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學書主張

2020-12-06 12:05李卓霖山西師范大學
藝術家 2020年6期
關鍵詞:帖學碑學學書

□李卓霖 山西師范大學

《廣藝舟雙楫》是清代碑學理論發展的高峰時期的書法論著,清代中葉后期,帖學逐漸沒落,書法學習需要尋求新的發展道路,尊碑學者適逢其時使碑學遂以代興。本文主要淺析在清代末期碑學興盛的歷史背景下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中主張的書學思想。

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時代背景

康有為,近代書法家,生于清文宗咸豐八年(1858年),卒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人,又稱南海先生,《廣藝舟雙楫》為其傳世書論代表作??涤袨樵谇叭税莱肌端囍垭p輯》之上擴大和豐富了尊碑思想。他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共六卷,二十七篇,康有為和包世臣都認為碑學勝于帖學,力尊碑學,鄙視帖學,康有為在前人的基礎上更極力主張學習六朝碑版。宋、元、明時期,人們學書都以為自晉時流傳的帖是最宜的學書范本,主張學帖,康有為則極力反對只學帖而摒棄學碑的學書思想,他的學書主張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涤袨椤蹲鸨菲疲骸氨畬W之興,乘帖學之壞,亦因金石之大盛也。清代乾、嘉之后,小學最盛,當時談者莫不籍金石以為考證史之資,出碑既多,考證亦盛?!苯鹗療岢锰麑W之微逐漸興起,并得到一批學書人士的認同。

二、康有為主張獨尊魏碑

《廣藝舟雙楫》中《尊碑》開篇便言:“夫紙壽不過千年,流及國朝,則不獨六朝遺墨不可復睹,即唐人鉤本已等鳳毛矣。故今日所傳諸帖,無論何家,無論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鉤屢翻之本。名雖羲、獻,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論?!?/p>

康有為認為流傳的古人法帖在清朝時已真假難辨,民間流傳范本良莠不齊,贗品也是層出不窮,學習碑版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他認為前人傳下來的碑版是絕佳的書法教材。

康有為的美學思想主張六朝碑版大大勝過盛唐之碑。他認為南北朝之碑,無體不備,唐人名家,亦由此出,碑的學習不能像前人般只執拗于取法乎唐碑,六朝碑版才更有可取之處?!稄V藝舟雙楫》中提出學碑的五大緣由,為后世碑學主張的著名論斷,他說:“今日欲尊帖學,則翻之已壞,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則磨之已壞,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筆畫完好,精神流露,易于臨摹,一也;可以考隸楷之變,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結構、宋尚意態、六朝碑各體畢備,四也;筆法舒長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實為唐宋之所無有,五也?!彼J為:“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可宗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躍,四曰點畫醇厚,五曰意態奇異,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憨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p>

三、康有為學書主張“廣博”

康有為在碑學上的創新是獨一無二的,他有所繼承亦有所創新,鼓勵學碑應盡己所能多見碑,提倡“見博”與“臨多”,學書必須取百家所長,思考其要處,康有為這一思想與清代前那些提倡一生專師一家的學書主張大相徑庭。他對前人學碑的一些老舊思想予以否認,他說:“至寫歐則專寫一本,寫顏亦專寫一本,欲以終身,此尤謬之尤謬,誤天下學者,在此也?!彼膭顚W書者應“握要以圖之,擇精以求之,得百碑亦可成書” 。

在書法學習過程中,從初學書到成家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康有為總結自身經驗時寫道:“吾之術以能執筆、多見碑為先務。然后辨其流派,擇其精奇,惟吾意之所欲,以時臨之?!睆目涤袨榈膶W書經驗中看,只眼觀博取百家之長是遠遠不夠的,博取古人書跡之長是康有為強調的學書途徑和方法,學書與成家更關鍵的是臨習功夫的勤勉。博見與多臨可為日后學書之路奠定基礎,書法水平的提升是建立在一點一滴的“摹仿”之上的,書品好壞的評價不外乎“形質”與“性情”,而“不得古人之形質,無自得性情也”,要學好“形質”,必要先尊“工夫”為上,如此才能得其意蘊,正如《購碑》篇云:“臨寫繼多,變化無盡,方圓操縱,融冶自成,體裁韻味,必可絕俗,學者故可自得之也?!?/p>

康有為的藝術創新思想和學書主張,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極力主張學習六朝碑刻,過分鄙視帖學,或許會失之偏頗,但其書學思想中告誡世人學碑之裨益,以碑版作為臨習范本的優點及力薦學書者見博臨多和勤學專精的主張值得借鑒。

猜你喜歡
帖學碑學學書
從學碑到“碑學”
心與形:帖學與碑學
清代碑學興起并不僅因為文字獄
碑學·形學
從《寶賢堂集古法帖》窺探明代中葉帖學的興盛
學書有感
鐘繇學書
歐陽修《試筆·學書為樂》
清·朱履貞《學書捷要》句
清遠養拙碑之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