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筆墨在當代的表現方式

2020-12-21 03:19李東升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當代表現形式

摘要:筆墨作為中國畫的代名詞,在數千年的文化歷史中積淀了濃厚的文化內涵,并逐漸形成獨有的審美價值形態,彰顯了中國畫的藝術特征、表現特征及形式特征。中國傳統筆墨花充分融入畫家的精神與民族藝術特點,將民族特有的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為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傳統藝術,對傳統筆墨的研究與創新極為重要,特別是傳統筆墨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和表現形式。本文首先介紹對傳統筆墨的理解,其次分析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再者指出傳統筆墨在當代的傳承,最后介紹傳統筆墨在當代表象形式上的創新傳承,通過與現代題材優秀元素的融合,以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表現形式呈現,更好的延續傳統藝術。

關鍵詞:傳統筆墨;當代;表現形式

筆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根本,畫家對筆墨的領悟逐漸形成山水創作中的思想認知。中國畫的筆墨被不同的畫家運用,其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高低境界不同的區分。對于筆墨的認識,直接影響到中國畫的長遠發展。每個人在學習畫畫之前,將筆墨當成工具,重物理和客觀。學習傳統不僅要模仿古人大家,還要去解讀和領悟筆墨的規律,通過提高自我認知力而層層深入。

一、筆墨的理解

關于筆墨,筆在前,是以關鍵是用筆,其講求方圓、曲直、輕重、剛柔、干練、虛實等形式,追求諸多形式的變化,不僅對客觀世界進行呈現,而且用以表達畫家自身的主觀情感。因而要求畫家用筆的準確與熟練,做到筆隨意念而行。

從視覺形式來說,筆墨指的是技法、結構、法度、規范及表現力,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國傳統筆墨形成獨有的藝術表現發展,要求畫家熟練掌握用筆的規則。這些法則不僅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審美思想,而且也用以區分畫家的手工操作痕跡之間的差異性。筆墨最終要達到有法則卻不受法則制約的效果,但是每一個用筆又在法則之中符合規律。自古以來,筆墨用筆都具有規范性,例如“骨法用筆”才是經得住時間拷證的用筆的正途之選,筆墨形成的效果就是畫面的視覺效果。

中華民族純粹的民族精神就是筆墨精神,從形武到內容,從筆墨到境界,從深度、高度到內在精神氣象,都運在筆墨中得以體現,畫家的思維與觀念、學識與修養,在創作過程中對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

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我們主要從初期和中期兩個發展階段介紹:

1.萌芽期:初期發展階段

傳統筆墨在發展最初,只是一種繪畫手段,是通過描摹日常生中的人、事、物、景色等的描述與記錄。其發展最初受到繪畫特點的影響,作品表達主要體現了紀實的特點,并非觀賞意義,因而當時的筆墨作品很難帶給觀者愉悅之感。早期筆墨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存在,主要是對當時歷史文化生活的記錄。

中國畫自戰國時期真正開始,從當前現有的畫作之中,例如《人物龍鳳圖》中可以了解,畫作運用精細的線條描繪人物,對細節的處理非常的巧妙得體,線條沒有強硬感之分,筆法豪放、筆墨十分順暢,將中國畫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通過描摹簡單的人物與環境造型,運筆流暢利落,湖面傾心,給人一種簡單大氣之感。另一部分早期中國畫的代表《鴻門宴》,簡單質樸的筆墨特點,主要受當時歷史背景影響,繪畫燃料的數量、種類不多,因此作品整體色彩較少,但是筆墨勾勒、濃淡的表現方式,使得畫作的層次感增加。

中國畫到魏晉初期,人們對中國畫的關注已經上升到更多理論性認知,作品中的山水花鳥的內容,不僅用色豐富,而且線條的描摹也較為粗放,使得整體畫作從視覺上呈現出強烈的絢麗之感。

2.繁榮期:中期發展階段

傳統筆墨在唐朝時期備受重視,其中畫作代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與《步輦圖》,就采用了游絲描的畫法,在創作過程中運用深淺不一的線條進行勾勒,畫中的人物和器具體現的更完整,畫面感清晰,層次遞進性表現的也更好。

吳道子創作的白描畫法,成為中國傳統畫歷史上的一個創新,運用極簡的著色方式,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在顏色變化上運用很好的過渡,呈現出一種濃墨、重彩適宜的視覺效果。

在此階段,中國畫創作也開始由原有的色向墨色轉變,表現手法也達到一個小高峰時期,創新與發展為畫家帶來更多的創作想象空間,同時也為后期筆墨畫的發展奠定扎實穩定的基礎。

三、傳統筆墨在當代的傳承

傳統筆墨發展至今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筆墨與時俱進,融合中華民族優秀元素,隨著時間的發展而變化。關于傳統筆墨在當代的傳承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

1.筆墨獨立存在的審美特征

傳統筆墨是形式也是內容,是兩個概念的相融體現。筆墨作為個體精神的外化表現,也是觀念的一種物化體現,同時也有一種獨立于作品之外的特殊美,并在中國藝術審美觀念中逐漸積淀形成一種文化。對筆墨情趣的追求,是我國畫家一直所推崇向往的藝術。在中國文化藝術之中,“氣韻”這一元素的存在,使得東方藝術作品與西方藝術作品有著迥然之分。筆墨中的氣韻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并貫穿作品創作始末,深刻了體現了畫家的修養、人格、品位等人文內涵。

當代人們生活所使用的書寫工具和繪畫工具變化巨大,嚴重影響了筆墨的社會功能和審美,但是對于筆墨本質的傳承并沒有中止,在創作中,筆痕的流動、墨色的深化,都充分融入了東方哲學觀念,將民族特色和審美取向得以完整的呈現。

2.難以割斷的筆墨情結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引進來與走出去,使得我國藝術深受經濟和西方文化的沖擊影響,對國畫前途與發展非常重視的藝術家創新型的推出實驗水墨、新文人畫、新院體畫等新型藝術形式,不管如何創新形式,對筆墨韻味的追求始終未變。

水墨韻味中的筆墨情趣是東方藝術的獨有的表現,也是我國美學精神獨有的品質。即便當代筆墨形式與傳統國畫形式形式差異較大,但是在藝術創作中沒有脫離水墨韻味的影響。畫家需要借助傳統筆墨實現作品的藝術品位。例如,劉子健的“碎片”,就是講極具時代特色的社會元素與破碎宇宙,運用筆墨語言呈現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人從作品中感受到漂浮、孤獨、寂寥。這種運用筆墨形式創作當代精神的表現方式,與東方藝術獨特的審美有著緊密而直接的聯系。當代水墨格外重視和追求表現效果,并以創作教育闡釋和表達人們生活環境中的空間精神。

西方文化的融入,也對中國畫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筆墨描摹意境用色簡單,西方繪畫色彩應用表達強烈,對觀者的吸引較為強烈,對此我國畫家嘗試將筆墨與色彩進行融合,讓中國畫的古樸之中增添一縷清麗之美,在保留古典墨色古韻的同時彰顯時代感,帶給人耳目一新的觀感。

3.畫家精神的外化

我國傳統筆墨畫追求精神內在與文化內涵,作品表現中為觀者保留著大量的空間想象,并在情感已經上追求氣韻生動。西方繪畫精神的融入,從視覺、形象到寫真手法對中國繪畫產生深刻影響,不僅彌補了我國筆墨畫視覺感弱的問題,而且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品位,也得以傳承與延續。

這種繪畫藝術的精神內涵,是我國繪畫技藝長久傳承的根本原因。當前,繪畫品種多樣性,只有在精神與內涵上始終保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才依然擁有文明的精神氣質,保有民族多由的內涵與精神走向世界。

當代筆墨發展創新中,繼承傳統中國畫的特質,也融入鮮明的時代特點,摒棄傳統的“匠氣”,重新定位筆墨畫中的“骨氣”,在創作中更重視作品的沖擊力。

四、傳統筆墨在當代表現方式上的創新傳承

1.傳統基礎上融入時代精神

我國傳統筆墨畫注重精神文化的表達,其中寫意畫占據了較大的比例。筆墨的運用變化無窮,通過畫作本身傳達意蘊,傳統老子道家文化和孔孟文化中的精髓理念都在作品中呈現,成為貫穿文化傳承的核心,體現了畫家自身的文化修養與精神魅力。我國畫家在吸收和借鑒西方優秀繪畫作品時,做到取長補短,用顏色搭配彌補傳統筆墨視覺不足的缺陷,保留精髓內容,促使作品色彩明亮而不失韻味。

2.深入生活尋找合適的繪畫語言和敘述方式

首先,中國筆墨畫不僅需要畫家積極探索新的技法,拓展表現空間,還離不開身后的生活積淀與練習,對此畫家要深入生活,尋找適合表現現代題材的繪畫語言與敘述方式,將傳統和現代元素相融合,帶給觀者內涵豐富又別具一格的作品。

其次,不斷提高自身文化內涵與藝術修養,在繪畫中充分融入本民族和外來民族的優秀元素,以筆墨為本,強化主觀與意向色彩的運用,大膽的應用更多的色彩語言來塑造形象,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最后,正確處理寫生與寫意、形似與神似、造型與意境之間的關系,注重繪畫功力、書法功力及文學功力三者融會貫通,既具有筆墨情趣,又富有線條張力,通過詩書的滲透影響,達到以畫傳情的藝術效果。

3.以傳統技術為核心自由發揮與創作

傳統筆墨的精神內容更值得畫家們的傳承與延續,其中水墨畫的韻味,簡單幾筆就可以將景物的意蘊勾勒出來,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傳承和借鑒。筆墨的濃淡形式也是西方繪畫難以企及的高度,對此我國畫家在創新的基礎上也要進行延續。

五、結論

傳統筆墨作為中國藝術的獨有形式,是對我國民族文化與內涵的有效傳承。筆墨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當前傳統筆墨與當代題材元素既互相影響,又可以相互融合。本文基于傳統筆墨的理解,介紹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探索傳統筆墨在當代表現方式的傳承,促使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使中國筆墨得到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李丹芩.《淺談傳統筆墨在當代的表現方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1(7):36-36.

[2]劉懿嫻,王???《傳統筆墨在當代的呈現[J]》.《神州(上旬刊)》.2017,000(023):16.

[3]謝宜.《淺談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意境對當代藝術的影響[J]》.《北方文學旬刊》.2014(11):71-72.

[4]文穎.《淺談傳統筆墨與現代題材的融合[J]》.《芒種:下半月》.2015,000(010):P.125-126

[5]徐丹.《淺談傳統筆墨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才智》.2015(14):297.

[6]高昕.《中國傳統筆墨的當代觀》.《課程教育研究(上旬刊)》.2015(001)196-197

[7]路智祥.《淺析中國畫傳統筆墨的現代表現形式》.《現代職業教育》.2019(2):86-87

[8]彭艷.《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表現方式[J]》.《美術大觀》.2015(11):46

作者簡介:李東升(1972-),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國畫花鳥。

猜你喜歡
當代表現形式
淺談導演與小品的表現形式
當代中國芭蕾舞劇的民族化探析
論室內環境設計中的三個轉向
關于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分析
論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當代》文學拉力賽”2016年第五站讀者來信選登
經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編輯動態
《當代》背后的當代
透射光之炫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