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寧夏農村電子商務數據平臺建設

2020-12-16 07:56楊輝王辛蕾徐靜巍陳慧敏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20期
關鍵詞:農村電商精準扶貧

楊輝 王辛蕾 徐靜巍 陳慧敏

[摘要] 2020-迎來了我國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方針下,寧夏自治區貧困戶基本已脫離貧困,有效助力新農村致富、預防返貧成為新的焦點問題。通過對“互聯網+農業”進一步的思考,在寧夏現有的電商基礎上,結合寧夏目前數據信息平臺及農村電商發展現狀,通過基礎建設、“智慧農業”建設體系、模式創新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論述創建專屬寧夏農村產品電商物流的數據模型,分為銷售線模型、溝通線模型和數據監控模型。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電商;數據建設

[中圖分類號] F126.1

[文獻標識碼]A

1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1.1 農村電商產業規模穩步提升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整理顯示,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37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農村電商發展迅猛,并在不斷地進行規模擴張、升級中,成為農村產品市場發展的主力軍。這些數據為農村電子商務規模的擴大及升級提供了數據支撐以及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國內各大綜合電商平臺借助于政府針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瞄準農村電商發展的大好趨勢,與農村進行良性互動,進行產業扶持,實現互利共贏。

1.2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政府相關政策支持給農村電商帶來了新機遇

農村電商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以及政府相關資金、物流、互聯網技術政策(表1)給農村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1.3 農村電商發展模式逐漸多元化

借助于互聯網時代,短視頻、直播等平臺快速崛起,普及率的不斷上升,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在線直播用戶和短視頻用戶市場規模已經分別達到5.04乙人和5.20億人。國內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憑借自身的產業優勢,與短視頻、直播等視頻平臺融合,擴大電商發展的模式,激活了農村電商發展的活力。如今,也已經有大部分農村也已經將這種視頻平臺與電商平臺相結合的多元化電商模式實施。目前,農村電商模式主要表現為零售與批發并重, “網紅”直播帶貨等方式并行,農村電商模式日益走向多元化。

2 農村電子商務現狀

寧夏現有的平臺寧夏三農呼叫中心,通過視頻、電話、網絡“三網合一”,為“三農”提供全方位、綜合性的免費服務,近年來依托云技術、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開創了遠程“扶智”新模式。同時,響應國家號召,為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推出移動端“農信通app”。

2.1 優勢

2.1.1 自然條件優越、政策支持。寧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農業資源相對富集,農產品品質優良,能夠為農產品電商銷售提供很好的貨源供應。例如:吳忠市的大青葡萄,此地區的自然資源極其優越,土壤透氣性好,是栽植大青葡萄的理想沃土,大青葡萄品質非常優良。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2015年全區千村電商工程實施方案為寧夏的“互聯網+農業”電商平臺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便利。2016年商務部、財政部啟動了冷鏈物流綜合示范工程,寧夏成為全國10個冷鏈物流綜合示范區省市之一。

2.1.2寧夏的農村地區網絡覆蓋面廣。 “智慧寧夏”工程使寬帶網絡村村通,讓農村居民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截至2019年底,寧夏通信業已改造建設5G基站1109個,開通5G基站600余個,寧夏的網絡覆蓋面廣,農村地區也不存在無法連接互聯網的情況,這為農戶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進行交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2 劣勢

現有電商平臺無法精準對接貧困農戶,根據不同農產品提供個性化服務。寧夏目前采取的電商發展主要是引入已有的平臺。成熟的平臺固然能夠快速的適應寧夏現狀投入使用,但卻并不利于將其引入扶貧工作。因此,需要建設的數據平臺,針對性地開發功能,精準地對接農戶和消費者,使市場的需求信息和供應信息良性互動。

3 數據平臺建設

3.1 “智慧農業”體系

種植——加工——深加工——銷售,進行物聯網監測、最優培育方案制定——提升附加值、創新加工——電商平臺建設。

3.1.1應用物聯網技術。制定最優培育方案,提高種植技術能力。采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將每一株植物貼上電子標簽,對其生長狀態、行為等數據進行實時化監控,結合作物的生長環境溫度、濕度、pH值等數據,對每一株作物定制最優培育方案,進行差異化培育。農業物聯網技術還可以實現實物聯網物流數據追蹤,對農業經營管理產生作用,使歷史數據具有可追溯性,提高管理效率,使農業系統運轉實時化、全面化、有效化。

3.1.2進行深加工。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品牌效應,提升產品附加值。將初級農產品進行深加工,設立深加工專業型企業,提升企業深加工能力,創新產品新賣點,提高產品附加值。狠抓品質,建立統一規范的生產管理體系,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的品牌產品。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培育商標、著名商標力度??茖W規劃,打造品牌效應。以寧夏羊絨業、馬鈴薯、葡萄種植等主導產業為主,創建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為戰略方向,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綠色食品等認證為重點。定期舉辦展銷活動,并利用新聞媒體和電商平臺宣傳,建立多方品牌宣傳與交流平臺,提高農戶對品牌的認知和熱情。

3.1.3建立寧夏電商統一銷售平臺。依托農產品數據庫(農業云),結合各地區農產品,以鄉鎮為單位,加快啟動與完善生態農產品的資源普查與數據采集工作,構建全省農產品資源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找出適合貧困村發展電商的產品,培育開發出適合貧困人口生產和加工的農產品供應鏈,指導貧困戶進行科學化的種植、高效配置優勢資源,為農產品提供質量安全溯源,進而實現生態農產品的標準化,提升農產品的品質。

農產品銷售電商平臺應用集成化建設,應用5G技術,提高平臺數據整合技術,運用大數據進行數據匹配,進行針對性銷售推送,提高交易成交量,應用區塊鏈技術提高數據公開性。政府提供幫扶,包括農戶培訓(包括種植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商平臺應用、銷售直播技巧等)、資金融資幫扶政策、電商優惠政策、銷售對接幫扶等。

3.2 銷售線建模

該銷售模型兩條線皆主要以農戶為軸心。

3.2.1初加工:農戶可直接通過銷售平臺與終端消費者聯系,同時采用“農田里直播賣貨”的方式來確保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信任感。

3.2.2深加工:農戶以各自為單位直接與加工企業聯系,將收集或生產的初級產品批量化交由企業集約化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樣利用平臺上入駐的物流企業直線運送。除此之外,消費者還可與加工企業定制私人化商品,指定特定日期發送。

3.3 溝通線建模

運用數據建模,構建創新電商平臺機制,實現農戶、金融機構、物流公司、大型企業點對點式對接(圖1)。

3.3.1農戶與龍頭企業

(1)農戶或合作社大批量生產采集原材料,規?;蚱髽I兜售,可以隨機選擇企業,也可選擇固定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此來獲得更額利潤。

(2)績效優秀的散戶可被某些龍頭企業邀請至固定生產基地,為該類企業從事專門生產活動。尤其對于中南部農戶可進行生態移民,節省企業的生產成本,優化整條供應鏈。

3.3.2農戶與第三方物流平臺

該模型可吸引各物流商家人駐本平臺,同時將以村(鄉)為單位設立快遞物流中轉,從田間地頭直接配送至消費者餐桌,提升配送效率、質量。

(1)初加工產品:農戶可按照接受訂單數量、發貨要求、發貨目的地等分類標準與物流對接,物流鏈可直接延伸至田間,中途減少倒箱次數。

(2)深加工產品:物流主要與企業對接。因企業的發貨數量與發貨頻率與一般農戶差異較大,入駐平臺的物流企業主要可發展兩種業務模式。

3.3.3農戶與金融機構

與物流企業相似,金融機構也將以村(鄉)為單位設立。金融機構同時會提出兩下項業務。

(1)電商貸款:接近半數農戶主要收入來源單一,可能缺少前期資金投入或周轉資金,故金融機構可通過對農戶提交申請書及相應資料的審核,對其提供貸款優惠等其他福利政策。

(2)雙向擔保業務:相比起外來人駐物流企業,金融機構更便于掌握本地農戶的信用、資產狀況,故一方面其可以幫助農戶樹立對物流信任;另方面,農戶觀念中同樣對金融機構更信任,物流人駐平臺時可在機構設定一定擔保,利于后期合作業務展開。

3.4 數據監控模型

3.4.1數據收集

平臺試圖在寧夏現有的專業平臺上開發新功能,將賣家(農戶)、買家(農產品經銷商、消費者)連通,使雙方參與者的利益最大化。

3.4.2數據分析

在現有的寧夏數據平臺基礎上,建立電商平臺后臺數據監控分析系統,實現實時數據搜集、整理,將買方的瀏覽記錄、喜好數據、交易記錄,方農戶的店鋪評價、種植特色等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針對性的分析。

3.4.3優選買賣雙方,推薦采購方案

大數據分析用戶的喜好進行推薦,已經是現有且很成熟的經營策略,但頁存在缺陷,沒有能夠對采購商和消費者進行選購方案推薦,所以對采購上進行采購方案推薦、消費者進行單品和購買方案推薦,更有利于用戶體驗感,使大數據和電商助力于扶貧返貧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明.大力加強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N].經濟日報,2019-08-22(004).

[2]侯雨,毛嵐,羅華偉.精準扶貧中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研究[J].當代農村財經.2017 (09).

[3]李道亮,物聯網與智慧農業[J].農業工程,2012 (02).

[作者簡介]楊輝(1999-),女,寧夏銀川人,本科在讀。

猜你喜歡
農村電商精準扶貧
高職電商培養與農村電商協同發展的探析
產業鏈視角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研究
激活農村電商生態,創新農村綜合服務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