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對泌尿系統病原菌使用微生物檢驗的價值

2020-11-30 08:52魏卓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病原菌

魏卓

【摘 要】 目的:研究微生物檢驗在泌尿系統病原菌檢查中的價值。方法:對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收治的69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其尿液進行微生物檢驗,觀察病原菌的分布、病原菌感染狀況。結果:在此次研究中,67例患者共培養145株病原菌,革蘭氏陰性菌93株,占64.14%;革蘭氏陽性菌35株,占24.14%;假絲酵母菌株15,占10.34%,單一病原菌感染人數明顯高于混合原菌感染人數,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泌尿系統病主要由革蘭氏菌引起,通過微生物檢驗加以驗證,有利于確定病原菌,為治療提供確切方案,避免抗生素泛濫,該檢測方法具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 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病;病原菌

【中圖分類號】R18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244-01

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而這些器官都會有發生病變的可能性,一旦發生會累及整個系統[1]?;颊甙Y狀不但直接體現在泌尿系統本身(例如尿液改變、尿痛、排尿異常等),還會反射到其他方面(例如貧血、水腫、高血壓等)。泌尿系統疾病對患者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須及時采取規范性治療[2]。泌尿系統疾病是由病原體、外部細菌入侵感染引起引起,患者需服用抗生素藥物。但需注意的是導致泌尿系統感染的病菌種類較多,且部分患者受多種病原體作用,只有了解病原菌的分布才能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本文通過微生物檢驗觀察泌尿系統病原菌的分布,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收治的69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搜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男性26例,女性43例,年齡31-76年。

1.2 檢驗方法

1.2.1 檢驗器材

培養基:1:哥倫比亞血瓊脂平板 2:中國藍血瓊脂平板 3:巧克力平板 4:念珠菌顯色平板(安圖生物)微生物鑒定儀:布魯克質譜儀微生物藥敏板:(BD)BD革蘭陰性菌藥敏板(單板)BD革蘭陽性菌藥敏板(單板)微生物藥敏板:BD鏈球菌藥敏板(復合藥敏板)真菌藥敏板96孔(Thermo)。

1.2.2 檢驗方法

收集患者尿液,以潔凈試管分裝,并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將試管放入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對病原菌種類及分布狀況進行分析。

1.3 評價指標

本研究以尿液分離出的病原菌種類、分布狀況、感染狀況為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況

對微生物檢驗結果的病原菌分布情況進行分析,本次實驗共分離出145株病原菌,革蘭氏陰性菌株數量最多,共93株,占總病原菌的64.14%,其中的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奇異變形桿菌、鮑曼不動桿菌,數量分別為55株(59.14%)、19株(20.43%)、8株(8.60%)、5株(5.38%)、4株(4.30%)、2株(2.15%)。其次為革蘭氏陽性菌株數35株(24.14%),其中的病原菌為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鳥腸球菌、化膿鏈球菌,數量分別為16株(45.71%)、11株(31.43%)、6株(17.14%)、2株(5.71%)。數量最少的為假絲酵母菌,共15株(10.34%),其中的病原菌為白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數量分別為7株(46.67%)、5株(33.33%)、3株(17.14%)。

2.2 病原菌感染狀況

對67例患者的尿液進行微生物檢驗,單一病原菌感染人數為46例,感染率為68.66%?;旌喜≡腥救藬禐?1,感染率為32.84%。組件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8.657,P=0.001).

3 討論

泌尿系統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患者常表現出尿頻、尿急、尿不盡、尿痛等癥狀,對其學習、生活、工作造成及干擾[3]。且泌尿系統疾病若不及時干預可影響其他系統甚至全身,需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在泌尿系統疾病的治療中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但抗生素藥物用藥不合理會導致細菌變異。引起泌尿系統疾病的病原菌較多,患者之間細菌的分布、種類表現出差異性,需了解其流行特點及分布特征方可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4]。

微生物檢驗是泌尿系統病原菌檢查的常見方式,通過檢驗可明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有利于再確保療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抗生素,為臨床用藥提供可靠依據,避免抗生素泛濫[5]。

本次研究共培養145株病原菌,革蘭氏陰性菌占64.14%;革蘭氏陽性菌占24.14%;假絲酵母菌株占10.34%,單一病原菌感染人數明顯高于混合原菌感染人數,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革蘭氏陰性菌是泌尿系統疾病的主要病原菌。

總而言之,泌尿系統病主要由革蘭氏菌引起,通過微生物檢驗加以驗證,有利于確定病原菌,為治療提供確切方案,避免抗生素泛濫,因此該檢驗方法具有較高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賴寒光, 林先娘, 江峰, 等. 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結果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11(19):134-135.

[2] 劉光續. 泌尿系統微生物檢驗病原菌結果分析[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 024(7):44-45.

[3] 巴明華. 淺談微生物檢驗與臨床溝通在病原學診治中的作用[J]. 飲食保健, 2019,005(017):236-237.

[4] 陳云霞, 谷麗, 胡小鵬, 等. 腎移植后反復泌尿系統感染的臨床特征和病原學特點[J].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18, 39(10):586-591.

[5] 國顯紅. 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 2019,14(23):196-197.

猜你喜歡
微生物檢驗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熒光定量PCR快速檢測6種常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MALDI-TOF MS直接鑒定血培養陽性標本中的病原菌
婦科炎癥感染中微生物檢驗方法的臨床效果分析
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研究
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策略分析
殼聚糖對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體外抑制作用
2013年醫院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
雜交羔羊腹瀉病原菌的分離鑒定與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