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常規與尿微量蛋白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診斷價值

2020-12-23 09:41陳斯麟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33期
關鍵詞:尿常規診斷陽性率

陳斯麟

【摘要】目的 探討尿微量蛋白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確診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患者48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非糖尿病的健康者48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均給予尿常規和尿微量蛋白檢測并進行對比。結果 對照組患者中尿常規檢測陽性者2例(4.17%),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者14例(29.17%);觀察組患者中尿常規檢測陽性者20例(41.67%),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者35例(72.92%)。組間比較,觀察組兩種檢測方式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患者尿微量蛋白陽性率明顯高于尿常規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比尿常規,尿微量蛋白檢測的臨床診斷價值更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尿常規;尿微量蛋白;糖尿病;早期腎損傷;陽性率;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3..02

近年來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高血糖水平,以及多臟器系統損害導致的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腎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晚期卻會因糖、脂肪、蛋白質、水和電解質一系列代謝紊亂,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近年來,該病發病率逐年上升,逐漸成為終末期腎病的第二大發病原因。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于糖尿病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在我院確診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患者和同期非糖尿病者,探討尿常規與尿微量蛋白檢測方式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確診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患者48例和非糖尿病患者48例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38~78歲,平均(58.29±4.88),病程2~12年,平均(5.20±2.15)年;對照組男32例,女16例,年齡41~80歲,平均(60.28±5.19)歲,病程2~13年,平均(3.77±1.98)年。排除標準:受檢者患有腎臟或泌尿系統疾病,且近期服用過腎毒性藥物。兩組受檢者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進一步對比分析。本次實驗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患者晚9點后少量飲水,禁食,在第二天取其空腹晨尿10 mL,分別進行兩種檢測。尿常規為離心后5 min后利用尿液分析儀測定,尿微量蛋白利用快速定量試劑盒根據固相雙抗體夾心法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尿常規與尿微量蛋白檢測結果,尿微量蛋白陰性標準:<31 mg/L。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x2進行檢驗,P<0.05表示存在明顯差異,統計學有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經尿常規與尿微量蛋白檢測后,其中對照組患者中尿常規檢測陽性者2例,陽性率4.17%,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者14例,陽性率29.17%;觀察組患者中尿常規檢測陽性者20例,陽性率41.67%,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者35例,陽性率72.92%。對比兩組患者檢測數據,組間比較,觀察組兩種檢測方式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患者尿微量蛋白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尿常規檢測陽性率,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病因可能與胰島素分泌障礙或利用受損有關。糖尿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對機體組織,特別是眼、腎臟、心臟、血管等產生慢性損害,繼而導致功能障礙。其中腎損害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能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早期診斷有利于患者盡早采取治療措施,延緩病情惡化,降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腎臟病變多數會在早期形成蛋白尿或是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尿常規是目前臨床用來檢測腎臟病變的首選方法,但這一方法敏感性較低,當蛋白尿或有形成分含量較低時檢測不夠敏感,會導致誤診,延誤病情診斷和治療。因分子較大以及負電荷狀態等原因,尿蛋白正常情況下無法通過腎小球濾過屏障,所以正常尿液中尿蛋白含量極少。而糖尿病患者腎動脈、腎小球動脈以及腎微小血管病變或導致腎小球發生硬化損傷,且同時內皮細胞會釋放內皮素等一系列腎小球毛細血管擴張素,導致腎小球濾過壓增加,發生重吸功能障礙,當尿蛋白濾過增多,超過150mg/24h時,即稱之為尿蛋白,繼而導致腎小管間質氧氣不足,推動慢性腎病繼續發展。因此,尿微量蛋白可以作為早期腎損傷的檢測指標,是美國糖尿病學會推薦檢測方法。本次研究中采用膠體金法檢測尿微量蛋白,這一方法通過靜電吸附作用,吸附蛋白質大分子物質形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膠體金顆粒,,方法操作簡便,敏感度高,特異性強,不需要另外借助儀器,成本低廉。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中尿常規檢測陽性者2例,陽性率4.17%,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者14例,陽性率29.17%;觀察組患者中尿常規檢測陽性者20例,陽性率41.67%,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者35例,陽性率72.92%。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兩種檢測方式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患者尿微量蛋白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尿常規檢測陽性率,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檢測方式均可檢出疾病,但明顯尿微量蛋白的敏感度更高,漏診率更低,與其他類似研究結果一致。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單純依靠尿常規檢測出病情的時候,往往患者已發展為結節性病變,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影響了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相比尿常規,尿微量蛋白檢測的臨床診斷價值更高,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盡早診斷并開展針對性治療,避免疾病向終末期腎病的轉化,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鄧 莉.尿常規與尿微量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診斷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9,25(21):178-179.

[2] 閻 平.尿常規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診斷價值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1):44-45.

[3] 李麗宏.尿常規與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腎病中的檢驗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1):67.

[4] 唐廣旭.尿常規與尿微量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診斷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7):178-179.

[5] 吳曉麗.尿常規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診斷價值評估[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0):52+54.

[6] 吳學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使用尿常規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8):32-33.

[7] 黃海波,李鳳蓮,陳 韻.尿微量蛋白對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07):137-138.

猜你喜歡
尿常規診斷陽性率
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及對策
尿常規與尿沉渣對尿液檢驗的影響及分析
不同類型標本不同時間微生物檢驗結果陽性率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密切接觸者PPD強陽性率在學校結核病暴發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肌電圖在肘管綜合征中的診斷陽性率與鑒別診斷
尿常規干化學檢測結果準確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對尿常規檢驗影響因素的研究
歐美的貓弓形蟲感染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