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村鳥籠制作工藝市場研究

2020-12-16 14:21
營銷界 2020年41期
關鍵詞:鳥籠卡拉技藝

一、卡拉村概況

卡拉村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黔東南州“美麗鄉村”的示范村寨,位于貴州省丹寨縣龍泉鎮的東部。全村轄區面積1.5 平方公里,轄一個自然寨,三個村民小組,共171戶626 人,主要以楊、吳、王等民族姓氏為主,其中苗族占總人口95%以上,是一個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ɡ鍝碛卸囗椃俏镔|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中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和苗族服飾,有省級非遺保護項目鳥籠制作工藝,有縣級非遺保護項目苗族酒歌、飛歌、情歌等。民族節日有端午節、七月半、苗年等,民族文娛活動有芒筒蘆笙表演、鳥籠工藝展示、苗歌對唱、斗牛、斗雞、斗鳥等。

二、產業情況

卡拉村近年來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主要體現在鳥籠制作和興辦農家樂??ɡ?71 戶人家有125 戶(貧困戶31 戶)具有純熟的鳥籠制作工藝,鳥籠制作已成為當地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村“兩委”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當地村民積極參與鳥籠制作,卡拉鳥籠遠銷新加坡、香港、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卡拉村共銷售鳥籠12 余萬只,年收入約650 萬元,每戶人家年收入超過5 萬元。

隨著卡拉村鳥籠制作產業的發展壯大,卡拉村漸漸成為網紅村,加之旁邊萬達小鎮的建設完畢,卡拉村利用其絕佳的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旅游,以往外出打工的青壯年紛紛回村興辦農家樂,目前該村已有28 戶人家建成具備提供餐飲與住宿服務的農家樂,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斗雞火鍋,成為萬達小鎮觀光游客主要的餐宿地。今年來,卡拉村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0 萬人,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00 萬元。除鳥籠產業和農家樂外,村干部帶頭集資組建村級蔬菜合作社,目前該村種植蔬菜100 余畝,總產量超過30 萬公斤,產值高達90余萬元。

三、卡拉村鳥籠制作工藝

卡拉村制作鳥籠的工藝已有400 年的歷史,屬于南派鳥籠,鳥籠工藝精湛,精致美觀,主要以金竹、雷竹為原材料,集多種工藝于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制作工藝十分復雜,要經過砍竹、破竹、除濕、定型、編織、上色等十幾道工序。第一步從選料開始,一般選用竹梢挺直,無病蟲害,竹齡在三年以上的竹子,竹子種類多為楠竹、水竹、雷竹、金竹等。楠竹硬度高,主要用來制作籠圈(當地人稱為籠箍),一根楠竹大概可以做十個鳥籠的籠箍。水竹柔韌性好,一般用來做籠絲,竹節不能低于35cm。無論選用楠竹還是水竹,青皮竹比黃皮竹更結實耐用。選定合適的材料后,第二步為破竹,破竹需要使用到篾刀,用力講究穩和準,破竹后,需要將做籠絲的水竹放在大鍋中蒸煮,進行除濕定型,經過蒸煮后,竹料會變得更加柔韌,不易生蟲。除濕定型是所有工藝流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溫度的把握需要非常的精準,溫度過高會使得竹絲發脆,容易折斷;溫度過低則達不到除濕和防蛀的目的。為了達到更好的防蛀效果,會在蒸煮時加入一些當地的草藥,配方是保密的。第三步為籠箍制作,削料后,將竹條沿著鋼圈模具內側盤卷,需要使勁,使竹圈層間盡量不留空隙,圈好的竹條需要用繩子逐段箍緊,掛在背陰處晾干定型。第四步拉絲工藝,需要將竹子表面的蠟質層用刮刀刮去,將竹條的一端削尖,直徑按鳥籠大小而定。將竹條插入拉絲板的小孔里,用鋼絲鉗夾住露出的尖端,用力將竹條拉過板孔,反復幾次,就可以做成編織鳥籠用的籠絲了。最后一步,就是編織。編織制作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最簡易的,不加修飾的原生態鳥籠,做起來也很費工夫。即便是手藝最嫻熟的村民,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五個。如果要將鳥籠做精致,需要用小刀慢慢地摳,要花上十天到二十天才能完成,頂級的鳥籠制作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精湛的技藝。制作一個普通的竹節鳥籠需要44 條籠絲,雙絲籠則需要88 條。穿絲很有講究,一定不能穿反,外面的一層叫篾青,里面一層叫篾黃,篾黃是不能穿在上面的,否側籠子會奓。編織要從頂部開始,為了保持籠身的平衡,要先從四個方向各穿三條籠絲,籠圈上要留出2cm 的長度,穿好所有的籠絲后,利用手掌的寬度,將籠圈擠壓到底部。這步工序需要在長時間的實踐中逐步摸索用力的均衡,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將籠絲壓斷。穿完底圈之后,再用刮刀做一根夾擊用的竹簽,將籠圈底部多余的籠絲去掉。在穿完底部的籠絲之后便是編織籠門,將梭板放在相應的位置,用預留的竹絲插入便完成了。

四、卡拉村鳥籠制作工藝的傳承和保護

傳承和保護卡拉村的鳥籠工藝,首先要保護其文化的“原生態”,即在新的社會環境中找到其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鳥籠工藝的不斷創新。只有不斷為傳統技藝賦予新的活力,才能使其更好地為現代生活服務。探究鳥籠制作工藝的傳承和保護方式為分析鳥籠工藝發展的現狀提供借鑒意義,現在卡拉村鳥籠工藝的傳承和保護方式主要為以下幾種方式:

(一)協會傳承和保護模式

據卡拉村村支書王玉和先生介紹,卡拉村制作鳥籠已經有400 多年的歷史,60 年代被迫中斷,期間村里有四位老人偷偷保留了這門手藝,這才使得鳥籠工藝流傳下來。他從其中一位老人處習得制作鳥籠的技藝。他在掌握技藝后,決定帶著村里人一起致富,他邀請村里的年輕人一起制作鳥籠,不僅傳授技藝,還指導鳥籠的銷售。讓全村村民有活干,有錢賺。2016 年,王玉和帶頭成立了鳥籠協會并出任會長。

鳥籠協會聚集了村里所有手藝好的鳥籠師傅,由技術能手帶頭,統一采購原材料,培訓和指導村民們進行鳥籠編制,村民們編制好鳥籠后,由鳥籠協會收齊和進行銷售,結算后進行利潤分成。越來越多的村民經由鳥籠協會學習鳥籠制作工藝,為鳥籠工藝傳承的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傳承人傳承模式

卡拉村大多數村民從鳥籠協會培訓學習到初級的鳥籠制作工藝,想要真正學到鳥籠工藝的精髓,必須向老一輩的鳥籠工匠潛心學習,這個過程漫長而又艱辛,許多人淺嘗輒止。據王玉和先生介紹,他之前陸續收過數十個徒弟,但是最后堅持下來的只有寥寥幾人,而最后堅持下來的人都成為鳥籠工藝真正的傳承人。

五、卡拉村鳥籠工藝傳承面臨的困境

(一)科技進步帶來的選擇性記憶

隨著科技的進步,制作鳥籠的速度越來越快。由于對經濟效益的過度關注,導致堅持古法制作鳥籠的傳承人越來越少,長此以往,會使得古法制作鳥籠技藝最終失傳,給鳥籠制作工藝的內容和形式造成缺陷。

(二)觀念變化導致的市場縮小

隨著時代的發展,及對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現在養鳥的人越來越少,這就使得鳥籠的基礎性功能失效,沖擊了傳統的鳥籠市場。

(三)文化沖擊導致的思想變化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外來文化在我國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許多年輕人被西方節日和西方文化所吸引,對于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失去熱情,這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鳥籠工藝的傳承。

(四)由于年代變遷導致的自發性工藝遺失

由于鳥籠制作工藝傳承沒有文字記載,只能靠著一代代傳承人親手傳授,在年代的變遷中,有一部分工藝已經遺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鳥籠制作工藝的完整性已經缺失。

六、卡拉村鳥籠工藝傳承及發展的建議

非遺項目在傳承中遇到的困境是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面對當前產業升級、社會轉型、觀念更新、市場競爭、全球化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等新形勢,如何促進非遺傳承和發展是當下的重要課題。

(一)地方政府強化保護職能

政府是保護非遺文化項目的重要主體,可依托行政力,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基金運作體系,建立完善的組織體系等手段來加強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力度。

(二)鳥籠價值功能轉型升級

過去的鳥籠僅僅只是用來裝鳥的,而現代養鳥的人越來越少,導致鳥籠的基礎性使用功能價值喪失。因此,鳥籠的價值功能應轉向為裝飾品,并且應將現代元素融入鳥籠制作當中,借此吸引當代年輕人的興趣。

(三)借助學校傳承技藝

目前僅僅在丹寨縣的中小學一些重要的節慶儀式上對鳥籠工藝進行介紹,黔東南唯一的一所高校凱里學院應該開設有關鳥籠技藝的課程,讓更多人的大學生認知這項非遺文化,從而更好惡傳承與保護。

(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

現代科技水平日新月異,工藝傳承已無須局限在特定地點??ɡ宕逦瘧e極尋找高?;蚵眯猩玳_展合作,開發App,在App 上投放各種鳥籠制作視頻,甚至可以借助 AR演示,吸引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來學習鳥籠制作工藝,而非僅僅局限在卡拉村及其周邊。

(五)打造文化旅游

積極尋求當地政府合作,開展諸如“鳥籠節”、“鳥籠展”之類的活動,吸引游客來此。同時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開發體驗類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獲得參與感,這樣才能留住游客。此外,民族手工技藝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既可以引導廣大民眾實現其個人的價值,又可以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實現其文化價值。

七、結語

社會的開放,科技的發展,時刻沖擊著古老的傳統工藝和文化。人們在這種古老與現代的文明撞擊中做著無奈的選擇,是為了順應市場,形成工業化生產的流水線,還是恪守祖輩留下來的傳統技藝,抑或是在二者中尋找到恰當的平衡點。丹寨縣卡拉村應充分借助貴州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政策紅利,利用卡拉村絕佳的地理優勢,發展文旅項目,將當地的鳥籠文化融入旅游項目,例如開設鳥籠制作體驗館,在體驗館里,不僅可以現場教授游客鳥籠制作工藝,而且可以讓游客進行自行體驗,同時可以在鳥籠里放進很多鳥,例如鸚鵡、畫眉、孔雀,增加觀賞性與趣味性。

猜你喜歡
鳥籠卡拉技藝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琉璃燈工技藝的魅力與傳承
影音室里面的卡拉OK
鳥籠邏輯
鄭慶章 把“弄虎”技藝傳回大陸
鳥籠
古董鳥籠:欣賞收藏兩相宜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卡拉OK也發燒 Earthquake(大地震)DJ-Quake
你是哪種職業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