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三維解讀

2020-12-14 04:08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共產黨人共產黨話語

姚 冰 洋

(西北工業大學 馬克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710129)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回答了共產黨“是什么”“干什么”“為了誰”等基本問題,理清了共產黨與其他現代政黨的界限和區別。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體現,是一個演進過程,隨著時代變革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話語內容、價值目標等。建國70年來共產黨人始終將價值觀建設置于重要地位,以時代發展、人民需要、馬克思主義原則等為出發點,推動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內容創新。為此,可以從歷史背景、方法原則、話語內容三個維度來考察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從建國70年來的社會轉型、意識形態挑戰、黨的自我發展等分析共產黨人價值觀發展的歷史依據,從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事求是的原則等方面考察共產黨人價值觀建構的內在邏輯,從“三個有利于”、科學發展觀、黨內政治文化等方面考察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話語內容。

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發展、人民需要、外部環境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中國進入現代化轉型期,面臨多方面意識形態壓力,黨的建設遭到許多挑戰等,影響著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環境、內容及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人不斷推動價值觀建設,建構了與時代轉型、人民需要和黨的建設相適應的共產黨人價值觀。

(一)社會轉型: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時代環境

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產是理解社會發展和社會規律的邏輯起點,“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1]158,只有從物質生產理解人類歷史和意識形態,才能更好地把握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理清共產黨人價值觀的發展脈絡。建國以后共產黨將現代化作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初級目標,自覺推動現代化建設和社會轉型。袁貴仁、韓震等認為,現代化轉型是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最大的時代背景,共產黨價值觀建設是圍繞現代化轉型展開的[2]。因此可以用“傳統—現代”的理論框架考察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時代變遷,分析時代變遷中的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

建國初期中國處于從半殖民地國家向獨立的民族國家轉型的發展階段,鎮壓國內反革命勢力、抗美援朝、開展社會主義改造、改善國計民生等一系列重任需要完成。價值觀建設必然要與特定的政治環境和執政任務相適應,建國初期的特殊環境中“革命”以一種思維、信念和文化的方式植根于共產黨人價值觀,“革命型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在建國后相當長時期內得以延續”[3]。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共產黨面臨著工業基礎薄弱、經濟極端落后的“爛攤子”,需要整合國內各種力量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以“革命”為主線的共產黨人價值觀能夠較好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順應了建國初期的中國國情及建設需要。另一方面,共產黨人革命話語價值觀具有強烈的階級意識、鮮明的集體主義、崇高的主體意識等特征[4],如果脫離了基本國情社情,不改善國計民生等,可能會帶來許多負面后果,比如以階級斗爭為綱、文化大革命等就是革命話語價值觀極端化發展的不良后果。

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經濟市場化、文化世俗化、政治民主化的現代化轉型階段,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成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也都發生了改革,這些影響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話語內容、話語方式、價值目標等。如果以“傳統—現代”的發展框架透視當代中國,1978年是共產黨人價值觀轉型的分水嶺,此后改革開放成了近40年來中國最大的時代主題。在論及改革開放時,人們多從經濟增長進行單向度敘事,其實改革開放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是一個涵蓋多領域的發展圖景。從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視角看,“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讓自己出丑”[5],社會轉型必然推動意識形態轉型,推動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創新發展,而“三個有利于”“三個代表”“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就是對社會轉型的價值回應。從改革轉型的實踐歷程看,共產黨人價值觀對“發展”的敘事發軔于真理標準大討論,形成于初級階段論,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逐步完善。

(二)意識形態挑戰: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文化環境

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創新發展,不僅是時代發展和社會轉型的客觀要求,也是應對意識形態競爭的客觀需要。建國初期共產黨人缺乏長期執政的經驗,經濟建設、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治理經驗一片空白,同時新中國還面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全面封鎖、國內封建殘余勢力的殊死反抗的威脅。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共產黨人只能以革命話語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建構以革命話語為主的共產黨人價值觀。

改革開放后中國不得不面對全球化的價值語境,在全球化語境中重構共產黨人價值觀。在改革開放中中國始終面臨著西方“三論”(文明沖突論、普世價值論、歷史終結論)的“價值圍剿”,比如西方勢力以文明沖突為借口,將中國丑化為世界和平的“挑戰者”;以普世價值理念消解共產黨人價值觀,否定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以歷史終結論妖魔化共產主義,遮蔽中國道路的價值意義。再如西方敵對勢力常以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蠱惑人心,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攻擊”。在西方意識形態滲透中,中國共產黨圍繞和平崛起建構了一系列意識形態話語,完成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話語重構,開辟了“如何走向未來的理論通道”[6]。此外,共產黨人價值觀還面臨著國內多元文化的價值競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社會階層、社會結構等不斷分化,這種社會分化帶來價值觀分化,如新左派思想、保守主義、自由主義、消費主義等價值文化開始泛濫,共產黨人價值觀與非主流價值觀之間產生了激烈的“價值觀碰撞”。在多元文化中共產黨人價值觀要生存下去,在價值觀領域取得領導地位,就不得不進行自我發展和自我更新,從多元價值文化中汲取養分,推動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時代化發展,提升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先進性和話語權。

(三)黨的自我發展: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內在需要

馬克思認為,人類并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只能從既定的、社會現實創造歷史。同樣,在價值觀建設上共產黨人也不是隨心所欲的,需要從黨的執政目標、執政挑戰、黨建任務等方面開展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

首先,共產黨面臨著黨的純潔性問題。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經歷著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建國以后共產黨長期執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著消極腐敗、思想墮落、紀律渙散、損公肥私等黨建問題,出現了領導干部爭名奪利、講究吃穿等現象。為了提高黨的純潔性,黨中央不得不加強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培養黨員干部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念。毛澤東提出:“共產黨必須擴大自己的組織”“大膽發展而又不讓一個壞分子侵入”[7]。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了市場化、多元化的轉型期,發展模式的重大變化帶來了公權私用、公權尋租、錢權交易等腐敗問題。貪腐價值觀給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帶來嚴峻挑戰,解構了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價值形象。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外部環境,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為依據,與時俱進地推動價值觀建設,建構了“五位一體”黨建理論體系。習近平提出:“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必須通過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才能保持與發展?!盵8]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方式,以反腐倡廉、從嚴管黨等方式提升共產黨隊伍的純潔性。

此外,共產黨面臨著黨的先進性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要想說服人必須是徹底的,徹底的理論必須是科學的、先進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人類社會發展很快的70年,在這種急劇變革的時代中國際舞臺上的許多大黨、老黨都因不能緊跟時代變革而紛紛垮臺,比如前蘇聯、東歐、阿拉伯國家等都發生了政權迭代。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不是西方式的自發轉型,而是共產黨推動下的自覺轉型,在轉型中共產黨不僅是領導者、推動者,還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思想領導功能,這意味著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不是被動地“跟著感覺走”,而是始終站在歷史發展的最前沿[9]。胡錦濤在建黨90周年時提出,黨的發展面臨著“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必須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10]。習近平指出,一個政黨的執政地位能否鞏固,關鍵取決于政黨能否保持先進性,能否走在時代前列。為了提高黨的生命力和領導力,共產黨始終將先進性建設作為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徹底性、科學性和先進性。

(四)共產黨面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問題

黨內政治文化是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文化基礎,庸俗政治文化必然影響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黨內庸俗政治文化有所抬頭,少數黨員“不信馬列,亂信鬼神”,盲目推崇“好人文化”,不講原則地大搞“圈子文化”,熱衷于“拉幫結派”;有些領導干部將分管領域視為自己的“獨立王國”,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缺乏民主意識、大局意識等。為此,黨中央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作為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命題,以黨內政治文化培育推進共產黨價值觀建設。習近平提出,要培育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文化,創新和發展共產黨人價值觀[11]121。黨的十八大后開展了整治“四風”、“三嚴三實”、反腐倡廉等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凈化了黨內政治文化生態。

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方法原則

從唯物史觀看,變與不變是對立統一的,事物的形式、表象、內容等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卻是不變的。在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中,雖然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內容和形式在不斷變革,但其價值立場、價值主體、方法原則等卻沒有變化。所以在考察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時,應把握其原則、目標、理論依據、基本宗旨等不變的“基本面”,透視共產黨價值觀的內在本質。

(一)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基本原則

建國70年來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原則、為人民服務立場、集體主義取向,圍繞這些基本價值原則開展價值觀建設,發展共產黨人價值觀的理論、內容、目標和方法等。

首先,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共產黨是以共產主義理想為價值信仰的政黨,自建黨以來共產黨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價值信仰,始終圍繞共產主義理想建構共產黨人價值觀。比如共產黨將共產主義理想與中國建設實踐融合在一起,創造性地將共產主義理想分解為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兩種形態,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和共同富裕的初級理想,以共產主義理想回應了“歷史終結論”的價值挑戰。再如共產黨始終堅持公有制原則不動搖,始終以公平正義原則推動民生建設、分配制度改革等,這些都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信念的堅守。

其次,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建國以來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建黨學說和價值信仰,推動黨內價值觀建設,培育了鄧小平理論、新發展理念等理論成果。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還體現為一種實踐原則和行為準則,從而確保了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到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再到十八大以來的“四個全面”戰略,馬克思主義始終是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立場和原則。

再次,堅持執政為民原則。建國70年來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始終圍繞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立場,在價值觀建構中回答“究竟是誰的價值觀”,明確了共產黨的價值主體性。在為人民服務中回答了“究竟是為了誰的價值觀”,凸顯了共產黨的價值實踐性。在黨群關系上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性原則,將執政為民作為價值立場,將群眾路線貫徹于政策制定、利益分配、民生建設等方面,體現了“民有所無,黨有所應”的執政為民理念。

此外,堅持集體主義思想。黨的奮斗目標、政治追求等均體現了集體主義原則。特別是建國初期的建設實踐更是將集體主義和黨的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最大程度上彰顯了大公無私、舍己為國的集體主義思想。改革開放以后,“一大二公”“平均主義”等淡出歷史舞臺,但集體主義并未因經濟轉型而淡出共產黨人價值觀,而是作為一種道德取向和價值原則融入社會生活,比如政治層面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經濟層面的“共同富裕思想”等都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集體主義原則。

最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拔母铩币院笠恍h員在價值觀問題上產生了思想混亂,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將四項基本原則作為評價言論和行動對錯的基本標準,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確立了指導思想,也為改革開放以后的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提供了基本原則。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上所取得的成就,都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密切相關。

(二)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主要方法

建國70年來中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時代語境中共產黨始終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推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

首先,以實事求是的方法開展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實事求是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具體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從中國國情和社會現實出發制定政策和路線,反對本本主義和主觀主義。在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中,實事求是發揮著方法論的作用。鄧小平就提出,要實事求是地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黨人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政策、改革方針等,豐富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思想內容。

其次,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開展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對共產黨人價值觀進行“制度物化”。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并不是純粹哲學思辨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關系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效果的實踐問題。所以共產黨人始終將價值觀建設問題當成實踐問題,將“理論如何轉化為物質力量”“理想如何改變現實”“應然如何塑造實然”等作為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價值觀建設和制度建設相耦合。比如建國初期黨中央就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將其轉化為黨的組織紀律、行為規范等。改革開放以后,黨中央不斷推進法治建設,推動“價值制度化”[1]585,黨中央大力推動黨的組織、作風等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將共產黨人價值觀轉化為能夠自如運行的工作機制。

(三)以與時俱進的方式創新共產黨人價值觀

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屬性決定了共產黨人價值觀是動態的、開放的、實踐的價值體系,需要隨著時代變革而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否定,而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是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實踐路徑,也是共產黨人價值觀永葆活力的關鍵所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產黨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創新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內容和形式。比如共產黨人在價值觀建設上并不僅局限于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還不斷從異域文化、時代精神和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實現共產黨人價值觀對建設實踐和改革發展的價值引領。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建黨學說和價值信仰,推動黨內價值觀建設,培育了鄧小平理論、新發展理念、全面從嚴治黨等理論成果。

三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話語內容

從唯物辯證法看,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本質不是僵化不變的理論,而是改變世界的實踐,是與時代發展和社會轉型相結合的有機生命體。馬克思說過,“人們把它(社會主義)當成科學來對待……研究它”[12]。共產黨人不斷推動價值觀發展,實現了從“革命”到“發展”的話語轉換,創造了為人民服務、“三個有利于”、“全面從嚴治黨”等理論新成果。

(一)建國初期30年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話語內容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范疇,兩者的辯證關系影響著人類社會變革。從這一理論維度看,建國以后共產黨的政治地位發生了變化,在價值觀建設上遇到了許多新挑戰,如“部分同志革命意志衰退”,“鬧名譽,講究吃穿”[13]284,甚至認為“江山是老子打下來的,老子就應當享受清福,舒服兩天”。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人圍繞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理想等開展價值觀建設,建構了革命話語的共產黨人價值觀。從總體上看,建國初期共產黨人價值觀包括實事求是的價值理論、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宗旨、共產主義的價值理想、三個世界理論、獨立自主思想、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辯證法等話語內容。

首先,實事求是的價值理論?!盀榱耸股鐣髁x變為科學,就須首先把它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14],實事求是就是以物質第一性原理為依據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在建國初期30年里,黨中央以實事求是為指導原則,開展了社會主義改造、經濟建設實踐等,建構了實事求是的共產黨人價值觀。但由于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問題、新挑戰缺乏充分了解和必要的思想準備,加之革命主義激情尚未消退,在經濟建設和政治實踐中出現了一些背離實事求是的行為。但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事求是路線重新回歸,成為共產黨人價值觀的主要話語內容。

其次,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宗旨。為人民服務是一種社會的本位價值,它是由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建國以后我國建立了以公有制為核心的經濟體制,在價值觀層面則確立了以勞動和奉獻為價值內核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建國以后共產黨人始終以為人民服務思想指導價值觀建設,培養了雷鋒、王進喜等舍己為公的典范,將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融入了平凡的工作、平實的生活。

此外,共產主義的價值理想。建國初期30年是充滿革命理想的30年,毛澤東多次提出,社會建設不能脫離大目標,不能背棄共產主義理想[13]174。為了實現偉大的革命理想,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展了偉大的建設實踐,建構了以共產主義為理想的價值話語,為共產主義與建設實踐的成功結合進行了有益嘗試,形成了“論十大關系”等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推動了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融合,為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積累了經驗。

最后,建國初期毛澤東等領導人還對國際關系、發展理念、唯物辯證法等作了許多闡述,提出了三個世界理論、獨立自主思想、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辯證法等。比如三個世界理論是指美蘇是第一世界,日本、歐洲等屬于第二世界,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屬于第三世界,它為無產階級和受壓迫民族團結一致提供了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獨立自主思想是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的,也是共產黨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建國初期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理念和外交政策,并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就。重點論和兩點論的辯證法是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方法原則,基本內涵為處理問題時應當辯證看待主與次、局部與整體的辯證關系,不僅要抓住問題的重點和關鍵,同時還應當兼顧全局。

(二)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話語內容

唯物史觀認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歷史使命和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發展的根源也深藏于經濟的事實之中。如果說建國初期30年共產黨人價值觀以“革命”為話語內容,那么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人價值觀就是以“發展”為話語內容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嶄新的轉型期,共產黨以改革發展為價值觀建設的話語內容,推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發展。從總體上看,改革開放30年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可分為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的話語內容主要為“三個有利于”、“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非常重視共產黨人價值建設問題,比如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擺脫“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鄧小平號召全黨要解放思想,正確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此后解放思想成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面對價值觀上的是非對錯問題,鄧小平以言簡意賅的方式概括了“三個有利于”的評價標準,其中發展生產力是價值判斷的首要標準,提升綜合國力是價值創造的具體表現,改善人民生活是價值實現的根本標準。這些拓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價值范疇,也為黨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價值標尺[15]。鄧小平在南巡講話時從“社會主義是什么”“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兩方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本質,提出解放生產力、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等共產黨人價值觀。此外,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從國際視野明確了共產黨的主要任務;面對改革發展中的種種問題,鄧小平提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要求黨員干部在抓經濟建設時不能忘記精神文明建設[16]??傮w上看,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從思想建設、黨的任務、國際背景、執政方式等方面發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對改革開放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價值任務、價值目標、價值矛盾等進行了探索。

20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及階層等都發生了變化,利益結構、就業方式、市場主體等變得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代表誰的利益”“如何保持先進性”等價值觀問題浮出水面?!叭藗兩钤诓灰宰杂梢庵緸檗D移的生產關系中……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17],社會生活的變革必然影響黨的價值觀建設。江澤民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為理論依據,進一步發展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所提出的改革開放思想。比如江澤民以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等唯物辯證法思想為基礎,進一步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思想原則,豐富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方法原則。江澤民梳理黨建經驗教訓以及新時期黨的目標和任務,提出了“三個代表”,明確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實踐方式和價值要求[18]?!叭齻€代表”將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建設先進文化等融入共產黨人價值觀,豐富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內涵。

進入21世紀以來,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出現了許多弊端,“以GDP為中心”“見物不見人”等問題日漸凸顯,為了解決發展模式問題、回歸執政為民的宗旨,胡錦濤以馬克思發展觀為指導,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19],確立了社會發展中的“大寫的人”。從總體上看,科學發展觀涉及科學的自然價值觀、科學的社會價值觀、人的全面發展觀等方面,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科學論述,豐富了共產黨人在發展問題上的認識,比如胡錦濤將民主、法治、公平等價值理念融入共產黨人價值觀,從以人為本的視角拓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問題域。

(三)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話語內容

“人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而是在既定的、過去繼承的條件下創造的”[20],理論要成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就需要以現實為出發點“合邏輯地展開”。如果說解放思想的真理標準討論是現代化轉型的應然要求,那么初級階段論就是共產黨人對現代化轉型的實然把握。次貸危機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和社會改革進入深水區,國內主要矛盾也發生重大轉變,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合時宜,人民群眾對公平、法治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以創新黨內政治文化為出發點,推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新階段“合事實”的邏輯展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共產黨人價值觀在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邏輯展開。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取得偉大成就,黨中央以經濟新常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等為出發點,從政治、文化、社會、國家治理等方面推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內容的發展,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對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的話語內容進行簡要闡述。

第一,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共產黨人價值觀決定著共產黨的執政理念、路線綱領、黨內政治文化走向等。如果共產黨人價值觀偏離正確方向,那么黨內政治生活中官場文化、貪腐文化等就會蔓延,脫離群眾、慵懶無為、奢靡之風、腐化墮落等不正之風就會泛濫。十八大以來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以黨內政治文化、反腐倡廉、從嚴治黨、人民主體性等為話語內容,體現了新時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在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問題上習近平指出,黨內政治文化取決于共產黨人價值觀,如果共產黨人價值觀缺乏生命力,黨內政治文化就會萎靡不振[11]21。面對價值觀建設的種種問題,習近平提出,培育共產黨人價值觀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推動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支撐[11]88。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各種腐朽政治文化有所抬頭,給黨內政治生態帶來許多消極影響。習近平提出,應與黨內腐朽政治文化做斗爭,反對圈子文化、貪腐文化等。在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中習近平還提出,應當將反腐倡廉作為培育共產黨人價值觀的重要抓手,推動依法治黨、從嚴治黨,嚴懲貪污腐敗[8]。

第二,提出人民主體性原則,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共產黨人價值觀以忠于人民、清正廉潔等為價值規范。習近平在重大場合多次論及“忠誠老實、清正廉潔的價值觀”[11]88,對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提出新要求,從為民、務實、清廉等方面拓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理論內涵。習近平還指出,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執政為民,不管何時都不能忘記以民為本的“初心”,應當堅持人民主體性原則,以忠誠老實、清正廉潔的態度踐行黨的宗旨。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內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的社會矛盾進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目標。習近平提出,人民熱愛美好生活,期盼更好的教育、醫療等,更滿意收入、社會保障、居住條件、生活環境,我們要將這些作為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黨中央將精準扶貧、全面協調發展、供給側改革、社會治理創新等作為黨的工作重心,這些都推動了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創新發展。

第三,規劃美麗藍圖,建設美麗中國。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共產黨人繪制了美好藍圖,提出了偉大的“中國夢”。比如黨的十九大將人民幸福作為黨的重要奮斗目標,將“美麗”一詞寫入黨章,使“美麗”與“富強”“民主”等一樣,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建構了“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目標體系。同時,黨的十九大對建黨100周年和建國100周年的奮斗目標進行了細化,提出“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幸福生活有了新期待,黨中央積極順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與時俱進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開展生態治理等新思想、新理念,并將建設健康中國提上新日程,大力推動大眾健康、食品安全、群眾體育、大病醫療等工作,為共產黨人價值觀增添了新內容。

第四,“四個自信”。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三個自信”,即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在共產黨成立95周年會議上,習近平創造性地提出“四個自信”思想,將文化自信放到了與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同等重要的位置,增強了對中國發展的自信心。在“四個自信”思想中,習近平突出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拓展了共產黨的文化視野,也豐富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內容。

第五,國家治理現代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豐富了現代化建設的內容,體現了共產黨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新認識。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涉及社會治理、市場治理、軍隊治理、政府治理等多方面內容的龐大工程,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必將能夠讓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已深深嵌入全球生態體系,成為數一數二的全球大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肩負著促進世界和諧發展的重要使命。為此,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建設和平、繁榮、開放、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習近平發表《攜手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講話,提出建設美好世界的新理念,并論述了美好世界的主要內涵,如普遍安全、共同繁榮、共贏發展、開放包容、生態文明等。這些進一步拓展了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內容,體現了共產黨人對人類命運和發展的普遍關切[11]78。

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途徑,它直接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長遠發展。習近平提出,價值觀是人的思想的“總開關”,價值觀建設直接決定著黨的生死存亡和長遠發展[11]78。建國70年來共產黨人始終將價值觀建設放到重要位置,推動共產黨人價值觀的話語轉換和內容創新,為黨的治國理政提供了鮮明思想指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借鑒建國70年來價值觀建設的經驗,順應世情、國情、社情、黨情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推動共產黨人價值觀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共產黨人共產黨話語
共產黨是好琴手
共產黨一心為中國
與毛澤東攜手創建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湘籍英烈
十謝共產黨
共產黨人的感情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幾個問題(下)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幾個問題(上)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