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慈善組織的會計監督問題

2020-12-15 06:53李維健
商情 2020年47期
關鍵詞:會計監督慈善機制

李維健

【摘要】慈善事業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慈善事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著監督機制不健全的問題,要想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慈善軟實力,就必須要建立起完善的會計監督機制。

【關鍵詞】慈善;會計監督;機制

慈善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社會公益事業,是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社會第三次分配的關鍵因素,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動下,通過自愿捐贈而進行的分配,對于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條件、縮小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經濟迅猛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我國慈善組織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且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但是,我國的慈善組織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監督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為我國慈善組織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特別需要對我國慈善組織的會計監督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1、我國慈善組織的現狀及運作模式

1.1 我國慈善組織的現狀

《慈善法》對慈善組織的定義,是指依法成立、符合規定,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可以采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慈善組織的設立,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或認定。

截至2019年底,全國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總數超過7500個,較2018年(5285個)增長了四成以上,我國實名注冊志愿者總數達到1.69億人。截至2019年8月底,全國已有1260家慈善組織獲得公開募捐資格。

1.2 我國慈善組織的運作模式

運作管理模式是影響慈善組織自身效率和慈善事業發展程度的關鍵影響因素,我國的慈善組織運作受到了政府的管制較多,組織的自主性較弱。從組織的性質來看,我國的慈善組織運作模式主要包括:民辦民營運作模式,是由民間組織投資、民間組織經營的一種運作模式,這種運作模式基本上處于一種“自治”的狀態,與政府和相關社會團體脫鉤,其民間運營占據主導性地位,這類組織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間慈善組織,具有自愿性、民間性等特征。官助民營運作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由政府出資、民間機構經營的一種運作模式,該模式的產權與經營權處于分離的狀態,政府主管部門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將經營權授予那些服務質量比較好,管理經驗比較成熟的民間慈善機構。官營民助的運作模式,這種運作模式主要是由民間組織出資、政府經營管理的一種運作模式,該慈善組織民間機制和行政機制基本參半,具有一定的自治成分,他們的主要資金靠社會募集,并嚴格按照施助者的意愿進行捐助,但是該運作模式具有明顯的官方色彩。

2、慈善組織會計相關理論

2.1委托代理理論分析

借鑒制度經濟學上的委托代理理論分析慈善組織的運作機制,可以發現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是基于不同的權利義務關系。慈善組織與捐贈人、政府和社會公眾、受益人等相關利益主體形成了多層次的委托代理關系。捐贈人與慈善組織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捐贈人作為委托人將捐贈財產委托給作為代理人的慈善組織,按捐贈人的意愿合理分配給受益人。

公信力是慈善組織的立身、生存、發展之本。獲得捐贈人的信任,慈善組織方能獲得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持續補給,致力于宗旨使命的履踐。委托代理理論的核心是解決在利益沖突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委托人對代理人的激勵問題,即代理問題。對于捐贈人與慈善組織之間委托代理關系中的激勵因素,最基本的便是慈善組織對信息披露的自覺意識。

2.2信息不對稱理論分析

信息不對稱是導致慈善組織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一方處于信息優勢,而信息貧乏的一方則處于信息劣勢。掌握信息較多的一方隱藏信息或行動,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慈善組織的信息披露中,主要表現在慈善活動參與各方由于信息差別而產生的不對稱,導致慈善項目運行效率低下。在捐贈決策之前,慈善組織可能會美化信息,從而使組織獲取更多的捐贈,捐贈財產不能流入真正需要的領域。捐贈之后,慈善組織在分配處置捐贈財產中,可能會因組織運行機制或人員腐敗而造成浪費。

3、當前我國慈善組織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3.1 我國慈善組織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會計核算制度不統一、記錄不規范

當前我國慈善組織存在會計核算制度不統一、記錄不規范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當前我國沒有制定統一的慈善組織會計規范,慈善組織發生了會計交易或者事項都是從其他會計制度當中去尋找相關的處理辦法。當前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的慈善組織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民辦慈善組織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如《關于加強紅十字會財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紅字〔2019〕25號)規定:原則上,本級財政資金和直屬事業單位各類資金使用《政府會計制度》進行核算;本級社會捐贈資金、會費收入、其他資金和直屬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使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進行核算。另外,慈善組織的會計記錄不規范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慈善組織的日常財務活動缺乏必要的原始記錄和初始計量依據、不按照制度規定設置會計科目、使用原始憑證(如:捐贈收據使用不規范)和賬簿(如:實物資產賬記錄不規范)以及編制會計報表等方面。

(2)會計核算所涵蓋的內容不夠完整

目前慈善組織會計核算依據是《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這些準則或者制度是針對所有行業的事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對于慈善組織捐贈的特殊業務缺乏相關的準則制度可以進行參考,從而也就造成了組織對于特殊捐贈業務的處理千差萬別,有的甚至對于特殊捐贈業務不進行會計處理,只是核算其中的簡單錢款業務,這種現象的存在違背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可比性和客觀性的原則,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對慈善組織會計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3)會計核算與國際慣例存在較大差異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慈善組織也逐漸走上了與國際相接軌的道路。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慈善組織接受的國際捐助日益增多。慈善組織國際業務的增多也就要求慈善組織要準確的進行國際相關業務的核算。但是當前我國慈善組織缺乏統一的會計核算規范,其發生了會計交易或者事項則需要從其他的會計制度當中尋求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國際業務方面的會計核算更是缺乏,就算是在其他的會計制度當中有能夠符合國際業務的會計核算,其核算方法也與慈善組織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異,也不適應國際慣例,這也對我國慈善組織的國際化進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2 我國慈善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有待加強

2018 年民政部公布的《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對慈善組織信息公開作出統一規定,慈善組織應按照有關規定,在民政部門提供的統一的信息平臺,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但對違反者進行處罰規定較粗略。且僅針對慈善項目,而對于幫扶個人沒有明確規定。同時對于募款對象為定向募捐的項目沒有向公眾披露的強制規定,僅靠自覺性進行約束。部分慈善組織利用此法律漏洞,謀求個人私利,嚴重影響了慈善組織的聲譽。

此外,慈善組織在國家重大公共事件應對中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確。與慈善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有待加強。這次新冠疫情也反映出不同法律條例之間在募捐主體、接收捐贈主體方面規定不一、銜接不夠,給管理工作帶來困惑。

(2)會計信息披露不統一

首先,我國慈善組織會計披露平臺不統一,當前我國尚未建立起權威的第三方慈善組織會計披露平臺,未能充分發揮出慈善組織之間相互監督的作用。由于慈善組織之間的性質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會計信息披露平臺也不統一,這就使得很多的信息使用者不能夠將信息進行綜合對比分析。雖然大部分的慈善組織都有自己的網站,但是相關的會計信息更新較為緩慢,甚至有一些慈善組織都不具有官方的信息公示平臺。其次,會計信息披露的標準也不統一。在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前期階段,沒有專門的會計制度可以規范。同時當前的法律法規對于慈善項目的信息披露深度也沒有太明確的說明。

4、我國慈善組織會計監督的措施

4.1統一慈善組織會計規范

慈善組織是以慈善救助為宗旨的特殊的非營利性組織,它的職責是對慈善資金和慈善物資進行高效管理并對此進行最大限度的運用和分配。它的運作和管理的目標并不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因此,慈善組織的會計核算和監督內容是慈善資金和物資的籌集、管理和運作,以及慈善資金和物資合理、公平、公正分配的過程。制定我國慈善組織會計規范,統一不同組織形式的慈善組織的會計核算及報告體系,提高慈善組織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方便捐贈人對慈善組織的對比、選擇,有助于提升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推動慈善行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為更好的實際慈善目標,當前一些慈善組織通過對外投資、經營等多元化發展,對慈善組織從事非營利活動以外的營利活動,對慈善組織的特殊運作模式如慈善信托等,應制定相配套的會計規范,確保慈善組織的公益屬性。

4.2建立我國慈善組織內部控制規范

借鑒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發展歷程,健立健全慈善組織內部控制機制。健全慈善組織的治理結構,內部機構設立決策權、運行權和監督權分立。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機制、業務流程、信息披露與溝通渠道、內部控制監管體制等方面構建慈善組織的內部控制機制,建立健全集體研究、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建立起內部治理結構相互制衡、管理制度完善透明、慈善活動運作規范的控制機制。規范我國慈善組織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升慈善組織的自治水平,從而增強社會公眾對慈善組織的信任和支持。

4.3建立我國慈善組織考核評估指標體系

建立慈善組織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包括一個信息含量豐富的指標體系、一套指標體系量化方法以及一個綜合評估統計模型。該體系應涵蓋關于慈善組織發展狀況的諸多信息,對信息進行量化處理,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使得結論具有的科學性和穩定性。同時,該體系應以量化而非定性的結論去描述慈善組織的發展狀況,使得結論更易于界定和比較,為政府、社會對慈善組織的支持提供參考依據。

4.4完善第三方監督機制

第三方的評估機構對于慈善組織的會計核算有著監督作用。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需要培育專業化的第三方監督機構,并且要確保其獨立性。比如對于財務信息,應當聘請專業獨立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賬務審查,既包括慈善組織的財務信息,同時也要包含物資、善款的流向以及執行情況等。同時借助互聯網等手段傳播慈善理念,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慈善監督,培育現代慈善文化。另外,慈善組織也應該積極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從被動的信息披露轉化為主動交流,對社會公眾的疑問積極解答,化解雙方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而產生的各種誤解和矛盾。

5、結語

慈善組織作為公眾善心的重要依托,在應對各項社會突發事件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慈善組織的會計監督對于慈善組織公信力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慈善組織頻繁暴發各種問題也會影響發展。要想實現我國慈善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國家、社會公眾和慈善組織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汪惠玉,劉琴琴.我國慈善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與對策研究[J].審計與理財,2020(06):50-52.

[2]汪文斐.我國民間慈善組織監督制度研究[D].溫州大學,2017.

[3]任文.關于我國慈善組織監管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大學,2015.

[4]姜旭艷.我國慈善組織會計核算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沈陽大學,2014.

[5]陳曉紅.慈善組織信息披露機制構建: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3(02):83-86.

[6]沈金玲.中國慈善組織監督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D].東北大學,2012.

[7]王瑤.英國慈善組織會計規范的演進特征及對我國的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2(03):70-73.

[8]李國林.略論政府在社會慈善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J].求實,2005(05):53-56.

猜你喜歡
會計監督慈善機制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試論高速公路管理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試析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新常態下高校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關系探究
皮革機制
慈善晚會4
慈善晚會3
慈善晚會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