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折扇蘊含的中國元素

2020-12-06 10:49王文麗
東方收藏 2020年11期
關鍵詞:扇面園林歐洲

王文麗

扇,原是招風納涼之物,曾作為禮儀用具以示威嚴,后發展為反映社會風尚與文化交流的物證。歐洲扇起源于中國。16世紀初,葡萄牙船隊來到中國東南沿海,首次將中國折扇引入歐洲,從此開啟了西方扇子發展的新時代。到18世紀,歐洲扇成為尊貴身份與榮耀地位的象征,由此發展出既與歐洲藝術潮流相呼應,又明顯受“中國風”影響的扇文化。

“中國風”(Chinoiserie)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時尚界。關于“中國風”的闡釋,中外學者有很多不同見解。牛津大學出版的《在線集藝》對中國風的解釋為:“源于法語‘中國(Chinois),它是指由中國或偽中國的裝飾母題所主導的一種歐洲美術。該詞最常用于17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所創作的裝飾藝術品,這一時期也是歐洲與東亞貿易與思想交流的高峰階段?!庇敶乃囆g史家休·昂納(Hugh Honour)在其著作《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中對“中國風”發端、流行與消退做出了最簡明的界定:“這場中國風發端于11世紀,得到了馬可·波羅、圣鄂多立克等曾旅行中國的冒險家們、傳教士們的有力助推,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后,從17世紀開始全面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筑等,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商賈鄉紳,都對所謂的中國風尚趨之若鶩;中國風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時尚史上著名的洛可可風格。這場中國風在18世紀中葉時達到頂峰,直到19世紀才逐漸消退?!?/p>

在歐洲的傳統認知中,“中國風”是指來自中國或按中國風格仿制而成的小件物品或依據中國品位而制作的藝術品,泛指歐洲國家流行的一種由中國或偽中國的裝飾母題所主導的一種藝術風格?!爸袊L”流行時期,在園林建筑、屏風繪畫、服飾紋樣或各類工藝品中,隨處可見中國元素。在社交活動中,宮廷貴婦們都以手執一柄裝飾有中國人物、中國園林或中國工藝的扇子為時尚,這種流行趨勢助推了歐洲扇文化的發展。

2020年初,河北博物院舉辦了“歐扇千華”展覽,展示了歐洲扇文化的繁盛,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比比皆是的中國元素顯得尤為矚目。扇面中對中國人物的勾勒、對中國園林的描繪以及隨處可見的中國花卉紋樣,讓觀者沐浴了一場歐洲扇里刮過的“中國風”。

●? ?中國人物

18世紀,歐洲一些傳教士、商人、藝術家等隨使團來到中國,他們對中國人的生活充滿好奇與向往。返回歐洲后仍然津津樂道于中國的所見所聞。隨之,歐洲一些藝術家開始創作表現中國人生活場景的作品,比較著名的有法國藝術家布歇的《中國皇帝上朝》《中國集市》《中國庭院》等中國組畫(現藏于法國貝藏松美術博物館),畫面中的中國皇帝頭戴高冠、身著長袍,旁側的人物也都是奇裝異服,縱然有羽扇、雨傘、瓷器等中國元素,但這些人物形象與場景充滿了戲劇性,顯然與實際不符。這正是當時的歐洲觀者眼中充滿濃郁中國味道的畫面。歐洲扇上的中國人物形象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制扇藝術家在扇面上(圖1)或繪制頭戴斗笠、褐發高鼻的道士,或手搖羽扇、雙目深邃的文人,或是身穿袍服、滿腮胡須的老者。

圖1所示的扇面用水粉畫描繪兩個中國形象的道士在樹下對談的場景。大扇骨頂部雕刻一個中國男子在一座寶塔上。

在這些用明暗法繪制的中國人物周圍,常常配有瓷器、畫軸、羽扇等道具(圖2),甚至還有代表中國文人品格的松、梅等植物,畫面中處處洋溢著制扇藝術家對中國風的熱愛。但通過那簡略成一條線的軸頭、冷暖色的柳枝、雙眼皮的仕女、略帶滑稽的斗笠以及家具器物中透視法的熟練運用,無不透露著難以掩飾的西畫技法與歐洲視角。

圖3所示的扇面中間描繪室內一位優雅的中國女子在梳妝臺前盤發髻,幾個侍女在旁邊侍奉。兩邊描繪花園人物。人物用象牙貼面。

歐洲人對扇面上裝飾中國人物的喜愛間接催生一種極盡奢華的制扇工藝:象牙貼面,即人物的面部和手部用象牙或云母繪制并粘貼到扇面上,這就是風靡一時的外銷扇——“滿大人扇”,又稱“官家扇”,大多產自中國廣州。此類扇面上繪有很多清裝人物(圖4),布局繁密、色彩艷麗。從中國傳入的折扇在歐洲普及后,反過來又影響中國外銷扇的制作,除了側面反映我國外銷工藝品對海外市場需求的積極響應之外,也顯示出中西文化交流的雙向與動態的特征。

此扇雙面彩繪滿大人形象,以象牙貼面,以絲絹貼衣,多人手中執有折扇。畫面分為兩層,正面有34個人物,背面有32個人物。

滿大人扇還有如圖5,也繪有多個人物。扇面用水粉畫描繪假山及大朵的牡丹花。人物為滿大人式,面部由云母貼制而成,花園中間有一座中式小涼亭,窗戶為橢圓形,窗戶和玻璃門用云母制成。扇骨為象牙材質。

●? ?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被西方人認為是“無規則之美”的杰出典范。英國的威廉·坦普爾爵士(Sir William Temple)在他的論文《論崇高之美》中以大篇幅來贊譽中國園林,他認為:“中國人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在經營布置之美上,其美令人賞心悅目,卻又顯得那么自然,沒有明顯地讓人一望便知的規律和部署……”

17世紀后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旁邊興建的特列安農瓷屋(Trianon de porcelaine),是歐洲最早的帶有“中國情調”的建筑物。路易十四為他寵愛的情婦莫內斯潘夫人(Mme de Montespan)修建的這座獨出心裁的“小小開心屋”,由宮廷建筑師路易·勒·沃(Louis Le Vau)設計。休·昂納說:“在它的引領下,在歐洲的每一個角落從皇后島到巴勒莫,從辛特拉到察爾斯科·澤洛,都出現了一大批中式寶塔、網格樣式的茶館、亭子和‘儒家式的廟宇?!?8世紀70年代起,法國成為歐洲模仿中國園林的中心,有關中式造園的原則、方法、風格、樣式的爭論促進了中國園林文獻在歐洲的傳播。中國園林,尤其是皇家園林被大量模仿,在歐洲掀起了造園熱潮。

在歐洲扇中,中國園林(圖6)或帶有中國園林趣味的花園(圖7)常被作為扇面主題,在這些扇面的描繪中,兩位女子在賞花品畫,老者策杖,童子攜花,錯落參差中充滿對中國園林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如果忽略規整的樹冠、透視精確的席榻、極具立體感的衣褶以及蕾絲狀的領口,確實表現了柳陰簇簇、怪木嶙峋、老樹枯槎的“不規則之美”。

寶塔、涼亭、窗棱等園林小建筑是更為普遍的裝飾題材。歐洲人對中國寶塔的研究十分熱衷。早在1665年,曾隨荷蘭使團訪問中國的探險家亨利·尼霍夫就出版了《荷蘭共和國東印度公司大師晉謁中國皇帝記》。這本游記在歐洲引起轟動,出現各種譯本,為歐洲人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擅長繪畫的尼霍夫親手繪制很多中國風物的手稿,其中有南京大報恩寺的琉璃寶塔(圖8)。1761年到1762年,英國建筑藝術家錢伯斯在倫敦郊區的丘園里建造了一座高48.8米的中國八角塔。從此,寶塔成為西方認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式建筑之一。

寶塔不僅是表現中式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成為一種符號,經常出現于扇面中或暗藏于扇骨里,以此來彰顯“中國風”。這些幾何狀的窗欞格、象征性的寶塔,與中國真正的園林建筑存在很大差異,但這些東方小建筑能把觀者帶入遙遠中國的想象之中,使小小的扇面仿佛具有了一種穿越時空的功能。

●? ?中國花卉

中國花卉與西方靜物中的花卉有很大不同,往往選取一枝或一段加以概括性表現。在裝飾藝術中,這種折枝花卉組合成固定紋樣,廣泛應用于服飾、家居與器物的裝飾中。中國花卉不是自然物象的簡單再現,而往往被賦予特殊寓意,代表中國人的品格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花卉紋樣通過瓷器和絲綢傳入歐洲,對歐洲藝術產生深刻影響,尤其是洛可可藝術。洛可可藝術的推動者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夫人采用中國紋樣,設計一種帶有“蓬帕杜紋飾”的瓷器來取悅路易十五。在絲綢設計中,花卉圖案由畫家華托和布歇創作,這些以花卉為主題的絲綢刺繡,被稱為“花的帝國”。

當時的法國貴婦喜歡穿著繡有中國花卉圖案的服飾參加宴會,以此顯示自己的優雅風度。扇子作為時尚配飾,刻繪或織繡中國花卉圖案也頗為流行。一種是在中國人物或園林的扇面中作為配景,或者在扇子背面獨幅出現(圖9),這種花卉圖案也相應選擇中國原有圖案,如牡丹、梅花。牡丹在中國是富貴吉祥的象征、梅花則代表高潔?;ǘ渫瑯硬捎霉蠢?、填色畫法,但用色厚重而概念化,與中國瓷器上的繪畫非常接近。

另一種是選用西方流行的花卉,比如玫瑰,但形式是選用中國式折枝(圖10),這種繪畫更多采用西方技法,主要用色彩來表現物象,與靜物畫中的花卉更為接近;還有一種是絲綢刺繡,這類扇面選用絲質,圖案使用刺繡工藝,無疑是受中國絲綢的影響,這種絲綢質地的扇面顯得更加華貴典雅(圖11、圖12)。

縱覽這場歐洲扇里刮過的中國風,雖然不如在文學、建筑、繪畫等領域里那樣猛烈,卻更加舒緩而明晰。扇子的形制決定了扇面描繪的細節性與符號化,這讓我們從歐洲扇上得以窺見濃縮的中國元素。

制扇藝術家的工匠身份使得歐洲扇里的“中國風”成為最民間的表達,因此我們欣賞到了普通工匠對中國元素的樸素理解與美好想象。在扇面描繪的場景中,中國人物悠閑而愜意,中國園林舒適而有趣,中國花卉則典雅又富貴。盡管這些圖像有些不太準確,卻真實反映了以歐洲人的視角看中國文化的具體細節,自然流露了文化交流中別有意趣的“中西碰撞”,從而生動展示了文化在互鑒中生成的多彩畫面。

猜你喜歡
扇面園林歐洲
《園林》
扇面山水
有趣的羽扇
在園林里遇見自己
精巧扇面畫
中國園林“綴玉集”
扇面等式
第29屆歐洲象棋錦標賽對局選評
歐洲面臨42年來罕見動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