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內涵建設提升途徑研究

2020-12-06 10:50孫寶豐陳則立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 2020年11期
關鍵詞:聯合培養內涵建設

孫寶豐 陳則立

摘 要:提升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內涵建設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天津職業大學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為例,通過構建區域產業結構與專業結構鏈條優化模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專業內涵提升。

關鍵詞:聯合培養;高職本科;優化模型;內涵建設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指示,以及《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最新文件的要求,不斷加強職業院校專業內涵建設,是各職業教育領域高校實現引領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并取得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012年,天津職業大學認真領會天津市教委的通知精神,積極組織聯合培養本科申報工作。截至目前,天津職業大學已同天津科技大學等四所本科院校開展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教育,專業數達到7個,在校生達到1084人。

通過對近幾年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試點項目的建設和發展趨勢的調研分析,在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等特色和優勢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因此探索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內涵建設提升的實施途徑及有效的管理模式,對形成學校鮮明特色和服務區域發展有很大幫助,同時有助于推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早日建立。

一、逐步形成產業結構與專業結構對接優化模型

樹立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引導,以政府宏觀層面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向驅動地區所需人才培養方向為目標;逐漸形成以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和典型工作崗位轉變為基礎提出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的新途徑;加強政府教育部門與經濟發展部門的緊密配合,進一步形成相互促進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從而通過教育部門具有指導性的近期和長期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達到對各高校的專業設置和發展起到協調管理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區域就業質量。

在微觀層面,逐漸形成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制定與高校專業結構指導“雙向對接”的鏈條協調機制。首要任務就是,政府制定校企合作優惠政策,引導龍頭企業或大型企業積極與學校開展合作,促進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激勵機制,從而穩固形成“區域產業崗位群與應用技術本科專業群”適時聯動的對接機制。其次,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規劃,逐漸形成品牌和規模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加速建立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最終在政府引導下,以市場發展為導向,企業發展為基礎,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學校教育資源因勢利導,在注重專業數量和規模的同時,又要謀劃高校專業內涵中品牌和質量的逐步形成,打響地方教育發展創新的精彩新篇章。逐步形成區域教育結構調整的體制和機制,形成天津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結構優化的“調整—優化—再調整—再優化”良性聯動新模式。

二、深化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完善不同方面的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方法和途徑

明確學?!半p高計劃”定位和技術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樹立立德樹人的培養理念,加強思政教育,面向地方行業企業,實施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實踐項目,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制度與社會多維度評價機制,從而穩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在教育主管部門引導下,緊密聯系行業企業,深化應用技術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以職業教育改革為依托,與教育主管部門規劃相一致,立足學?!半p高計劃”發展,把培養技術應用本科人才為目標,緊密聯系本科高校和合作企業,增加信息溝通頻率和效率,形成各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的結構與企業需要緊密對接,培養目標、專業特點與優勢同企業相對接。

加強與社會調研機構合作,做好專業需求調研和企業滿意度調研,為人才培養指明方向;通過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共建等方式,形成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進課堂,學生實習入企業,技能培訓與道德培養相呼應,校企共贏局面逐漸鞏固,應用型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新突破。

(二)緊緊依托本科院校學科優勢,服務技能應用,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緊跟企業和社會需求,為達到高素質技術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調整教學內容,倡導綜合開發教學新手段,建立多元化學業評價體系,突出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應用性。

1.根據社會需求構建高素質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依托本科院校學科基礎,通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以學生為本,在扎實的學科理論知識基礎上,服務技能應用,圍繞專業核心技術、能力等主要指標,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同時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構建系統、完整的聯合培養本科課程體系。緊跟學科前沿發展,明確知識結構,不斷摸清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人員變化情況、人才結構、人才長期和近期需求狀況等內容。最終形成企業項目、工作過程入課程,職業崗位能力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連接,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課程體系。

2.加強教師隊伍和實訓室建設

教師隊伍是關乎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是關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敗因素,是提升專業內涵建設的核心要素。對于不斷優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和進步的技術革新內容,需要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背景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更要有與行業企業長期合作的實踐項目研究。因此,職業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卓越匠人精神,發揮教師傳幫帶無私奉獻精神,通過學校新教師招聘計劃和下企業實踐環節,逐漸形成結構合理,技能過硬的教學團隊。

實訓室是學生完成課內實訓環節和提高動手技能的練兵場,也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因素。首先,做好各專業基礎共享實驗室建設,奠定專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其次,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企業投入與學生技能提升的良性發展途徑,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最后,每個專業修建一間“匠人工廠”,可以供有興趣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不斷揣摩提高,早日達到匠人水平。

3.建立教學標準和加快教材建設

聯合培養高職本科教育自2012年開辦以來,課程體系日趨完善;然而因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基礎不同,專業不同,師資條件等均有較大差異,聯合培養本科課程無統一教學標準;為了早日建立并盡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相關制度,各聯培高職院校需加強聯系,取長補短,盡早形成可操作,可復制的聯合培養四年制職業教育本科教學標準。從而使得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教育走入規范化和規?;l展道路。

教材建設是專業趨于成熟,課程趨于穩定后,急需加強的重要內容。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全國規模還不大,給教材出版帶來很大困難。但教學需要聯合培養高職本科必須抓緊確定發展方向,需要具有特色鮮明和突出實踐的優秀教材,所以各專業優先規劃專業核心課的教材建設,通過與相同專業的合作,逐漸完善專業課教材體系。

4.建立多元化學業評價體系

對于基礎必修課程,建議根據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出勤情況,作業情況等評定平時成績,結合期末考試按一定比例綜合評定?;A選修課成績以組織活動、完成任務、論文、無紙化考試等形式完成對知識點的評價。

對于關鍵的職業能力訓練核心課程,務求加強培養學生匠心,不斷提升學生操作的熟練度和準確度,以實現人生價值為目標,高標準,嚴要求,打牢專業核心能力。

對于素質拓展課程,以考核素質為中心,通過活動開展、活動組織、活動報告等形式,充分展示學生的素質狀況。

針對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學生,應加強高等教育,對于有能力發表論文、參加教師科研、學科競賽、專業類技能競賽獲獎、大學生創業競賽、撰寫專題報告等情況,發放對應的獎狀和獎勵。

對于學生整體評價,形成以課程成績為基礎,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學生家長評價為輔的多元評價體系。

5.建立并抓緊完善聯合培養本科教學質量監控和社會評價機制

聯合培養高職本科教學質量監控,主要采取本科院校指導下的高職院校自主管理模式。作為培養目標規格的要求,建立與聯合培養本科培養層次相適應的教學質量監控和社會評價機制,是需要各職業院校馬上解決和抓緊完善的重要任務,以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高規格、高標準、高產出。

首先,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校校聯系制度,以最初協商管理模式為基礎,把握準確的培養定位,制定可實行、有突破、保運行的各項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相關制度規范。

其次,建立教務、督導專門質量監控隊伍,以抓教學質量監控為重點,逐步完善校級、院級、班級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問題解決辦法,真正實現學校在教學質量監控方面的約束效果,達到教學秩序良好的運行效果。

最后,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需求的社會評價反饋機制。隨著社會技術更新,信息化產業的不斷提高,加速信息流通和反饋時效性是高職院校提升內涵實力的重要抓手。所以,建立高效的人才評價信息反饋流系統是必然選擇,主要包括與學生相關的用人單位、就業指導教師、學校整體培養環境、家長等直接信息反饋連線和第三方評價機構的間接反饋連線。高職院校要每學期末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梳理,形成對專業有指導意見的反饋文件,召開相關專業的研討會議,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修改和學校規章修改方案,保證學校大環境外部力量與專業小環境內部力量形成強大合力,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逐步提升,確實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最終實現社會、學校、家庭和諧發展。

三、結語

(一)隨著區域產業結構變化,高校專業結構對接優化模型逐步形成。宏觀層面驅動人才培養方向;微觀層面,形成產業調整與高校專業“雙向對接”的鏈條協調機制。

(二)依托本科院校學科基礎,堅定學生至上理念,在扎實的學科理論知識基礎上,構建系統、完整的聯合培養本科教育課程體系。

(三)利用優勢資源打造合理、優秀的教師團隊和設備先進、管理嚴格的實訓室;積極穩妥開展聯合培養經驗交流,為更快更好地發展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教育補足短板,奮勇前進。

(四)為了早日建立并抓緊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各開辦聯合培養四年制職業教育本科院校抓緊建立教學標準。為了滿足教學需要,優先規劃專業核心課教材建設,逐漸完善教材體系。

(五)建立多元化學業評價體系,對于學生整體評價,形成以課程成績為基礎,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學生家長評價為輔的多元評價體系。

(六)建立適當的教學質量監控和社會評價機制,制定各項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相關制度規范;建立和加強教務、督導教學質量監控隊伍建設;形成適應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社會評價反饋機制。

參考文獻

[1] 朱有朋,張薛梅.高職院校專業內涵建設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9):68-73.

[2] 馬香.高職高水平專業內涵建設策略研究[J].廣東蠶業,2018(5):98-99.

[3] 吳睿.高職院校專業內涵建設的思考與探究[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98-100.

[4] 倪煥敏,徐黎明.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標準的內涵和實施策略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1-3.

猜你喜歡
聯合培養內涵建設
校企雙主體聯合培養室內設計專業技能人才的研究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研究
校企高端合作 培養創新型工科博士
對民辦高職質量工程內涵建設的建議
淺析《企業戰略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機器人大腦”雙培計劃實施
“四四模式”推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內涵建設
論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高校引智工作機制建設研究
高職院校深化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