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法制教育

2020-12-21 03:41焦非非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0年139期
關鍵詞:中學歷史法制教育歷史教學

焦非非

【摘要】歷史教師必須重視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法制教育,并促使中學生充分認識法的本質與作用,這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需要、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需要和樹立學生規范行為價值觀的需要。歷史教師要善于解讀教材文本、結合教學內外、引導生活實踐、再現史實情境來滲透法制教育,以增強歷史課程社會功能和培養知法守法的現代社會公民。

【關鍵詞】中學歷史;歷史教學;法制教育

中國共產黨歷來就是一個重視法制建設的政黨?,F行人教版普通高中歷史必修教科書中有多處法制建設的明確論述: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84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1986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了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確保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199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推進了農村的民主制度建設?!度罩屏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版)》也提出了相應教學目標:了解歷史上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地增強民主與法制意識。所以,歷史教師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法制教育,充分掘取歷史教科書中蘊含的法制教育資源,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法律權威、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權利義務、監督制約等方面的法制教育,有效地增強歷史課程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一、重視中學歷史教學中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系列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面的重要講話,強調要全面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使依法治國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發展的基本保障。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既是對依法治港和依法治國理念的固化,也能夠確?!耙粐鴥芍啤辈蛔邩?、不變形;審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民法典》,成為我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里程碑。歷史教師充分利用中學歷史課程教學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具有獨特的課程教學資源與歷史方法優勢。同時幫助中學生樹立法制觀念,使其知法、懂法與守法,是我國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2.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需要。2017年國家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學生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與全面發展。個人法律素養是新時代個體社會化過程必備的基本素養,但學校教育較少地關注到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所以,歷史教師應以培養和提升學生法制意識與法律素養為核心任務,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進程。歷史教師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是幫助中學生樹立法制意識的需要,同時更是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需要。

3.樹立學生規范行為價值觀的需要。作為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法律提供了選擇、應該與禁止三種行為模式。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能夠讓中學生了解和把握身邊相關法律常識,明確一個社會公民必須遵守和履行的法律行為規范,并懂得哪些事情可為與不可為。中學階段是中學生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黃金期,對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歷史教師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法制教育,讓學生了解我國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指引學生運用聯系的、發展的和全面的觀點正確認識自我、社會和世界,提高其判斷各種事物的能力,逐步樹立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中學歷史教學中認識法的本質與作用

1.認識法的本質。法的本質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實施的權利、義務及規范人們的行為,最終確認和保護統治階級的社會秩序與社會關系。夏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開端,奴隸主貴族設置了軍隊,制訂了刑法,修造了監獄。商朝的奴隸主修訂了嚴刑酷法,犯罪的人戴著手銬,被關進監獄。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提出了法家思想,成為了秦始皇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理論依據。漢文帝、唐太宗都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來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古代印度婆羅門掌握神權,壟斷祭神、解釋宗教法典和監督法典執行。美國羅斯福新政推行全國工業復興法等法案,加強國家經濟干預來調節工業關系與勞資關系。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私有財產和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生活的特點及農商業的發達。無產階級法制和資產階級法制有著本質區別。資產階級法制與奴隸制和封建制法制相比具有某些歷史進步性,但與無產階級法制相比又有著極強的階級局限性和虛偽性。

2.認識法的作用。法是統治階級用來實現其目的的工具。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或資產階級都需要以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經過百多年的變法活動,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為新興地主階級掌握國家政權提供了法律依據。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和孟德斯鳩等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成為后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反封建的法理銳器。法是階級建立其統治的合理依據。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都重視用法律手段鞏固反封建革命果實,以維護其新的統治秩序。英國《權利法案》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提供了法律依據,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立法原則,法國《拿破侖法典》成為了資本主義民法立法規范。我國經濟建設、教育文化建設、廉政建設和民主建設等社會主義建設更需要法律的保護。我們不但要熟悉我國法律,還要熟悉國際公法及各國法律,如,知識產權法、關稅法、經濟貿易法等,以便在國際事務中切實維護好國家權益。

三、重視中學歷史教學中法制教育的策略

1.解讀教材文本滲透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專題內容一般沒有直接地集中出現在中學歷史教材的某些章節,這就需要歷史教師認真去解讀教材文本,挖掘、歸納分散蘊含于歷史教科書中豐富的古今中外相關法制內容,融合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形成有機整體。中國古代史“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查閱我國《農業法》的相關內容,充分認識我國當前“科教興農”和“科教興國”戰略的法律保障的必要性。中國近現代史“《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查閱我國《土地管理法》的相關條款,指引學生知曉國家土地資源產權管理方面的現行法律。世界古代史“人類文明的搖籃”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查閱我國《文物保護法》相關條文,讓學生樹立文物保護的法律自覺意識。世界近現代史“美國1787年憲法”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查閱我國《憲法》相關條文,讓學生深刻領會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偉大現實意義。歷史教師要充分挖掘、梳理和整合歷史教科書中的有關法制內容,把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相互融合,從而提高中學生的法制意識。

2.結合教學內外滲透法制教育。法制教育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有機滲透,所以,歷史教師不應僅僅局限于歷史課堂或教科書文本教學,而是要充分利用歷史第二課堂等豐富的課外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歷史學習領域,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生動活潑地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教學“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中“政治協商會議”時,教科書出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彩色圖,歷史教師應教育學生愛惜國旗、國徽,講述我國刑法第二九九條規定“在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結合香港《國歌條例》《國旗及國徽條例》,對中學生進行莊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教學“抗日戰爭”時,教師應該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片段《東京審判》,進一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京國際法庭對日本法西斯慘無人道的罪行所開展的正義判決,強調中國律師梅汝璈是如何采取法律手段捍衛國家權益的,從而使中學生增強愛國法制意識,樹立起中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3.引導生活實踐滲透法制教育。歷史教師要善于融合,運用多樣教學媒體手段,把歷史課堂教學與課外現實生活實踐相聯系,使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切實感受,從而不斷提高中學生學習歷史興趣,加深中學生歷史知識理解。綜合性教學屬于一種較高層次的中學歷史教學范式。它既涵蓋了中學生個體深切感受現實生活的現象,又囊括了中學生個體獨特體驗現實生活的實踐。歷史教師開展綜合性教學過程中導入法制案例,可以激發學生辯論、探究與反思,從而深化學生法治思想認知水平,規范學生法制意識與行為。如,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法治在線》、廣東衛視《大家說法》《你會怎么做》等欄目來源于身邊現實生活、講述語言通俗易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詮釋普及社會法律知識,歷史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滲透引發中學生深入思考,表達自己看法,深化自我認知,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4.再現史實情境滲透法制教育。歷史是具有不可逆轉性和重復性的,但歷史教師可以進行歷史情境的創設,來讓學生的感官和思維重新認知與體驗歷史知識。歷史課堂教學過于注重歷史知識的遷移和復制,學生主要依托歷史教科書學習記憶和重述檢測,更多的是歷史教科書內容的復現,學生歷史學習活動僅僅是限制于認知心理領域,而情感心理領域活動沒有得到深度開發與外化。中學歷史教材中出現了許多重要的法律文獻,有羅馬法、英國《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拿破侖法典》、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憲法等,這些法律文獻包含著許多重要的法律原則,如,民事責任、契約、繼承制度、婚姻制度、律師制度、財產制度、誠實守信、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等。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再現歷史情境,觸摸和感知當時的歷史法律文獻和歷史事件,讓學生獲得正確的法律意識教育,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法制意識。

四、重視中學歷史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意義

1.增強歷史課程社會功能。中學歷史教材蘊含有豐富的法律資源,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和培養中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是不容忽視的教育教學任務。歷史教師將中學歷史教學與法制意識培養相融合,充分利用歷史教科書中的法律資源進行法制教育,重新喚起中學歷史教師對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視,不斷增強歷史課程的社會功能。中學生遵法守法既是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履行公民權利的基本條件。我們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民主、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必須依靠整體社會法制觀念的增強,必須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增強年輕一代中學生法制教育,使依法治國與遵紀守法的思想深入人心。

2.培養知法守法社會公民。我國有相當長的封建社會歷史,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等級觀念、特權思想及近代無政府主義的思潮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導致有些人法治觀念依舊淡薄,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地踐踏法律、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我國現行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利益和意志的反映,社會主義立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真實的、平等的和一致的。中學歷史教學加強中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可以增強青少年中學生的自由平等、遵紀守法、權利義務等觀念,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有利于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理與現代法制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齊貴香.高中歷史教學中法制意識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羅忠義.論歷史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4(24).

[3]陳曉花.例談初中歷史教學法制教育的滲透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20).

[4]曾衛芳.在歷史教學中巧妙地滲透法制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19(5).

猜你喜歡
中學歷史法制教育歷史教學
遏制校園暴力須重視法制教育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淺談在中學歷史課程教學中慕課的應用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