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曲肽用于伊立替康相關遲發性腹瀉的治療經驗總結

2020-12-03 19:51李漢初林瑋婷林志良
醫藥前沿 2020年25期
關鍵詞:伊立腸腔遲發性

李漢初 林瑋婷 林志良

(1 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腫瘤科 澳門 999078)

(2 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麻醉科 澳門 999078)

伊立替康是DNA 拓撲異構酶I(TOPO I)抑制劑[1],一種應用在多種晚期腫瘤的細胞毒性藥物,伊立替康的毒性主要包括嚴重的腹瀉,骨髓抑制,及其他不良副作用包括惡心嘔吐,脫發,急性乙酰膽堿能綜合征等。

1.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55 歲,女性,于2001 年診斷卵巢癌Ⅲ期,經多次腫瘤減積術及曾接受多線化學/標靶治療,包括卡鉑、順鉑、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貝伐單抗、奧拉帕尼、依托泊苷、表柔比星、Liposome doxorubicin 及其他內分泌治療。于2019 年11 月 CT 發現腫瘤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身高153 cm,體質量49 kg,體表面積1.46,PS 評分1 分,疼痛評分0 分。改行下一線伊立替康單藥治療,于接受第一周期伊立替康200mg/m2IV D1/21days 后第5 天,患者出現頻繁嘔吐及腹瀉,無發熱,無伴腹痛、便血。血報告提示嚴重電解亂紊亂,急性腎功能不全,粒細胞缺乏癥,大便細菌培養、常規病毒測試和C.difficile toxin B gene PCR 測試均陰性。

1.2 治療經過

未次化療后第5 天開始出現腹瀉,無腹痛,無便血,無發熱,無出血征,粒細胞減少癥IV 級,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預防性抗生素及對癥支持治療,治療后1 天腹瀉加重,水樣便,10 ~20 次/天,伴嚴重電解亂紊亂(低納、低鉀、低鈣、低磷及低鎂血癥),予補液及電解質治療,洛呱丁胺4 毫克口服,其后每4 小時2 毫克,第2 天癥狀未見明顯好轉,予奧曲肽0.1毫克每8 小時皮下注射一次,水樣腹瀉次數減至每天7 次,腎功能明顯改善,第4 天增加奧曲肽至0.15 毫克及第5 天增至0.2毫克,第6 天血小板減至30×109/L 不伴出血征象,予密切觀察,第8 天出現癥狀性貧血Hb7.3g/L,2 個單位紅細胞靜脈輸注,其后血紅蛋白回升,癥狀緩解,于第9 天因腹瀉癥狀好轉而緩緩遞減奧曲肽劑量,第13 天因停止大便多于12 小時而完全停用相關藥物,觀察1 天后出院。

2.討論

2.1 腹瀉原因分析

患者水樣腹瀉,不伴腹痛、發熱,無便血,大便細菌培養、常規病毒測試和C. difficile toxin B gene PCR 測驗均陰性,感染性腹瀉基本排除。

伊立替康相關性性腹瀉包括急性乙酰膽堿能綜合征和遲發性腹瀉?;熐霸璋⑼衅奉A防,化療過程并無異常,腹瀉發生于化療24 小時后,急性乙酰膽堿能綜合征基本排除,本癥于接受伊立替康后第5 天出現腹瀉且進行性加重,對癥治療無效,根據用藥及發病時間推段,按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V 5.0 版本,本例很可能是伊立替康相關的遲發性腹瀉、Ⅳ級。

2.2 伊立替康引起遲發性腹瀉的機制

伊立替康引起遲發性腹瀉與其代謝產物SN-38(7- 乙基-10- 羥基喜樹堿)有關[2],其中腸道內的酶使C11 轉化成SN-38,經過肝臟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UGT1A1)轉化為無活性的SN-38G,其原型及代謝產物再次排入腸道形成肝腸循環,使SN-38 在腸道的不斷累積。有報導[3]指SN-38 在腸內的濃度及其與腸道上皮接觸的時間是導致遲發性腹瀉的關鍵,最終引發腸的結構和功能的障礙。其病理生理為腸內隱窩細胞調亡,腸上皮絨毛脫落,以致腸上皮吸收減少,同時腸腔滲透性增加,加上分泌增加,大量水和電解質在腸腔之中,最終導致腹瀉[4]。繼而內環境變化,或使菌群失調,從而腹瀉加重。

2.3 遲發性腹瀉的藥理學機制

對于UGT1A1 基因多態性與伊立替康相關的嚴重腹瀉是否相關報導并不完全一致[5]。最近多項研究發現[6-7],含6TA repeat(UGT1A1*1 allele,wild type)和7TA repeats(UGT1A1*28 allele,mutant)基因多態性與嚴重腹瀉發生風險存在顯著的關系,其中攜帶TA7 /TA7 基因型接受伊立替康化療后發生腹瀉的風險更高。中等以上劑量伊立替康更容易發生嚴重腹瀉,而低劑量(<125mg/m2)中并未發現相關性[8]。而上述患者并未進行UGT1A1 基因檢測。

2.4 伊立替康相關遲發性腹瀉的治療

伊立替康相關遲發性腹瀉的治療主要考慮:減少SN-38 吸收,減少胃腸分泌,減少腸腔蠕動,增加水、電解質的攝入及吸收;調節腸道菌群等。本癥于化療后第5 天出現腹瀉,對癥治療無效,第6 天予洛呱丁胺一線治療1 天未見明顯好轉。在預防化療相關腹瀉的研究中[9],化療患者被分配接受30 ~40mg 長效奧曲肽治療。于化療周期前給予首次注射,第二次注射與化療周期同步,發現給予長效奧曲肽預防性治療的患者中,56%腹瀉的次數減少,腹瀉相關的醫療就診同樣減少。另一研究指出[10],給予預防性長效奧曲肽,預防組出現遲發性腹瀉的比率明顯降低27%,且無3、4 級個案。該病例于洛呱丁胺治療無效后加用奧腆肽,并慢慢上調劑量,于第9 天癥狀明顯緩解遞減奧腆肽劑量,第13 天停用相關藥物,觀察1 天后離院。

3.總結

伊立替康己廣泛應用在多種腫瘤的治療上,腸毒性限制其有效應用,而伊立替康相關的遲發性腹瀉與UGT1A1 基因多態性一定的關聯性。奧曲肽對預防伊立替康相關的遲發性腹瀉有一定療效。對于嚴重遲發性腹瀉的治療,本案例亦見良好的效果。如發生伊立替康相關的嚴重遲發性腹瀉,應及早應用奧曲肽治療。

猜你喜歡
伊立腸腔遲發性
影像學在克羅恩病并發腸腔狹窄診斷及隨訪中的價值
遲發性骨質疏松椎體塌陷的2種手術方式的比較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奧聯合伊立替康治療的近期療效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術后遲發性出血的診治體會
老年人摔倒 警惕遲發性腦出血
生姜瀉心湯治療伊立替康導致的結直腸癌小鼠遲發性腹瀉
新兵注射破傷風類毒素致遲發性變態反應1例
腸腔隔絕技術在腸空氣瘺的應用
回盲口狹窄致犬腸梗阻1例
伊立替康二線治療晚期轉移性胃癌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