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血液常規檢驗的方法以及對相應的臨床結果研究

2020-11-30 08:52隋廣宇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方法

隋廣宇

【摘 要】 目的:探析臨床血液常規檢驗的方法以及對相應的結果。方法:對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血液常規檢驗患者進行此次研究,對所有患者進行血液常規檢驗,觀察患者血液常規檢驗合格和不合格的情況。結果:檢驗后,患者的血液常規檢驗合格情況較高,不合格情況較低而且影響血液常規檢驗結果的不合格因素非常清晰,但(P>0.05)數據沒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血液常規檢驗的方法以及對相應的結果表述的非常詳細,保障了血液常規檢驗的準確性,清晰的表述了影響血液常規檢驗不合格的因素,值得在臨床血液常規檢驗中大范圍推廣。

【關鍵詞】 血液常規檢驗;不合格;方法

【中圖分類號】R730.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017-01

血液常規檢驗是臨床常用的一項檢查方法,為多種疾病確診提供著保障。為了提高血液常規檢驗的準確性,臨床對此展開了分析[1]。發現造成血液常規檢驗方法合格和不合格的因素主要體現在溶血、樣本分量、時間不恰當、凝血等,而這些因素較多會造成血液常規檢驗不合格,對血液常規檢驗方法和結果不利,增加了醫護人員在工作中的困擾,詳述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血液常規檢驗患者進行此次研究,對所有患者進行血液常規檢驗。排除患者有血液疾病、精神異常等情況。男女比例為30:20,平均年齡為(45.85±6.62)歲。

1.2 方法

①醫護人員要保障患者在采血前兩小時內禁食禁水,而且要避免做劇烈運動,在檢測前一天避免攝入高脂肪食品,保障空腹采集。同時準備好血液分析儀器、顯微鏡等,為血液常規檢查分析、血液樣本觀察和分析等做好準備。血液樣本觀察和分析中主要包括血壓細胞數量、結構、體積等,還要對細胞在化學試劑、溶血素等方面進行化學分析。②醫護人員可以采用靜脈采血法,在患者體表的淺靜脈進行采血,選擇肘前靜脈、肘中靜脈,讓患者在采血過程中保持放松,護理人員在穿刺前要利用摸、看等方式找到采血血管,并對針筒進行細致檢查,采血完成后進行消毒和密封。③還可以采用皮膚采血法,在微動脈、尾靜脈及毛細血管的混合位置,像左手無名指指端內側采血的時候,需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輕按采血部位,酒精消毒后,將針放置到距離采血部位2-3厘米處,垂直下針,在采血過程中避免碘伏消毒。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血液常規檢驗合格和不合格的情況,其中不合格的情況要對溶血、樣本分量、時間不恰當、凝血等進行統計并生成不合格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方法,檢驗水準α=0.05,當(P<0.05)時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檢驗后,患者的血液常規檢驗合格情況較高,不合格情況較低而且影響血液常規檢驗結果的不合格因素非常清晰,但(P>0.05)數據沒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血液常規檢驗方法的有效性和檢驗結果的正確性為診斷提供著保障,血液常規檢驗方法一般從檢驗前的控制、檢驗中的控制、檢驗后的控制三個方面進行,提高了血液采集標本的有效性。上述內容將血液常規檢驗方法進行了詳細描述,像血液檢驗前的控制,主要從采集方法、采集儀器準備等方面入手,為血液采集和后續分析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如果護理人員讓患者保持直立位或者臥位進行血液常規檢驗,檢驗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就需要考慮血液樣品是否會出現凝塊的概率。

當進入到血液檢驗中的時候,血液常規檢測儀器、試劑等會對血液細胞進行詳細分析,其準確度較高,而且分析時間較短,對顯微鏡檢查等方法是一種促進,能明確的表輸出血液樣本中的細胞情況,還能根據血液樣本與化學試劑的反應,增加血液常規檢驗結果指標。像溶血素等,在儀器的作用下會更清晰的顯示,提高了臨床對細胞變異等的診斷能力,減少了對某些疾病誤判的概率[2]。

而檢驗后的控制需要護理人員對檢驗內容進行標記,并做好遞送、保管等工作,保障血液樣本檢驗的及時性,避免樣本分量、送檢時間不恰當等對血液常規檢驗的影響。如果有必要需要在血液樣本中增加細胞穩定劑,還要控制血液樣本的存放時間,一般不超過4小時。血液常規檢驗方法及相應的結果與上述內容形成正相關聯系,減少了溶血等造成血液樣本不合格的概率。

血液常規檢驗方法及相關結果將血液常規檢驗的相關內容清晰的表述,還將影響血液樣本的因素清晰羅列,提高了醫護人員在血液常規檢驗中的細致度,避免了血液采集、檢驗等操作中的錯誤性,將不合格情況降到最低?;颊咴趦炠|的采血方法下也能變得更輕松,減少了患者出現暈血、針刺部位過疼等情況,降低了患者采血后的不適。護理人員對血液常規檢驗的專業度保障了血液相應結果的合格率,減少了血液樣本浪費的概率。醫護人員面對不同采血患者,使用了不同的采血方法,保障了血液樣本的有效性,對血液樣本送檢后的檢驗效果也進行了保障,避免了樣本在送檢前的不良性。還應用了血液檢驗儀器等,保障了血液常規檢驗結果的正確率,讓每一份血液檢驗結果都能顯示出患者最真實的情況,降低了診斷上的失誤。

臨床對血液常規檢驗方法及相應結果的重視,提高了患者就醫質量,加快了臨床確診速度,提高了醫生救治患者的速度。像血液中細胞的變性、白細胞增多等,都能為診斷提供有效幫助,減少了診斷的盲目性,減少了患者反復采血的概率。經過本次分析得出,檢驗后,患者的血液常規檢驗合格情況較高,不合格情況較低而且影響血液常規檢驗結果的不合格因素非常清晰,但(P>0.05)數據沒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血液常規檢驗方法及相關結果的合格率較高。

綜上所述,臨床血液常規檢驗的方法以及對相應的結果表述的非常詳細,保障了血液常規檢驗的準確性,清晰的表述了影響血液常規檢驗不合格的因素,值得在臨床血液常規檢驗中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秀英.探討血液檢驗在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8):144-145.

[2] 呂愛云,石元耀.血液檢驗在貧血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5):125+127.

猜你喜歡
方法
中醫特有的急救方法
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方法
化學反應多變幻 “虛擬”方法幫大忙
變快的方法
學習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對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