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藝術家和接受者對藝術作品的影響
——以偶然音樂“四分三十三秒”為例

2020-12-05 09:14葉靜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黃河之聲 2020年9期
關鍵詞: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接受者

葉靜 (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一、“創造”藝術作品意味

首先這里的“創造”并非為物質形式的創造和生產制作藝術作品的外在物質形態。而是指藝術作品中多重意義的“創造”和賦予,賦予者可能是藝術家或是藝術接受者亦或是藝術家和藝術接受者的“簡單”相加。藝術接受者在觀賞和鑒賞藝術作品中,結合自己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二次“創造”藝術作品意味。從而加深了藝術作品的人文意義和社會價值。

二、藝術接受者

姚斯的接受美學思想之中首先確定了中心即為讀者本身,他認為讀者在閱讀活動中具有核心的地位,接受美學者認為一部藝術作品的含義實際上包含了兩個部分,一是作品本身,二是讀者(藝術接受者)的賦予。因此在藝術作品的藝術鑒賞活動之中,一方面,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是藝術接受者進行鑒賞和欣賞活動的對象;另一方面,作為鑒賞和欣賞的主體,藝術接受者并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從而可以看到對于藝術作品的意味“創造”而言藝術家和藝術接受者有重要的作用。

三、藝術家

什么是藝術家?藝術家就是在藝術創作中將頭腦中的主觀臆想放進現實中,形成主客體的統一。如果沒有藝術家復雜的精神生產過程,便沒有藝術接受者的鑒賞對象。因此,我們要了解藝術、藝術作品,就必須了解藝術生產和藝術創作的重要主體,藝術家本身。那么在藝術界中認為藝術家應當具備哪些基本的藝術素養呢?

四、藝術家“創造”藝術作品的意味

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時為什么會產生想要表達的藝術創作情感呢?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是否真正的投入了情感,而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為了表現而表現呢?這段情感是藝術家本身的還是外界暗示的?藝術家的感情是自覺而生或是自發而生的呢?物質美對藝術家來說是或多或少的“隨物興感”,也就是說物質美可以激發他們的審美感情。那“因情感物”的藝術家是否又能會感知到這種更深刻的含義呢?藝術作品的意味是否與完全是由藝術家創作時所決定?

五、藝術家、藝術接受者“創造”藝術作品意味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藝術生產的結果藝術作品,不再單單的只看到藝術作品中藝術家的辛勤付出,而也能夠重視到藝術接受者對于藝術作品“創造”的作用。其中藝術鑒賞者能夠積極主動的去理解藝術家在“創造”藝術作品過程中產生審美享受活動。但還有一部分的藝術接受者,他們無積極狀態的接受藝術,沒有的偶然感知著藝術作品,他常常使用自己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去理解藝術作品,但這部分人是否對藝術“創作”就沒有作用呢?

六、藝術接受者“創造”藝術作品意味

藝術接受者通過運用感覺、聯想、想象等心理理解和感知藝術作品。接受者面對藝術作品更多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去理解藝術作品,例如根據今日此時的心情去直接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元素,直接的認為灰暗的音符及時悲傷和哀愁,或是根據類似的“線索”(間接經驗)去猜測圖稿中色彩和線條的故事。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藝術接受對于藝術作品意味的“創造”有著重要的作用。

以音樂作品為例,偶然音樂的創始人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1912-1992),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機遇人物。他的一切藝術追求和生活追求都是隨機而作的。他的著名“鋼琴曲”《四分三十三秒》(1952)也許就是偶然音樂的巔峰之作。1952 年8 月29 日,美國先鋒派鋼琴圖德(1926-)在紐約東南部游覽勝地伍德斯托克“演奏”此曲時,靜坐在鋼琴旁一聲不吭,閉目點頭的方式暗示每一樂章的起承轉合,三個靜默的樂章分用了33秒、2分40秒和一分20秒,加起來一共4分33秒。

這樣的音樂作品,創作音樂作品的音樂家認為自己是音樂作品的創造者,但卻忽視了作品中帶來的完整心理學效應,讓藝術接受者通過簡單地暗示也參與到藝術作品的解讀中來,藝術接受者從間接經驗中讀取到鋼琴、音樂演奏家、手指的運動、演出結束起身鞠躬、下臺等動作,便在腦海中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鋼琴音樂演奏會應該有的基礎條件。所以就算鋼琴音樂會缺少了鋼琴音響,但是藝術接受者通過自己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二次理解藝術作品,也會認為這是一個藝術作品。因而在這個作品中藝術接受者可以簡單輕松的進入音樂作品。

結 語

藝術接受者對于藝術作品意味“創造”有著重要的作用。積極主動的接受,消極被動的接受或是“空白”接受都是接受的一種,我們不能僅限于將視野集中于對藝術家“創造”意味的理解,而也要看到藝術接受者“創造”意味的群眾效應。任何藝術作品的“創造”在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藝術作品存在的意義不在單純,“創造”藝術作品意味的群體也不在單一。偶然音樂《四分之三十三秒》便也是從另一個角度,讓藝術接受者解構了約翰·凱奇,藝術接受者通過運用感覺、聯想、想象等心理理解和感知藝術作品。

猜你喜歡
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接受者
成功創業就業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權衡比較
新課改背景下學習活動的經驗本質
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哲學解讀
數學教學應把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如何認識一件藝術作品
論生物教學中的“直接經驗”形成教學的策略
科技館展廳內探究式教育活動初探
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例談
游戲、電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時代融合的新方式
歷史文化資源利用方式的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