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課上得“美美與共”

2020-11-28 07:53張渤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0年21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教學

張渤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從優美的音樂到壯美的山河,從動人的文學作品到可口的菜品佳肴,美無處不在。每個人都向往“美”的生活,我們希望詩意地棲居,慢慢品味生活的味道。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雖然重在技術,但實際上也可以追求技術與美的共生,達成美美與共。美感是審美活動發生時產生的一種經驗狀態,只有經過人的精神世界的加工創造才能產生,是人內在的身心活動和情感融合為一體所形成的。審美體驗是生命價值由內而外的體現,是生命意義的凝聚。健康正確的審美態度,有助于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對群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

● 信息技術學科美育的界定

1.理性美

理性美是人在思考、實踐、學習的過程中,知識、理論、觀點的結構形式和主體已有的經驗相符合時產生的情感體驗,是科學研究方法和結果顯示出的形式美,是一種瞬間的直覺。在“程序驅動”下的信息社會,數字化工具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數據抽象和自動化處理為代表的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式,雖然處處顯示出理性思考的光輝,但尚不能算“美”。但是,在解決問題時所應用的經典算法,卻常常給人“眼前一亮”的震撼和驚嘆,如遞歸、分治等。運用計算機領域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不僅能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而且能改變人的心理認知。嚴謹的程序和邏輯推理,不僅能夠提升思維能力,影響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而且那些“靈光乍現”的判斷和決定還不斷帶給學習者“理性美”的體驗。

2.融合美

融合美是指承載、傳輸和處理信息的不同媒體形式、技術手段通過合理整合使用,使得信息表達更生動、主題更突出、應用更自然,給主體帶來真實、新穎、和諧、統一的情感體驗。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使得信息表達和問題解決擁有更豐富、更靈活的表現形式。對于一個具備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人來說,在運用數字化工具表達思想、構建知識乃至學習、生活的過程中,能夠合理運用技術表現個人創意,提升學習、生活質量,并在此過程中充分感受不同媒體形式的優勢以及媒體融合帶來的震撼,如沒有聲音的圖片遠不如配有背景音樂的相冊更有感染力,一張山水圖片配以古琴等傳統音樂會讓人更容易體驗到山水悠悠的美感。相比傳統媒體的整合運用,信息技術學科更容易做到不同媒體的快速銜接,并在表達作品時更好地體現個人的創意和觀點。美感恰恰是創作者最希望帶給觀賞者的體驗之一,只有能夠打動人的作品才會引起觀者的注意,創作者的意圖(觀點)才有可能被接納。

3.行為美

行為美是基于互聯網的虛擬社會成員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共同營造一種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并在這種方式下獲得的和諧愉悅的身心體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虛擬社會,是新技術支撐下的關系組合方式,不同地域、國家甚至不同膚色的人,通過網絡組建成新的群體。網絡是一種新的組織形式,針對它的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監管尚不到位。在信息交流和分享的過程中,關于“行為美”的判斷能夠幫助青少年規范言行,尊重他人和多元文化差異,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理性判斷,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擔當。網絡上平等、民主、和諧、多元的氛圍是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的集中體現,有利于構建樂觀、積極的“虛擬”人生體驗。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具有跨學科特點的基礎學科,涵蓋了計算機、工程學、數學、網絡通信等多方面知識,其中涉及“美”的環節較多,理性美、融合美、行為美是美育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的主要體現,但并不僅限于此。筆者僅以此為例來分析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態度,培養審美情趣。

● 美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融入

審美能力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判斷能力,是在審美實踐活動中后天形成的社會性能力。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說過,“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學生的已有經驗、性格特點和地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學生的審美視角、審美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根據學生情況盡可能多地通盤考慮,從小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把握每一個可能影響學生審美判斷的環節。審美可能發生在課堂的每一個時段,不同形式的“美”可能出現在課堂的每一個瞬間。一節課可能某種“美”居于主導地位,更多的時候是各種“美”百花齊放,美美與共?!懊馈钡恼n堂一定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也一定是高效的課堂,如何更自然地將“美”融入信息技術教學,應是每位教師研究的核心課題。

作為一門理工學科,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理性美更多的是計算思維的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將具體問題抽象化,對事件處理進行推理判斷,獲得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通過采用計算機可以處理的方式界定問題、抽象建構、組織數據、綜合分析資源,選擇合理算法形成解決方案,學生在學習掌握經典算法的同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計算機原理、編程機制,并將邏輯思維遷移到生活中其他問題的解決中去,體驗嚴謹、細致、迅捷、精準的算法之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引導學生思維,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以編程解決回文數問題為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用紙筆完成回文數判斷,歸納人解決該問題的基本方法(翻轉該數并與原數進行逐位比較做出判斷),并通過編程解決;引導學生思考該方法是否效率最高,有無更好的方案,從而進一步優化算法(如翻轉右側一半數據進行比較可節省一半時間,進行前后逐位對比遇數字不等退出,減少逐一對比的次數等);編程解決優化方案,探究如何運用現有知識達成任務,并對比不同編程設計的差異。這樣的設計,在思維上能夠步步遞進,不斷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并引導學生認識程序設計的嚴謹性和靈活性,提升學生實現個人思路的成就感,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體驗計算機(技術)的優勢,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

在審美活動中,審美能力水平的高低與審美對象的水平有很大關系。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景象,觀者會有不同的感受意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提供給他們更優質的作品。歌德曾說:“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比诤厦赖呐囵B,首先要求教師上課時提供的課件、數字化資源要盡量“美”,特別是課件。教師用課件要遵循配色協調、主題統一、構圖合理、素材選擇適切等原則,不可忽視潛移默化的力量。在學習成果為作品類的教學中,不僅要選擇優秀作品進行教師點評,通過比較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在學生評價環節,不能僅關注技術層面的評價、知識技能的習得,還應適度考慮美感的表述,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關注創新,培養其良好的審美態度,形成創造美的巨大動力。

美感的產生,往往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或者說是感同身受。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得地球成為“村”,網上虛擬世界已經或多或少地成為“數字原住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虛擬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網絡言行,致敬那些有擔當、正能量的行為和做法。例如,在網絡信息交流中,文明溝通,尊重不同意見,創建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更容易獲得愉悅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生活的自信和勇氣。在上網過程中,不惡搞,不低俗,不宣揚不文明的行為,不傷害他人感情。這些事情看似小事,其實在潛移默化之中會影響學生的審美判斷以及價值取向。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契機,所以教師要關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細微之處。

美感“來源于生命活動的自由創造和內在意義的表現”(曾繁仁:《美育十五講》)。作為一種終極體驗,“美”是人的生命活動達到一種充實的、完滿的境界而獲得的快樂。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身心協調發展,通過學習提升人生品位,逐步達到“詩意”地生存。審美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手段,能夠幫助青少年樹立科學的生活方式,適應信息時代發展。如果每個學科都關注、滲透美育,則新時代中國青少年必將大有可為,民族復興之日可期矣。

蒼山點題

高中新教材給人的感受之一就是內容多、難度大,兩本必修已經涵蓋了數據處理、編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系統、信息安全、信息社會等多種多樣的內容,更是因為項目學習方式帶來了篇幅巨大、內容體系龐雜的局面。面對這種情況,如何破局?很多專家、教師想了很多辦法。

第一篇文章,以“簡”為喻,提倡簡約、精美;以“牘”為喻,提醒厘清核心,分層掌握關鍵,寧可回味悠長,不必滿堂硬灌。文章以“分支結構的程序設計”為例,提出了簡化思路的策略,依照揭示算法意義、厘清核心內容、進行通俗算法分析、簡化范例進行實驗等環節進行,力求達意學科核心素養,既迅速掌握核心技術又給創造留下開放空間。

第二篇文章,以“美美與共”為宗旨,尋找技術之美與教育之美的融合,追求技術與美的共生,在技術學習中達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從理性美、融合美、行為美等角度分析,實踐了如何讓美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得到有效融入,從美學的角度梳理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價值意義,很大程度上明晰了新課程如何有效實施。

面對新教材,處理內容、課堂實踐的方式還有很多,敬請關注并參與“如何把課上得……”系列,共同尋找教學難題,讓我們的課堂順起來、活起來、美起來。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教師教學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美育教師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