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2020-12-23 09:41孟凡勇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33期
關鍵詞:手術指標急性闌尾炎腹腔鏡

孟凡勇

【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闌尾炎患者中應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收入的11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分為比對組(55例)和研究組(55例),其中,比對組患者接受開放性闌尾切除手術治療,研究組患者則接受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治療,對比最終的治療效果。結果 2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手術各項指標、并發癥發生率相、中性粒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比較,研究組(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顯著低于比對組(開放性闌尾切除手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在急性闌尾炎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值得推薦。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手術指標

【中圖分類號】R65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3..02

急性闌尾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急腹癥的一種,臨床表現包括:轉移性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疼痛、惡心、嘔吐等,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截止目前,對于該類疾病,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措施,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項不良癥狀,幫助患者盡早恢復[1]。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急性闌尾炎患者應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展開探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篩選的我院在2018年12月~2020年2月11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抽簽的方式分為2組,各55例,具體如下。比對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18~62歲,平均(40.02±2.38)歲;研究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21~65歲,平均(43.07±1.85)歲。對比2組基礎資料,結果均不具統計學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明確為急性闌尾炎者;病情資料完善者;參與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感染性休克者;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中轉開腹者;精神或是表達障礙者;腹痛時間超過72小時者;臨床資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比對組:開放性闌尾切除手術:首先,指導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后對其進行麻醉操作,其次,取右下腹麥氏切口或右下腹經腹直肌切口,并對其進行逐層剖開,在此期間,注意對患者切口進行保護,后探查闌尾,在找到后將其切除,并將闌尾殘端進行切除,最后縫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研究組: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首先,輔助患者調整正確的手術體位并對其進行全身麻醉的操作,在對患者臍下穿刺后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氣腹壓力保持在12~15 mmHg,其次,將10 mm trocar和腹腔鏡置入,作為窺視孔,同時,在患者恥骨區域的左右下腹分別置入5 mm trocar作為操作孔[2]。在置入完畢后,借助窺視孔觀察患者闌尾所在位置以及周圍粘連組織的具體情況,在完全掌握后,利用分離鉗對患者闌尾系膜根部進行分離,遠端進行電凝處理,在分離、電凝完成后,利用絲線對其進行結扎處理,后將闌尾進行切斷,其殘端利用電凝灼燒,最后,從操作孔中將標本取出并吸出其中的滲液,清洗腹腔,手術結束。

1.3 評價指標

統計2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在經過不同手術治療措施后的手術各項指標、中性粒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并發癥發生情況。

手術各項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并發癥: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腸梗阻、腹腔出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在SPSS 21.0軟件下開展,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x±s)、(%)代表,t、x2檢驗,P<0.05。

2 結 果

2.1 手術指標

2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手術各項指標相比較,研究組(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顯著低于比對組(開放性闌尾切除手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中性粒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

治療前,兩組中性粒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性粒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中性粒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相低于比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并發癥

手術治療后,比對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0%(11/55),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45%(3/55),2者相比較,研究組較低,x2=5.24,P=0.02。

3 討 論

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多數疾病在臨床治療中,采用了腔鏡手術,如膽囊結石、婦科手術等。研究表明,腹腔鏡下開展手術,可以減輕創傷,縮短康復時間。而急性闌尾炎,作為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內科急腹癥,其發生原因可能與闌尾管腔狹窄、血供障礙、細菌感染等因素有緊密的關聯,治療不及時還會引發其他并發癥的出現,進而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中,結果顯示:2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手術各項指標、中性粒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研究組(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顯著低于比對組(開放性闌尾切除手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原因在于,在急性闌尾炎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開放性闌尾切除術不僅對患者造成的創傷相對較大,而且耗費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不利于術后的恢復;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其創傷較小,患者承受的痛苦相對較輕,與此同時,它還能更好的對患者的腹腔部位進行全面的探查,降低了尋找闌尾的難度,提高了手術治療的有效性[3]。此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可以減輕術后炎癥反應,有效控制或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出現。

綜上,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的措施,一方面,能夠較好的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姜 菊,周春艷,劉 震,等.62例異位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治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9,40(11):1346-1349.

[2] 李繼彬.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6):7-8.

[3] 陳曉明.探討腹腔鏡與小切口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手術效果與對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7):11-12.

猜你喜歡
手術指標急性闌尾炎腹腔鏡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尿道肉阜行環切聯合尿道—陰道間距延長術的臨床分析
微創甲狀腺手術和傳統手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旋切器在腹腔鏡下脾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
傳統后正中入路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的療效評價
超聲對急性穿孔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研究
普外科臨床中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治的分析探討
急性闌尾炎合并闌尾穿孔的急救治療方式及效果評定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雙側甲狀腺腫的臨床效果觀察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