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海城喇叭戲的音樂創作

2020-12-21 03:19陳慶宇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音樂風格音樂創作

陳慶宇

摘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城喇叭戲有著三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曾廣泛流傳于以海城為中心的遼南地域,影響深遠,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是中國戲曲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瑰寶。海城喇叭戲的音樂體現著劇種本身的獨特個性,始終彰顯著劇種的鮮明品格。十幾年來,筆者一直從事海城喇叭戲的音樂創作及嗩吶吹奏工作,深入參與了海城喇叭戲的音樂實踐,有對傳統的繼承,更有大膽的音樂創新。本文就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對海城喇叭戲音樂實踐的分析,從而找出劇種傳承與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海城喇叭戲;音樂風格;音樂創作

一、海城喇叭戲的音樂風格

1.“柳腔”打底

海城喇叭戲的唱腔結合了當地民歌,小曲小調。喇叭戲在吸收了許多外來劇種、民間音樂的同時受到京劇、評劇、梆子等大劇種的影響,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唱腔以牌聯體為主。運用各個曲牌進行交替變化,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鮮明的藝術特點。海城喇叭戲在形成的過程中受秧歌和高蹺藝術的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海城喇叭戲的雛形就是“地秧歌”,而在過去,高蹺秧歌大多是在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進行表演,表演空間大多以室外為主。因此喇叭戲的唱腔特點,表演風格可以總結為:粗獷豪放,歡快喜慶。喇叭戲正因為他的表演節奏鮮明同時又能夠深接地氣,所以深受當地農民的喜愛,被廣為流傳。

2.嗩吶為“魂”

海城喇叭戲因其主奏樂器為喇叭而得名。在海城喇叭戲的傳統唱腔伴奏音樂和曲牌伴奏音樂中嗩吶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海城喇叭戲唱腔伴奏樂器只有嗩吶,喇叭樂隊少則一人,多則四人,表演方式有獨吹、對吹、群吹等,武場沿用高蹺秧歌的樂隊,以堂鼓、銅鑼、鐃鈸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城喇叭戲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加入了管弦和彈撥樂隊,如板胡、二胡、中阮、大阮等等;在武場中又加入了板鼓、檀板等等,極大的豐富了樂隊的表現力。

二、海城喇叭戲的音樂創作

1.海城喇叭戲的唱詞與作曲的創作關系

戲曲劇目的作詞與作曲任何一個部分有缺失,這個劇都是不成立的。而好的戲曲劇目作詞與作曲的創作并不應該分離,而是應該合作完成。有很多的戲曲作家對劇種的音樂旋律并不熟悉,他的創作是獨立的,寫了一段詞甚至是一首詩,覺得合轍押韻就可以套用音樂唱腔,甚至覺得音樂唱腔可以隨著唱詞隨意改寫。這種理念是有失偏頗的,在創作一段主要唱詞時,除了要考慮規定情境、演員情緒、也要明白表達不同情緒需用什么曲牌子,還要考慮這個曲牌的轍韻,同時,也要考慮這一段旋律用什么樣的句式,有時需要根據演員的行當、藝術風格、藝術特點等因素來考慮唱詞,這樣作曲工作才會更加順暢。

2.海城喇叭戲的伴奏和獨奏

海城喇叭戲劇目的音樂創作應該分為獨奏部分和伴奏部分,獨奏部分即是背景音樂,大多用于開場、散場、演員表演時的襯樂、以及特殊音效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創作這部分內容是時需要風格統一,前后呼應。與此同時也要起到烘托氣氛、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要發揮海城喇叭戲的劇種特色,演奏出海城喇叭戲獨有的“味”,要做到旋律的特殊性,讓觀眾一聽到這個旋律,就能讓人想起海城喇叭戲。創作海城喇叭戲的伴奏音樂時一定要考慮海城喇叭戲的劇種特色,喇叭戲的唱腔大多是半說半唱,那在音樂設計上就要給樂隊留出發揮空間。同時樂隊不能喧賓奪主,否則會失掉很多唱腔獨特的韻味。

3.海城喇叭戲音樂的“說唱結合”

民間戲曲表演借鑒了很多的說唱藝術,因此在表演中有很多不同呈現方式,以唱為例,就有很多的演唱技巧。如半說半唱的《鋸缸調》,還有數唱類的《報板》這些豐富的演唱技巧。都應該保留,并且在劇目中得以體現。因此我們創作唱腔時應該開拓眼界,力求表現海城喇叭戲的全面風采。另外。戲曲中的“說”是占有很重的比例的一部分,有一句老話說“千斤話白四兩唱”。戲曲中的道白同樣占有很重的分量。起到了交代劇情、故事背景、與觀眾互動,拉近表演距離、表現人物內心等諸多作用,是中國傳統戲曲中不可被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劇目的唱腔創作時要給“說”留出足了夠的空間。

三、關于海城喇叭戲音樂創作的幾點體會

1.從生活出發,從人物出發

海城喇叭戲要找到喇叭戲本源的音樂特點,加以發揮改進,做到“換影不移形”,在唱詞創作時也要考慮這個問題,人物的語言可以“土”一點,他的音樂才會相應的“土”下去。如果為了“求新”“求怪”而過多的加入其他的音樂元素,就難免會破壞它的整體風格,這是不可取的。好作品只有風格統一人物真實,劇情合理,唱腔樸實,才讓能更多的觀眾接受認可。

2.保證劇種特色、突出地方性

任何劇種獨立存在的前提條件就是他唱腔中獨特的音樂旋律,如何能唱好這種獨特的音樂旋律呢?很簡單,“鄉音總是情”。用獨特的地域表現形式、地域發音、語言習慣來完成作品就是最好的方法。地方戲作為某一地域獨特的地域文化代表,可以說是一部無形的史書,代表著這一地域的文化發展。我們作為地方戲工作者,在進行音樂創作時要秉持“不失本色”這一原則,這樣創作的作品才不會不倫不類,似是而非。

3.發揮伴奏特點,弘揚“一棵菜精神”

戲曲的樂隊就是演奏員用樂器在表演。二者的關系應該是水乳交融的,用一句成語來形容就是“一唱一和”。老藝人形容樂隊要“托腔保調”。好樂隊應該烘托、輔助演員,刺激演員的表演欲,讓演員在舞臺上能夠超常發揮;而當演員的表演出現紕漏時,樂隊要及時的彌補,不讓觀眾發現,做到“潤物細無聲”。這才是樂隊的使命,與此同時,所有人要發揚“一棵菜精神”團結向上、戲比天大。演員應該和樂隊不斷磨合,讓樂隊充分了解演員的藝術特點和表演風格。

猜你喜歡
音樂風格音樂創作
福寶高腔山歌音樂藝術特征分析
鋼琴性能對音樂創作風格的影響
淺談陜西箏曲《云裳訴》的特色音樂風格
新時代如何做好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工作研究
漢族傳統民間歌曲創作的美學特征
關于薩蒂的音樂學分析(一)
淺析德彪西音樂創作精髓
中國民族舞劇的音樂風格分析與闡述
從音樂風格的角度看電影中音樂的作用
淺析蒙古長調的音樂風格及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