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學視野下的繪畫創作人類學家莊孔韶采訪畫家林建壽

2020-11-25 01:50林建壽
油畫藝術 2020年4期
關鍵詞:人類學家布面人類學

莊孔韶:關于肖像畫的創作,陌生人、半熟的人和熟識的人,乃至我們在人類學數次田野工作中深入了解的人,當你畫他們的肖像畫時,有什么不同的感觸?風景畫呢?你有什么體驗呢?(實際舉例如憨鷹、頭人、苦蕎等)

林建壽:我畫肖像畫的習慣是不把它當作簡單的肖像畫。我會在構圖或場景中找到創意,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放在畫中并賦予它另外的意義,因此也就成了創作。

這個問題簡單一點的回答就是:熟悉的人或景畫起來除畫面該有的效果以外,更容易表達情感,其他次之。畫自己熟悉的人或景會比較輕松。比如畫憨鷹,因之前兩次的深入了解,加上對他的采訪資料和視頻錄制,回北京后又對他的采訪視頻做深入研究,他的音質有點像陳丹青老師,聽起來感覺也沒有什么陌生感,就有一個整體上的判斷,畫起來也會得心應手。畫頭人時基本上也差不多,但也有不同,平時對頭人的所有的了解,在畫中基本上體現不出來(除了臉上的疤痕所隱含的經歷),對他的頭人身份也是畫前的那一次調研才知道,本來一個很熟悉的人一下子有了一種“刮目相看”的陌生感,因此畫起來就有一種又緊張又激動的氣氛,畫面中的效果也會有所變化。

如果真碰到不熟悉,但一定要畫的,我會選擇邊聊邊畫,人物有的聊,風景只能現場去體驗和感受。畫苦蕎,因為苦蕎是地方農作物,有地域特色,苦蕎種在我們去神石的路上,小心翼翼地,總擔心踩到它,因為平時不經常吃,而且當時我們在那里的時候,苦蕎才長了一點,加上平常不容易看到這種灰藍色的植物,所以就沒有往食物那方面去感受和假想體驗,也就變成了有詩意的風景的一部分。

莊孔韶:我一直關注俄國油畫群像的傳統表達,好似或明或暗地隱含著故事、哲理、情感等,它對人類學繪畫有什么啟示嗎?

林建壽:俄羅斯繪畫史上的畫家中,我最熟悉也是最喜歡的畫家是列賓。一方面可能跟我的繪畫風格有關,同屬于現實主義題材。另一方面是他的作品中人物動態、表情特別生動,我的長處也在這。另外,他有一種使命感,同情貧苦人民,有很高的人格品質。他對創作的態度非常嚴謹,真正去體驗生活,而不是到現場拍些照片,更不是在網上下載圖片。這種責任心和嚴謹的創作態度也造就了他的才華。

列賓的代表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王寫信》都屬于人類學繪畫作品。因為它們都具有很強的地域、文化、歷史、宗教以及很深的情感及社會意涵表達,所以對現在的人類學繪畫創作有很好的歷史借鑒意義。我近期開始研究《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王寫信》,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和解讀它,應該會很有意思,這可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

莊孔韶:顏色和繪畫知識你是如何慢慢用在你的創作構想上的?

林建壽 大寧水庫 布面油彩 160 cm×400 cm 2015 年

林建壽 天澤 布面油彩 200 cm×1200 cm 2015 —2016 年

林建壽:創作的構想首先是直覺,然后在直覺中找到可以生發隱喻之處。而色彩正是在直覺和隱喻中體現出來的。色彩的直覺是通過眼觀直接產生情緒,而色彩的隱喻必須經過聯想、地域、文化意涵的理解來完成表達。繪畫知識只是畫家表達思想蘊含的一個必備條件,屬于繪畫的基本規律范疇。如果掌握的繪畫知識的范圍越廣,運用時就會越發自由。理論的運用需要在實踐積累的基礎上完善。知識面越廣,跨學科實踐的機會就越多,運用起來就更加靈活,并在融合中出現創新。多學科視角的交流和跨學科實踐的積累是基礎。

莊孔韶:繪畫和人類學的跨學科結合有什么經驗之談,今后的希望和展望是什么?

林建壽:首先這里有兩個基礎的部分,一個是對人類學的思想,田野研究方法和途徑要熟悉,另一個是繪畫基本的呈現能力,然后才能談跨學科的結合與實踐的部分。往往是懂畫的人不懂人類學,因為大部分的畫家只關注自己畫面中的本體語言、水平或者創作的主題內容。畫家應該在本學科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科進行學習和借鑒,以期待觸類旁通的學術研究之愿望。懂人類學的人又不一定很懂畫,因此繪畫人類學與人類學繪畫作為一種新的研究和呈現方式,它的產生就彌補了兩種學科研究的單一性,這也就是跨學科實踐的意義。人類學與繪畫都有不同的學科研究途徑和結果的呈現方式,我們要找到這兩種不同學科呈現方式的共通點,再從兩種學科的學理方面找到共通點。這期間少不了人類學家與畫家的不斷交流,才能找到雙方最認可的呈現方式。

中國的繪畫人類學研究團隊人數還是比較少,我是希望將來云南大學能借著這次國際研討會的影響力,實施“繪畫人類學與人類學繪畫專項人才培養計劃”,以此建立一個年輕的繪畫人類學研究團隊和人類學繪畫的創作團隊。云南大學也會因此在全國多了一項學術優勢和研究方向,將來也可以以云南大學的名義進行全國的社科類和藝術基金的項目申請,創作出更多的學術研究成果,彌補跨學科之間研究的不足,并為將來立足于國際繪畫人類學研究打下良好的根基。

莊孔韶:中國有很多年輕繪畫愛好者,無疑繪畫人類學誕生了新的進取方向,即深入的田野工作會在繪畫的作品上呈現哪些與以往不同的效果?

林建壽: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兩個問題:第一,畫家的下鄉寫生;第二,人類學家的田野調查。畫家的下鄉寫生多是體驗生活式的,適合較短時間的現場寫生。一般情況下,畫家的方式是第一天先到各個地方去找景,去老鄉家串串門,拍拍照片。如果是畫景,就會想好明天要畫什么樣的構圖,適合用多大的畫框尺寸;如果是畫人物,晚上的時間會跟寫生基地的負責人聯系,說好想畫哪個人,讓他提前安排好。風景畫一般畫1~2 次,人物畫需要三五天,但具體也得看尺寸。一般一次下鄉時間在2~4 周,畫家更多的時間是花在畫畫上。一般是在三天或一周左右會點評一次,點評后會有一次短時間的座談。而人類學家的田野調查時間似乎可長可短,他們大部分的時間是用于對某一個問題的深入了解和調查。人類學家在田野考察之前,都會對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地域、宗教等問題進行全方面的了解,把自己觀察到的、發現的,還有采訪到的錄音影像資料等有一個全方位的整理才能得出結論。也是因為這個,人類學家的田野考察要比畫家的下鄉寫生在某些方面的了解更為深入。畫家的下鄉寫生,更多的是表現直覺,但容易出現過于表面化的問題。而人類學家的田野考察,更容易找到文化的隱喻,而文化的隱喻與繪畫相結合也需要有獨特的呈現方式。直覺和隱喻正是藝術最好的表現手段,兩者可以取長補短。很顯然,繪畫采用人類學的田野考察的方法,畫面中除了有直覺的效果,還會使畫面具有人文思想和深刻的社會意涵。

林建壽 虎日祭祀 布面油彩 90 cm×130 cm 2019 年

林建壽 守望者 160 cm×190 cm 布面油彩 2016 年

莊孔韶:繪畫的傳統理論和人類學的交接點,你認為有哪些?還有,中西繪畫方法的兼收并蓄如何實驗和實現?

林建壽:比如,繪畫中色彩的情感表達及寓意,與人類學的地域文化中色彩的隱喻可以產生關系;繪畫中對主題內容所呈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與人類學中自己的立場和對他者的研究可以產生關系;繪畫中對抽象型的研究,可以與人類學的認知與符號的意義產生關系;繪畫中的詩意表達與人類學的詩學研究可以產生關系;繪畫中對照片的利用與人類學中對照片的利用可以產生關系;另外繪畫中的服裝服飾、人物長相特征及膚色、構圖中的主次及抽象型,都可以用來表現人類學中的地域特征、生存環境、族群、婚姻、家庭關系、比較、文化、信仰等重要概念。

繪畫方法是不同文化的直接體現,可以嘗試著找出文化認同的融合點。兼收并蓄的實驗,具體可以試著找出不同表現手法中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色調的融合以及綜合材料的表現手法來實現。

莊孔韶:如何表現畫家和人類學家的主體性,以及展現會話對象的主體性?

林建壽 囍臨門 布面油彩 180 cm×360 cm 2016 年

林建壽 獨行者 布面油彩 220 cm×480 cm 2017—2020 年

林建壽:“主體性”屬于哲學研究的范疇。有人說繪畫的后盾是哲學,我更認為是人類學,因為哲學也是人類學研究的范疇之一。觀點在于立場,就是以什么為中心或作為出發點來對他者的研究。這種帶有主觀能動性的研究受每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宗教信仰所影響。目前人類至少有兩種中心,一種是以人為中心,另一種是以神為中心。一個人的地位決定他的能力和在社會上所起的作用,他的學識、立場和胸懷也會影響他的觀點和判斷。

畫家的主體性表現主要在于,他如何選擇和吸收人類學家提出的學術觀點和思想,又如何用繪畫的語言來表現。但在吸收人類學家提出的學術思想的過程中,會受畫家個人的創作能力、水平和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識、喜好和偏見的程度所左右。這里面還有兩個問題,即畫家在繪畫表達能力上的局限和他在理解人類學學術思想和轉換上的局限,這就存在著很多的主觀能動性在里面。畫家的主體性作用也就從這些方面體現出來,在畫面中的構圖和色彩運用上尤為直接。

對象主體性的問題,以畫肖像為例,作畫場景是現有條件,已經有了對象的主體性。畫家只能在這個范圍之內做出選擇,這也是畫家主體性的表現。比如被畫對象的著裝就是他的主體性表現,他會選擇他想讓畫家畫他什么樣子,因為服裝在少數民族地區有地位的象征。還有就是被畫對象會跟畫家聊他最想讓畫家知道的最有本事的事,其間所流露出的神情,就是他的主體性表現。還有,他會選擇代表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動作讓畫家來畫。當然,畫家也有自己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也是在對象所擺出來的所有動作里選。所以,人類學家想要表達的學術點主體性,必須依靠畫家的主體性理解和在所畫對象所呈現的主體性范圍之內做出選擇。

莊孔韶:直覺和文化的隱喻如何展現?畫家的情感進入田野工作后會有哪些不同以往的體驗?

林建壽:繪畫中直覺的展現,一般是通過畫面中的色彩、構圖、人物、場景的面貌、專業水平以及所使用的表現方法風格等方面來展現。而文化的隱喻一般是通過色彩、構圖中所處的位置、指向以及一些特殊的符號、抽象型等來體現。

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在于深入研究的對象,能夠反饋給我的信息的深度會有很大的不同。而這種對地域文化、族群認同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比較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準確地去把握我們所要畫的對象的動態、表情、情緒,包括我們所選擇的道具、場景等。而這種對對象的全面認知和分析,不但可以去除我們的文化差異和陌生感,促使我們更加主動、準確地去表達對象,還可以更明確地呈現我們所要表達的重要學術點和思想意涵。

莊孔韶:你對20年的人類學和繪畫合作實驗有什么體會?

林建壽:我覺得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使我的視野更為開闊,思維也比以前更加靈活,掌握的知識面也比以前寬;我的繪畫風格和選擇的主題因此也有一些變化,特別是早期的人類學繪畫作品的實踐過程,這種不斷地研究摸索會讓我形成一個思考的習慣,并鍛煉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一個畫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藝術上的進步會有一些成就,人類學思想的介入和知識的掌握對畫家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而這種收獲會通過作品的方式來呈現。另外,我也開始嘗試用論文的方式,以繪畫與人類學的跨學科視角來解讀我的或者其他畫家的人類學繪畫作品。我們在20年的合作過程中彼此實現了雙修,而且開始建立了我們的研究團隊,2019年在昆明舉辦的“人類跨學科研究與實驗——繪畫人類學國際研討會暨人類學繪畫展”活動,是學術論文及繪畫作品的集中呈現。我們的成果開始被人類學界和繪畫界所認可,也從繪畫和人類學之間找到一個新的研究路徑,彌補了單一學科研究中的不足。

林建壽 虎日禁毒儀式 布面油彩 97 cm×130 cm 2019 年

林建壽 虎日回訪 布面油彩 180 cm×360 cm 2019 年

林建壽藝術簡歷

1977 年生于福建漳浦,現任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交叉學科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猜你喜歡
人類學家布面人類學
話語
王秋蓮
塬(布面油畫)
四月風(布面油畫)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與敘事的新變
“逸入”與“生成”——音樂人類學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徑
伊莎白及其中國人類學、社會學考察
反思盲區:論人類學家主體性及其概念處理
尋找源頭的野心
張方白藝術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