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影響因素及預防策略

2020-12-08 15:40王永生
關鍵詞:暴力行為校園大學生

許 杰,王永生

(1.山西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大同 037009)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在短期內很難得到滿足,使得各類失范行為突顯,尤其是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時有發生。2016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可見預防校園暴力行為發生的重要性。校園暴力是發生在校園及其輻射地域(200 米內),學生、教師或校外入侵人員故意傷害師生人身以及學校和師生財產,破壞學校教學管理秩序的行為[1]。大學生暴力行為是校園暴力行為的下位概念,是校園暴力行為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指學生、學校組織活動及上下學途中,蓄意用軀體、語言、非語言、關系、網絡或武器等,對自身、同學或教職員工進行傷害,導致其權益被剝削、身體損傷、心理傷害、發育障礙甚至死亡,破壞其家庭安寧與幸福,威脅學校教育秩序與安全氛圍,影響社會治安的行為[2]。在新時代背景下,構建安全穩定校園環境是社會發展的要求,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相互協作、共同努力。

1 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特點

大學生暴力行為是校園暴力中最普遍的一種表現形式,雖然類型多樣,但普遍存在以下特點:

(1)暴力行為具有突發性。多數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出現,并沒有經過詳細周密的計劃,不具有提前預謀的特征。大學生正值青春期,在情緒管理和行為控制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情緒極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產生到波動,出現過激行為。諸多暴力事件的發生,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可見大學生暴力行為的發生很難預測其時間和地點,具有突發性。

(2)暴力手段具有專業性。大學生群體專業知識貯備豐富,具有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同時身處于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為便捷,并能夠自覺從中受到啟發。如果這些優勢不能加以規范,被施暴者利用,必然出現帶有極強專業性的暴力行為出現,造成的后果更為嚴重,這也是大學生暴力行為區別于其他暴力行為的重要特征。

(3)受害者與施暴者的關系具有親密性。由于大學生缺乏生活閱歷,生活空間、交往范圍相對狹窄,其暴力行為的受害者往往與施暴者關系密切,大多為同學、舍友、師生關系等。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地域、經濟、文化存在差異,學生必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念,容易導致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矛盾沖突,一旦不能妥善處理,這些矛盾就可能被激化,從而引發校園暴力行為。

2 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影響因素

2.1 內隱因素

2.1.1 生物學因素

隨著科學的進步,已經明確證實人類行為與自身生理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生物學因素在影響行為方面起主要作用還是次要作用,他們之間聯系的程度如何,在學界還存在比較大的爭議。龍勃羅梭、康羅·洛倫茲、勞倫斯·泰勒等人認為生物學因素是影響暴力行為的主要因素;而目前國內學界普遍以生物學因素是影響暴力行為的次要因素為主流,強調只有將生物學因素與社會其他因素綜合考慮,才具有暴力行為的研究價值。但有研究顯示:暴力行為有重要的生物遺傳學根源,近50%的暴力行為與基因有關[3]。而且母親在孕期物質濫用、營養不良和應激,母親患妊娠和分娩并發癥、母親抑郁等都會影響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增加兒童的暴力傾向[4]。

2.1.2 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現象很復雜,但并不是雜亂無章的,各種心理現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關系,成為一個有結構的整體[5]。大學生暴力行為產生的心理因素就是指一些易于引發暴力行為的心理學特質在構建學生心理結構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對其行為產生影響,導致學生傾向于選擇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滿足內心需要。人格、認知、情緒三種心理現象作為核心要素構成了影響暴力行為產生的心理因素。在人格方面,學生對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評價過高或過低;在認知方面,學生過度以自我中心,對法治精神、社會規范缺乏基本認同;在情緒方面,學生對其波動缺乏基本的控制能力,都可能引起暴力行為的發生。以上三種心理現象相互聯系、互為依托,不是以單一因素作用于學生。

2.2 外顯因素

2.2.1 家庭環境因素

大量案例顯示,學生的暴力行為與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6]。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如在父母家庭暴力、離異、再婚,童年遭受虐待,幼年未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苛刻教養,父母過度溺愛保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容易引發暴力行為的出現。以上家庭往往具有以下兩方面特點:第一,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缺失。主要體現在父母作為教育者的角色缺位,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忽視了自身對其的教育作用,沒有承擔起家長相應的教育責任。第二,教育方式不當。有的父母選擇粗暴的方式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長大后就極有可能選擇暴力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2.2.2 學校環境因素

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那么學校環境就是影響學生能否做好學社銜接的重要因素,所以學校能否全面充分發其揮育人功能對大學生良好行為規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多數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與學校育人功能沒有充分發揮、預警機制不夠完善有著密切的聯系。

首先,在發揮高校育人功能的過程中教育理念有所偏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科研輕教學,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教育方式容易對學生思想產生功利化影響,從而導致學生在選擇處理問題的方法上出現偏差[7]。其次,預警機制不夠健全善,不能有效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發生。因為大學生暴力行為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學校很難及時掌握所有學生的動態和可能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導致錯過進行干預的最佳時機。

2.2.3 社會環境因素

人具有社會屬性,由于當前多元社會思潮的相互融合與作用,對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具有深遠影響。學生成長離不開社會,社會所倡導的價值取向對學生言行具有指導作用。社會環境因素中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網絡游戲等媒體對學生言行影響較大。學界也積極探索媒體對暴力事件的傳播報道與大學生暴力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表明大學生對暴力游戲、視頻會產生化身認同,放大媒體對暴力行為的影響[8]。同時還要注意的是經濟因素,成長在個人收入嚴重不平衡地區的學生更加傾向于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9],以及生活在治安不穩定社區的學生,也易讓他們效仿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從而引發暴力行為。

3 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預防策略

3.1 以家庭為重點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10],家庭教育在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方面至關重要。同時,家庭教育也是早期進行暴力行為干預最為有效的措施。在理論知識方面,家庭教育具有學科綜合性、交叉型強的特點,其中應包含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法律知識、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科知識等。父母應該在以上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在充分了解性格特征的情況下對子女進行教育,并不斷歸納總結,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構建健康的心理結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育方式方面,應以創建民主型家庭教育為目標,家長對子女不能過分溺愛,也不能獨斷專行。首先要認識到子女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明確其在家庭教育中占主體地位。良好親子關系有利于形成信息對稱的溝通渠道,這樣有助于父母及時了解子女的思想狀況及心理狀態,能夠在早期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良好的溝通同樣也有助于子女從內心接受父母的指導,從而使教育效果顯著提高。其次父母應把子女作為成年人看待,尊重他們的人格和隱私,鼓勵他們參加社交活動,學會接納、包容、理解他人,從而在面對矛盾和沖突時能夠運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梢?,科學規范的家庭教育是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重要途徑。

3.2 以學校為主導

學校育人功能最具目的性、全面性和科學性,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替代的。在規范大學生行為方面,應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做好思政課堂的常規教學外,還要合理利用好“高校第二課堂”的德育功能,這就要求學校在開展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將品德教育融入其中,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主動接受教育,規范自身言行,提升教育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學校要在師生群體中教授心理學相關知識,讓他們了解不良心理結構以及負面情緒的形成機理,在發現自身出現心理問題時能夠及時察覺,并主動尋求咨詢幫助,學會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同時,學校要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并設有專用的心理咨詢場所。在法治教育方面,學校應當以此作為重點加以關注。要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在學生群體中普及法律知識、培育法治精神、樹立法律權威,教會學生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深刻認識到個人言行是受法律強制約束的,不違背國家法律是個人言行的底線,如果突破底線,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做好法治教育對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具有雙重效果,一方面學生通過學法可以有效預防暴力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知法可以指導學生在遭受暴力行為侵害時主動尋求法律的保護。

3.3 以社區為載體

在國外以社區為載體指導學生行為,預防違法犯罪應用比較廣泛,且取得了良好的指導效果,為我們提供了經驗。在指導家長方面,社區應定期開展“家長培訓”活動,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教育的技巧方法、掌握育人的專業知識,這是在家庭教育中把規范子女言行落到實處的根本保證。在指導學生方面,社區要不斷普及法律、心理、倫理等專業知識,重點要通過各種宣傳形式引領當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下功夫,努力為青年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社區環境,影響其行為規范。在指導活動方面,應依托社區主要開展以下活動:①開展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活動,這有助于提高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效率,是父母能夠及早發現子女問題并在最佳時機進行干預的基礎工作;②開展促進學生人際交往的活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建立自尊自信,學會理解他人、了解自我,從而規范個人言行;③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奉獻愛心和服務社會的精神,同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社會中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有益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3.4 搭建綜合網絡

綜合性網絡應由社區、學校、家庭、學生四個單元構成,需要各方協調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首先,要在該網絡中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傳統的共享模式應與新型模式相結合,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此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只有信息共享才能及時發現可能出現暴力行為的學生個體,為各方及時介入干預提供指導依據。如社區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時,可以邀請學校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學校需要掌握學生動態狀況時,可以與家長及時取得聯系獲取更為全面資料;家長要了解子女狀況時,可以通過與子女建立的信息對稱的溝通渠道得到真實信息;學生自覺發現不良思想和行為時,可以及時向家長、學校、社區尋求幫助??梢?,信息在網絡內的及時傳遞,是發揮其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前提。其次,該預防網絡中的各個單元要思路統一、目標一致地開展教育活動,把思想品德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各自的理論實踐活動中,鼓勵引導教學科研人員對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進行研究,并為受侵害者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以期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系統性教育,促進學生間相互理解、相互接納,降低校園暴力行為發生的風險。

4 結語

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是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影響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發生的因素是復雜的,既有內隱因素,也有外顯因素,只有準確了解肇因,搭建綜合性預防網絡對其進行及時干預,才能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預防大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發生,從而構建安全穩定大學校園環境。

猜你喜歡
暴力行為校園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媒介分析:動畫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第一次遭遇家暴該怎么處理?
所暴力行為
暴力行為
2013年第三屆大學生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