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在燒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燒傷患者體溫的影響

2020-11-30 08:52許晶郭文靜楊秀英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燒傷體溫護理

許晶 郭文靜 楊秀英

【摘 要】 目的:探討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對于燒傷患者體溫的影響以及臨床護理要點。方法:64例燒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進行治療,比較分析兩組的體溫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的發熱率為46.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8.1%;觀察組的發熱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發熱持續時間平均為(2.33±0.57)d,較對照組的(3.02±0.57)d顯著縮短(P<0.05)。結論:對燒傷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降低發熱率及發熱程度,并縮短發熱持續時間,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燒傷;體溫;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175-02

全身侵襲性感染是燒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原因,雖然臨床通過清創處理、早期抗休克、抗感染治療以及營養支持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率,但仍未得到顯著控制。發熱是發生感染的重要征象之一,同時也是燒傷患者最為常見的癥狀。長時間發熱而不退可造成機體耗氧量增加,代謝速度加快,脂肪代謝紊亂等而引起酮血癥。同時還可造成消化酶的活力降低,消化液的分泌量減少等,引發胃腸道功能紊亂,進而造成病情加重[1]。近年來,我科應用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輔助治療燒傷,有效降低了其發熱率,并縮短了其發熱持續時間,現將治療及護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燒傷患者6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在10個月-58歲之間,平均為(25.2±4.3)歲;燒傷面積在13%-82%之間,平均為(24.6±3.3)%;燒傷深度:4例淺Ⅱ度,16例淺Ⅱ度-深Ⅱ度,7例深Ⅱ度,5例深Ⅲ度。對照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在1-62歲之間,平均為(24.9±5.5)歲;燒傷面積在17%-89%之間,平均為(25.5±3.7)%;燒傷深度:6例淺Ⅱ度,15例淺Ⅱ度-深Ⅱ度,6例深Ⅱ度,6例深Ⅲ度。兩組年齡、性別、燒傷面積和燒傷深度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常規進行體液復蘇,并予多臟器功能支持治療,予以靜滴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以0.1%的新吉爾對燒傷創面進行消毒處理,并以0.1%的新吉爾加磺胺嘧啶銀粉調治成為糊狀均勻敷于創面,予以無菌紗布包扎,根據創面滲出情況進行換藥。治療過程中發生高熱者予以物理或者藥物降溫處理。

1.2.2 觀察組

本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河南華燈牌GSX型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對患者的創面進行直接照射治療,儀器距離創面的距離在0.4-0.8m左右,1h/次,2-4次/d,連續治療10d。

1.3 療效標準

按照口腔溫度作為標準溫度對患者的體溫進行評價,36.5-37.4℃表示體溫正常,37.5-37.9℃表示低熱,38.0-38.9℃表示中度發熱,39.0-40.9℃表示高熱。自患者入院起直至治療10d,分別于上午6:00、中午12:00、下午18:00以及晚間22:00測量患者的體溫以及發熱持續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19.0軟件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熱率及發熱程度

觀察組的發熱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高熱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發熱持續時間

觀察組的發熱持續時間平均為(2.33±0.57)d,對照組的發熱持續時間平均為(3.02±0.57)d,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

3 討論

在燒傷后,患者的皮膚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皮膚屏障功能減弱甚至喪失,極易發生感染風險。在傷后2-10d,極易發生急性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早期有效控制感染對于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至關重要。而發熱是患者發生感染最主要的征象,故及時控制發熱對于有效控制感染非常重要。

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主要是利用高生物效應電磁波譜對創面進行大面積的生物波照射,可有效活化細胞,調節體內元素均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滲出[3]。同時,其可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以及廢物的排出,有效預防并且控制感染,促進組織的再生愈合能力。創面予以外涂磺胺嘧啶銀可起到強效殺菌作用,與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聯合應用,有利于提高局部藥物有效濃度,提高抗菌效力,更好地控制感染,減少因感染所致發熱。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發熱率為46.9%,較對照組的78.1%顯著降低。此外,觀察組15例發熱患者總,86.7%為中度發熱,僅13.3%為高熱,而對照組有44.0%為中度發熱,高熱率高達56.0%。觀察組的發熱持續時間平均為(2.33±0.57)d,較對照組的(3.02±0.57)d顯著縮短。

在應用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治療過程中,嚴密的護理觀察和配合非常重要。在治療前應以40℃左右預熱處理10-20min,然后再設置為所需溫度,確保輻射治療順利進行。治療過程中,應合理調節照射距離以及角度,使照射儀正對創面,并維持適宜距離,以免距離過近導致輻射傷或者過遠影響療效等。治療過程中應保注意為患者保暖并保護其隱私。密切觀察皮膚狀況以及患者的感受,一旦發現心慌、過熱、頭昏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照射治療,并及時報告醫生予以對癥處理。由于治療儀主要利用熱能激發電磁波進行輻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皮膚水分將快速蒸發,故在照射前后均應及時補充水分,以免患者發生脫水。由于患者的機體代謝水平增加,極易出現營養障礙,故應視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營養支持,以增強其免疫能力,促進創面修復。

總之,在嚴密護理觀察的基礎上,應用高效輻射燒傷治療儀輔助治療燒傷,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發熱率及發熱程度,并縮短發熱持續時間,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雪峰.高效輻射燒傷治療機在臨床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08,(34):1151.

[2] 張曉平,蔡平,陳雪英等.GSX 高效輻射燒傷治療機在燒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2,(10):487-488.

[3] 祝紅娟,王淑君,申傳安等.燒傷患者頭部供皮區行紅光治療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784-785.

猜你喜歡
燒傷體溫護理
體溫低或許壽命長
體溫小問題,引出大學問
體溫值為何有時會忽然升高?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納米晶體銀敷料治療28例燒傷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老年人的體溫相對較低
氯乙酸煙霧吸入損傷中毒鼠肺超微結構改變
三次換藥法在小兒頭面部燒傷中的臨床應用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