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治的研究

2020-11-30 08:52李翠紀勝鵬石睿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療

李翠 紀勝鵬 石睿

【摘 要】 目的:分析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治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統計診斷、治療方式及治療效果。結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鏡檢查并確診,確診率為100%,其中有9例患者進行外科手術及內鏡治療,治療有效率為100%(9/9);71例患者采取藥物治療,其中68例患者出血有效得到控制,治療有效率為95.77%(68/71),3例患者無效,無效率為4.41%(3/71)。結論:給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手術、內鏡或藥物治療均具有良好的效益,只要根據患者病情發展對癥治療,極大概率可控制出血及改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治療;消化內科

【中圖分類號】R75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195-02

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屈氏韌帶上方十二指腸、胃及胰膽管病變所致的出血,多由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及膽道出血等引起[1]。臨床癥狀以嘔血、黑便為主要表現,還會伴有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等表現,當出血量>1000mL或超過循環血量的20%時,可引起周圍循環障礙[2]。該病因發病急,病情發展快,如不及時進行救治,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將我院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針對該類患者的臨床治療手段及療效進行分析研究?,F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43.52±5.06)歲;疾病類型:胃黏膜病變15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9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8例,出血性胃炎18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嘔血、周圍循環衰弱、黑便等臨床癥狀。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診治流程專家共識》[3]中消化道出血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協議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②合并其他器官嚴重感染患者;③合并肝、肺、腎疾病患者;④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⑤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異常;⑥對相關藥物過敏患者或存在手術禁忌史;⑦患者精神認知異常。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確診48h內均給予糾正鈣磷代謝紊亂,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且給予其營養支持,補充血容量、止血等對癥處理。根據患者不同病癥及病情嚴重程度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并做好患者血供蛋白、紅細胞等情況記錄。針對嘔血、黑便嚴重患者給予止血劑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再給予生長抑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服用,短時出血無法控制或出血效果不理想患者根據胃鏡明確出血部位后,采用不同治療措施,如抑制胃酸分泌、血液補充、對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患者注射硬化劑、噴灑去甲腎上腺素于出血部位等。涉及止血藥物包括去甲腎上腺素、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奧曲肽、凝血酶、云南白藥、安絡血、PPI制劑、維生素K、H2受體拮抗劑等。

1.4 評價指標 統計所有患者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患者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血壓、心率穩定,實驗室檢查顯示胃液無血跡為顯效;患者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血壓、心率穩定,實驗室檢查顯示胃液無血跡但呈淡粉色為好轉;患者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血壓、心率不穩定,實驗室檢查顯示胃液仍呈鮮紅色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n*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鏡檢查并確診,確診率為100%,其中有9例患者進行外科手術及內鏡治療,治療有效率為100%(9/9);71例患者采取藥物治療,其中68例患者出血有效得到控制,治療有效率為95.77%(68/71),3例患者無效,無效率為4.41%(3/71)。3例無效患者為老年群體(>65歲),短時間內出血量>1000ml,出現休克、周圍循環衰竭等癥狀,家屬放棄治療。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病癥之一,以嘔血和黑便為主要臨床癥狀,且血容量的減少會導致周圍循環變化。因發病急、病情發展快,如不及時救治,容易因失血過多而導致失血性休克。胃鏡檢查在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價值很高,十分安全便捷。多數患者在病發48h及時進行救治可得到有效治療。本院治療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對癥治療,即配合胃鏡檢查確定患者的出血部位,觀察患者的出血量、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初步判定病情,實施相應的止血措施,避免大量出血導致患者出現休克、貧血或周圍循環衰竭。對血容量不足患者遵循“量需而入”的原則,及時給予靜脈滴注、血液補充等調節體內血液供給及血量循環,促進血容量增加。

目前對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還是要用藥為主,若患者病情嚴重,需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順暢、進食等,必要時可給予心電監護、機械通氣等輔助治療。此外,還需給予止血藥物、積極補充血容量,輸注葡萄糖溶液、平衡液、濃縮紅細胞等治療,改善患者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療方案及結果發現,藥物治療中,洛賽克與西咪替丁屬于常用治療藥物,臨床療效較好。對于危重患者,最佳治療方式則還是手術、內鏡治療方案為主。

由此可見,只要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采取相應的有效治療措施均可穩定疾病發展。

綜上所述,給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手術、內鏡或藥物治療均具有良好的效益,只要根據患者病情發展對癥治療,極大概率可控制出血及改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成用.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治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78.

[2] 涂家紅,張明清,趙斌.危險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41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5):518-523.

[3] 周榮斌,林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診治流程專家共識(修訂稿)的闡釋[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33):4021-4024.

猜你喜歡
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療
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臨床治療分析
62例破傷風的診斷、預防及治療
胃腸鏡在消化內科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1例急性腎盂腎炎伴有胡桃夾綜合征保守治療和護理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檢查診治效果分析
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臨床診療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