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作文“扶貧脫貧”導寫

2020-12-11 09:17王淦生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20年34期

王淦生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貧窮,歷來便是人類的頑敵;但面對貧窮,人類卻又多少有些束手無策。

即便是圣人孔子,也只能如此表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闭f白了,他不過是希望借“共同貧窮”來稀釋一部分人的“仇富心理”,求得一時茍安。

越來越多的人,對貧窮持著一種達觀乃至樂觀的態度,他們常常視貧窮為騰達之前的歷練、蛻變之前的淬煉、磨煉意志的考卷……更有人提出“感謝貧窮”的理念。

而今,中國人民正在從事著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就是在2020年徹底消滅貧困,全面步入小康!這是要將古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的美好夢想完全變為現實。

讀完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請聯系現實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寫作指導

這篇文章的構思立意,需注意以下幾點:

1.治理貧困是一個歷史性難題??鬃拥摹安换脊讯疾痪?,不患貧而患不安”是對貧困可能導致的社會不穩定因素的一種消極防御,而非對貧困的積極宣戰。

2.“貧窮是財富”“感謝貧窮”所表達的只是一種“安貧樂道”“貧賤不能移”和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并非意味著對貧窮的情有獨鐘,縱然貧窮磨練了人,那也只是一種“因禍得?!?,而非貧窮真正給人帶來益處。

3.擺脫貧困,而且全面消滅絕對貧困,這是需要膽略、氣魄、策略和舉措的事,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屆政府都只能將它作為一種夢想,今天的中國人卻要讓它變為現實。

推薦素材

名言類

1.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王進喜)(“鐵人”王進喜的話告訴我們:中國人民是怎樣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的)

2.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韋應物)(韋應物的兩句詩警示我們: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邑有流亡”,乃為官之痛)

3.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不良環境、不良生活、不良思想的結果。(薩克斯)(薩克斯的這句話道出了貧窮的根源:貧窮不只源于客觀條件,亦在于思想的貧困)

事例類

胡根炎,是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璜田鄉沙坦村的貧困戶,由于年幼患上強直性脊柱炎,雙下肢癱瘓,常年坐在輪椅上,生活不能自理。扶貧工作隊了解他的具體情況后,鼓勵他從發展電商方面考慮。開始他很不自信,扶貧干部就鼓勵他從拼音打字學起,慢慢地,根炎從“指尖”下的鍵盤里找到了自信,他開始堅定地對殘酷的現實說“不”,憑著倔強的性格,自學掌握了漢語拼音,每天花10來個小時學習并在網絡上找工作,從一開始的“碰壁”到現在供職一家網絡學校,擔任客服一職。胡根炎成功了,他用自己的勞動減輕了家庭的經濟壓力,實現自身的價值。(胡根炎脫貧的例子告訴我們:扶貧須先“扶志”,再“扶知”,這是脫貧的前提)

例文

面對貧窮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 劉典

唐代文豪韓愈寫過一篇《送窮文》——盡管這個“窮”字跟今天比意義上有些差異,但經濟上的窮困應當是包含其中的。最終“窮”被送走沒有?沒有。非但沒有送走,還被作者借“窮鬼”之口一通贊美:“吾立子名,百世不磨”——“窮”成就了你,又焉能趕走?

說心里話,自有人類始,沒有人愛貧窮。但由于各種自然的、社會的、時代的原因,貧窮一直就與人類寸步不離,以致成為纏繞在人們身邊和心頭的揮之不去的夢魘。

既然無法戰勝,只能選擇接受。于是,人們對待貧窮便采取了兩種態度。

一為綏靖。最典型的便是孔子教育門徒的那句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貧富不均、局勢不穩,而貧富不均又是局勢不穩的誘因。其言外之意便是,對付不了貧困就消弭富裕吧,這樣至少可以平復社會上的仇富心理和劫富濟貧的意識,消除“不安”的隱患。

再一種便是恭維——這可能是今天許許多多“反面文章正面做”的行為的鼻祖。既然送走不了窮,消滅不盡窮,那不如干脆接受窮,乃至頌揚窮。于是,翻開中國歷代的各種文學典籍,贊美貧窮困苦的詩文不計其數。從亞圣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到民間的“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皆為渲染貧窮之“正能量”的名句,上文提及的韓愈的《送窮文》亦可納入此類。

不過說到底,人們贊美貧窮,并非真的熱愛“貧窮”本身,而是贊美人們對待貧窮的正確態度。從這一意義上說,王勃的那句“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表達似乎更為精準。這句話準確地揭示了貧窮的“正面意義”——激發起有志者的進取之心,與“窮”作不懈的斗爭,改變“身為下賤”的命運?!案F”并非一道甜點,而是勾踐面前的“膽”與“薪”。

新中國誕生后,對付“一窮二白”便成了考驗中國人的一道嚴峻課題。剛剛“解放”了的人們,思維似乎也一下子失去了約束,任想象自由馳騁。中國人不光是想到消除貧困,更想到“大躍進”,想到“趕英超美”,想到鋼鐵產量世界第一糧食畝產超萬斤……

但是,科學絕不會因為你高昂的熱情就改變它固有的規律。我們失敗了,而且這一跤摔得很重很重……但我們也摔醒了,明白了想象與現實之間需要架上一座理性的橋梁。

我們最終走出了那個困局,一場挫敗讓中國人接受了一條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人探尋著經濟發展的規律,終于找到了一條制服貧窮的路徑——改革開放。

回首中國改革開放后的40年,從經濟建設的角度看,可以說就是一部脫貧致富史。中國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世界影響、國際地位都有了質的提升。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中國人2020年要在中國大陸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實現小康!

我們能實現這一前無古人的“脫貧夢”,在于我們有致富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全民致富的理念,我們有改革開放開發利用一切資源的政策,我們有精準到戶精準到人的扶貧策略,我們有結對幫扶攜手發展的扎實的舉措……這些,正是我們的國情優勢和制度優勢。相信有全國人民全身心的投入,鏟除貧窮迎來小康指日可待。

法國人薩克斯說過:“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不良環境、不良生活、不良思想的結果?!毕嘈盼覀兊姆鲐毭撠氈畱?,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之舉,而是從源頭上根除貧窮的治本之策。我們不僅要消滅貧窮,更要預防其復發;我們不能小富即安,而要不懈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僅在物質上,還要在精神上有更高更遠的追求。

誠如是,我們便可以驕傲地告慰先人,我們在華夏大地上清除了貧窮;我們還要語重心長地告誡后人,你們一定要以先輩決戰貧窮的精神去營造地球上最美好的生活!

評點: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便是內容的充實和見解的深刻。一篇千字文,概括了中國人與貧窮相處的歷史——從無奈,到隱忍,到斗爭中誤走的彎路,到今天的最后決戰,充分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道理。文中對于古今人物對待貧窮的言論和態度的分析,頗有新意和深度。

(編輯:李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