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粥一飯的執著

2020-11-30 10:48陳天玥
讀者·校園版 2020年24期
關鍵詞:玉米粒野菜寶石

陳天玥

農家兒女,多半是惜糧之人。我生于鄉下,長于鄉下,小時候與年邁的奶奶住在一起,在田野草地上打滾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辨認五谷,并順手從麥田里將雜草扯出來。

我的奶奶那時候已經六十有余,生長在大山里的她勤懇樸實,對待親朋都是極其大方的,但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她卻唯獨對糧食有些摳門。這種摳門來源于一種本能的恐懼與驅使,一種對糧食的十足珍惜。每每跟她走在路上,年幼的我都會領先許多,回頭尋她有些佝僂的身影時,卻總是看見她低著頭在地上搜尋,有時還會從地上撿起些什么。

我以為地上有寶石之類的東西,忙不迭地跑去問她,奶奶卻總是神秘一笑:“地上是有寶石??!”然后攤開她粗糙的大手,我滿懷期待地走過去,卻常常只看見那干裂多紋的手心,躺著幾顆白胖的花生?;蛘哂衩琢?,有時候甚至只是一些芝麻?;虬虢佧溗?,當然有時也會是一小團如雪的棉花。我認為奶奶以這種方式愚弄了我,所以我總是哼哼唧唧地跑開。這些東西,地里長著那么多呢,如何算得上寶石,我看就連地上的石子都比它們珍貴。奶奶在我身后總是無奈地搖頭,自言自語道:“糧食可比寶石貴重多了,我們那個年代,一口飯能救一條人命呢!”奶奶口中的那個年代,我常聽她提起,但更多的時候只是聽著故事,沒有經歷過那些故事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那時候缺吃少穿,一個勞動力一個月也才有三十斤毛糧,婦女兒童能分到的則更少?!澳窃趺茨艹燥柲??”我總是仰著臉問,然后盯著自己那一碗過多的米飯發愁?!俺砸安税?!一大筐子野菜煮一小碗糙米?!蹦棠陶f。

那是太遙遠的事了。故事里的平淡讓我提不起任何興趣,每次我都在奶奶的喋喋不休中尋空抽身,將她的嘆息聲留在身后。但是聽得多了,腦子里便時?;厥幹棠棠蔷洹安荒芾速M糧食”,吃飯時也就不敢稍有浪費。這便是我最初所接受的“珍惜糧食”的教育,我那沒有念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奶奶教我要珍惜糧食。

之前,我誤以為糧食是取之不盡的,對自己的要求便有所放松。直到后來,我才漸漸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那正是秋天最炎熱的時刻,父親領著我和弟弟一同去收獲已經成熟的玉米。玉米的稈和葉已經干枯,一棵棵捧著自己的果實像在向主人邀功,等待著主人的摘取。我們戴著笨重的草帽埋頭走進玉米地,玉米干枯粗糙的葉子時不時輕劃過我的肌膚,留下一道道癢癢的細長紅痕。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把成熟的玉米從稈子上掰下來,將它們與母體分離,那真算得上一種煎熬。長長的、像是走不完的地,不會憐惜人的、時刻熱情的太陽,讓我們一整個下午都在無比難耐之中度過。直到夜幕降臨,父親遞來他泡了半杯茶葉的茶水,我們喝了之后才感覺到疲憊消解了些。

看到車廂里滿滿的勞動成果,我們心里升起了些許欣慰,然而,這只是開始。玉米的真正收獲還需要經過更為煩瑣的過程:將玉米從包裹著它的干枯外殼里面剝離出來,然后再將玉米粒和玉米棒分離,最后才得到可用的玉米。那一整個秋天,我們都在玉米的香氣中度過。后來,直到親眼看見冬小麥的種子被播撒在剛剛挖開的土地里,我才相信玉米成熟的時節已經過了。

小麥的收割程序更為復雜,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能靠人力收割,一把鐮刀,一家男女老少,一天又一天地面朝黃土背朝天。雖然現在已經有了收割機,可是還是需要人力運輸,需要晾曬。在地里耕耘了幾個春秋之后,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書中所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p>

那些在內心深處翻騰著的,年幼時奶奶教給我的箴言,仿佛也就自此刻起印入了我的腦海。

誠然,在現在這個發達的社會,糧食產量有很大的提高。袁隆平爺爺培育的水稻,還有產量很高的小麥,無不令人感到心安,可是這絕不是我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奶奶曾經說過:“一口飯能救一條人命?!奔幢阋呀浉蛔愕揭率碂o憂,我們依然應該對自然的慷慨和饋贈感動,對辛苦勞作的人民感恩,對自己吃的每一粒米、每一餐飯負責。

現在我每次看見那些點一大桌子菜卻只吃上幾口,或者隨意將不喜歡的食物扔掉的場景,總想起兒時,奶奶不舍得將掉在地上的饅頭扔掉,撿起來吹一吹上面的灰塵繼續吃的樣子。那種發自內心的對糧食的珍惜,是她留給我的珍貴財富,也是應該流傳下去的美好品德。

(視覺中國供圖)

猜你喜歡
玉米粒野菜寶石
尋找野菜香
“種”棵寶石樹
野菜烹飪中的注意事項
想變成花的玉米粒
爆米花
寶石迷蹤
寶石樹
每天做好一件事
上樹捉魚
采野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