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布氏桿菌病的診斷與治療研究

2020-12-15 06:53王躍輝
商情 2020年47期
關鍵詞:治療措施診斷

王躍輝

【摘要】在實際的養殖工作中,發生牛布氏桿菌病對牛群的健康生長以及養殖質量有著一定的影響?;诖?,本文對牛布氏桿菌病的診斷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增強牛群凈化意識、加強現場管理力度以及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等預防治療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各養殖戶在預防牛布氏桿菌病方面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牛布氏桿菌病;診斷;治療措施

引言:牛布氏桿菌病是牛類疾病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有著較強的擴散力和侵襲力,會降低養殖質量,造成養殖戶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對人的健康安全有著一定的威脅。如何有效的防治牛布氏桿菌病的發生,是目前各養殖戶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牛布氏桿菌病的診斷

1.1病原特征。牛布氏桿菌有著較強的擴散力和侵襲力,主要從牛的黏膜或者皮膚進入牛體,病菌的擴散非常迅速,并在一定時間內就會擴散到牛的各個組織中。其主要形態呈短桿狀或者球桿狀,屬于革蘭氏陰性菌,這種病菌能夠在乳品和肉類產品中存活2個月左右,尤其是受到污染的水源和土壤,更是延長了牛布氏桿菌的存活時間,由于對外界環境有著一定的抵抗力,針對該病菌對消毒劑和熱有著較強的敏感性,在高溫的情況下該病菌10min內就會死亡,很快就會喪死活動能力,養殖人員可利用這一特征來實施疾病預防工作,并對該病菌徹底消滅。

1.2流行特點。病牛是主要攜帶牛布氏桿菌的載體,其排泄物中會存在大量的病菌,能夠加快現場環境病菌的傳播速度。公牛與母牛配種或者人工助產輸精過程中出現問題,都能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增加病菌的產生。小牛犢對牛布氏桿菌有著較強的抵抗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抵抗力也會降低,從而增加患病幾率,該病菌主要傳播途徑是牛的消化道、生殖系統、皮膚等。此外,犢牛在性成熟后對該疾病的患病幾率會成倍增長。

1.3病理變化。牛布氏桿菌病的病變情況在妊娠母牛胎膜和子宮上有著非常明顯的表現。充血的作用下會使得牛的絨毛膜顏色發生變化,通常呈紫紅色,同時也會出現滲出物。水腫會致使牛的胎膜肥厚,呈膠質狀,敗血癥是患病牛流產胎兒最為主要的病癥之一,肝臟內部也會有壞死病灶的出現,母病牛會因該疾病導致乳房硬腫,嚴重會造成乳房硬化喪失哺乳能力。除此之外,針對公牛來說的主要病變體現在生殖器官和關節上,通常情況會出現睪丸壞死,有的病牛也會產生關節腫脹,會有跛行或者臥地不起行為的出現,同時陰莖也會伴隨著出現硬而小的結節。

1.4鑒別診斷。如果牛群中出現母牛大批量的流產和胎衣滯留,同時又有著本文上述該疾病的病變特征,可疑似為牛群發生了牛布氏桿菌病。利用血清檢查、病原學檢查、分子生物學診斷等科學的檢測方式,對疑似患病的牛群進行確診,其中血清檢查方式應用最為廣泛。在實行血清檢查工作中,如感染之前的牛是健康的,會在1-2個星期血清內就會產生抗體,以此為依據來檢測牛是否患病。借助全乳環狀實驗,對鮮牛乳中的抗體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此來確認牛群中的水是否存在牛布氏桿菌,在鮮牛乳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環乳抗原放置溫水中1小時,若顏色變成藍色,可確定為陽性,反之為陰性。以上檢查方式都具有較強的準確性和診斷迅速的優點,是我國現階段最為主要的應用方式,能夠為牛類疾病的預防診治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從而降低牛布氏桿菌病的發生幾率。

2.牛布氏桿菌病的預防治療措施

2.1加強凈化意識。檢疫人員要加強對健康牛犢的培育以及衛生消毒等工作的重視程度,為了有效避免病源擴散,對牛場全部的牛進行檢疫,檢疫結果呈陽性的病牛要馬上處理掉,并對檢疫結果為陰性的牛繼續保持觀察和檢疫工作,可組建一個現場工作監督小隊,隨時關注牛的疫情變化。除此之外,在處理病牛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穿戴好防護裝備,先做好自我保護的工作,在去處理病牛以及污染場地的消毒工作,深埋病牛的排泄物,隔斷病源,逐漸完善凈化牛群的工作。此外,對乳制品和肉類產品進行消毒,還有動物的皮毛也要進行消毒,確保對病牛的產品和污染環境的病菌徹底消除,工作人員完成消毒工作后,切記用肥皂水或者消毒水洗手,消除自身在工作中攜帶的病菌,規避牛布氏桿菌對人的感染。

2.2做好消毒工作。做好消毒工作是有效控制病菌傳播的關鍵,現場是牛主要的活動場所,所以要加強現場環境的消毒工作以及養殖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器械工具。為了能夠有效抑制病菌的再次生成,利用消毒劑對現場環境定期定時消毒處理,由于牛布氏桿菌對低溫有較強的抵抗力并具有熱敏感的特點,養殖人員要對牛使用完的器械工具及時消毒,可采用高溫殺菌處理的方式達到全面消毒的效果,針對一些金屬設施,可配比一定量的石灰乳和漂白粉借助火烤手段對金屬設施進行消毒。此外,該病菌對紫外線也極其敏感,在陽光直射7小時內就會喪失活力。

2.3科學繁殖飼養。養殖人員在進行引種的過程中,要注意避開疫情區,堅持自繁自養是可避免疫情的有效途徑。在實際養殖的工作中,要重視對牛飼料的采購,也應避免污染的飼料流入養殖場,同時在實際培育繁殖的工作中,可利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完成母牛的繁殖工作。對牛群進行定期的預防接種工作,嚴格遵守免疫程序,加強對免疫注射工作的重視程度,降低疾病發生幾率,實現對該疾病發生時能夠達成有效控制的效果。同時對養殖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一旦出現病牛及時隔離,病情嚴重要做好捕殺工作,隔斷病菌傳播,實現科學繁殖飼養的目的。

2.4加大現場管理力度。養殖人員是最長時間與牛接觸的人員,也是牛養殖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想達成有效抑制病菌這一目標,就必須加強對養殖人員日常工作的管理力度,每位養殖人員都需要持有健康證,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根據牛疾病形成的原因和病理特征為參考依據,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嚴格遵守預防疾病流程,在實際養殖工作中,為了有效避免養殖人員感染牛布氏桿菌,必須要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利用科學防護手段,增強牛疾病預防效果,同時要加快對現場管理工作的落實,加強處理流產牛和牛犢接生工作。另外,嚴禁外來人員進入養殖場地,在養殖場內禁止宰殺牲畜,實現對病菌有效控制和避免傳播的目的。

結束語:綜上所述,為了提升牛群的養殖質量以及健康生長環境,通過增強凈化意識、加強消毒工作、重視科學繁殖飼養以及強化現場管理工作的實行等預防治療措施的應用,從而確保牛群的健康生長。利用科學的防治手段,逐漸降低牛布氏桿菌病發生的幾率,為國家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尕藏吉.牛布氏桿菌病診斷與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14):68-69.

[2]吾布力喀斯木·阿布都哈力克.牛布氏桿菌病綜合診斷與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08):124-125.

猜你喜歡
治療措施診斷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治療效果及其防治探討
常見羽毛球運動軟組織損傷及診斷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淺析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運行診斷及其調試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遲發性腦病臨床分析
探討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措施
眼外傷所致繼發性青光眼臨床治療探討
前列腺增生術后排尿困難的原因和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