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行政法分析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中的職能

2020-12-11 09:17鄧成龍
法制與社會 2020年35期
關鍵詞:行政法職能政府

摘 要 公共衛生作為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社會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政府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其在公共衛生領域中也承擔著保障信息對稱性、滿足醫院公共物品需求、保證公共衛生領域的公平與效率等職能,如果政府能夠有效落實自身的職能,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事業的質量,保證衛生事業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為此本文主要基于行政法分析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中的職能,希望能夠為相關部門提供幫助。

關鍵詞 行政法 政府 公共衛生領域 職能

作者簡介:鄧成龍,三峽大學。

中圖分類號:D63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2.046

行政法中規定政府在衛生、教育、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等方面都有著監督、管理職責,而對于公共衛生領域來講,政府部門應當保證競爭的公平性以及醫療衛生用品供應的及時性。但就當前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職能的行使情況來看,其依舊存在著職能落實不到位、缺乏必要規章制度以及資金支持等問題,這無疑降低了政府的職能作用。因此在行政法以及新的發展環境要求下,政府部門應當重新審視自己在公共衛生領域中的職能,進而保證公共衛生事業的高效發展。

一、行政法所規定的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中的職能

(一)保證主體雙方的信息對稱性

信息不對稱是當前公共衛生領域發展中所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如當前公共衛生領域體系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類型主要有患者與病人的信息不對稱、衛生服務需求者與衛生服務籌資者信息不對稱、衛生服務提供者與衛生服務管制者信息不對稱等,這些主體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將會直接影響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以及患者疾病的治療。所以為了保證主體雙方信息的對稱性,公共醫療衛生領域與患者、管理者、籌資者之間就需要一個溝通媒介,而政府在公共醫療衛生領域中發揮著媒介的作用,其可以有效保證主體雙方信息的對稱性。

(二)滿足公共物品與準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

一類物品之所以被稱之為公共物品主要的原因就是此類物品可以不會因為一個人的使用而出現損耗,具有較強的不排他性。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公共物品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能夠滿足多數人的生活生產需求。但由于公共物品與準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質,使得其在供應過程中需要一個組織長期穩定的提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公共物品與準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通過長期的發展,政府成為了滿足公共物品與準公共物品使用需求的一種保障。如就公共衛生領域中的公共物品來講,其主要包括流行性疾病的檢測、健康教育以及衛生環境的控制等等,這些物品無法與藥品、治療設備等常規物品一樣由市場進行提供,其必須要一個強有力的執行者來提供保障和支持,而政府作為一個組織的存續離不開提供公共物品這一條件。

(三)保證公共衛生領域的公平與效率

公平與效益是困擾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兩點重要因素,如果公共衛生領域不能夠對公平與效益進行有效控制,就可能會影響衛生事業發展速度。所謂的公平包括各個醫療機構競爭的公平、患者就醫的公平、發展環境的公平、政策補助的支持等等,一旦醫療衛生領域出現了不公平問題,就會導致醫療衛生領域出現惡意競爭問題。而效率問題指的是當前醫療機構完成患者治療的時間期限,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約束組織,那醫療機構可能就會故意拖延治療時間,以便于達到增加治療收入的目的。因此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所存在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保證衛生領域的公平與效率,避免出現危害公眾利益現象的出現[1]。

(四)保證公共衛生領域保險市場的穩定

就當前保險行業的發展規定來看,天生體弱的人在購買意外保險時需要支付比平常人更高的購買資金才能夠獲得保險賠付,但是在當前的保險購買過程中,一些患有疾病的人隱瞞自己的病情,以平常人的身份進行保險購買,這無疑增加了保險行業的賠付幾率,所以保險行業為了效益的獲取不得不提高保費,這導致一些正常的人不得不退出保險市場。而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正常人推出保險行業,保險行業為了增加自身效益又再次提高保費。這種惡行循環造成了保險市場動蕩,需要政府部門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

二、政府在行政法規定下發揮自身在公共衛生領域職能的措施

(一)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投入

政府應當對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支持,以便于保證公共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但就當前政府職能的落實情況來看,部分地區政府部門缺乏對公共衛生事業職能的認識,沒有及時對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足夠支持,這樣不僅僅影響了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而且也不利于政府公眾形象的建立。因此在新的發展環境中,各地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投入。

例如,政府部門在履行自身職責前應當先抽調精干人員組成調查隊伍對轄區內各醫療衛生行業進行調查,明確醫療衛生行業所存在的各種醫療問題,并形成相應的區域醫療衛生行業分析數據表格。而當調查隊伍將調查結果上交政府管理部門后,管理部門人員就應當及時對調查情況進行討論,進一步明確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制定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如看病難、看病貴一直都是當前公共醫療衛生領域中所存在的重要問題,雖然之前政府已經頒布了相應的看病優惠報銷政策,但對于一些收入較低的家庭來講,看病依舊是較大的難題,所以政府可以按照各地區的貧困人口比例進行財政投入,這樣可以有效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二)加強對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供給的投入

農村地區醫療衛生體系是當前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的有效發揮對于提升公共衛生事業的效益有著重要作用。而且世界銀行在1993年的發展報告中指出“最好的高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和臨床服務都是由地區醫院及其下層次的衛生保健機構所提供的”,這進一步說明了農村地區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作用。但就當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發展來看,其依舊存在著醫療設備落后、醫療場地建設不合格、醫療補貼政策無法得到落實等問題,這就限制了農村地區醫療衛生體系作用的發揮。所以基于行政法的要求,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供給的投入,保證農村地區醫療衛生的發展質量。

例如,政府部門在落實自身支持引導職責之前可以先對全國醫療衛生事業進行一次普查,明確以往政策對各個醫療項目的支持力度以及項目的收益情況,而后將更多的資源從高費用低收益的項目引入到高效益低支持的農村地區醫療衛生體系中,這樣可以在不增加政府財政支出的基礎上提高了政府對農村地區醫療衛生體系的支持。其次,政府除了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外,也應當嚴格落實各種補貼政策,即按照接待一個病人所消耗的醫療費用進行比例補貼,這樣不僅僅能夠改善農村地區的看病難問題,而且也可以提高農村醫護人員的收入,完善醫療體系的建設。最后,政府部門除了可以進行財政上的補貼外,也應當加強對農村原有醫療資源的運用整合,即針對當前農村醫療體系所存在的醫療人員短缺、醫療設備不足、醫療場所建設不合理等問題,上級政府部門可以支持下級管理部門進行農村醫療機構的整合,將距離相近的幾個村或者幾個鎮進行醫療機構合并,這樣既可以提高農村地區醫療人員數量以及醫療設備的質量,而且也有效避免了財政資金的分散性,保證了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效率[2]。

(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供給效率

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除了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以及引導外,也需要醫療衛生機構自身具有發展意識以及責任意識,這樣才能夠保證公共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但在當前的公共衛生事業中存在著不少責任意識淡薄,只為盈利而不完善自身服務體系的醫療機構,這無疑降低了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所以政府部門在落實自身在公共衛生領域職責的過程中應當及時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供給效率。

例如,政府部門在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過程中可以設置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醫療機構,建立盈利醫療機構于非盈利醫療機構兩種醫療行業形式,這樣可以打破醫療衛生行業壟斷,提高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引導力度。其次,政府也可以制定《醫療衛生行業年度審核機制》,并規定“政府管理部門將會在每年年低組織專業調查隊伍對各地的醫療衛生服務行業進行投訴率以及服務質量的審查,如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不高以及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那政府就將對其僅從處罰,甚至嚴重的還會降低財政支持力度。而對于那些能夠按照政府要求開展醫療服務的機構,政府會加大對該機構的財政支持”。通過這種政策性的競爭機制引導,可以提高各地醫療衛生體系的服務意識,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責。此外,政府部門在引入競爭機制的過程中,也可以從藥品購買層面進行政策制定,即支持平價藥房的發展,以便于用平價藥房與連鎖藥房形成競爭局面,進而降低藥價,減少居民買藥支出。

(四)完善公共衛生領域法律制度

制度永遠都是公共衛生領域快速發展的保障,如果政府部門能夠在發揮自身在公共衛生領域職能的過程中制定符合公共衛生行業發展現狀的制度,就可以有效提升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質量,減少社會居民看病難、治病貴的現象。但就當前醫療衛生體系規章制度情況來看,政府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依舊存在一些漏洞,所以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的法律制度,保障公共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

例如,針對當前醫療補貼政策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政府部門可以制定《醫療補貼政策落實問題處理制度》,并在制度中規定“任何符合國家補貼政策落實要求的公共醫療機構都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補貼政策對患者予以費用報銷,避免出現惡意阻撓患者報銷的行為,如果政府部門在審查中發現醫療機構不能夠嚴格按按照政府部門要求進行補貼政策落實,就將按照法律規定對醫療機構進行處理”。通過這種嚴格的處理制度規定,可以保證補貼政策的落實。其次,政府部門也可以制定《監督舉報制度》,并規定“各地醫療機構管理部門都需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建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監督舉報平臺,鼓勵社會各界對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的運行進行監督舉報。而如果政府部門受到舉報,就應當及時對涉事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發布的監督平臺上”。通過這種制度的規定,也可以保證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落實政府部門的監督引導職責。

三、結語

鑒于行政法所規定的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職能,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創新政策規定,不斷落實自身職責。

參考文獻:

[1] 姜志明.基于行政法秩序分析行政批示行為[J].法制與社會,2019(27).

[2] 李培炎,張景童,董倩.公共衛生管理的職能分工與優化[J].中國衛生產業,2019.

猜你喜歡
行政法職能政府
行政法上之不利類推禁止*——以一起登記收費案為例
職能與功能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行政法上的雙重尊重
《行政法論叢》稿約
價格認定:職能轉變在路上
巴西行政法500年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淺談會計職能是否應該進行拓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