是超人
偶像崇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