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女性教育的意義

2020-12-08 12:44劉莉
數碼設計 2020年16期
關鍵詞:生命觀女性意識時間

劉莉

摘要:作為意識流小說《達洛維夫人》的出版不僅促使女性意識得意覺醒,又在電力革命后所帶來的巨大社會生活的改變的時刻,為讀者提供了諸如帝國主義分崩離析后的思考、戰爭創傷給人民的影響、時間這個抽象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程度的日趨加深、生死話題的思考以及被邊緣的同性戀問題。本文將結合多種視角將以上問題進行分析論述,旨在

關鍵詞:女性意識;時間;生命觀

中圖分類號:I1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6-0271-01

1 引言

《達洛維夫人》(1925)是一部短篇小說,但它提供了大量的話題供人們思考和討論。作者弗吉尼亞.伍爾夫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和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她對英語語言創新見地頗深,其作品以意識流為主。旨在去描繪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1879)稱她將英語“ 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性至今仍然產生著影響。二戰后她的聲望有所下降,但隨著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她又成為文學界關注的對象。這篇文章將繼續深入研究伍爾夫的觀點,在達洛維夫人的一生中,時間是一個關鍵而永恒的概念。

2 女性意識的體現

2.1時代背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起源于 20 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歐美,它是西方女權運動高漲并深入到文化、文學領域的結果。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女性為中心的文學批評理論,以女性形象,女性創作和女性閱讀等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文學作品中的女性意識以及女作家們的創作意識。談到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就不得不提到女性意識,因為它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建構的基點和旗幟,也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的核心。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對“女性意識”一概念的界定也經歷了由簡單概括到多層面闡釋的過程。通過梳理中西方學者對于女性意識這一概念的定義,加之作者對于女性意識這一概念的理解。

2.2女性意識的展現。

(1)女權主義。伍爾夫作為實際意義上的女權主義者,她一直抗爭著維多利亞時代普遍存在的“男性邏各斯中心主義”。她在作品中表現出女同性戀的意識,無疑是對體現男性中心的傳統異性戀婚姻的質疑 ,是對社會規范和權力的挑戰和批判,其目的在于為女性尋找一條“女性認同”的道路。伍爾夫這種以女同性戀的方式來反抗男性中心主義的嘗試是具有前瞻性的。隨著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到了 20 世紀60 年代初,“新女權運動”宣揚婦女是自己身體的絕對權威,并有權選擇是否生育等問題,女同性戀女性主義批評也就應運而生了。女性主義批評便將女同性戀作為一種文學批評的主要內容或價值尺度來張揚。美國當代最重要、最具話題性的女性作家,開創了犯罪小說中的“海史密斯流派”著有《鹽的代價》等書的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也在創作過程中受到該思想的影響。

(2)婚姻中的女性。彼得是克拉麗莎( 達洛維夫人) 進行婚姻反抗的一個起點,雖然不存在現實上的抗爭,但是卻進行了思想意識的抗爭,其通過對彼得的懷念以及想象,從而進行思想共鳴。作為女性,克拉麗莎擁有小女孩般的純真,其渴望擁有愛情的主導權,但是卻沒有爭取的權力,其生活在父權社會的統治下,社會、自然法則緊緊約束著她,使其不得不安于現狀。她努力尋找掙脫的方法,卻不得出路,雖然她擁有獨立的精神、智慧以及從容處理事情的能力,但是依然被社會正統所拋棄,被男性社會所排斥,由此她的婚姻充滿了懷疑與不安定因素,充滿了空虛,女性在男性的壓制下漸漸失去發言權,最終成為男權統治的權力。

3 女性形象分析

達洛維夫人是矛盾的,有明確的目標且堅毅的女性,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矛盾,不管在書中還是生活當中都存在這種女性?!八龝J為人沒有權利兩只手放在口袋里懶懶散散地虛度時光;人應該干出點什么,成為某種人物?!保∕D 2001:68) 她很清楚地意識到,如果與彼得結婚,以后的日子會很清貧,雖然生活會更浪漫,關系會更親密,放棄彼得是很痛苦的抉擇:“雖然多年來她一直忍受著利箭鉆心般的悲傷和痛苦”(MD 2001:7),然她與彼得的過分親密令她長時間窒息,因為彼得常常評論她一番,這些評論性言辭會限制其做事的自由。她憎恨彼得窺視她秘密的自我———作為女性的脆弱,不是社交名流,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家庭主婦。而且,彼得不能忍受她有獨立性,必須彼此把每件事都攤開。彼得有很強的嫉妒心和控制欲,與他在一起克拉麗莎無法擁有“自己的房間”。相反,她選擇達羅衛(理查得)作為自己的丈夫反映出她對知識和感情空間的需求:“因為在婚姻中,對于一天又一天同住在一所房子里的兩個人來說,必須有一點自由,有一點獨立,這點理查德給了她,她也給予了理查德”(MD 2001:7)。從達洛維夫人反思自己的戀情姻不難看出,她本人是一個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女性,具有反對控制、追求自由的向往和訴求。

4 結語

伍爾夫小說理論以生命體驗和審美感悟為根基。這部小說同作家個人的經歷也為后來許多女性作家以及女性主義相關作品提供了許多素材,例如2012年12月上映的電影《時時刻刻》,盡管圍繞三名不同女性的故事展開,但依舊以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作為基調。書中描繪的人們在戰爭恐慌中流離失所,女性在戰爭中控訴著對自然的毀壞,在男性勝利的成就中失去她們的家園。她的作品通過對女性主義的呼吁從而激起人們對自由平等的渴望,打破了傳統女性價值觀的存在,對文學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博.《達洛維夫人》中的意識流元素[J]求索,2013(7):164-166.

[2]趙冬梅.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達洛維夫人》中的女性形象[J]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2014(2):130-133.

[3]王小航.強迫的異性戀和壓抑的女同性戀——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4)第4卷第2期.

[4]王可.父權制下的邊緣人——《時時刻刻》與《達洛維夫人》的互文性研究[J]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2014(2):第34卷第1期.

猜你喜歡
生命觀女性意識時間
以“鄉下人”身份論沈從文的生命觀
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淺論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三生觀”教育
儒家生命觀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示
《紅樓夢》寶黛詩詞與女性意識研究
時間消滅空間?
從女性主義視角比較研究《名利場》兩個漢譯本中女性意識的體現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