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會澤縣金鐘鎮普珠銅礦地質特征淺析

2020-12-20 10:03彭加旭
中國金屬通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粉砂紫紅色長石

楊 紅,彭加旭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六隊,云南 昆明 650217)

1 區域地質成礦背景

本區域處于揚子準地臺之滇東臺褶帶會澤臺褶束內。區域上,下三疊統屬濱海、淺海相碎屑沉積,中二疊統關嶺組一段、二段屬濱?!獪\海相碎屑及碳酸鹽巖,上三疊統和侏羅系為地臺上疊凹陷沉積,由含煤建造和河湖相紅色建造組成。區域構造位于小江斷裂東側,構造形變以南北向、北北東向褶皺為主,總體構成走向北東的復背斜,背、向斜褶皺相間排列,構成典型的隔擋式或隔槽式褶皺組合,基本屬于兩翼對稱褶皺。在褶皺構造核部或翼部常被北東東向的走向斷層破壞[1]。

該區出露的地層巖性為二疊系上統玄武巖組暗綠、深灰色致密狀玄武巖 ;二疊系上統宣威組黃綠色細粒石英砂巖、粉砂巖 ;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紫紅色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夾紫紅色長石巖屑砂巖,含銅 ;三疊系下統永寧鎮組灰、淺灰色薄層狀泥質灰巖 ;三疊系中統關嶺組紫紅、灰黃色長石巖屑砂巖 ;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灰黃、黃綠色長石巖屑雜砂巖 ;三疊系上統宣威組長石雜砂巖 ;侏羅系中下統自流井組紫紅、灰黃、灰綠色粉砂質泥巖 ;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紫紅色細粒長石巖屑砂巖 ;侏羅系中統遂寧組紫紅色夾灰黃色泥質粉砂巖、泥巖 ;第四系更新統粘土、砂質粘土、細砂、礫。

區域構造位于小江斷裂東側,構造形變以南北向、北北東向褶皺為主,總體構成走向北東的復背斜,背、向斜褶皺相間排列,構成典型的隔擋式或隔槽式褶皺組合,基本屬于兩翼對稱褶皺。在褶皺構造核部或翼部常被北東東向的走向斷層破壞。

區域內巖漿巖以峨眉山玄武巖的噴發活動為主。玄武巖組第三段 :暗綠、深灰色致密狀玄武巖,少斑玄武巖與杏仁、少杏仁玄武巖,形成多次噴發。頂部為灰紫色凝灰巖和風化之鐵質泥巖。玄武巖組第四段 :暗綠、深灰色少斑致密狀玄武巖,杏仁及少杏仁玄武巖,含自然銅,頂部為灰紫色凝灰巖。

2 研究區地質

2.1 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有下三疊統飛仙關組、永寧鎮組、上沙溪廟組,其中中侏羅統上沙溪廟一段和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二段是尋找銅礦床的主要層位。

2.1.1 下三疊統飛仙關組可以分一段、二段

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一段 :出露在礦區北部,巖性為灰紫色細粒巖屑砂巖、長石巖屑砂巖夾紫紅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 ;上部以紫紅色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為主夾灰紫色巖屑砂巖、長石巖屑雜砂巖。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二段 :出露在礦區北部,巖性為紫紅色中-厚層狀長石巖屑砂巖與同色泥巖互層,夾灰綠色薄—中層狀含銅砂巖、凝灰巖,是主要的含銅層位。

2.1.2 下三疊統永寧鎮組

出露在礦區北部,巖性為灰黃、灰綠色中粒至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鈣質雜砂巖夾紫紅色細砂巖及黃綠色泥巖、粉砂質泥巖[2-5]。

2.1.3 中侏羅統上沙溪廟組可以分一段、二段

中侏羅統上沙溪廟組一段 :出露在礦區中北部,巖性為灰紫、淺紫色細粒巖屑長石砂巖與紫紅色粉砂質泥巖、鈣質粉砂質泥巖、泥巖互層,夾多層灰綠色鈣質泥巖,為主要的含銅層位。中侏羅統上沙溪廟組二段 :出露在礦區中南部,巖性為紫紅色中層狀粉砂質泥巖與黃色中層狀泥巖互層,夾淺灰、灰綠色泥質粉砂巖,地表風化較強。

2.1.4 第四系

主要巖性為砂、礫、粉砂、砂土、粘土。

2.2 構造

2.2.1 褶皺

小米落向斜 :礦區處于小米落向斜的北翼,該向斜軸線呈“弓”形彎曲,長達48km,軸向變化大,在礦區內軸向325°。樞紐有起伏,但總的向北東及南西揚起。核部由老到新為中侏羅統下沙溪廟組、中侏羅統上沙溪廟組一段、二段,從核部到翼部地層為中—下侏羅統自流井群、上三疊統須家河組、中三疊統關嶺組二段、一段、下三疊統永寧鎮組、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二段、一段、上二疊統玄武巖組第三段。在軸線以東,巖層傾角較平緩,在10°~ 30°之間 ;軸線以西,巖層傾角較陡,一般在20°~50°之間,為一個軸面傾向北西的不對稱向斜。而勘查區確處于該向斜“弓”形扭曲部位,為一軸線為北西—南東向,傾向南西的單斜構造[6]。

2.2.2 斷裂

區內斷層主要有1條即F1,該斷層由北向南貫穿礦區,虎虎圈-大腦包一帶,呈北西南東走向,傾角較陡,礦區內控制長約4km。斷層面產狀220° ~245°∠70° ~80°,即北東盤為下盤、南西盤為上盤。斷層兩盤出露地層一致,分別有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一段、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二段、永寧鎮組、中三疊統關嶺組一段、中三疊統關嶺組二段、上三疊統須家河組、中-下侏羅統自流井群、中侏羅統下沙溪廟組、上沙溪廟組一段、上沙溪廟組二段。斷層附近見斷層泥,巖石較破碎,且兩盤產狀較混亂。從兩盤地層相對運動方向看,即北東盤地層相對上升,南西盤地層相對下降,該斷層為正斷層。

2.3 巖漿巖

距礦區北東部0.5km ~ 1km外見巖漿巖出露,以峨眉山玄武巖的噴發活動為主。

玄武巖組第三段 :暗綠、深灰色致密狀玄武巖,少斑玄武巖與杏仁、少杏仁玄武巖,形成多次噴發。頂部為灰紫色凝灰巖和風化之鐵質泥巖。玄武巖組第四段 :暗綠、深灰色少斑致密狀玄武巖,杏仁及少杏仁玄武巖,含自然銅,頂部為灰紫色凝灰巖[7]。

3 礦床地質特征

礦區內主要的礦種為銅礦,銅礦體賦存于三疊系飛仙關組二段灰至灰綠色中至厚層狀長石石英細砂巖、侏羅系上沙溪廟組一段中灰綠色薄至中層狀泥質鈣質粉砂巖。礦區內共發現3個銅礦體,通過11個地表工程稀疏控制礦體的走向延伸,礦體在平面上均呈帶狀展布,剖面上呈現為層狀、似層狀。礦體嚴格受地層控制。

各礦化體特征簡述如下。

V1號銅礦體位于礦區北東角,賦存于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二段紫紅色中-厚層狀長石巖屑砂巖中,經剝土工程控制礦體走向延伸約1370m,深部無工程控制[8]。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走向北東向,傾向南東,平均傾角23°,厚約1.1m ~ 1.5m,平均厚度1.27m,Cu品位0.15% ~ 1.12%,品均品位0.71%。

V2號銅礦體位于礦區南部來家村—董家村一帶,賦存于侏羅系中統上沙溪廟組一段下部紫紅色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中,經地表6條探槽/剝土控制礦體走向延伸約2500m,深部無工程控制,其中丁家坡-董家村一帶由于第四系及植被掩蓋較強礦化體為推斷。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走向北西-南東向,傾向南西,平均傾角25°,厚約1.2m ~1.6m,平均厚度1.38m,Cu品位0.38 ~ 1.50,平均品位0.74%。

V3號銅礦體賦存于侏羅系中統上沙溪廟組一段上部紫紅色粉砂質鈣質泥巖中,經剝土揭露,控制礦體走向延伸約270m,深部無工程控制[9-11]。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走向近北東向,傾向北西,平均傾角27°,厚約1.2m ~ 2.5m,平均厚度1.85m,Cu品位0.49 ~ 1.36,平均品位0.93%。

猜你喜歡
粉砂紫紅色長石
典型粉砂地層盾構選型及施工參數研究
儲能式發光涂料在長石嶺隧道中的應用
月光石與無色透明拉長石的異同
琿春組含煤、粉砂地層供水井施工技術
水銨長石成因分類綜述
傳統達斡爾族荷包色彩之紫紅色探析
湖北某長石礦石綜合除鐵試驗研究
有毒
原狀取土壓灌樁在地鐵車站的應用技術研究
[“花花”詞匯之五顏六色]Purple低調華麗與生俱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