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 三湘贊歌

2020-11-25 02:39高歡歡鐘憶雪
藝海 2020年10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

高歡歡 鐘憶雪

〔摘 要〕 2013 年 11 月 3 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三湘大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實踐。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全力攻堅,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扶貧之路,在三湘大地上唱響了一曲曲大地頌歌。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扶貧路上涌現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以十八洞村為故事背景,展現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這是一部弘揚主旋律、謳歌新時代的精品力作,本文將從主題思想表達、人物形象塑造、視聽語言魅力等三個層面對這部歌舞劇進行藝術評析。希冀能夠更好地為讀者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震撼人心的精準扶貧湖南畫卷。

〔關鍵詞〕精準扶貧;平民英雄;現代舞美;沉浸式音效

一、精準扶貧:全面小康的民生之舉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歌舞劇《大地頌歌》則將扶貧路上涌現的真人真事進行改編,以湖南湘西為故事的發生地,以十八洞村人民脫貧攻堅戰的成功為故事框架,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后的滿足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

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熬珳史鲐殹钡母拍顚χ鲃搨儊碚f,不再僅僅是新聞報道中的詞條。要想創作出生動、感人的故事,必須通過對扶貧村的調查、調研、采訪以及深入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夠挖掘、提煉出感人至深的扶貧故事。在深入貧困山村采風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許多孩子都只能依靠與懸崖峭壁幾乎垂直的“天梯”去上學。對于大山里的留守兒童來說,往返路程短則五個小時,長則十個小時。翻山越嶺、艱難跋涉,甚至隨時都冒著生命危險,只為了心中的那個小小夢想。正是這些貧困山區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激起了主創們的創作熱情,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便演繹了一位支教老師和留守兒童之間動人的故事。最樸素的衣服、最天真的面容與最動人的歌聲,這便是以祁東縣啟航學校為原型的留守兒童合唱團?!熬珳史鲐殹北憩F在教育、經濟、醫療、住房等方方面面,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扶貧故事中提煉出一條主線,這是主創們必須重點思考的問題。該劇在眾多的扶貧故事中,以扶貧干部龍隊長為主線,講述了他為了十八洞村的脫貧攻堅,廢寢忘食、奉獻自我,從而展開系列工作的故事。主題鮮明,線索清晰,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起了一曲“精準扶貧”的大地頌歌。

一曲湖南民歌《瀏陽河》拉開了歌舞劇《大地頌歌》的序幕:“神州有支歌啊,一支永恒的歌。你唱過我也唱過,千家萬戶都唱過。它沸騰過千座山、激蕩過萬條河。它載著家鄉奔世界,情比河水韻更多?!惫爬系拿窀柙谛碌臅r代唱響,卻依然能夠引起三湘兒女的共鳴。是的,“精準扶貧”便是這樣一曲贊歌,它載著十八洞村民的夢想,載著這片貧瘠土地的希望,奔向世界。扶貧,不再僅僅是經濟的援助,更是產業鏈的架構與思維觀念的洗禮?!洞蟮仨灨琛返牡谝荒痪蛯⑦@種矛盾呈現在觀眾面前。扶貧干部龍來到十八洞村后,看到的是村里的年輕人集體外出打工的身影。村長苦口婆心,但依然無法阻擋年輕人離開的腳步。如何化解村民疑慮,凝聚村民人心?如何激起村民斗志,向貧窮宣戰?這是擺在龍面前的第一個難題。排除萬難、啃硬骨頭,資金周轉不靈,用自己買房的積蓄也要為鄉親們解燃眉之急,這是龍在扶貧工作中解決的第二個難題。教育扶貧、志智雙扶,幫助輟學女生小雅重返校園、重拾信心,這是龍隊長在扶貧工作中解決的第三個難題。易地扶貧搬遷,讓大山深處的村民能夠走出閉塞的大山,讓孩子不必再爬危險的天梯,這是扶貧工作中解決的第四個難題。脫貧也要脫單,熱鬧喜慶的相親大會解決了苗寨青年男女的婚戀問題,這是扶貧工作解決的第五個難題。然而,所有幸福美好的生活背后,都有人在默默犧牲與奉獻。正所謂“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痹诜鲐毜牡缆飞?,一位又一位的平民英雄壯烈犧牲:義務扶貧人王新法、炎陵縣委書記黃詩燕、溆浦縣委書記蒙漢等等。歌舞劇以扶貧家屬的視角講述了這些忘我奉獻的扶貧工作者們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在深情的追憶中,我們更加感到扶貧成果的來之不易。

歌舞劇《大地頌歌》因取材于真實故事,因此在演繹過程中經常會請出故事的原型,或者在大屏幕上播放真實的數據或視頻。這種藝術表現手法能夠起到紀錄片一般真實與震撼的效果,當觀眾看到真實的扶貧干部葬禮視頻時,不覺淚流滿面。再看到那赫然出現的犧牲干部名單時,內心又無比震撼。正是這些平民英雄,托起了廣袤土地上貧困人民的希望,然而他們自己卻溘然長逝。在向英雄們致敬的同時,作為戲劇評論者,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藝術創作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現實生活,還是應該高于現實生活?”以第六幕《大地赤子》為例,故事以扶貧家屬的視角,講述了兩位與原劇情完全不相關聯的扶貧干部的事跡。站在藝術的角度來說,如果編劇將這位家屬處理為龍隊長的家屬,似乎更能夠與此前的劇情相關聯。然后,在故事中,龍隊長僅僅作為旁白者,串聯起兩個與主干劇情并無關聯的故事。盡管依舊感人至深,但畢竟脫離了主線故事,這個旁支顯得略為突兀。不過瑕不掩瑜,最后這個故事依然能夠統一在精準扶貧這個主題里,體現了扶貧人的犧牲與奉獻。從內在精神而言,還是能夠統一的。

二、平民英雄:奉獻自我的扶貧干部

作為一部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中的演員多達幾百人。雖說短短的兩個多小時時間無法將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一演繹,但該劇也詳略得當,塑造了許多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首先自然是為國為民、奉獻自我、勤懇拼搏的扶貧干部龍隊長。在劇中他“以一人之力,系萬民康樂”。他以脫貧攻堅為己任,不畏艱難困苦,不懼流言蜚語,不怕山高路遠,不求飛黃騰達。為了留住村里的青壯年,他不惜以三年為期,立下“軍令狀”,將諷刺自己的順口溜刻在了村口;為了解全村的燃眉之急,他不惜墊付自己準備買房的畢生積蓄;為了救助被山洪困住的孩子,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冒著風雨大半夜地搜尋每一個角落,最終救下奄奄一息的小生命;為了扶貧工作,他熬白了青絲、熬盡了青春,但也正是因為他的付出,才使得十八洞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最終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他是一個人,更是一群人,他是整個扶貧干部的縮影,更是千千萬萬為民奉獻的共產黨人的縮影。龍隊長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可信的、感人的,屏幕上一串串既冰冷又溫暖的名字提醒著我們,這些都是真實生活中的平民英雄,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除了主角龍隊長,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塑造亦是可圈可點。善良熱情的王老師、懂事可愛的小雅、思念丈夫的彭建蘭、懷念父親的王婷……每一個人物形象的背后都是一群人,關愛學生的老師、家境貧寒的留守兒童、背井離鄉的打工者、獨守家中的老人、失去親人的扶貧干部家屬……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始終遵循著“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原則。因此在扶貧攻堅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和環境之下,就涌現出了這樣一些典型人物。其中石大姐的原型人物石爬專,可以說是扶貧對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習近平總書記來十八洞村考察那天,首先走進的就是她的家。進屋后,習近平總書記看了看她家的糧倉,問糧食夠不夠吃?又問她種不種果樹?養不養豬?問罷,總書記還走到豬圈邊,看她家養的豬肥不肥。也是在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而那一天,石爬專家唯一的“電器”,是一盞節能燈。

劇中王老師的人物形象同樣塑造得豐滿立體,他就像一束微光,透過大山深處的貧寒,指引著留守兒童前進的方向。他就像一顆火苗,義無反顧,點燃著教育的火焰,將知識的烈焰傳遞給一代又一代孩子們。他是孩子們夜空中的啟明星,指引著大山深處的孩子們走出貧瘠、走出困頓、走向光明。他奉行著“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只為讓輟學的女生能夠復學。他,也是一位出身自山區的支教老師。在王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千千萬萬支教老師的身影。正是因為有了教育扶貧,曾經身處大山深處的王老師才能走出大山,實現自我。而今,當他也成了一名光榮的支教老師時,他又接過了愛的接力棒,把自己對學生的愛傳遞給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古老的山區孕育了一代代樸實無華的村民,但教育資源的匱乏卻是貧困山區經久未愈的痼疾。所幸,無數支默默無聞的支教隊伍走進大山,在一片又一片廣袤的土地上播撒著知識的種子。正如飾演王老師的何炅在劇中的臺詞那樣:“當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到迷?;蚴峭纯嗟臅r候,要守住自己心里的光,一定要像夜空的星星一樣明亮?!奔幢懔羰卦诖笊缴钐幍暮⒆觽兩硖幒诎档纳钜?,但只要他們仰望星空,他們也能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

三、視聽語言:獨具匠心的舞美音效

歌舞劇《大地頌歌》之所以可以取得重大成功,除了主題思想鮮明、人物形象生動外,還得益于其獨具匠心的舞美音效設計。該劇采用多種舞臺藝術形式,載歌載舞,融歌舞、話劇、多媒體藝術為一體。甚至將舞臺藝術形式與電視藝術手段完美融合,配合以現代舞美與燈光音效,使觀眾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舞美設計上來說,無論是春如層層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似群龍戲水的梯田四季美景,還是溪流縱橫、峽谷深壑、瀑布飛瀉、峰林重疊的深山景象,抑或是情歌男女、余音繚繞、透徹九霄、銀衣鼓舞的苗寨風情,都在多媒體的現代舞美配合中烘托出了真實的氛圍。升降式舞臺設計緊密地結合劇情,也營造了非同尋常的舞臺效果。當龍隊長為了營救小雅而跳進一個深坑后,觀眾的心不由為之一緊,然而隨著舞臺慢慢升起,龍隊長懷抱著小雅慢慢從地下升起后,觀眾才會心一笑。這種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舞臺設計為演出增色不少。

除此之外,湖南經典民歌與現代原創音樂的充分融合,也使得該劇既有濃郁的湖湘文化韻味,更洋溢著青春與時尚的氣息?!稙g陽河》《馬桑樹兒搭燈臺》《思情鬼歌》《苗嶺連北京》等經典民歌的全新演繹,使得整個作品妙趣橫生,充滿了生活氣息。尤其是對歌環節,大量地引用了《思情鬼歌》的旋律,但每一位對歌者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演唱出來,表現了對歌者獨特的性格特征,但又統一在一個旋律與氛圍之中。而《苗嶺連北京》更是密切地結合著主題思想,很好地表達了苗嶺人民對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政策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大量原創音樂作品的呈現,例如彭建蘭和王婷各自對親人的思念,通過一首歌曲的反復詠嘆表現得哀婉凄清、真摯動人。除此之外,合唱也是全劇的一大特色。不僅在故事的序曲和尾聲采用合唱的方式烘托氣氛,在劇中更是以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為原型,講述了小雅期待回到校園,回到合唱團的故事。

尼采曾經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弊鳛橐徊扛栉鑴?,《大地頌歌》在舞蹈方面亦是經過了精心的編排。全劇共7個舞段,最多的群舞段落有230人參與,融湖南民族民間舞蹈與現代舞、當代舞于一體。第二幕《奮斗》中,為了更好地展現鄉親們在扶貧隊的帶領下,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攜手建設十八洞村的過程。編導安排了數段群舞,將群眾的奮斗過程展現在觀眾眼前,既節約了敘事時間,亦烘托了熱鬧氣氛?;顫姸衷溨C的相親大會上,苗家阿哥阿妹們更是將自己最優美的舞蹈和最動人的歌聲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歌舞表現了苗寨單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新生活的美好愿景,展現老百姓脫貧也脫單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劇中除了熱鬧的群舞之外,也有感人至深的獨舞。留守兒童小雅,因為家境過于貧寒,破舊的老房子在一次大暴雨中被沖垮,奶奶被暴雨沖散,而小雅則被壓在了一塊石頭下動彈不得。因為大雨引發山洪暴發,龍隊長帶領干部和青壯年村民上山救人,可無論他如何呼喊,也找不到小雅的身影。慢慢長夜、山洪暴發、電閃雷鳴、雨水沖刷,這時在光影雷電中,演繹了一段單人獨舞,將龍隊長救人心切,不顧一切代價、不惜犧牲生命,也要在死神手中奪過孩子的心緒表現得恰如其分。故事最后,在十八洞村產業分紅的喜慶日子里,龍隊長也將前往北京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式”,登上脫貧攻堅方陣的花車。十八洞的村民們深情地為龍隊長送行,那一排排民眾,那一聲聲呼喚,那一張張笑臉,是對扶貧干部最大的嘉獎。

講好中國故事,共塑中國形象。傳播優秀文化、弘揚時代精神。在我國脫貧攻堅的壯麗征程中,十八洞村是一個鮮明的標桿。精準扶貧七年路,春華秋實,三湘巨變,一個個脫貧致富的夢想,在時光的醞釀里,變為現實。三湘大地在扶貧攻堅戰役中的偉大實踐,值得代代傳頌!

(責任編輯:楊建)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
精確理解“精準扶貧”
淺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精準扶貧問題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芻議智慧金融下的精準扶貧
普惠金融視角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論高?!爸菐臁狈鲐毠こ痰膶嵤┘巴茝V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