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魅力何在

2020-12-03 13:58許富宏
博覽群書 2020年11期
關鍵詞:悲秋作客杜甫

許富宏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的《登高》被明代學者胡應麟推為“古今七言律第一”。后人為什么對這首詩有如此高的評價 換句話說,這首詩好在什么地方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一開篇展示的是三個意象,即風、猿、鳥。詩人登高所見之景象,應該有很多。為什么劈頭就是要選擇“風” 為什么不是“云” 抑或是“山”“樹”“落葉”等其他物象 也就是說可不可以將“風”換成“云”“山”“樹”“葉” 不可以!因為“風”下面的字是“急”。云、山或其他什么的物象不能突出這個“急”字。不是寫了風,因為風急而寫到急;而是因為要突出“急”而選擇物象“風”。

“風急”句后寫到第二個意象“猿”,為什么選擇“猿” 有人說杜甫當時站在長江三峽邊上,峽江里有猿聲。酈道元不是有“猿啼三聲淚沾裳”嗎 這里是實寫。還有人考證說杜甫當時不在長江邊,也沒有聽到猿的叫聲,寫猿聲只是渲染環境的蕭瑟。其實,這里寫“猿”主要還是突出下文的“哀”字?!鞍А笔侨姷脑娧?,總領全篇。詩人重陽節登高望鄉,寫此詩時約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詩人寓居夔州。杜甫想回中原(今河南)老家落葉歸根?;刂性霞?,由于夔州地形的關系,只能走長江水路。當時季節已是重陽,長江進入枯水期,夔州境內瞿塘峽有滟滪堆,枯水期船很難通過。要回去只能等待來年夏日的豐水期。這樣還要近一年的時間,所以詩人心中十分著“急”。一想到歸期無望,心中十分悲憤,只有“哀”字可表其情感。只有猿的叫聲讓人感受到“哀”,故寫到猿。以“猿”之聲“哀”,寫我之心“哀”。我心之“哀”的緣由是自己欲回。為什么選擇“鳥”作為意象 因為鳥能飛,不受山形水路所阻隔。詩人多么想能像鳥兒一樣飛著回到故鄉!所以寫“鳥”會“飛”,要“飛回”?!帮L、猿、鳥”,三個意象恰好表明了詩人的心情是“急、哀、回”。詩人懷著一個悲哀的心情急著要回故鄉,在這種主觀情感的支配下,下意識地去選擇風、猿、鳥三個意象來表達。不是詩人眼見風、猿、鳥三個物,而是詩人內心的情感“急、哀、回”需要托于外物時找到的風、猿、鳥。妙就妙在這三個意象恰恰與登高所見、與峽江風景、詩人所處位置契合無間。首聯可謂字字不易,可見杜甫寫作技巧之高超。

頸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承接上句的“哀”來,抒寫“哀”的緣由。蕭蕭落木,在意象上暗喻落葉歸根,與首聯“回”相應,樹木皆能歸根,而人卻不能。這樣寫既襯托人不如物,也是對“哀”的補充。長江滾滾,在意象上喻回程兇險,要回而不得,說明“哀”的緣由。由于“無邊”“不盡”的形容,加重了“哀”的無奈。此句從大處落筆,不作局部刻畫,使得畫面景象闊大,具有宇宙意識,呈現出盛唐詩普遍具有的壯美風格。

頷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抒寫“哀”的豐富內涵。詩人登高盼望歸鄉,而種種約束使自己不得歸鄉,心中之“哀”情不免涌上心頭。這種“哀”情體現在一個“客”字上。

詩人創作此詩時,身在夔州,因此說是“作客”, 這是交代自己的身份。詩人自乾元二年(759)秋棄官入蜀,到現在已經七八個年頭過去了,所以說是“常作客”;這次登高在重陽節,故云“秋”,點出寫作此詩的時令。到這里,通過敘述時間、地點、身份、處境,感情的鋪墊已經完成。接下來,詩人浮想聯翩,多少年來郁積在心頭的“悲哀”之情,在眼前的落木、江水的流動的激發下,逐漸迸發出來。眼前最讓詩人擔心的事是何時能走出夔門,東歸回鄉 詩人此前曾說過“此生那老蜀 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 一旦聽到“安史之亂”被平息,便設想“青春作伴好還鄉”,路途即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所以回鄉的漫長路途一直是詩人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此云“萬里”,路途遙遠,正是詩人內心的痛處,是“客”字之后,詩人最著重要表達的情感。這是上句。從構思的脈絡上看,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順序是由“客”字開始,逐字向前逆推,詩人以“客”字為起點,采用層層推進類似上臺階的手法寫出自己的“悲”的情感,與上文“哀”字相呼應。詩人的情感也逐漸由平緩趨向激烈。在抒情詩中,最激烈的情感往往最先表達出來,故體現在語序上“萬里”最前,接下來便是“悲秋”、次“?!?,最后才是“作客”。

下句著重設想“歸”的種種困難,對應頸聯,補充無法回歸的緣由。雖是離家萬里,如果自己年輕也還是可以實現愿望的。思緒發展到這里,詩人不禁想到自身的年齡?!鞍倌辍痹谶@里是虛指,意指自己已進入暮年。在這樣的年紀,要回到萬里之外的家鄉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即便如此,也還不是毫無希望。如果身體健康的話,也還是可以圓夢的。但是自己身染重疴,無法遂意?!岸嗖 笔窃娙舜藭r的真實情況。據杜甫所言,他晚年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如患糖尿病,“消渴今如此,提攜愧老夫”(《別蘇溪》)。又患有肺病,“肺病幾時朝日邊”(《十二月一日三首》)。瘧疾更是時常發作,“峽中一臥病,瘧癘終冬春”(《寄薛三郎中璩》)。

除了患病以外,詩人還伴有失眠、齒落、耳聾,身體狀況極差??梢哉f,這樣的身體狀況,要回故鄉難度是很大的。但詩人還沒有絕望,如果身邊還有朋友或者已成人的子女幫助自己,那么還是可以如愿的。一個“獨”字,將這僅存的一絲希望之光也無情地撲滅。從“客”開始,詩人的情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激烈,最終到達高潮,所有有關回歸的希望都將破滅,而這更加劇了為“客”的“悲”痛。呼應前兩聯的“哀”。最后吐出“登臺”以作收結,既是情感的起點,又是情感的收束。與頸聯照應??梢姸鸥λ囆g構思的縝密與精巧。

《文心雕龍·隱秀》篇說:“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毙?,即秀句,一篇之中最為突出的一句?!兜歉摺反似憔?,一般認為是頷聯此句。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乙編卷十五)中云:

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

后人對此句的理解都是在羅氏理解上的生發。如周勛初先生主編的《唐詩大辭典》云:

(這)二句,層次豐富。遠離故鄉,故曰萬里。秋色、秋氣,慘凄衰颯,本已令人生悲,況滯留異鄉,多病衰老之詩人,豈不更易起悲傷之感 故云“悲秋”。久為羈旅之人故云常作客。百年,猶一生。多病,杜甫其時患有多種疾病,且歷時已久。獨登臺,言杜甫一人登高。此兩句熔鑄入七八層意思,語言極為凝煉。

這樣的解讀于詩意的發掘有啟發意義,但是理解思路是按照字句的順序,過于平面,對體會杜甫“沉郁”的風格尚未搔到癢處。

頷聯文意的理解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理解的思路不是按照字句順序,而是以“客”字為中心,上句逆推,下句順推。具體而言就是:作客→常作客→秋天常作客→遠在萬里之外的他鄉秋天常作客→晚年(百年)遠在萬里之外的他鄉秋天常作客→多病的晚年遠在萬里之外的他鄉秋天常作客→多病的晚年遠在萬里之外的他鄉秋天獨自常作客→多病的晚年遠在萬里之外的他鄉秋天獨自常作客。八層詩意層層遞進,在結構上呈現階梯狀,從最低一級的“作客”開始,心情由平靜逐漸上揚,歷經八個臺階,感情也隨著思緒的逐漸抬高而越來越激動,最終直擊詩人心靈的深處。所有的不再作客的可能性都斷絕,所有可以歸鄉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世上還有什么比此更加讓人感到悲哀的呢?!暗歉摺奔仁莿撟鞯木壠?,是外在景物的感興;也是內在情感的逐步登高,詩人的情感也隨著臺階的不斷上升而趨向深廣。這便是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所說的“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杜詩“沉郁”之“沉”,于此可見。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是對當下悲哀的安慰。欲歸而不得,只能以酒澆愁。這是感情抒發高潮之后落下的余波。值得注意的是,頸聯所寫“客愁”的種類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翱统睢笔枪糯膶W作品中常見的題材,一般表現為十種類型。從時間上看,一般有“三種”:如一天之中,夜里往往能引起客愁,姑稱之為“夜半為客”;一年之中,秋日為回家日子,不能回家,整個冬天及元旦(過去春節稱元旦)都要在異地,而引起的客愁,即“秋日為客”;中國重視人倫,特別重視節日闔家團聚,如節日在外為客,最易引起客愁,即“佳節為客”。從地點上看,有一種:離家越遠,回家不易,客愁越深,可以稱為“萬里為客”;從個人情況上看,有三種:年歲越大,回鄉難度越大,就越發思念故鄉,客愁越多,可說是“晚年為客”;健康狀況越差,客愁也就越深,這是“有病為客”;如果身邊沒有親人陪伴,越是孤獨,客愁越深,這可叫作“孤獨為客”;從作客頻率來看,有一種:聚聚離離,客愁越深,即“經常作客”;從生活狀況來看,生活條件越差,客愁越深,稱作“潦倒為客”;客愁還因創作主體的感受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感情越豐富,生活體驗越深,對故鄉感情越深厚,客愁就越深,姑稱為“多情為客”。如果在一篇之中能表現上述客愁種類中之一類,即為名篇。如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夜半鐘聲到客船”即為表現“夜半為客”,杜甫詩《月夜》、李白詩《夜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等皆是“夜半為客”。王維《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表現的有“孤獨為客”“佳節為客”兩種,已然超過了上述諸篇。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表現的是秋天的客愁與離家萬里的客愁,內涵也涉及兩種的“客愁”,被稱為“秋思之祖”。杜甫《登高》頸聯僅僅用了14個字,卻寫出了萬里為客、秋日為客、重陽為客、經常為客、晚年為客、多病為客、孤獨為客、多情為客等八個方面的“客愁”。加上下一聯中的“潦倒為客”,詩人在一首詩中就包含了十種客愁中的九種.一聯之中有如此巨大的容量,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空前絕后的,達到老杜自己所說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難怪王世貞在《藝苑卮言》(卷十)中感嘆地說杜甫的“七言律,圣矣”。

《登高》一詩圍繞欲回家鄉而不得的悲哀來寫,意象鮮明,構思精巧,情感深沉,既體現了唐詩的宇宙氣象,也創造性的將抒寫客愁發揮到極致,是杜甫詩歌藝術性高度的標志。

(作者系文學博士,南通大學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悲秋作客杜甫
古人為什么喜歡“悲秋”
新語
登高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絕句
試論柳永羈旅詞的悲秋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