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環保產業與社會經濟融合發展對策分析

2020-12-14 04:13吳愛萍曾嘉興車慶華
環境與發展 2020年10期
關鍵詞:環保產業社會經濟創新驅動

吳愛萍 曾嘉興 車慶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保產業成為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大力培育環保產業成為我國支柱性產業建設的舉措。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環保產業應收額已經遠遠超過1.5萬億元,環保產業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發展環保產業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和政府的共識。但在這環保產業崛起的背后,出現了諸多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重塑環保產業,需深入了解我國環保產業背景下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其原因,探討環保產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和現狀,針對問題和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國家經濟在環保產業下健康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環保產業;社會經濟;發展對策;創新驅動

中圖分類號:X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0-000-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0.0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with the most development potential,and vigorously cultivat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measure of pillar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 China.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the receivable amou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2018 has far exceeded 1.5 trillion yuan,and the sca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s still expanding.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odays society and government.But behind the ris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there are many factors hinde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To reshap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we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China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nd status quo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and status quo,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under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ustr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Social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novation driven

伴隨著我國經濟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發展再治理再到綠色經濟的提出,是當代社會人們的整體觀念的一個轉變。為了堅持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而在環保產業基礎上的經濟發展由此登上歷史舞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經濟背景和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日益增強的社會背景下,中國環境工業經濟已經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有效地優化和升級中國產業結構,并逐漸成為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對基于環保產業下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并根據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我國環保產業下的經濟發展現狀

當今經濟發展模式為了適應環保產業的需要而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因環保產業的進步經濟增長模式從而發生了改變。環保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由于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和技術不斷發展,使得經濟增長模式由原來的粗放型模式轉變成了集約型模式[1]。其次,環保產業的進步增強了人們的環保觀念,近年來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特別是新經濟模式優先考慮環保問題,加之政策和制度的不斷完善也進一步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當然經濟與環保之間的“效益悖反”問題也比較突出,良好的環保觀念,意識及行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僅需要國家政府和企業、更需要全民參與其中,需要政府的廣泛宣傳與引導,促使企業提供節能環保產品和環保服務項目。大眾的環保節能習慣的培養和行為,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社會、企業帶來各長遠的效益。最后,環保產業的進步大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保產業的進步不是簡單的提高各產業本身的環境質量,更是為全社會發展節約、循環和整合資源,使各產業降低生產總成本,減少資源的消耗,以及相關的投資成本等,最終現實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環保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環保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的發展會給環境帶來很大問題,比如:被污染、破壞和自然資源的浪費等,而環保產業又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自然資源等[2]。因此,要積極提倡和鼓勵企業要發展有利于環保產業發展的技術,努力做到少污染、甚至零污染,節能減排,使經濟發展模式由資源消耗型的粗放式轉向資源節約型。

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增長兩者的關系不斷深入研究,努力尋找環保產業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點,兩者要做到齊頭并進才是真正長久之計。環境庫茲涅茲曲線(EKC)假說就很好的詮釋了經濟發展和環境產業發展的關系,其指出了環境質量和經濟發展兩者之間并非簡單呈直線的正負相關關系,而是呈現出先正相關再到負相關的倒U型的曲線關系,意思就是說一開始環境質量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差、惡化,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慢慢得到改善。在KEC假說中,一般會用環境退化數表示為環境的質量,人均收入水平代表經濟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得知,工業革命前期環境退化指數和人均收入水平是成正比的,即當經濟發展處于剛開始時,環境破壞的程度不是很明顯;但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工業革命的興起以來,社會經濟從此開始步入飛速發展的階段,從而為了滿足發展的需求,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采取不斷增加,基于先發展后保護的理念下,導致了資源開發的速率高于資源再生產的速率,導致生態平衡被打破及廢棄物、污水等亂排放的數量不斷增加,全球變暖等,環境質量慢慢地走向了惡化。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發展慢慢趨于穩定的狀態,這時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慢慢崛起,經濟結構又處于一個轉變的過渡期。同時,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倡導,環保意識的增強,環保法規政策的完善,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也逐漸增加,此時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護,所以,環境的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并出現改善的趨勢。[3]

經濟與環境是緊密聯系的。相對于經濟來說,環境是基礎,但環境會隨著經濟的變化而變化,而經濟增長質量的高低又會受到環境保護的影響,二者既是“效益悖反”又是相輔相成。

3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起步較晚

我國環保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方面,還是技術方面都是相對不完善的,企業發展門檻相對較低,發展規模小。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實力強、規模大的環保產品或企業少之又少,以及企業發展分布零散,難以形成規?;洕?。

3.2 社會重視力度不夠

相比其他國家,我國人們的環保意識有待提高,企業和政府在這方面的重視力度也不夠,尤其是在環保技術的開發和科研經費的投入、保護環境和治理環境污染投入、人才培養的投入和環保工人的工資存在投資不足等問題。如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近幾年投資的總額占全國GDP的在逐年下降,由2014年的1.49%,到15年的1.28%,到16年的1.24%,再到17年的1.15%。雖然我國在2016 年,環境保護部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全國城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其中明確提出環境保護投資所占 GDP 的比重不低于 4%,與實際相比差距較大。以及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與GDP的比重和經濟發達國家,以及《全國城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中提出的要求相比存在的差距依然很大 [4]。

3.3 先發展后治理的理念使環境污染不斷惡化

我國經濟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到2018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比重高達59.58%,未來將會增至70%,工業化促進了城鎮化,而城鎮化又推動了工業化。我國大型環保企業數量占全國環保企業數量較少,由于技術和設備落后,專業化水平低,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根據中國環保產業的分類,生態保護產業主要從事各種保護生態環境免受進一步惡化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一系列經營活動,所提供的產品是典型的公共產品和高質量的生態環境產品。但其發展大部分依靠政府來投入的,而且產出的消費是非排他性的和不可分割的,所以,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市場化條件的。從市場運作模式來看,目前環保設施的運營管理模式有兩種:一是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公共環境保護設施由公益機構管理;二是企業的一系列環保設施設備都是由企業自身來管理和運營。然而這兩種模式都存在這一定的弊端,因為對于企業來說缺乏長期效益的誘惑,所以就會出現企業對環保這一塊缺乏熱情和關注 [5]。因此,環境保護設施無法有效運行和實施,原因如下:第一,政府來承擔公共環保設施的運營成本,企業來承擔企業自身環保設施的運營成本。這對企業和政府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第二,企業運行模式目前在治理污染運行這一塊,還沒能落實到實際上來。由于沒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成本效益核算。因此,很難有強烈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來確保污染防治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第三,管理環境保護設施的單位或個人未獲得資格認定。相當一部分單位和個人不熟悉所管理設施的相關業務知識和工作原理,專業素質低,業務能力差,從而很難保證這些設施的正常而且有效的運行[5]。

3.4 環保產業的結構不合理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企業規模小、分散性廣、科技發展能力不足、規模效益不明朗,缺乏骨干企業。我國目前環保產業的發展主要大部分集中在環保產品生產和三廢綜合利用等方面作業,基礎薄弱;環境服務業尤其滯后于市場需求,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社會化和專業化程度很低,全面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治理設施效率低下。此外,信息咨詢服務的規模和技術手段遠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咨詢公司和各類中介機構的服務網絡建設也遠未滿足市場需求[6]。目前,許多西方國家已經成立了一批環保服務咨詢公司,環??萍挤阵w系和系統發展速度飛快。然而,我國不僅是技術落后,而且環保產品依然是出于自主生產階段,缺乏中間流通環節和專業咨詢公司,嚴重阻礙了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3.5 環保產業相關的市場機制和政策不完善

雖然我國在環境產業這方面的法律文本、層面看起來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但大部分相對來說顯得落后和過時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相關法律法規已經不適合目前環保產業的發展了,滿足不了環保產業發展的需要和形勢。在目前的相關環境稅費制度當中,大部分都存在著缺乏對破壞和污染環境或產品的特別處罰和稅收,以及各企業等相關部門投入排污費遠遠低于處理成本和對污染或破壞環境的罰款,不足夠承擔由此造成的環境破壞帶來的損失等問題。提倡生產、開發和遏制高排放、高能耗產品、使用節能環保產品等的財稅政策依舊落后,從而對節能環保產品、設備和技術的推廣和研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于我國環保產業目前的發展特點和現狀,整體技術實力相對落后,相應的政策法規缺乏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也沒有專門的管理服務機構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最終制約我國環保產業經濟發展。

具體表現在:一資源價格:我國一些資源型產品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價格調節對資源調配效率比較低。資源型產品的前期環境污染的治理成本、開發成本和資源枯竭后的回收利用的成本不能夠充分反映在相應的價格中,以及開發過程中利用資源所產生的外部成本也沒有內化,所以,出現資源型產品的價格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例如,供水價格和煤炭價格反映環境補償和資源補償。資源型產品價格低廉,導致企業忽視環境成本,最終導致環保產品和技術缺乏市場管理。二地方保護:由于地方政府保護的作用,相關肇事者逃避法律責任,使得環境責任的確認存在困難。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干預環保市場準入審批,不允許國外環保產品或環保服務進入本地市場,干預產品銷售和流通。三技術水平:企業與研發中心分離,環保企業技術落后,加上中小企業環保技術水平較低和進入門檻低,所以,出現類似或一樣的,導致中小企業主要重復生產和造成浪費、從事低端,從而又增加了企業運行管理和制造生產的成本等,在創新技術上的匱乏等最終影響環保產業的發展。[5]

4 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4.1 大力促進環保技術的發展

環保技術是環保產業發展的內在主要驅動力,其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與環境之間的效益,且能促進經濟的發展。環保產業的發展會隨著環保技術水平的提高,從而不斷加快自身發展的速度,使經濟模式更加優置化和資源配置變得更加完善合理。由此,科技環保技術的作用,無論是對于環保產業自身的發展來說,還是對于堅持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來說,都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

4.2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造成我國環境嚴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的產業結構嚴重分布不合理,如:高污染、低產出、高能耗等的經濟模式。所以想要大程度改善環境,就要推動我國產業機構進行升級,政府的相關部門首先,要從金融政策、財稅政策、價格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面入手,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其次,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約高污染、高能耗、亂排放的重工業企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和完善相關的清潔工具,鼓勵和提倡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技術創新,用新技術和新材料來慢慢地使傳統產業模式過渡到現代標準的技術型模式。第三,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將技術滲透到生產環保產品的各個環節,不斷地提高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從而實現零排放、低排放、低耗、節能等產業模式的法制化和制度化;不斷堅持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生態變化、生活質量和經濟增長的全面進步[5-7] 。

4.3 加強對環保產業的政策引導和扶持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節能環保產業越來越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其中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了,要加大改善生態環境的步伐,并圍繞這一目標在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來展開總體的發展方向。從綱要在環境管理這一方面的一系列走向,可以看出環境保護將會由以前的大力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一系列物體總量的控制這單一的目標向總量控制和環境改善雙重的目標轉變,這既體現了國家不斷地加快促進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這一目標實現和持續大力加強治理環境污染的堅定決心,同時這一系列計劃的提出,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給環保行業帶來更廣闊發展空間。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加快,技術水平的不斷完善和提高,以及我國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扶持政策不斷推出,在環保產業、社會經濟、人類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8]

4.4 拓寬環境保護融資渠道

我國相關的政府部門的環境保護標準和法律法規是否符合環境的實際價值,以及環境保護政策是否科學合理,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直接影響到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需要。因此完善法律法規,積極推動我國循環經濟法、節能法、空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廢氣排放標準法等法律的制定和修訂,加強環保部門執法,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的監督檢查;無論是政府和企業,還是人民群眾,都應當以法律的形式對消費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對生產所需的環境成本,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保護環境,以及擴大和確保環保產品和技術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需求。拓寬渠道加大保護,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環保產業+綠色金融的融合發展,拓寬融資渠道、服務綠色經濟[5]。

4.5 提高人民群眾環保意識

無論大眾的環保意識,以及還是社會環保意識,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環保相關工作的效果。在這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大力開展和提倡擴大環保宣傳的活動,以及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提高群眾環保法律法規意識水平;學校以及相關的教育機構,應該大力加強環保意識教育、普及環保知識,把環境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教育的內容之一。政府加強對相關企業在環保方面的管理,督促和引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5]。

中國經濟結構正處于調整期,產業結構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既是對環保產業的挑戰亦是機遇。盡管中國環保產業存在諸多不足,但發展前景廣闊。環保產業對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綜合分析我國環保產業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建議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環保產業的技術、政策、各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驅動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寶娟,莫杏梅.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環保產業,2015(1):9-12.

[2]隋莊培.淺析環保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5(10):240.

[3]孫林霞,李學軍.陜西省環保產業潛在發展優勢分析[J].商業時代,2016(7):10.

[4]馬云澤,盧光輝.目前中國環保產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26.

[5]任赟.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

[6]蘇明,傅志華,許文,等.碳稅的中國路徑[J].環境經濟,2009(9):10-22.

[7]王欽,孫海英.我國環保企業的成長、問題與對策[J].經濟管理,2005(13):66-69.

[8]吳愛萍.中國物流發展歷程及其演變——基于綠色發展理念[J].價格月刊,2019(4):59-62.

收稿日期:2020-07-21

基金項目:2017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筷益工作室”(編號:201713720001);2019年廣東理工學院“創新強校工程”科技項目《創新驅動下肇慶新區發展策略研究》(編號:2019GKJSK005)

作者簡介:吳愛萍(1982-),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區域經濟。

猜你喜歡
環保產業社會經濟創新驅動
環保產業O2O商業模式探討
環保產業人才需求趨勢研究分析
發展環保產業中的政府責任分析
社會經濟發展中民商法的變化與發展
“創新驅動”打造山東經濟新格局
關于創新驅動戰略的理論思考
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十二五”回顧與“十三五”建議
創新驅動與我國創新生態研究
簡論信息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