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斯與早期馬克思自由觀之比較

2020-11-30 17:18
現代交際 2020年19期
關鍵詞:黑格爾馬克思哲學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38)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和英法資本主義所創造的全新意識形態語境,喚醒了沉睡的德意志各邦,使自由主義運動在德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與此同時,封建生產關系所造成的發展障礙使資產階級無法完成為自身發展所必需的反封建任務,卻同無產階級處于尖銳的對立中。社會的變革引發了思想界變革的連鎖反應,人們對革命的理解意義逐漸模糊到抽象思維下的自由、理性、人權等概念的頌揚。赫斯和馬克思恰同處于此時代背景下,同時對自由、自我意識等哲學概念有著深刻的理解,并寄期望于此來解決當時德國政治和社會生活所面臨的社會矛盾、人民生活窘迫等迫切的現實問題。赫斯和馬克思這兩個相同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曾是一起并肩前行的思想同路人,在最初探索自由概念之時,就已經初見了最后分道揚鑣的端倪。

一、赫斯:主體意識下行動的自由

1812年赫斯出生在一個正統的猶太商人的家庭。在尋求哲學新里程的赫斯,一方面深受外祖父傳授的猶太教的影響,另一方面受法國和德國進步哲學的影響,崇尚自由主義,在尋求二者融合的路上,赫斯成了首位猶太自由主義者斯賓諾莎的忠實擁躉。

赫斯對自由的闡述最早出現在《人類的圣史》中,文中敘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如何通過自由和平等來醫治人們心中的裂隙,實現“現世幸福的永恒”的方法。作者將自由、平等和愛作為人類歷史的核心部分加以闡述,認為這一精神是與上帝的意識相通的精神,這一社會是人類與上帝相一致的社會,需要人類遵循永恒的法則,而非向上帝做斗爭?!吧袷サ纳耢`告訴人類:要欲求自然的欲求,要遵循永恒的法則,而不要企圖對自然和上帝作無果的斗爭以阻斷對自己的現世的幸福的永恒的拯救?!盵1]7應該像虔誠的小孩子完全無條件地服從長輩那樣對上帝的法則自覺地服從,這才是人類的自由?!八^人類的自由(Freiheit),不在于人類的恣意(Willkür),而在于對于上帝的法則的自覺的服從(Gehorsam)?!氖羌兇獾娜祟惖奶赜械拿赖?。虔敬的小孩,不去想這想那地服從長輩,即權威 (Autorit?t)?!盵1]7可以看出,赫斯此時對自由的理解,帶有宗教的命定論的色彩。

此后的《歐洲三頭政治》中,赫斯對自由的理解又有了進一步的推進。在此書的序言中,赫斯寫到,“哲學與現實生活直接相關,青年黑格爾派作為德國哲學的最后階段,只是達到了精神自由這一德國哲學的最終成果,但是,哲學要聯系生活,從現代的現實生活來說,德國哲學的最終成果,只不過是現實生活的發端,因為哲學仍舊落后于現實生活?!盵1]9怎樣使德國的哲學追上生活,甚至超越生活?進而實現精神的自由?赫斯認為可以通過它的行動哲學來完成。赫斯將德國的哲學歸納為精神的自由,但是卻認為這種青年黑格爾派式的德國哲學,最終的自由是落后于現實生活的。所以,在《歐洲三頭政治》的序言中他對自己提出了追問:怎么讓哲學“追上生活,可能的話進而超越生活?”[1]9

赫斯提出將過去和現在,通過行動將由此產生的未來拉入到思辨的領域。通過精神的行動,“從過去和現在,從曾在和此在以及從這兩者所熟悉的范圍內推出未來”[1]27,并提出這種結合在英國得以完成。赫斯將德國、法國和英國的自由理解為精神、實踐及兩者的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他們構成了歐洲歷史趨勢的三角同盟,是未來理想社會的曙光。正是青年黑格爾派在當時所發揮的精神的自由哲學同法國的社會主義學說的這種聯合,為馬克思指出了所要走的道路。

赫斯認為黑格爾的自由是思辨領域的自由,這種思辨的自由不論后來和先前都只存在于過去,并受必然性支配。在赫斯的概念中,自由是與精神的自為意識相統一的,它受意識的感知,并且被意識所制約。而自然界是無論怎樣自在存在,由于沒有任何意識,則并沒有自由可言。這里,我們已經找到了意識和自然界相統一的觀點之雛形,且與同時期馬克思對自然和精神的理解有異曲同工之效。

二、馬克思:絕對精神下定在中的自由

從歷史背景方面看,馬克思在具有濃郁的啟蒙思想、自由主義精神的律師家庭中長大,在父親亨利?!ゑR克思、未來岳父路德維?!ゑT·威斯特華倫和以特里爾中學校長約翰·胡果·維登巴赫為首的充滿理性主義精神的一批民主派優秀的啟蒙教師的共同熏陶和教育下,自由的種子伴隨馬克思的童年一起成長。

在中學考試的作文《奧古斯都的元首政治應不應當算是羅馬國家較幸福的時代?》中,馬克思將布匿戰爭時代和尼祿時代分別與奧古斯都時代做了對比,指出奧古斯都時代人們在民政和軍事方面普遍表現了極其偉大的美德,公共機構的設立和法律的制定,雖然國王獨攬大權,卻能使人們享受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這也是奧古斯都時代成為較為幸福的時代的根本原因。

隨后的博士論文中,馬克思通過黑格爾式的整體辯證的方法,來表達青年黑格爾派的個人的自我意識這一核心思想。馬克思之所以將德氏和伊氏二者的自然哲學加以比較,其目的就是論證自我意識哲學對個性自由的要求,從歷史上闡明自我意識的哲學立場,但鑒于大學初期研究法哲學的教訓,他不再將“應有”和“現有”分開,走向青年黑格爾派的費希特式的那種自我意識的絕對的自由,而是相反,將斯多葛派的必然性與伊壁鳩魯的偶然性統一起來,在強調個人的獨立和自由的同時,也承認外部世界的合理性。所以強調在原子的偏斜運動中體現的自由是受一定條件約束的、通過必然而實現的定在中的自由。他指出:“正如點在線中被揚棄一樣,每一個下落的物體也在它所劃出的直線中被揚棄,這與它所特有的質完全沒有關系。一個蘋果落下時所劃出的垂直線和一塊鐵落下時所劃出的一樣。因此,每一個物體,就它處在下落運動中來看,不外是一個運動著的點,并且是一個沒有獨立性的點,一個在某種定在中——即在它自己所劃出的直線中——喪失了個別性的點?!盵2]32通過對伊壁鳩魯偏斜運動的闡釋,馬克思明晰地表達了自己對自由的理解,即通過對凸顯原子個別性的偏斜運動的表述,完成了他對內心自由和獨立之關系的建構。即認為在現實社會中,只有從人同周圍環境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來考察人,而不是將人看作抽象的個別性的時候,自由問題才能得以解決。

在馬克思的思想中,人是不能脫離現實和周圍環境而單獨存在的,自由的實現,必須與周圍環境緊密聯系并且相互作用。所以他認為“抽象的個別的是脫離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2]50而伊壁鳩魯的自由是“抽象的個別性,是脫離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發亮?!盵2]59在這里,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伊氏自由的抽象性和虛幻性。

馬克思在贊同伊壁鳩魯所闡發的人對世界的能動關系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指出自由的最高形式,就是馬克思在附注中所提出的哲學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學化問題?!坝谑?,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哲學的實現同時也就是它的喪失,哲學在外部所反對的東西就是它自己內在的缺點,正是在斗爭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對的缺陷之中,而且只有當它陷入這些缺陷之中時,它才能消除這些缺陷。與它對立的東西、它所反對的東西,總是跟它相同的東西,只不過具有相反的因素罷了?!盵2]76他絕不是伊壁鳩魯脫離現實,遁入內心,把哲學引向自身的自由世界。馬克思認為,世界的哲學化意思就是世界的自由化現實世界的矛盾還沒有出現,哲學的世界化就是哲學要面向世界。用哲學來轉向外部噴射一切的火焰,是因為在哲學中間已經取得了自由的自我意識,如果自由的自我意識的主張能夠徹底世界化,即推廣到世界歷史方面去,那么,完全推廣之時就是世界的自由之日。

三、“行動的自由”與精神的自由

綜上,我們能夠看到赫斯的自由和馬克思自由的共性:首先,他們對自由概念的理解源于共同的社會背景。共同出生于19世紀初、同屬于猶太人的赫斯和馬克思,均生長于最早經歷拿破侖資本主義改革的、德國最開放發達的萊茵省。萊茵省比德國的其他地區更早接受法國的革命文化,其自由主義精神已深入人心。同時期的二人從小耳濡目染法國1789年精神之自由,對其崇尚并認同。其次,赫斯與馬克思此時所講的自由,均是與客觀世界緊密相連的、精神領域的自由。雖然赫斯提出“行動的哲學”,但是此“行動”非彼“行動”,這里的“行動”是思想領域、精神的行動,是精神、“實踐”及兩者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同時,赫斯將自由融入他的歷史過程之中,他將自由通過歷史披上了行動的外衣,并將其稱為是對落后思想的德國所開出的精神“良藥”,希望以此解決過去歷史遺留的對精神自由的束縛,借行動為口號,實現赫斯內心政治平等、社會自由、國家和諧統一之宗教共產主義訴求。馬克思的自由,亦是始終與客觀世界、現實生活休戚相關,始終將個人的自由和獨立與外部世界統一在一起,是與顯示的客觀環境緊密聯系中的定在的自由。并且,馬克思進一步指出,這一自由并不是被動的、受支配的自由,而是與世界有著主觀能動式的自由。最后,同為青年黑格爾派成員的他們,都受到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他們對自由的理解都離不開黑格爾對自由的詮釋。他們都認可黑格爾將異化理論引入到現代生活的哲學研究領域,并試圖通過傳統性和現代性的、通過正統的基督教信仰和呼喚理性、自主的主體的現代生活的和解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異化問題,來實現民眾之民主和自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時還都認為黑格爾的理論不能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源。赫斯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歷史過程中,行動的自由代替絕對精神的自由;而馬克思則通過對世界的哲學化與哲學的世界化之間的辯證關系分析,將自由從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拉入到客觀的現實世界之中,通過實現大多數人的自由來完成其對社會的改造。

如果說,博士論文時期的馬克思對自由的理解,是在鮑威爾的影響下,從“自我意識”的思想體系中,強化了對“自由”概念之制定,那么,赫斯則是通過馬克思才得以深入了解彼時以鮑威爾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的“自由”之內涵。這種對“自由”概念的接納,契合了赫斯由宗教共產主義思想向哲學共產主義思想過渡的轉變。但是在接納青年黑格爾派的思想的過程中,赫斯并沒有自覺意識到這一思想的局限性,還保留著小資產階級局限性,只是把“自由”停留在思想的行動之領域,而最終從黑格爾哲學回到了主觀唯心主義的費希特的自我意識之中。馬克思雖然還停留在絕對精神的思想范圍內,卻已經開始著手跳出精神的窠臼,嘗試用意識的內在本質規定來說明外在的形式。

赫斯希望自己的“自由”概念可以通過“行動”這個載體,披上“實踐”之外衣,他努力地使“自由”具有實踐的意義,并贊同哲學對歷史過程進行決定性的干預。其旨趣在于,希望從帶有“過去”標簽的黑格爾理性的反思哲學中過渡到具有未來色彩的、與實踐緊密相連的“自由”之中去。但是,赫斯行動哲學背景下所提出的實踐的“自由”概念是含混的,它不是指社會的、客觀的、物質的活動,而是指個人主觀意志的活動,因此還是在唯心主義的意義上被理解。在歷史觀上,這一自由仍然強調精神活動決定歷史的發展,主張根據理性的規律而不是現實歷史的規律來指導未來。恰如科爾紐在《馬克思恩格斯傳》中所評價的,“赫斯的學說是正在產生的空想社會主義的表現;空想社會主義看不見社會罪惡的根源和原因,看不見通過無產階級革命來消滅這些根源和原因的可能性,因而它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只是空想?!盵3]492

猜你喜歡
黑格爾馬克思哲學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馬克思像
從黑格爾的《懷疑論》文章看懷疑論與辯證法的關系
論黑格爾對辯證法理論規范的創立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菱的哲學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小包哲學
哲學解釋學美學對柏拉圖和黑格爾傳統的批判繼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