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天方盤”的智慧(外一題)

2020-12-07 05:55陳詮
閩南風 2020年11期
關鍵詞:木棉周先生

陳詮

天方盤,一座刻有符號的大石盤,其中的奧秘數百年來尚未解開。這神奇之物何人所建?他就是明代大學問家黃道周。

明萬歷十三年(1585),黃道周出生于福建漳浦縣銅山深井村。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1646)時,任武英殿大學士(首輔),兼吏部、兵部尚書。 1646年殉國,四年后歸葬漳浦北山。黃道周一生著述宏富,書畫作品獨具一格,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而他所創制的“天方盤” 可稱之為寶中之寶。天方盤在漳浦黃道周紀念館內。其原址是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的黃道周故居和講學處,稱東皋書舍(后稱明誠堂、文明書院)。該館于1961年被列為福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隔幾十年,我再訪明誠堂(紀念館),只見四周的田園風光,已被現代建筑所取代。這樣的景象,讓古老的明誠堂更凸顯出歷史的風貌。旁邊的道周中學,莘莘學子,書聲朗朗,這應是道周先生所樂見的。走進明誠堂,門廳、天井、廡廊、正堂等,格局如故,位于天井中央的“天方盤”,格外醒目。幾十年來,每提起黃道周,我的心里就會浮現出天方盤。此時此刻,面對天方盤,我感慨萬千。400多年日曬雨淋,建天方盤的花崗巖石黯淡了,刻在上面的線條退化了,而天方盤的奇妙誘人,絲毫不減,參訪者絡繹不絕。此時此刻,我仿佛看到道周先生站在天方盤邊,向我們演繹《易經》的奧秘,循循善誘,聽者陶醉在“學易探秘”的氛圍之中。而此時更讓我感動和敬佩的是道周先生的崇高思想和光輝業績。

天方盤凝結著黃道周研究與運用《易經》的智慧。正方形的天方盤有兩層,下層邊長5米,高0.37米,上層邊長 3.78米,高0.42米,臺面刻著一萬多個小正方形和八個以盤中心為圓心的同心圓,方格和圓圈縱橫交錯,極其神秘。這樣的邊長,這么多的方格和圓圈有何作用、怎么使用,道周先生沒有直接說明,幾百年來也沒人解得其中奧妙。然而,從建天方盤的目的推測,這應是他研究《易經》的成果,也應是深化研究、探索實用之需的演繹平臺。道周自幼學《易》,少時幫兄耕作,一有閑暇,或在松間讀《易》,或在大石上談經。史料載:他曾與兄讀《易》大石上,有虎出其下,因謂之曰,吾兄弟在此談經,爾亦來聽耶?虎乃弭伏而去。這種場面太令人佩服、太神奇了。 道周能自如地與老虎對話,說明他已將《易》融會于心。他用兩年時間,每晚在庭院觀天象、察變化,尋找自然之道,累積實踐成果;18歲時寫出《疇象》。在東皋書舍的十幾年中,他邊講學、邊研究,撰寫了《易象》《大咸經》《三易洞璣》等著作。對天象奧秘的探索,天人關系的闡釋等,有獨到精深的見解,是一代易學大師研究《易經》的重要專著,被收入《四庫全書》。面對這些輝煌的成果,我以為,創制天方盤,是其中最精彩的成果,是天才之作,傳世之作。

天方盤展示黃道周循天理、盡人道的意愿。道周先生研究與運用《易經》內容廣泛,而歸結到一點,就是盡人道。也就是說,要做到明天理、修心性、盡忠孝,實現天人合一、社會和諧。他自己依此踐行,成為一代完人。同時,他依此育人,培養明理行道的人才。他將書舍取名為“明誠堂”,并撰寫對聯“人從剝復后始見天地之心,我在畎畝中猶樂堯舜之道”,以明心志,踐行真理。因此,道周的學問影響廣泛,所授之課聽者云集。他在明誠堂的授課,總是濟濟一堂,學者圍滿天方盤。他創辦于九龍江北溪的鄴山書院,同樣學者如織,有“四方學者環江門而來聽者千艘”的記載。此外,崇文書院、南溟書院等,也因道周在那里講學而聞名于世。他是人們敬仰的大學問家、教育家,為晚明漳州書院的繁榮與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方盤閃爍著黃道周的人生光輝。道周先生學用一致,做學問與做人相統一。他著書立說,教學育人,譽滿天下;為官正直,忠君報國,光耀史冊。他抗清失敗被俘押至南京,寫下“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的血書,壯烈殉國,其氣節感天動地。明隆武帝賜謚“忠烈”。清乾隆皇帝稱他是“一代完人” ,追謚“忠端” 。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稱他是:“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蔽夷裼谔旆奖P,猶如看到一本精彩的巨書,閃耀著道周先生寶貴的著作、書畫與人格的光輝,讓人感懷不已。

再訪明誠堂,我更加崇敬黃道周先生,更加敬畏天方盤所蘊含的自然之道。

名揚古今的木棉亭

在一棵茂盛的古榕樹下,一座長方形的亭子威嚴聳立,樹旁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庵堂。庵、亭與古榕交相輝映,景色誘人。這就是名揚古今的木棉庵、木棉亭,位于漳州城南十幾公里的324國道旁。因南宋大奸臣賈似道在此被誅而名揚于世。

賈似道是南宋末年臺州人。因姐姐是宋理宗的寵妃,而官至右丞相。又因率兵抵抗蒙軍詐稱“大獲全勝”,得到理宗信任,專權多年。理宗死后度宗繼位,他的權勢更盛,高于丞相。后因隱匿軍情,在元軍沿長江東下時,才被迫率兵抵抗致使全軍覆滅,而遭到朝中大臣的彈劾治罪。謝太皇太后為平服人心,把他貶謫為廣東高州團練副使,安置在循州(今龍川)。擔任監押官的是任滿回京的會稽縣尉鄭虎臣。一路走來,鄭虎臣覺得賈似道爪牙甚多,特別是到了漳州,太守趙介如是賈似道的門下客,對其甚是關心。這更促使鄭虎臣下決心除掉賈似道,以絕后患。離開漳州來到九龍嶺,日已西斜,當晚在山前的木棉庵,也就是木棉鋪驛站投宿。賈似道一見門額上“木棉庵”三字,不禁大驚,想起兩年前一個化緣的和尚,曾暗示他人生榮枯的話:得該休時便該休,開花結子在棉州。一時猛然悟到此話的含義,急忙入庵祈求神明保佑,并急呼兩個兒子。這時二子已被鄭虎臣囚于別室。賈似道感到難逃死罪,就將藏身的冰腦吞下,即感腹痛難忍,走到廁所。鄭虎臣以為他要逃走,追到廁所,一錘結束了他的生命,兩個兒子也被擊殺。鄭虎臣誅殺奸臣賈似道,大得人心,千古流芳。至明朝嘉靖年間,抗倭名將俞大猷路過此地,特在庵前大榕樹下豎立一個高3米、寬1米多的大石碑,上書“宋鄭虎臣誅賈似道于此”。多年后此碑下截斷失,清乾隆十三年(1784)龍溪知縣袁本濂摹原字鐫立新碑于原址。民國25年(1936)福建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朱熙在庵南側公路旁建“木棉亭”,將先后立的兩塊石碑,及歷年來文人墨客歌頌鄭虎臣的詩詞石刻移至亭中,并作《木棉亭記》以簡介史事。至今這些碑石仍在述說著歷史。

了解這段歷史,再來看木棉庵和亭,自然有深一層的感受。庵是南宋淳熙十六至十五年(1188—1189)漳州太守傅伯壽所建,以庵立鋪(驛站)。經歷代修建,古庵至今尚存。這是一座閩南風格的廟宇建筑。走進正殿,香煙繚繞,供奉的主神端坐正中,面容慈祥而威嚴,兩眼神光炯炯,好像對來祭拜的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此時,我們仿佛看到,當年高高在上、做惡多端的賈似道在神明面前求生的丑態,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無力。報應是天條鐵律,對誰都一樣,只是早報與晚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走近木棉亭,呈現于眼前的是,立于亭中的石碑雖已褪色,但碑中之字:宋鄭虎臣誅賈似道于此,依然醒目威嚴。這碑如同一座勇士除奸的雕像:鄭虎臣威風凜凜,除惡務盡的氣勢驚天地、泣鬼神。那一塊塊詩文石刻,又如連綿群山,將忠義勇士的形象擁至高峰,讓人們仰觀贊嘆而感懷不已。這是永不磨滅的英姿,永不消失的正氣。因此,在未立碑建亭之前的數百年里,鄭虎臣的義舉就一直傳誦于世,從無間斷。立碑建亭則更彰顯人們對忠義正氣的贊頌與傳承。因而賦辭鐫刻者連連不斷,覽勝憑吊者絡繹不絕,口口傳誦者則更多、更生動,激勵一代又一代人。

忠義之氣乃天地之氣,忠義之光乃日月之光,將同宇宙共長存。

猜你喜歡
木棉周先生
木棉笑
容時哥哥
南疆木棉紅似火
偉岸之中藏柔情的木棉
最暖的春風
戴著耳塞生活的人
南國絲木棉
給張允和當配角
細膩不等于多情
禮必須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