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可夫斯基的古典浪漫主義的形成的音樂元素分析

2020-12-08 03:44熊晶
數碼設計 2020年16期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浪漫主義古典

摘要:俄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創作的主要特色是古典浪漫主義色彩,以其優美的旋律和純粹的抒情影響世界,本文主要分析其作品的形成原因。從音樂流派出發分析音樂家的成就。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浪漫主義;旋律;古典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6-0107-01

1 歌劇和舞劇元素的發展帶來了優美的旋律感

歌劇和舞劇藝術非凡。在取材文學作品基礎上還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本來歐洲歌劇和舞劇就發展的比較成熟,但是后來俄羅斯轉而變成了舞劇的中心。俄羅斯本身就是歐洲富有藝術創造力的古老國度,熱愛藝術的民族,精美的建筑、雕塑、繪畫、裝飾……隨處可見。富有表現力和張力的舞蹈和獨特的唱腔,也讓樂曲能夠找到突破口,循著節奏和旋律,帶領人們進入奇幻瑰麗的想象世界。

1.1俄羅斯有著悠久的說唱歷史。傳統史詩、名歌級別的作品比比皆是,歷代傳承,氣勢恢宏、用悠揚的旋律來外化民族人民的思想。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組曲的第二首曲子《玫瑰花的慢板舞曲》中,音樂悠長,旋律舒緩,描繪了愛情萌動、憧憬美好的場面?!逗見A子》里有眾多舞曲的傳承,強烈的旋律源源不絕,通過人物表演和場景布置,《胡桃夾子》是典型的柴可夫斯基后期作品。

1.2舞蹈劇音樂富有節奏,舞蹈優美、歡快,兩者交織在一起,變得夢幻多彩,華麗無比,如同欣賞燈會,花花世界,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俄國芭蕾舞擁有一套傳統嚴苛的訓練體系,身材完美、技藝精湛、氣質高貴的金發碧眼美女演繹了絕美的舞劇。原來舞劇帶有公式化,但是柴可夫斯基把舞劇變得更加跳躍和生動,完整的結構?!缎∫骨泔w向哪里》等樂曲酣暢淋漓,前奏、間奏、尾奏,渾然天成,豐富多彩,斑駁陸離,立體豐滿。帶領人們的內心經歷陣陣的波瀾起伏,從開始到展現到復現再到回歸,讓內心達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2 民間音樂元素的提煉帶來了淳樸的民族性

柴可夫斯基把專業的創作技巧和俄國當地民間農村一些普通音樂結合起來,巧妙地融合發展出了濃郁的民族風情,濃重的和聲,飽滿的曲調,感人肺腑又沒有距離感,對普通人物的內心反映刻畫的細致入微,真實誠懇,樸實自然。

2.1輕松洋溢的生活態度。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明快輕松,第一章熱情洋溢,第二章舒緩優美,最后一章粗獷奔放,猶如凱歌。后來在美國紐約才得到首肯。1878年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也是充滿換了,青春和親切,代表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民間音樂的匯集,代表了人們對生活心向往之的淳樸之情。

2.2通俗宏偉的民族特色,《第一弦樂四重奏》中的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用烏克蘭名歌《瓦尼亞坐在沙發上》為主題,讓人們聯想到靈魂深處對于生活的悲哀的感受,在跌宕起伏中,找到一種樸素的真摯,以及對生活始終充滿熱情的意味,傳達一種普通老百姓在苦難中依然保有的生命的熱忱,類似群像的雕琢和民族意識形態的揭露,給老百姓帶來了感同身受。

2.3接地氣的地域風俗?!兑国L》、《如果我知道》是俄羅斯當地民歌風俗,表現俄國地域特征,地勢遼闊,自然風情無限,里面描摹的事物,是日常生活常見的事物,山川自然、鳥獸花草,還有人們的內心世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3 交響樂的應用增添了深刻的悲愴性

柴可夫斯基接受德國音樂教育,喜愛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古典主義音樂中,器樂音樂得到了飛速發展,奏鳴曲、交響曲等大型的器樂音樂都變得非常流行。

《第一鋼琴協奏曲》繼承了貝多芬協奏曲交響化的思想。樂曲遵循傳統三樂章的結構,第一樂章交響化,奠定深刻的感情基調,第二樂章抒情婉轉,悅耳和諧,第三章就變得富麗堂皇,歡樂無比,慶祝和榮光無限。

柴可夫斯基寫了6部交響曲。第1交響曲、第2交響曲、第3交響曲都是寫于1870年代,還屬于前期作品,和傳統俄羅斯交響樂比較相似,充滿俄羅斯風情和抒情,民歌題材。f小調《第四交響曲》寫于1877-1878年,屬于后期作品,象征厄運。第一樂章,表達了激烈沖突,而最后又表達了擺脫了厄運,獲得了生活的信心。e小調《第五交響曲》寫于1888年,形式和第四交響曲類似。(P118-119)《第六交響曲》取名為悲愴,在各種沖突中蘊含美好憧憬,最后的結局依然是悲劇。

《悲愴(第六)交響曲》是后期作品,其主題變化多端,快速的弦樂變化旋律突然穿插進入其中,跟俄羅斯天主教死者彌撒曲類似,帶有深刻宗教意味?!侗瘣恚ǖ诹┙豁懬肥遣窨煞蛩够拇碜?,遵循了交響套曲的結構,分為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表現苦悶無奈,4/4拍子,奏鳴曲式,低沉婉轉的演繹出痛苦的生活現狀,壓力之下充滿焦慮和恐懼,尤其是一個和弦把人們帶入晴天霹靂,打破美好幻想,變成抗議和斗爭,第二樂章是圓舞曲,5/4拍子,復三部曲式,優雅而靜謐,表現親切美好的追憶,但是中間有一部分嘆息音調,和第一樂章相互呼應,籠罩著淡淡的哀愁,第三樂章是活潑的快板,4/4、12/8拍子,諧謔曲,沒有展開部的奏鳴曲式?;钴S跳動,歡騰,采用了弦樂曲加進行曲,由弱變強,最后直接變成宣戰式的力量表達,等到第四樂章,悲哀的慢板,3/4拍子,沒有展開部的奏鳴曲式,非常強烈和震撼人心,帶有安魂曲的意味。中間嘆息般的音調,不和諧的和弦,弦樂組聲部的交錯,都是讓人們感覺到命運的宿命,但是依然活著并釋放。

參考文獻:

[1]催墨.《音樂大師靈魂的演奏者》.紅旗出版社.2015,8.

[2]王龍君.《音樂家的成長歷程》. 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3]王文俐.《歐洲藝術歌曲及其鋼琴伴奏》.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6.

[4]孔繁洲,張媛媛. 《音樂藝術經典賞析(外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5]沈希飛.《柴科夫斯基的人生與創作》.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8.

作者簡介:熊晶1992年11月 女 湖北 漢 碩士研究生 助教 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柴可夫斯基浪漫主義古典
打開《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研究(1950-1960)》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柴可夫斯基的難言之隱
古典名畫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從浪漫主義角度淺析狄更斯的《遠大前程》
淺析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鋼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輕古典風
美麗的距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