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中政府作用的發揮

2020-12-16 07:56鄭能友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20期
關鍵詞:社會治理新時代政府

[摘要]新時代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涌現的社會問題和社會事務需要各級政府優化結構,擔負起責任,強化服務,培育和監管其他社會主體,在創新社會治理中有效發揮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政府;社會治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D62

[文獻標識碼]A

在全球性問題加劇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背景下,國內外各種思想的交匯使得人們價值取向更加多元,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利益格局愈加復雜化,社會領域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新的社會問題和社會事務不斷涌現,社會建設進入新時代。社會建設理念必須不斷調整與創新。

1 新時代的社會治理與政府角色

1.1 社會治理的新時代要義

社會治理是使相互沖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過程,是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多主體,通過平等的合作、對話、溝通和協商等方式,對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和社會生活依法進行引導和規范。沖突予以化解和利益得到協調,最終帶來良好的社會秩序,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面對新時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轉型和日益增強的流動性, “秩序”尤為珍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成為社會建設的根本要求。以人為本、人民至上成為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核心價值理念。伴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人們對良好社會秩序的期待更高。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持續有效開展的基礎、重要環節。社會治理現代化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傳統的“管理”強調政府在社會建設中的權威性和單一性,新時代“治理”則重視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平等合作,重視社會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重視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用“治理”取代“管理”體現了我國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的與時俱進,是理念、手段、方法和制度等方面的深刻變革。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實現社會充滿活力、安定和諧”。

1.2 新時代社會治理中的政府角色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一是人與人和諧相處要求社會治理中,原來政府控制和管理社會的理念轉化于調控、引導、服務和整合社會的理念,轉化于政府與民間社會的合作治理,重心向社會傾斜。突出培育社會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治性,政府為社會服務、政府對社會適度干預調節,實現政府與社會的合作共治,社會治理創新倡導多元參與,多元共治,并不否認或弱化政府的作用,各級政府始終是整個社會治理創新的主導力量,這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政府對于社會領域的活動始終擔負著管理、調節職能,在公共管理理論研究較早和實踐比較出色的西方國家,政府也滲透于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在我國社會組織發育并不充分、社會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現狀下,弱化強有力的政府在維護社會安定有序中的主導作用會導致社會發展失去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二是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新時代的根本遵循,需要強有力的政府參與引導。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通過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實現政府治理科學化。三是要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在政府的主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的社會治理,既讓人民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又讓人民成為社會治理的受益主體,讓人民在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政府在社會治理中負責的角色,決定著各級政府必須自我革新,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有效推動社會治理的創新。

2 政府作用的有效發揮

2.1 優化政府組織結構

政府組織結構優化是社會治理創新的效率保障。首要任務是確保社會治理相關機構設置合理和職責分工明確、科學,建立起社會治理協調性機構和主責部門?!巴七M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使政府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备骷壵Y合當地社會發展實際調整相應機構設置,適應不同地區對治理能力的差異化訴求,做到科學施治和“因地施治”。實踐表明,政府履行的職能直接決定著社會治理的目標、方向和效果,要牽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明確政府職責,不缺位、不越位。一是強化主導作用。政府熟練掌握運用新時代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規律,做好頂層設計,以全局理念,突出對社會發展趨勢研判,對社會治理工作做系統性、完整性、全方位統籌考慮和部署。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狀深入調查研究,深入剖析社會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分析存在的癥結所在,結合經濟社會現狀,提出適合新時代要求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總體思路、目標原則、行動計劃等,編制好社會發展規劃和制定社會發展政策等。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通過科學的頂層設計,將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推上一個新的臺階,形成社會治理創新的強大動力。二是有效轉變政府職能。堅持非禁即入,政府不做過多干預。把基本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服務等可由社會自我管理服務的,向社會力量購買,交給社會組織承擔,發揮社會各階層及組織力量,給予充分的空間,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強化群眾的主人公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形成社會服務社會的大格局,實現權利回歸社會。在社會治安、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領域政府則加強管制,通過對社會、市場、下級政府放權,激發社會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三是陽光透明施政。實施“三重一大”事項集體票決制度,把集體票決、群眾參與等作為黨委政府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讓群眾監督,確保政府治理公開透明、落地生根。

2.2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解決人民群眾對安全、法治、公平、正義等日益增長的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服務之間的矛盾,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主要內容。打造服務型政府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要求。群眾對社會治理成效的最直觀感受,就是看病、上學、養老、住房等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民生問題得不到保障,有效的社會治理就無從談起,能行之有效解決,很大程度上緩解群眾的焦慮、減少矛盾、構建良好的秩序。創新社會治理,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利益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政府要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大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本質要求。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為群眾提供科學有效的服務和管理,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程度實現“善治”目標。要把現代信息技術等新技術運用于社會治理全過程。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以社會事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應急中心、救助中心、調解中心等為依托,暢通社會治理渠道,建立“網格問需、集成分流、多渠道辦理、零距離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提高服務供給的有效性,提供均等、完善、優質的社會公共服務。滿足廣大群眾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人口計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日益增長的社會服務需求;以信息化為支撐,通過云平臺、數字化系統,建設社會職能智慧信息平臺,統籌政府職員職能信息、社會個體信息、特殊群體信息、社會事件信息、社會治安信息、相關政策信息、社會輿情信息等社會各方面資源,把群眾的需求和訴求直觀有效地表達,用信息化系統分析開展服務管理工作,推進社會治理問題的迅速反應,及時公正有效解決。要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和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履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職責,通過防范重點區域的社會安全風險,化解社會矛盾,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金鑰匙”。經濟發展對于整個社會建設特別是改善民生的影響巨大而深遠。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政府強化服務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保證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構建良好秩序提供根本保證。

2.3 健全培育和監管職責

衡量多元社會建設主體能否在創新治理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必須抓好“量”和“質”兩個指標,數量體現著主體的規模和影響,質量決定著主體的責任和能力。當前我國的社會力量無論是“量”還是“質”都滯后于社會治理創新的新時代要求,政府必須強化培育和監管,擴大規模和發揮作用并舉,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提供多元社會治理主體高質量生長的土壤,指導各類社會組織科學設置機構。建立科學評估和獎懲機制,科學監管。建設監管平臺,開展專項抽查、民主監督、公眾投訴等,防止敷衍塞責、弄虛作假、解決群眾訴求不到位問題發生,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的監管、督查模式。社會治理創新的過程,實質上是政府治理理念由管控向服務轉變的過程。無論是政府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還是對政府治理工作的考核評價,都隨著服務職能的轉變而創新。方式方法上向服務行為靠攏,考核評價指標上更多體現民主意識,考核方式上可以通過公開方式,邀請媒體和民眾參與,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對政府社會治理工作的監管作用,可以納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績效進行評價,更加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加大基層群眾法治觀念宣傳力度,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社會,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依法創新治理能力。要踐行群眾路線,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讓群眾對治理工作考核評判,以群眾是否滿意為衡量標準,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障。要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公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潘盛洲-打造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J].黨建,2017 (11).

[作者簡介]鄭能友(1970-).男,湖南新化縣人,研究生,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猜你喜歡
社會治理新時代政府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