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安全問題及解決對策

2020-12-17 03:30黃敬團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安全問題消防

摘? 要:城市中心歷史街區的消防安全問題,是消防工作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本文以大連俄羅斯風情街的消防安全為例,探討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安全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安全問題;對策

歷史文化街區是在城市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記錄著一座城市及其社會的生活狀態與文化特征。當前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的消防安全狀況不容樂觀,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火災。如2013年,麗江古城光義街發生火災,多處古建筑被燒毀。2014年,云南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燒毀房屋242棟,燒毀古城內的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藝術品。因此,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如何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降低甚至避免火災發生的可能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大連歷史街區——俄羅斯風情街概況

大連俄羅斯風情街是一條具有俄羅斯十九、二十世紀建筑風格的街道,保留了38棟原遠東白俄羅斯時的建筑,已有百年歷史。該街以歐式風格建筑為主。古建筑主要有三處:大連美術館(原大連藝術展覽館)、大連船舶技術學校、大連自然博物館舊址。大連美術館始建于1902年,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呈哥特式建筑風格。大連船舶技術學校建于1900年,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大連自然博物館舊址建于1898年,建筑面積4889平方米,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為磚混結構,采用紅磚、綠瓦、尖頂裝飾。1996年,該建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存在的消防問題

(一)火災荷載大、耐火等級低

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筑多為磚木或純木結構的三級、四級耐火等級建筑,除了磚墻和瓦頂是非燃燒體外,大量使用木質的梁、柱、屋架、樓板、隔墻等可燃構件,耐火性能差,火災載荷遠遠高于現行的國家標準所規定的火災負荷量。

(二)無防火分隔、防火間距,極易造成“火燒連營”,撲救困難,自救能力差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有些文物建筑周邊被毗連私搭亂接各類棚、廈等,且未采取防火分隔保護措施,此類建筑一旦起火勢必波及文物建筑安全。大部分歷史文化街區道路狹窄,消防車無法通行或者通行不暢,一旦出現火情,消防車很難直接進入現場施救。

(三)火災危險源多,誘發火災因素多

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年代久遠,本身沒有電氣線路。但在街區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出現違規私拉亂接電氣線路、安裝使用電器設備等問題,這些設備一旦發生故障,極易引發火災;部分文物建筑未設避雷保護設施,存在雷擊致災的危險。

三、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安全解決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16字方針。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工作應堅持規范日常管理與強化科學滅火處置相結合、重點改造與消防規劃相結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

(一)深入開展“打通生命通道”消防安全專項行動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消防車通道、安全疏散設施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開展排查整治,確保消防車通道100%劃線管理、障礙物100%清除、占用行為杜絕發生,堅決預防和遏制亡人火災。

(二)明確歷史文化街區消防責任主體

認真貫徹《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規定,明確歷史文化街區消防主體。文物部門負責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和博物館的行業消防安全管理。電力管理部門推廣采用先進的火災防范技術設施,引導用戶規范用電。負責公共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單位應當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的完好有效。

(三)完善歷史文化街區消防標識,規范消防通道管理

規范消防車通道標識設置和日常管理工作,產權單位或者管理使用單位要在消防車通道出入路口和路面及兩側劃設醒目標志標線,設置警示標識標牌,引導車輛規范停放。社會單位要結合“三自主兩公開一承諾”,加強巡查檢查,及時消除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等隱患問題。

(四)定期開展消防安全評估

由具有資質的機構定期開展評估,對文物建筑內與消防安全相關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對文物建筑的火災風險和消防安全狀況進行分析評估,結合文物建筑火災特點和實際條件編制消防規劃。

(五)加強消防設施建設

文物和消防部門聯合開展木結構建筑阻燃防火技術研究和文物建筑專用消防設施設備研發;加裝、修繕避雷設施;推廣安裝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可視圖像早期火災報警系統、消火栓等設施;推動建立微型消防站,借助物聯網、智慧消防、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加強防火巡查、日常維保和宣傳培訓,全面提升文物單位火災防控能力。

(六)加強消防宣傳培訓

因地制宜設置消防宣傳欄、櫥窗,張貼防火警示標識、標牌,利用各種載體開展提示性消防常識宣傳?;ヂ摼W信息、通信管理等部門應當指導網站、移動互聯網媒體等開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傳。

(七)提高火災撲救能力

歷史文化街區管理使用單位應結合保護特點,制定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加消防教育和滅火逃生體驗,普及安全用火、用電、用氣和火災報警、初起火災撲救、逃生自救常識。消防機構、政府專職消防隊應掌握建筑結構、火災特點、道路狀況、水源分布等情況,每年開展不少于兩次的聯合實戰演練,提高協同作戰能力。

四、結語

城市中心歷史文化街區是全人類的財富,加強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是全社會的歷史責任。我們要以新的認識、新的理念、新的消防科學技術成果和嚴格規范的管理來積極面對當前嚴峻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形勢。

參考文獻

[1]王建軍.文物古建筑科學防火思維與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4(11).

[2]杜永霞.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對策[J].安防科技,2006(08).

[3]李瑞亮,高晶.淺析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展望,2014(08).

作者簡介

黃敬團,大連市消防救援支隊工程師。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街區安全問題消防
全國消防日11月9日
漫畫說消防
消防也幽默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文脈延續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滿意度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開發探討
文化系統剝離與市場割裂對文化創意體驗產品的影響研究
高校計算機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輸變電設備運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淺談煤礦瓦斯的安全管理
旅游體驗背景下重慶下半城歷史文化街發展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