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的路徑

2020-12-15 23:09謝志于
鄉村科技 2020年22期
關鍵詞:武陵山片區現代農業

潘 玥 謝志于 海 濤

(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重慶4081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秉h的十九大報告還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多種新型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小農戶快速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自然、人文條件。從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不難看出,東部地區發展速度最快、規模最大,西部地區發展普遍落后于東部。在本就落后的基礎上,加之武陵山片區自身經濟社會發展落后、貧困人口較多、小農戶生產占比較大以及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其現代農業發展狀況極為糟糕,諸如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落后。對此,如何克服武陵山片區存在的諸多限制性因素,幫助其更快更好地融入現代農業體系,是目前促進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鑒于此,在實施鄉村振興、實現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應促進武陵山片區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使其能充分享受農業現代化發展成果。農業發展沒有最佳和標準模式,只有最適合模式,既然傳統的農業模式對武陵山片區的農業發展并沒有帶來有利影響,那么可嘗試將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推動由傳統的小農生產模式向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轉變,實現地區農村農業和農業現代化有機銜接。

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實現其由傳統生產模式向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就必須充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剖析小農戶在我國農村農業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考慮武陵山片區自身特質,才能實現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

目前,針對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已有一定研究,但仍存有一些欠缺:一是武陵山片區小農戶發展呈現出更多的區域文化特殊性和民族復雜性,而目前缺乏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作為指導,而且專門針對民族地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的系統研究較少;二是有關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的研究成果不多,說明這一連片特困的民族地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三是在實踐研究上對具有民族特殊性和復雜性的武陵山片區并未完全建立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實現路徑還有待探索。

找到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的合理路徑,實現其農村農業轉型發展,是我國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及農業現代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偟膩碚f,為了解決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的問題,實現鄉村振興,在引導武陵山片區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上,從5個方面入手實現其農業現代化:一是組建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強化宣傳,營造脫貧好氛圍;三是堅定不移,加快文化建設;四是進一步完善基礎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五是落實安全住房保障。

1 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化社會的重要意義

1.1 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再次強調了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重要性。當今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消除農村落后問題的關鍵時期。一直以來,農村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黨在現階段的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必然要求解決農村問題,實現鄉村振興。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一些方面依然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作為西南貧困山區的典型地區,武陵山片區一直以來就存在諸多問題。以小農戶為主要生產經營主體的武陵山片區生產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經濟發展落后,而且武陵山片區貧困人口集中,小農戶沒有享受到農業現代化發展成果,脫貧工作難以順利開展。由此可見,解決武陵山片區小農戶發展問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

1.2 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

武陵山片區是我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其90%以上人口都是少數民族人口。實現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是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的根本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實質上就是維護我國社會穩定、維護民族團結,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1]。

擁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就沒有高速發展的經濟。而要想建設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就必須維護民族團結。武陵山片區作為我國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解決其發展不平衡、發展落后的問題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只有不斷推動武陵山片區經濟發展,使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才能維持社會環境穩定。

1.3 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是實現全國農業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無論是現代規?;r業還是傳統小農農業都是我國農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實現全國農業現代化,必須兩頭抓,既要大力發展現代規?;r業,也不能落下傳統小農農業發展。迄今為止,我國東部地區已經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規?;r業已成為新的發展方向。但是,由于歷史、地理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西部武陵山片區仍以小農經營為主要的農業生產方式,尚未實現農業現代化。

作為一個多層次、立體型的農業生產地區,武陵山片區實現農業現代化較為困難,其自身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但也有其獨特的優點。小農經營的生產模式無法利用其獨特的地區優勢。所以,謀求小農戶的轉型發展,充分利用地區優勢,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是實現武陵山片區農業現代化的迫切需要[2]。

1.4 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重中之重

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武陵山片區在生產方式、居民收入、生活條件等方面與東部城市地區存在巨大差距的同時,武陵山片區內部城鄉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武陵山片區已成為一個人口凈流出地區,武陵山片區人口流向東部發達地區,其內部農村地區人口流向城市地區,造成了勞動力嚴重缺失、土地資源浪費。武陵山片區與其他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內部城鄉差距也逐步增大,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一個極大的阻力。因此,必須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使其能充分享受農業現代化成果,對實現農民增收、經濟可持續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

2 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貧困問題是小農戶轉型發展面臨的“瓶頸”

武陵山片區屬于《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確定的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地處湖南、湖北、貴州、重慶四省市交界處,總面積為17.18萬km2,共有71個區縣(市、區),其中處于較低及低下城鎮化水平的有39個,占比54.93%。2014年末,武陵山片區常住人口3 080萬,其中農業人口1 972萬,農業人口占比較大。并且武陵山片區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民人均純收入不甚理想,僅為6 120.0元,相當于當時全國平均水平的61.1%。按照國家統計局測算結果,2012年全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8 389.3元,而武陵山片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4 760.0元,是全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56.74%。還有一部分困難群眾面臨看病難、上學難、水資源匱乏、社會保障水平低等問題。上述貧困問題的限制,導致武陵山片區小農戶無法及時獲得并利用新型農業發展技術,農業生產效率得不到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小農戶轉型發展更加艱難。

2.2 小農戶傳統觀念及傳統耕作方式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一直以來,小農戶一直使用簡單、粗笨、低效率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低下,產生的附加值也很少,很難在市場上占一席之地。逐漸縮小的市場占有率又導致農產品銷量減少,產量隨之降低,農業純收入減少。如此一來,小農戶生活條件日益艱難,從事農業生產的熱情下降,并且收入較低;即便有新技術、新方法出現,也不愿意嘗試,總是持觀望態度,其農業生產技術依舊落后。大多數小農戶存在這樣一些錯誤認識:“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是上層領導干部的事,與我們毫不相干?!钡聦崊s不是這樣的。

小農戶才應該是改革創新的引領者與主力軍,要通過創新方式將小農戶充分帶動起來。如今,一些農村地區發展較為落后,尤其是武陵山片區這片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農戶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一直遵循著傳統思維。農戶缺乏創新精神,難以利用新型科技發展農業,這樣的小農戶遲早是要被取而代之的。如今是科技時代,也是互聯網時代,這對小農戶而言是危機,但也是機遇。

2.3 人才缺乏是牽制小農戶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投資方式,可提高人們的技能,使其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和生產效率。然而,武陵山片區屬于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原因,這里的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加之地理條件封閉、不發達,小農戶的創新理念不強,接受和理解新鮮事物的能力偏弱。小農戶對通過農業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不足,并且小農戶對農業相關的專業知識理解淺顯,雖有一定的主觀需要,但并不十分渴求。遇到問題需要幫助時,小農戶主要是向鄰居、村民詢問,缺乏獨立自主的判斷能力以及辨別問題與解決方案正確與否的能力,如農作物生產效率低下問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問題、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合理使用問題等。而具備生產技術和知識儲備的人才紛紛向外流失,人才缺乏使得小農戶轉型發展得不到內在動力支持,進一步限制了其發展。

2.4 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是小農戶轉型發展的客觀制約條件

2.4.1 地區對外開放度不高。武陵山片區山高谷深,土地碎片化嚴重,并且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地勢險峻。受地勢影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極為落后,建設難度加大。武陵山片區相對平原地區與外部交流較為困難,如此便增加了農產品運輸到外界售賣的運輸費用,較高的物流成本阻礙了農產品要素交換。

2.4.2 部分武陵山地區農村的地理條件惡劣。武陵山片區山多平地少,許多農戶居住在半山腰,土地碎片化嚴重,并且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農戶分散在各山頭,需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達生產地。而且有些地方地勢不穩定,有時會發生一些自然災害,如2014年吉首市多次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房屋倒塌,導致農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3 促進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的對策

貧困問題、小農戶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難以轉變等諸多問題仍有待解決,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轉型發展仍然面臨著重大挑戰。為進一步促進武陵山區小農戶更好地發展,需采取如下一系列解決措施。

3.1 組建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

武陵山片區是我國集中連片的困難地區,農業人口占大多數,而且當地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經濟發展不足,農民收入不甚理想。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可成立脫貧攻堅小組,由村領導任組長、駐村干部任副組長、村委全體人員為成員,同時抽調鎮上數名工作人員,包社、包片具體負責扶貧攻堅工作[4]。

3.2 強化宣傳,營造脫貧好氛圍

一是深入會議宣傳。召開村民代表會、黨員會、戶長會、群眾會、院壩會和入戶座談會等,廣泛開展脫貧攻堅宣傳,使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主要措施、十大扶貧攻堅行動、工作安排、時間步驟和惠農政策家喻戶曉,營造全民齊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良好氛圍。二是抓實入戶宣傳。攻堅突擊隊干部與村干部、社干部包片報社逐戶開展精準脫貧工作宣傳,重點宣傳精準脫貧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目標任務、扶持政策等內容;突出宣傳貧困戶脫貧致富好榜樣、讓群眾受益的各類扶貧項目等。通過周密細致的宣傳,讓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打消顧慮、消解疑慮。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片、新聞、標語等宣傳工具進行宣傳。在轄區內重點路段、醒目位置制作固定宣傳標語和臨時標語8幅進行大范圍宣傳[5]。

3.3 堅定不移,加快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既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也可以幫助小農民提高其文化程度,學習更新的方法與理念。農村基礎設施的建立,學校、公園、娛樂、醫療保健等工程的建設,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也能從精神方面給農民帶來更大程度的享受。要想建設好文化設施,就必須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從而以村組為重點,大力推動農民文化活動場所、農家書籍閱覽室、農民健身娛樂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文化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基礎設施管理制度和一系列運行機制,加強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使用情況的監管,從而提高文化基礎設施的使用率,進而提高農戶的文化水平。此外,需要靈活使用文化基礎設施,從而推動不同地區文化、教育等諸多資源的流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設施使用率,進而大幅度提高農戶的文化程度,給農戶帶來實質性便利。

3.4 進一步完善基礎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農業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扶貧開發、鄉村旅游建設、涉農項目等相結合,政府統籌兼顧,積極推進鄉村基礎道路、農田水利工程、安全用水飲水等設施建設,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大大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公共道路建設方面,以全面提升基礎道路質量為目標,切實解決廣大群眾出行難和產業發展遭遇瓶頸的問題,促進生產要素更加高效便捷地流通。在水利建設方面,繼續加強整治堰渠塘、關注農村安全用水飲水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農田灌溉體系、水資源供給體系和水環境保護體系,使山區小農戶能更便捷地利用水資源進行農作,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6]。

3.5 落實安全住房保障

進一步加大生態扶貧搬遷、農村危舊房改造和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程力度,堅持“農戶自愿、統一規劃、政府補助、穩步推進”的原則,對居住偏遠吊散、交通不便、發展后勁不足的農戶,通過集中搬遷、插花安置、梯度轉移等方式,予以全部搬遷安置,確保在2020年前全面消除危房戶、吊腳戶,并全面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

4 結語

農民發展致富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促進小農戶轉型發展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雖然小農戶受自身多種局限,很難自主轉型發展并主動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但是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新時代,實現小農戶轉型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重點關注。國內外關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研究較多,國外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農經濟、小農戶發展的價值、地位以及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問題上,從農戶與現代農業的交易關系看,國外學者將交換關系歸納為交易關系、重復交易關系、長期持續性交易關系、垂直一體化交場關系[7],而有學者認為買賣伙伴關系、網絡組織關系及戰略聯盟關系也應歸結到雙方交換關系中[8]。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超市或者農貿市場的出現為小農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提供了很好的機會[9]。我國的相關研究既有小農戶、小農經濟的概念及內涵發展研究,也有小農戶發展的歷史地位和價值研究。但綜合國內外的文獻來看,小農戶轉型發展的必要性重視不足,如何改變小農戶弱勢地位的研究不夠深入,特別是就小農戶自動轉型發展還是被帶動轉型發展、自身如何轉型發展、誰來帶動小農戶轉型發展的相關研究有待深入,而且對如何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如何推動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等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10-12]。對此,在現代我國鄉村振興政策的扶持下,為促進武陵山區小農戶轉型發展,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結合武陵山片區的發展實際,不斷優化發展戰略,做到因地制宜;最后,從組建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營造脫貧好氛圍;堅定不移,加快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落實安全住房保障5個方面入手,推動武陵山片區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來實現轉型發展。

猜你喜歡
武陵山片區現代農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秦巴-武陵山區重慶段鄉鎮域多維貧困測度及類型劃分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詩二首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再迎擴容
推動武陵山片區民族文化生態旅游脫貧
展望臨港新片區金融改革與創新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武陵山區仡佬族傳統體育的流變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