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形勢下的文化館“會客廳”職能作用初探

2020-12-21 18:46王西江李滋萱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會客廳職能作用文旅融合

王西江 李滋萱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文化和旅游融合大幕正式拉開:從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成立,到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化和旅游部“三定”方案;從各?。ㄊ校┏闪⑽幕吐糜螐d,到各縣市相應的機構改革完成。對于文旅融合發展,各地都在積極實踐、問道探索,努力把“詩和遠方”這篇大文章寫深入、寫精彩。

關鍵詞:文旅融合;會客廳;職能作用

文化館作為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設立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服務群眾、推動全民藝術普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著“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文化館如何與旅游融合發展這一課題也擺在了“文化館人”的面前。本文認為,文化館一方面應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另一方面更需發揮文化館的“會客廳”作用,促進當地旅游業務發展。

一、什么是文化館的“會客廳”職能

“會客廳”顧名思義,是接待、會見客人的大廳。如果將文化館比作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會客廳,那么文化館被賦予的意義就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它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代表當地百姓對群眾文化的需求,代表著外地人,特別是游客對文化館的新期待。一個城市、一個地區對文化是否重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對文化館等文化場館建設的重視程度是否滿足了當地百姓對文化供應的期盼。而文化館作為文化服務單位的“老大哥”“排頭兵”,則直接反映當地對文化內容建設的重視程度。其中,文化館的“會客廳”職能主要從服務當地百姓和外地游客兩個方面開展論述。

1.服務當地百姓的職能

各地文化館利用各自設施和場館服務所轄范圍內的群眾,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這也是《文化館管理辦法》十五、十六條的規定主要是,包括:(1)承辦政府主辦的各類社會文化藝術活動,組織開展各類社會文化藝術活動,包括常設陣地活動、社區、鄉鎮、廣場等文化活動。(2)為群眾提供各種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務。(3)組織群眾文藝作品創作。(4)輔導、培訓文藝骨干和社會文藝團隊。(5)搜集、整理、研究、開發民族民間優秀文化,挖掘、保護和繼承民間文化遺產。(6)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理論研究。(7)輔導本行政區域內下一級文化館、文化站(中心)開展群眾文化工作。(8)開展對外社會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文化館的職能是以服務轄區百姓為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服務對象主要是當地百姓。

2.側重于服務外地游客的職能

挖掘文化館與旅游融合方面的職能,將文化館打造成一個城市的代表性場所、地標性建筑,成為當地的“打卡點”“文化地標”,甚至“網紅點”,讓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仿佛置身于“會客廳”的放松和愜意,從而提升城市品位,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梢?,在文旅融合發展趨勢下,文化館服務游客“會客廳”的功能正越來越突出。比如,威海市十分重視文化館建設,在黃海之濱將市級文化館建設成為全市的“地標性”建筑,整體外觀呈波浪形設計,充滿動感與活力,成為威海旅游的網紅打卡點,每年接待游客幾十萬人,既服務當地群眾,也使游客收益,“詩”和“遠方”得到了完美結合。

二、文化館充分發揮“會客廳”職能需處理好三個關系

1.處理好原有職能和深化職能的關系

文化和旅游融合過程中,文化館的全額事業單位性質決定了它的職能是相對固定的,不能隨意變更,只能充分發揮原有職能,認真分析、吸收消化、盡力融合好,挖掘好現有職能中能與旅游方面融合的職能。如發揮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方面的促進作用、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的指導作用。

2.處理好文化事業和旅游產業的關系

文化館是事業單位,一般都是一類公益事業單位,這決定了它服務社會方面的公益職能。在文旅融合中,文化館有關職能與旅游融合過程中必須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適當發揮文化館在旅游方面的促進作用,開展非遺進景區、文藝演出、指導開發文創產品,探索“文化”在“旅游經濟”中的分成,用于文化館事業,更好統籌文化事業和旅游產業的關系。

3.服務當地和服務外來的關系

各級文化館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以往服務對象主要是當地居民群眾。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后,作為公共文化資源,外地游客也能“分一杯羹”。甚至隨著文旅的深度融合,文化館越來越由服務當地群眾向服務當地群眾和外地游客并重。當地政府可綜合謀劃、統一推動,拓展文化館的旅游服務功能。文化館也可依托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公共設施,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服務,讓游客更多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增加旅游內涵。

三、文化館發揮“會客廳”職能的主要路徑

1.最佳結合點之一:旅游演藝帶動

各地文化館大多都成立了專業、半專業的演出團體,包括但不限于小劇團、歌舞團、樂器隊等,演出水平較高,在公益性活動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當地百姓歡迎。同時,文化館也一般也是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和非遺傳習所,可以充分發揮非遺研究方面優勢,組織民間藝人和非遺傳承人在古城老街等各景區、景點開展常態化表演。如青州市文化館組織民間藝人將具有表演性質的本地民間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在青州古城古街上進行常態化表演,有力促進了當地旅游的發展。

2.最佳結合點之二:文創產品設計與研發

文化館在文創產品研發方面有著特殊優勢,文化館從業者了解當地歷史與文化,對文創產品有著獨到見解。各地文化館可以依托各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資源,與有關企業合作,研發制作一批代表當地文化館特色、加入當地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實現文化創意和旅游資源的有效融合,加上相應的營銷手段,可以使具有地域性文化符號的紀念品成為游客的“必買品”。需要注意的是:文化館作為事業單位,要做到資金“收支兩條線”,可以探索文化館與企業合作分成模式,爭取政府支持,一方面要調動文化館從業人員積極性,對參與文創產品研發有特殊貢獻者,加大獎勵;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踩“紅線”,坐收坐支,違反事業單位有關規定、腳踩地雷。

3.最佳結合點之三:重點節事、賽事活動推動

重大節事活動、賽事活動是各地文化和旅游宣傳展示的平臺和窗口,是塑造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山東各地有很多富有特色的節事活動,像濰坊風箏節、臨沂書圣文化節,各地文化館都是重要參與方之一,有著較好的群眾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也是吸引外地游客的重點文化活動。賽事活動,像連續五年在日照舉辦的中國音樂小金鐘比賽,每到暑假,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在家長陪伴下齊聚日照參加管弦樂演奏比賽。無論各類節事活動,還是各類賽事活動,文化館都是重點參與方之一,應站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視角、精心組織,確保質量,發揮“節(賽)事搭臺,旅游唱戲”的作用,促進文旅深度融合。

4.最佳結合點之四:文化地標讓城市旅游更具活力

文化館作為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服務對象的定位上,以往是文化和旅游各有側重,前者主要是當地居民,后者主要是外來游客。文旅融合后,兩者的界限被打破。特別是旅游城市和旅游熱點區域,需要在文化館設施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旅游的需要。文化館既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又是旅游費發展的重要載體。文化館設計建設方面,應考慮增加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將更多的文化館、非遺傳習場所納入旅游線路,吸引更多游客參與。

四、結論

總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時代,文化館必將有所作為,也將大有作為。誠然,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文化館一家單打獨斗是萬萬不行的,既需要上級政府部門統籌謀劃,也需要博物館、大劇院、美術館等各單位的密切配合,還需要各景區的協調聯動。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合力,將文化館服務游客的“會客廳”職能作用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宋瑞.文旅融合發展須“和”“合”并舉《中國文化報》,2018-12-29.

[2]孫叢叢.山東:文旅融合,描繪“詩和遠方”新圖景《中國文化報》,2019-4-22.

猜你喜歡
會客廳職能作用文旅融合
先鋒會客廳智慧城市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
這個“微家”有點暖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新加坡的雄心壯志——“會客廳”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文旅融合”奏響“城鄉大合唱”
發揮林業部門職能作用
淺談如何發揮好辦公室的職能作用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及作用淺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