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權視角下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服務路徑分析

2020-12-16 07:56龐子琦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20期

龐子琦

[摘要]本文以增權視角對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服務的路徑予以分析,總結出具有參考、借鑒意義的成熟社會工作服務方式,找準專業社會工作介入的“增權點”與“充能口”,多方施措、精準發力,有效提升農村殘疾人的社會獲得感與參與感,促進社會公平公正。

[關鍵詞]增權;農村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

C916

[文獻標識碼]A

農村殘疾人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社會弱勢群體,其在社會融人程度、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著許多不足,亟待得到進一步改善。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可以幫助服務對象增強適應能力、挖掘現有潛力的專業職業活動,在農村殘疾人服務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诖?,本文以增權視角為分析視點,總結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服務的路徑并予以歸納分析,以期為相關機構、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參考,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村殘疾人服務事業的發展提升。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 研究背景

根據中國殘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共有殘疾人口約8500萬人,其中農村殘疾人口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農村殘疾人受多種因素影響,普遍存在著難以有效融人集體、社會適應能力不強、缺乏特色化幫扶服務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殘疾人的脫難脫困與再提升,亟待引入專業社會工作幫扶服務。

1.2 研究意義

社會工作強調在實務中以專業的理論與方法幫助服務對象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并增強服務對象與群體、社會之間的聯系。通過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服務,可為農村殘疾人提供更為契合其需求、問題的專業幫扶,為其全面增權,幫助其完成從“受助者”到“自助者”的轉變。

2 理論與研究動態概述

2.1 農村社會工作的內涵

農村社會工作在我國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張樂天從宏觀層面出發,認為農村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一種,它的內涵在于通過各種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手段,化解農村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發展。有的學者認為農村社會工作的重點是通過加強農民個人與農村集體的社會適應、發展能力,從源頭上推進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的學者從農民個人及群體出發,將農村社會工作界定為社會工作者在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引導下,以社會工作的實務模式以及工作方法介入到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挖掘個人以及群體的潛能,為農民增權賦能,改善其生存環境與生存質量,全面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最終使其獲得自我發展能力的專業助人活動。

綜合而言,我國的農村社會工作強調在專業社會工作理論的引領下,結合農村實際情況,通過各種專業介入方法,提升農村殘疾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農村的全面發展。

2.2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內涵

殘疾人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形成系統化的知識與實務操作體系。王思斌認為,殘疾人社會工作是專門針對殘疾人所做的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方法幫助殘疾人彌補自身缺陷,使他們平等的參與社會生活、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專業活動。周沛將殘疾人社會工作定義為專業社會工作在殘疾人社會工作中的具體介入,并同時具備著重視倫理、強調康復、共享價值等專業特征。

在實務中,社會工作者常通過幫助殘疾人解決突出問題、消除不良行為、爭取社會支持、滿足發展需求等專業手段,提升殘疾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引導殘疾人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生活。

2.3 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研究現狀

學術界對于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實務介入為出發點,通過對于一定區域內農村殘疾人生活現狀、面臨問題、迫切需求等不同層面的具體分析,得出相關的研究結論。楊洪斌從優勢視角出發探索了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并認為應從政府、社區、專業三大領域予以著手,采取輿論引導、宣傳教育、探索本土化工作模式的手段,搞好農村殘疾人工作。陸舟從四個層面探索了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發展困境:政府支持力度較低;社會工作在農村殘疾人中認可度不高;現階段工作開展過度依賴于民政系統;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缺乏,專業性尚待增強。馮世平通過對殘疾人及其家庭對社區服務需求的評估,認為對殘疾人的社會工作服務應考慮不同因素的綜合影響,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專業服務計劃。

綜合而言,農村殘疾人面臨的困境是復雜多元的,需要從不同的專業角度探索更有針對性的增強措施,為農村殘疾人的脫困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2.4 增權視角的理論內涵及其在農村社會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社會工作中的增權實踐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陳樹強將增權定義為一種理論和實踐、一個目標或心理狀態、一個發展過程、一種介入方式,其重點是挖掘或激發案主的潛能。有的學者指出,增權理論的社會工作模式應將工作焦點集中于服務對象的能力與優勢上,鼓勵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共同參與工作過程,最終改善個人的生存發展狀況與社會資源分配情況。

增權理論可以為農村社會工作提供理論引導,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社會工作者應進行自我增權,通過引入督導、參加培訓等形式,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二是加強農村社區教育,推進集體增權。結合村民實際情況制定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使農民在自身素質、能力方面得到增權;三是重視村民個體需求,進行個體增權;四是進行小組增權,創新農民聯合形式,增強農民的分配資源的能力與意愿;五是推進農民話語權增權,加強農民的社會權益表達。龍海燕通過對農村敬老院老年人的需求分析,從個體層面、人際關系層面、社會支持系統層面進行增權介入,有效地提升、強化了老人的生活質量與歸屬感。

通過對增權理論及其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予以梳理可以得出,一方面增權理論是契合我國的農村社會工作發展需求的,能夠為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與經驗參考;另一方面,囿于農村殘疾人群體的現實情況,社會工作者需要進一步結合理論與實際,探索更為合理的增權路徑。

3 研究思路與方法

本文依托針對農村殘疾人的社會工作實務服務案例,通過對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路徑的歸納總結,尋找出農村殘疾人的增權“突破口”,并據此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為農村殘疾人的社會工作介入實務提供參考。作者采用文獻分析法,依托中國知網、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等資源收集相關案例,全面了解案主情況以及具體服務計劃流程與服務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具有共性與參考價值的增權服務路徑。

4 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服務案例與增權路徑分析

4.1 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服務案例

4.1.1 個案案例

案主A,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某村村民,左肢先天殘疾,大學畢業后一直待業在家,多次嘗試找工作但屢屢碰壁。案主自尊心較強,情緒敏感,不愿意辦理殘疾證并接受社會援助,由此導致家庭關系緊張。社會工作者通過對于案主各項需求的評估,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增權目標,主要由以下幾點構成:

(1)幫助案主了解社會對于殘疾人的幫扶政策,使案主恢復正面情緒,理性面對殘疾。

(2)協調社會資源,鏈接支持渠道,結合案主優勢,解決案主迫切的就業需求。

(3)改善案主與其他家庭成員的關系,挖掘家庭潛力,為案主提供支持。

(4)增強案主的社會交往能力,鼓勵案主積極融入社會,提升案主自信心。

在服務過程結束后,通過社會工作者對于介入方案、服務過程、服務效果的評估,已經達到完成農村殘疾人個案服務目標的相關標準,順利結案。

4.1.2 小組案例

社會工作者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G社區為工作范圍,通過對于社區殘疾人的招募,結成了“快樂驛站”殘疾人小組。社會工作者通過調查入戶與群眾走訪,掌握了G社區殘疾人的共性需求,主要分為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兩個部分:

(1)在社會層面,G社區殘疾人缺乏資源支持與物質保障,缺少就業與受教育機會。

(2)在個人層面,G社區部分殘疾人孤獨感強烈,同時缺乏自信與溝通能力的情況也十分突出,

社會-作者針對G社區殘疾人的需求,設計了一系列能夠增進組員彼此交流、提升組員溝通表達能力、發揮組員優勢特長的小組活動,取得了組員自信心提升、參與社區活動意愿增強、獲得小組支持等正向介入成果。

4.2 增權視角下服務路徑分析

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增權服務路徑可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

4.2.1 宏觀層面一堅持政府主導

目前我國目前的農村社會工作實務中,政府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在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的服務過程中,政府可以提供、協調充分的社會資源,為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的開展提供堅實保障。但是社會工作者同時應意識到,政府主導下的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模式難以契合所有農村殘疾人的需求與困境,因此社會工作者應在堅持宏觀層面增權的基礎上,探索更有針對性的社會工作介入方式,為農村殘疾人提供高質量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4.2.2 中觀層面—鏈接社會資源

在實務工作中,社會工作者應著力構造起圍繞案主的社會支持網絡體系,積極為案主鏈接有效、合理的社會資源,增強案主的抗風險能力。以農村貧困殘疾人為例,社會工作者可以在鏈接殘聯、紅十字會等官方機構的同時為其“量身定做”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在戰勝肢體殘疾的基礎上增強就業能力。中觀層面增權路徑能夠有效銜接了政府與民間資源,可農村殘疾人構建起了一個涵蓋多方力量與支持資源的社會支持網絡體系。

4.2.3 微觀層面一強調特性

針對有特殊需求的農村殘疾人及其群體,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個案以及小組工作技巧對案主予以“定點”增權。例如幫助某性格孤僻的農村殘疾人改善家庭關系,以及幫助農村殘疾人團體增強凝聚與互動能力。微觀增權路徑是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重要一環,它滿足了不同需求的案主對專業社會工作的介入要求,有效兼顧了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中的特殊需求。

5 結語

農村殘疾人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弱勢群體,在歷史上,他們的權益常常得不到重視與保護,長期生活在社會邊緣。在實務工作中,社會工作者可以增權視角為著眼點,為案主“量身定做”服務計劃,幫助案主脫難脫困。

[參考文獻]

[1]楊立雄.關于農村殘疾人反貧困問題的再思考[Jl.殘疾人研究,2015 (02).

[2]馬良.中國殘疾人社會工作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殘疾人研究,2013 (01).

[3]周沛,殘疾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3 (01).

[4]馮世平馮學蘭,西北農村殘疾入社區服務需求研究一一以甘肅省農村殘疾人群體為例[J].殘疾人研究,2012 (01).

[5]張甜甜.專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殘疾人服務研究[D]安徽大學,2012.

[6]聶玉梅,顧東輝,增權理論在農村社會工作中的應用[J].理論探索,2011 (03).

[7]楊洪斌.優勢視角——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農村殘疾人社會工作[J].中國殘疾人,2006 (02).

[8]陳樹強,增權: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新視角[J].社會學研究,2003 (05).

[9]龍海燕.增權視角下農村敬老院老年社會工作介入一一以貴州省道真自治縣L鄉為例[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6 (11).

[10]陸舟社會工作介人下的農村殘疾人問題探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6(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