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草牧業發展的共識與再認識

2020-12-19 00:06李新一周曉麗尹曉飛
中國飼料 2020年3期
關鍵詞:牧業飼草農牧民

李新一, 周曉麗, 尹曉飛, 李 平

(1.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北京朝陽100125;2.北京助爾生物科學研究院,北京海淀 100000;3.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自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 “草牧業”后,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凝聚產業共識,統一思想認識,完善政策措施,有利于促進草牧業高質量發展,對建設生態文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系統地梳理了當前對草牧業相關問題的理解和看法,期望引起同仁們的研究和思考,推動形成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1 已經形成的初步共識

1.1 關于產業涵義問題 “草牧業”這一新詞是在2014年,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在聽取農業部匯報草原保護建設和草原畜牧業發展時提出來的,2015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楊振海,2015)?!安菽翗I”一詞提出后,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解讀,如任繼周(2015)認為,草業與牧業結合而簡稱為“草牧業”,即“草業”和“牧業”的復合詞;方精云(2015)認為“草牧業”一詞并非“草地畜牧業”的簡稱或縮寫,而是在傳統畜牧業和草業基礎上提升的新型生態草畜產業,適用于草原畜牧業和耕地畜牧業;盧欣石(2015)指出“草牧業”涵蓋飼草產業、草食畜牧業和草原生態建設保護,草業與牧業要協同發展,草業與牧業地位同等;“草牧業”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至少包括草原保護及草產業,草食畜牧業,融合第一、二、三產業的草畜生產、加工和服務業等三個層次(楊振海,2015)??傮w上看,“草牧業”重在強調草與畜的協調發展,二者不可分割,內容包括飼草生產、草食畜禽生產以及相關的加工業和服務業等,目標是建設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提高產業融合度和產品附加值。

1.2 關于發展意義問題 “草牧業”雖然是個新詞,但其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人多地少,為了保證糧食供給,種植業長期以生產糧食作物為主,歷史上形成的糧食、經濟作物與飼草料輪作、間作、套作,以及用農家肥培肥地力的做法,被化肥、農藥和農機等現代生產資料和物質裝備所替代,雖然增加了糧食產量,但也帶來了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環境污染等不可持續問題,同時以秸稈飼喂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生產水平難以提高;牧區存在草畜矛盾、草原超載過牧、生態持續惡化等問題,農牧交錯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甚至通過開采地下水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另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結構調整后,對牛、羊肉和牛奶等草食畜禽產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央在這個時候提出并要求加快發展 “草牧業”,既有利于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又能夠促進新型耕作制度建設保護耕地資源,還可以在增加牛羊肉等草食畜禽產品產量滿足消費需求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業態和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牧民增產增收。

1.3 關于生產布局問題 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出臺了《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下發了《關于促進草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農辦牧〔2016〕22號)和《關于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農計發 〔2016〕96號),將農區劃分為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北和西南六個地區;草原牧區劃分為北方干旱半干旱、東北華北濕潤半濕潤、青藏高寒和南方草山草坡等四個地區;北方草原牧區和農區交界的7?。▍^)146個縣(市)劃為北方農牧交錯區,從而形成了包括牧區、農牧交錯區和農區三個區域11個亞區的草牧業生產格局。農業農村部門還立足于各區域的資源稟賦、傳統習慣、生產特色和市場需求等優勢,明確了結構調整、產業重點、典型模式和保障措施等內容,為草牧業發展提供了生產空間和科學指導。

1.4 關于進展成效問題 五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科研院校和企業、合作社、農牧民的共同努力下,草牧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全國規?;莓a品加工企業863家,商品草產量1030萬噸,分別比2014年增長10%和130%;全國肉羊和奶牛的規?;B殖比重達到38.7%和58.3%,分別比2014年提高4.4和13.1個百分點;牛、羊肉產量達到726萬噸和468萬噸,分別比2014年增長5.3%和9.1%;全國人工種草畝產達到778千克,比2014年提高6.9%;牛、羊出欄量分別比2014年增加3.3%、9.8%,肉牛、肉羊胴體重分別比2014年提高6.1%、5.4%;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較2014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為10.65億噸,較2014年提高4.2%,載畜能力為2.58億羊單位,較2014年提高4.3%(中國畜牧業統計,2017;中國草業統計,2017)。

1.5 關于思路目標問題 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按照 《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的生產方式綠色化、經營主體多元化、產品質量優質化、產業業態融合化的要求,把草牧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部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做好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規劃設計、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產業融合、產品研發、品牌創建、市場營銷、質量管理、經營主體培育等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綠色、更豐富、更優質、更安全的草畜產品;同時還要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切實發揮草牧業在滿足人民群眾對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期盼方面的重要作用,讓草牧業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支柱產業和亮點產業。

2 應進一步統一認識的幾個問題

2.1 關于增長速度問題,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自1986年以來,我國草牧業基本上處于長期增長態勢,從“七五”時期到“十二五”時期,羊飼養量增長最快的是“八五”時期,年均增長率為32.98%,“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率下降到4.84%;牛飼養量增長最快的也是“八五”時期,年均增長率為29.08%,“十五”時期、“十一五”時期和 “十二五”時期均為負增長,增長率分別為-1.10%、-6.19%、-7.78%,但牛肉產量總體還是保持增長勢頭,增長率分別為17.71%、14.36%、-0.59%。全國飼草種植面積變化較大,“十一五”時期年均減少6.97%、“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3.44%,但是作為主要商品草生產的紫花苜蓿和燕麥種植面積增長明顯,“十一五”時期紫花苜蓿新增種植面積年均增長6.49%,“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18.08%;燕麥種植面積“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長65.33%,“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40.10%(中國草業統計,2001—2005,2006—2010,2017)。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草牧業處于深度調整期,牲畜飼養量、畜禽產品產量、飼草種植面積等還在發生較大變化,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狀況進行科學的調整和管理,防止供需的大起大落。

2.2 關于區域發展問題,要堅持協同推進的原則多年來我國草牧業發展的重心在草原牧區,但是優勢區域和增長潛力應當在農區和農牧交錯區。2017年,我國牧區、半農半牧區和農區農牧民人口數分別占全國的0.7%、2.4%、96.9%,當年新增種草面積分別占全國的16.0%、28.2%、55.7%,牛羊飼養總量分別占全國的13.9%、20.3%、65.8%,牛奶產量分別占全國的6.6%、15.2%、78.2%,牛羊肉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0.68%、17.74%、71.58%(中國畜牧業統計,2017;中國草業統計,2017)。草原牧區人多、畜多、草少,人草畜矛盾突出,雖然全國草原超載率從2011年的28%下降到2017年的11%,下降了17個百分點,但是長期處于超載狀態,草原退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全國草原監測報告,2011、2017);農牧交錯區雖然有放牧加舍飼的生產習慣,但是種植經濟作物的效益比較高,將長期種植蔬菜和小雜糧的耕地調整出來種植飼草料的難度很大;農區雨熱條件好,草牧業剛剛起步,發展潛力很大。要積極推動三個區域優勢互補、均衡發展,草原牧區要以草定畜,提高畜牧業生產質量和效益;農區和農牧交錯區要以草促畜,提高草食畜禽產品的供給能力和生產水平。

2.3 關于生產規模問題,要堅持統籌適度的原則 我國草牧業生產規模大、中、小均有,但以小規模居多。2017年,奶牛年存欄1~49頭的場(戶)數為 832539個、50~99頭的場(戶)數為9120個、100~199頭的場 (戶)數為3251個、200頭以上的場(戶)數為5561個,分別占全國總數的97.9%、1.1%、0.3%、0.7%;肉牛年出欄1~9頭的場(戶)數為8980807個、10~49頭的場(戶)數為 354302個、50~99頭的場(戶)數為56578個、100頭以上的場(戶)數為22702個,分別占全國總數的95.4%、3.8%、0.6%、0.2%;羊年出欄1~29只的場(戶)數為11985025個、30~99只的場(戶)數為1390982個、200~499只的場(戶)數為 109500個、500只以上的場(戶)數為38245個,分別占全國總數的88.6%、10.3%、0.8%、0.3%(中國畜牧業統計,2017)。據全國畜牧總站統計,2018年我國北方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積共計38.1億畝,有1216萬戶牧民,戶均草原面積313畝,理論載畜量只有10~20個羊單位,難以支撐牧民脫貧增收。因此,我國草牧業要向集約化、規?;?,切實提高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但也要防止出現超大規模和“壘大戶”等問題,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適度規模的種植和養殖。

2.4 關于地域特色問題,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目前已經形成的較為成熟的草牧業發展模式主要有草原劃區輪牧模式、草原暖牧冷飼模式、農牧交錯區牧繁農育模式、南方人工草場高效劃區輪牧模式、草牧一體化綠色循環模式、飼草集約化生產模式、草業牧業旅游業相結合的草牧游三產融合模式等,每一種模式在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各地應結合本地資源條件、產業基礎、社會狀況和市場需求等實際,從保護生態、發展生產、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增加收益等方面出發,挖掘本地區草牧業發展潛力,形成特色突出、富有活力的生產格局,既要發揮草牧業自身的價值,把產業做強做大;還要延伸產業鏈,打造價值鏈,發揮草牧業的多種功能,把產業做深做細。

2.5 關于發展機制問題,要堅持政府推動的原則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要很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要為草牧業發展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既要防止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借口,對違法違規的問題不聞不問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該作為時不作為;也要防止亂作為,設置一些隱形門檻加大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政府還要為草牧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草牧業”提出后,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中,加大績效獎勵資金投入,允許地方統籌用于發展草牧業,還新設立了糧改飼、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等項目;地方財政也根據本地實際,安排了生態合作社建設、種草養畜、良種補貼、產業融合等方面的經費,成為推動草牧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寶貴經驗。下一步,要在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方面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設計,為草牧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3 需要繼續深入思考的幾個問題

3.1 關于種業建設問題,是依靠進口還是自主培育 我國畜牧業生產應用的畜禽品種大多數是國外品種,荷斯坦公牛中80%由進口胚胎培育或活體直接進口,自主培育僅占20%(農業農村部,2019)。2013—2016年,我國進口植物種子分別為5.085萬、7.527萬、6.933萬噸和6.399萬噸,草種子占進口總量的60% ~70%(馬丁,2018)。據國家牧草產業體系報告,2017年草種子進口5.7萬噸,其中黑麥草種子3.1萬噸、羊茅種子1.5萬噸、草地早熟禾種子0.6萬噸、苜蓿種子0.1萬噸、三葉草種子0.3萬噸,占全國草種子總量的40%。關于飼草種子是依靠進口還是自主培育的問題,企業界和學術界爭論較大,有的人認為國外種子更新換代快、數量穩定、質量好、拿來就可以用;有的人認為自主培育的種子適應性好、可以避免貿易爭端對產業的影響。從目前我國草種子實際生產使用情況看,還難以擺脫草種子大量進口的局面,但考慮長遠發展問題,還是應當加快推動我國現代飼草種業建設,盡快掌握飼草種業制高點。要加強飼草種業基礎和應用研究,加快推進飼草品種區域試驗、DUS測試和VCU測試,啟動實施種子認證等工作,構建全面科學系統的飼草種子生產經營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

3.2 關于災害控制問題,是事先預防還是事后防治 據全國畜牧總站統計,2018年,飼草病害危害面積500余萬畝(次)、蟲害危害面積460余萬畝(次)、鼠害危害面積46萬畝(次)、雜草危害面積21萬畝(次),隨著飼草種植區的集中和生產規模的擴大,飼草重大病蟲害依然會有擴散、蔓延的趨勢(李新一,2019)。動物疫病也是多發、頻發,特別是近期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給我國生豬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關于災害防控問題,從理論上講,大家都認為應當事前預防與事后治理相結合,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經費安排不充足、監測預警不準確、預防控制不周密等原因,往往都是在發病后開展應急防治,不僅工作被動,而且損失巨大。從近年來的生產實踐看,不論是飼草重大病蟲害還是動物疫病危害,都與各地盲目追求生產數量和經濟效益,違背飼草和畜禽生長規律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構建新型的人草畜關系,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飼草重大病蟲害和動物疫病的發生,促進草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3.3 關于經營主體問題,是企業為主還是農民為主 隨著我國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對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保證畜產品市場供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社會上存有企業替代或決定農牧民生產的傾向,并帶來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關于企業和農牧民的關系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和思考。從我國生產經營主體的數量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農、林、牧、漁業法人單位數為192.7萬個,而2017年我國奶牛、肉牛和羊的場(戶)數就有2378.9萬個 (中國畜牧業統計,2017);據全國畜牧總站統計,2017年草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不到1000家,而牧區半牧區從事草牧業生產的農牧民就有1215萬戶,因此,我國草牧業的生產經營主體還是農牧民,即使將來一部分農牧民轉移就業,飼草種植和畜禽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還會有相當數量的農牧民從事草牧業,這既是我國國情所決定的,也是草牧業作為植物和動物生產家庭的經營優勢所需要的,更是國外草牧業生產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要推動構建企業與農牧民的新型合作關系,既要發揮企業的引領帶動服務作用,也要發揮家庭經營的生產管理優勢,尤其是要提升農牧民開展草牧業生產的職業技能,為產業發展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3.4 關于驅動動力問題,是自主創新還是引進創新 目前業內有一種傾向,認為國外草牧業發展了好多年,技術和設備都很先進,拿來改造一下就可以直接用,沒有必要自己研制開發,為此,有的人建議對進口的草牧業機械給予農機購置補貼,還有人提出要放寬對國外草牧業產品的進口管理。這些觀點和認識決定著我國草牧業發展是以自主創新為主,還是以引進或者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的問題,也影響著我國草牧業的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業內外同行應當從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優勢與短板,以及貿易的便利性與挑戰性等多角度進行深入地研究思考和分析,提出我國草牧業的創新方式與具體內容,不斷提升我國草牧業創新的自主性和能力水平。

3.5 關于融合方式問題,是一體融合還是合作融合 草業與牧業融合發展是草牧業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趨勢,近些年出現了很多融合方式,有些奶牛和肉牛企業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紫花苜蓿和青貯玉米等飼草料,滿足本企業的飼喂需要;有些飼草生產優勢區引進奶牛和肉牛企業,通過協作方式實現本地飼草料的就地消化,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有些飼草生產加工企業通過訂單方式,跨地區或跨?。▍^)為養殖企業提供草產品等。就產業融合的理論基礎和具體實證問題,國內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與草牧業相關的產業融合研究還很少。今后有必要對種草、養畜一體化生產方式和通過簽署合作協議或者簽訂產品訂單的合作生產方式進行比較研究,明確不同方式構建產業鏈的鏈條內容、距離和服務等,探索并提出適合我國不同地域的草業與牧業融合路徑,提升草牧業的生命力和發展活力。

3.6 關于草原牧業問題,是生態優先還是生產優先 2011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大草原保護建設力度,通過實施農牧民補助獎勵政策等措施,草原生態惡化的態勢得到了初步遏制。2017年,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為106491.18萬噸、載畜能力約為25814.22萬羊單位,分別比2011年增加了6242.92萬噸、1194.29萬羊單位;全國草原鼠害危害面積2844.7萬公頃、蟲害危害面積1296.1萬公頃,分別比2011年減少了1027.7萬公頃和469.7萬公頃;全國268個牧區半牧區縣(旗、市)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載率為14.1%,比2011年下降了27.9個百分點;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比2011年增加了4.3個百分點(全國草原監測報告,2011、2017)。我國草原保護建設和開發利用工作一直強調“生產生態并重,生態優先”,但從實際生產情況看,草原地區農牧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畜牧業,草原依然超載過牧,處理好生產和生態的關系還有很大的難度。要做好草原生態修復和農牧交錯區三元結構調整種草等工作,提高草原地區飼草生產和供給能力,通過增草減畜盡快實現草畜平衡,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農牧民補助獎勵政策的扶持力度,確保農牧民減畜不減收,促進草原生態保護與草原畜牧業生產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牧業飼草農牧民
北京大鴻恒豐牧業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鴻恒豐牧業科技有限公司
加快推進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沈陽偉嘉牧業技術有限公司
河南省黃泛區農投牧業有限公司
飼草生產機械化與草原畜牧業發展研究
不同飼草飼喂西門塔爾牛效果分析
新疆吉木乃:“三平臺”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
黨的生活·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2017年4期)2017-04-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