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云的初心之路

2020-12-23 08:20房中
新華月報 2020年24期
關鍵詞:陳云

房中

1925年八九月間,陳云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陳云曾說:“我自覺入黨時經過考慮,而且入黨以后,自己覺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業的一套,而要專干革命。這個人生觀上的改革,對于我以后有極大的幫助?!倍潭虜嫡Z,表明了陳云的初心。此后,陳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有順境也有逆境,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了整整70年。

追求真理:在反復比較中確立初心

1905年6月13日,陳云出生在江蘇省青浦縣練塘鎮(今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兩歲喪父、四歲喪母。父母雙亡后,他和年長八歲的姐姐陳星,只得跟著外祖母來到舅父家,同他們一起生活。陳云六歲時外祖母病故。外祖母臨終前叮囑兒子廖文光,將陳云立嗣為子,并撫養好陳星。陳云回憶幼年這段經歷時說:“我的真名字叫廖陳云,但是廖也還不是我真姓,是舅父的姓,我自己家里姓陳?!薄澳菚r舅父沒有兒子,要把我做兒子,所以就姓廖?!?/p>

由于從小就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陳云幼小的心靈里,已經對受壓迫的貧苦農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豪紳惡霸則非常憤恨。當時,小鎮地主俞圭甫總是派收租狗腿子向農民逼租,并把農民打傷,有時還把他們押到縣城吃官司。每次看到這些逼租的人,陳云就和同學們一起向他們扔磚塊。

在舅父母的撫養、關愛下,陳云斷斷續續讀了幾年書。1917年深秋,在顏安小學校長杜衡伯的幫助下,陳云免費進入顏安小學讀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激起了陳云和顏安小學師生的極大熱情,他們積極投身到這場愛國運動中去。陳云曾回憶說:“五四的時候我才十五歲,是一個高等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那個學校是在上海附近的鄉間,很快就受到五四的影響。我們由一個姓張的教員領導著罷課之后,還進行了宣傳和演劇?!蔽逅倪\動使得陳云懂得了許多國家大事,萌發了樸素的愛國情懷。

從顏安小學畢業后,在班主任張行恭的幫助下,陳云于1919年12月8日前往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1995年初,也就是他逝世前的兩三個月,他對女兒回憶說:“如果沒有到上海,沒有當工人,沒有到商務印書館,就沒有機會接觸共產黨。從青浦到上海,這是我人生中間非常重要的一段,這步邁出去以后,才有機會接觸到共產黨,才有這一生?!?/p>

陳云到了商務印書館之后,并沒有直接找到共產黨。他最先“贊成吳佩孚”。吳佩孚是民國時期北洋軍閥的主要代表人物,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在五四運動中,他堅決反對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被稱為富有膽略的愛國軍人。1924年他成為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首位中國人。當時,吳佩孚掌握著直系最多的兵力,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勢力影響大。人們普遍看好吳佩孚的前途。后來吳佩孚鎮壓革命,陳云便轉而“相信國家主義派是‘外抗強權,內除國賊”。

五卅運動前后,陳云從商務印書館的國民黨黨員那里接觸到三民主義,“覺得孫中山的道理‘蠻多”,于是,在1925年六七月間,經商務印書館同事薛兆圣、張文菲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并成為“商務印書館發行所分部”的首創人之一。后來,1927年7月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左派國民黨部也就取消了”,陳云“亦最后退出了”國民黨。

1925年5月,上海日商內外棉紗廠資本家撕毀二月罷工時與工人簽訂的協議,以停工關廠向工人反撲。顧正紅帶領工人進廠交涉,慘遭日籍職員槍殺。顧正紅慘案激怒全市人民,成為五卅運動的導火索。5月30日,上海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帝大游行,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震驚中外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五卅運動中,陳云和商務印書館大多數職工一起,參加了罷市和游行,同時參加“募捐辦報”和義賣《公理日報》等活動。在這場運動中,陳云看清了帝國主義的面目,看到了工人階級的覺醒,體會到了工人中蘊含的力量。

五卅運動直接導致了商務員工爆發大罷工,他們要求組織工會、改善待遇。年僅20歲的陳云積極投身到罷工的準備工作中。據陳云的商務工友陳竹平回憶:“接近罷工的前三天,陳云同志和幾位先進職工,白天照常工作,晚上又連夜開會,準備罷工的各項工作,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三天三夜沒有好好地睡覺,罷工組織得很有條理,很有秩序?!标愒粕畹霉び研刨?,先后被推選為發行所職工會委員長和發行所職工會、印刷所工會、總務處同人會的聯合罷工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五卅運動后,經同事介紹,陳云常到上海通訊圖書館去讀書。在那里,他讀到了馬克思主義書籍和其他進步書籍。他讀了《馬克思主義淺說》《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書籍。當時由于實踐少、知識少,有些書他還看不懂,但是他感到:這些書中講的道理比三民主義更好。他開始“了解了必須要改造社會,才能解放人類”的道理。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再加上五卅運動、商務罷工的影響,1925年的八九月間,陳云在董亦湘、惲雨棠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他新的政治生命的開始。

信念堅定:在各種考驗中錘煉初心

陳云對自己選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篤信終生。他說:“一個愿意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共產黨員,不僅應該為黨在各個時期的具體任務而奮斗,而且應該確定自己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奮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觀?!标愒频膱远ㄐ拍钍窃诟鞣N考驗中磨煉出來的。

陳云經受住了逆境的考驗?!拔幕蟾锩遍_始后陳云多次受到沖擊,處境十分困難。1969年10月,陳云被下放到江西“蹲點”。他并沒有因為自己被下放而感到消沉,在逆境中,他始終堅持“三個不”:

第一是不消沉。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保留我的黨籍,我就可以讀書?!碑敃r,中共中央保留了陳云的黨籍,而且保留了他中央委員的身份。陳云上午到工廠勞動,下午和晚上就是讀書。他的子女回憶父親在江西讀書的情景說:“這段時間,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重新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資本論》《列寧全集》《斯大林文選》《毛澤東選集》等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特別是列寧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一直到逝世前寫的《列寧全集》各卷。翻開父親讀過的這些書,我們清楚地看到他用鋼筆和不同顏色的鉛筆在上面畫的大量的道道、杠杠、圈圈,以及寫下的一些批注??粗@些熟悉的字跡,可以想見他老人家是怎樣全神貫注地在讀著書,又是怎樣專心致志地在思考著有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問題。那是何等境界、何等襟懷呀!”

第二是不后悔。陳云被下放到江西之后,他也在想:我這一生參加共產黨有沒有錯?我這一生為黨為人民奮斗有沒有錯?我這一生包括“大躍進”時期所提出的主張有沒有錯?尤其是在他讀了一些列寧的書籍以后,他想自己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后來提出的主張并沒有什么錯,那么既然沒有錯就不后悔。

第三是不悲觀。在江西,陳云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他的小女兒陳偉蘭回憶說:“爸爸即使在逆境的情況下,即使他的身體不好,政治上受到很大挫折的情況下,在精神上他從來沒有垮過。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呢?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對社會主義事業的信仰,相信他終身從事的這個事業是非常崇高的事業?!彼亩畠宏悅トA回憶說:在江西“他的信仰毫不動搖,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把學習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情,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把自己完全和黨的事業融在一起了”。

陳云經受住了金錢的考驗。陳云長期領導新中國的財經工作,長期與錢打交道,但是,他沒有在金錢上犯過任何錯誤。陳云的長女陳偉力回憶說:父親對家里人要求非常嚴格,“他說在經濟上一定要干干凈凈,做人要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公家的錢一分錢都不能動,今天不查,明天不查,早晚有一天會查的”。陳云身邊有個工作人員叫張廷春,他從東北就跟著陳云,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復員轉業,他臨走時,陳云也對他說了這句話。后來他來看望首長的時候,非常感激首長。他說:“首長交代我的事兒,我一直牢牢記著,我周圍很多同志都在經濟上犯了錯誤,公家的錢我一點兒都沒沾,所以我一直沒有出過任何事情?!?/p>

20世紀60年代,為了回籠貨幣,國家出售了高價商品,如高價糖果、炒肉片等。有一年夏天,陳云夫人于若木去商場花高價買了一條毛巾被。然而,第二天報紙上登,高價產品取消,所有都是平價。于若木就抱怨陳云:“你主管全國的財經工作,你肯定知道高價商品第二天取消的消息,你怎么不提前告訴我?”陳云對夫人于若木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是主管國家經濟的,這是國家的經濟機密,我怎么可以在家里頭隨便講,我要帶頭遵守黨的紀律?!?p>

陳云經受住了親情的考驗。新中國成立后,陳云把姐姐陳星接到北京生活,但是因不習慣北方的生活,姐姐住了一段時間又回到江蘇吳江松陵鎮。根據蘇南行署負責人的介紹和建議,吳江縣政府以照顧革命家屬的名義,曾給予陳星接濟。陳云知道后,立即要求中財委代他給吳江縣去信,明確告知不要再給姐姐發接濟費。1952年10月,中財委辦公室致信吳江縣縣長:“縣長同志,中財委陳主任的姐姐陳星,……據說縣政府對她很照顧,謝謝你們?!埬銈儾橐幌?,每月接濟陳星多少錢(或多少米),已經接濟了多少次。陳主任講,現在補貼增加了,干部家屬不必再要公家接濟。請你們至12月份起,即停發陳星的接濟費用,不必客氣。以后由陳主任自行幫助解決。盼你們即(及)早復一回信,至盼!”一個月后,尚未得到回復的中財委工作人員再次致信吳江縣縣長,轉達陳云“自己補助其姐”的意見。在陳云的再三要求下,吳江縣縣政府停發陳星的生活費。后來,陳云還是把姐姐接到北京生活。1972年8月,陳云親自寫信給吳江縣松陵鎮革命委員會,代姐姐陳星做主,將其在吳江的財產“一概交公”。

陳云給家人制定了“三不準”家規:一是不準家人搭乘他的車;二是不準家人接觸他看的文件;三是不準家人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在陳云紀念館至今保留著兩輛紅旗車,一輛是老式的“紅旗”牌轎車,一輛是“紅旗”牌自行車。即使是和陳云在同一個工作單位的妻子于若木,也是每天騎著這輛“紅旗”牌自行車上下班,盡管上下班的路線相同,但夫妻二人各用各的車,公私分明。于若木戲稱“自行車是我進出中南海的老坦克”。

對于子女的教育,陳云就是六個字,“讀好書、做好人”。他說:“你們若是在外面表現不好,那就是我的問題了?!?968年,陳云18歲的小女兒陳偉蘭從部隊院校被分配到西藏軍區野戰部隊。當時有人給她出主意說:“你可以讓你爸爸跟有關的領導同志講一講,你就不去西藏了,留在成都吧?!标悅ヌm回憶說:“當時很天真,我回家就問爸爸,我能不能留在成都啊。爸爸說誰給你講這個話?我不能給你講這個話。他說,別人都能去,你也應該能去。到離開北京的時候,爸爸心里很難過,他站在家門口,讓家里所有的人去送我,而且跟我講,他說再大的困難、再大的風浪你也不要怕,別人能干,你也能干?!?/p>

陳云經受住了作風的考驗。陳云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對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從來不吃高級菜。燕窩、魚翅他不吃,只吃土人參,就是把胡蘿卜蒸熟了,每天吃一根。他的一日三餐是這樣安排的,早餐:一杯豆漿、兩片面包加點果醬、一小碟花生米(煮熟的)、一小碗稀飯;午餐:一個葷菜、一個素菜、二兩米飯;晚餐:一個素菜、一個豆制品、一兩半米飯。為了避免浪費,二兩米飯、一兩半米飯精確到用天平來稱量。陳云幾乎天天都吃這幾樣普通的家常菜。他的廚師曾說過:首長一年到頭就吃那幾樣普通的家常菜,我的技術也提高不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陳云在北長街的住所出現了裂縫,有關部門出于安全考慮,建議翻修房子,卻被陳云拒絕了。他說:“我的房子比老百姓的好多了,把這樣好的房子拆掉重建,老百姓會罵的。如果是為了防震,搞一點鋼架支撐一下就可以了?!标愒凭驮谶@鋼架支撐的房子里辦公。后來,經過有關部門再三建議,直到1978年陳云才搬進中南海。陳云長子陳元回憶說:“搬進來以后他一看房子這么大,就念叨說回去,大概前后念叨了有半年,后來大家都勸他說,還是在這邊比較安全一點,他才同意?!?/p>

中南海陳云家客廳內有一個白窗簾,已經舊得不行了,而且都有些變色了。有一次陳云去外地期間,工作人員就把窗簾給換了。陳云回來后,很快發現了這件事。就問工作人員,是不是把窗簾給換了?工作人員說,是給換了,換了新的,那個太老了,掛環都有點掛不住了。陳云說,不行,給我換回來。并說,今后這個地方任何物品都不能再更換。

陳云穿的衣服也很普通。在陳云紀念館保存著一件棉坎肩,這件棉坎肩背后是一個暖心的故事。1946年他在臨江任遼東軍區政委時,軍區參謀長看天寒地凍的,他每晚都要哈哈手后再起草電文,每次開會都把軍大衣裹了一次又一次,特意請人縫制了這件棉坎肩。這件棉坎肩陳云穿了38年,上面打了32個補丁,還是繼續穿,他說穿舊衣服就是穿衣服的利息。

陳云節儉樸素的事例舉不勝舉,因為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他常說:“一件商品到了消費者的手里時,看似很容易??烧l想過,它經過了多少道工序?它用了多少資源和能源?它又讓勞動者付出了多少心血?如果我們大家都能處處節約一點,這也是支援了國家建設……浪費和貪污一樣都是犯罪?!?p>

心系人民:在深情大愛中踐行初心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陳云的一生,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一生。他說:“一個人最愉快的事,就是參加革命,為人民的利益而斗爭?!彼€說:“不解決實際問題談為人民服務,則是空話一句?!?/p>

陳云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吃”的問題。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建設,造成城市工人數量不斷增長。這時,城市糧食的供應問題就出現了,也就是供給不能滿足需求。中共中央委托陳云研究與解決這一問題。陳云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反復權衡比較各種方案,最后得出結論:只能實行又征又配,在城市實行糧食配售,在農村實行糧食征購。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項政策不僅穩定了市場,也基本滿足了工業化對糧食的大宗需求。

20世紀60年代,在經過“大躍進”運動之后,陳云認為糧食生產在短時間內不能恢復。他果斷提出:進口糧食,滿足人民的需求。據當時在糧食部工作的楊少橋說:“進口糧食這個措施是我們當時不敢設想的,當時一些人認為吃進口糧是修正主義?!痹陉愒频奶嶙h下,經過周恩來的批準,第一艘進口糧食的船只很快抵達了天津。

在三年困難時期,由于缺少肉類和蛋品,營養不足,許多人患浮腫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云經過調查了解到,每人每天對蛋白質的最低需要量是70克,而一斤糧食中含蛋白質45克,一斤蔬菜含5克,還缺少20克,相當于一兩大豆的蛋白質含量。為此,陳云提出先在大中城市的6000萬人口中,每人每天供應一兩大豆,以解決營養不良患浮腫病的問題。他曾動情地說:“每人每月供應三斤大豆,按八個月供應大體需要十二億斤。一斤豆子可以做成豆腐四斤,一個月十二斤豆腐,平均每天吃半斤。這種辦法現在就可以做到,而且有保證?!?/p>

陳云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穿”的問題。1961年6月,陳云致信李富春,建議成立一個“穿衣問題小組”。這個小組專門研究:(一)焦炭回收;(二)朝鮮維尼龍生產法;(三)在兩年內先建成五千噸“卡普隆”產量(每個城市人均做兩雙襪子);(四)加緊錢之光的粘膠纖維生產。

當時,老百姓穿的都是棉紡織的襪子,一雙襪子穿不了幾天就磨壞了,那時候家家戶戶補襪子成為普遍現象。如何解決?那就是生產尼龍襪。陳云說:“每年供應幾千萬雙尼龍襪子,這也可以說是一件大事。孩子多的人家,都感到補襪子是一件傷腦筋的事。如果每年用四百萬美元進口一千噸尼龍,就可以織四千萬雙襪子?!?/p>

尼龍襪解決了耐磨問題,但是由于是進口原料,價格比較貴,普通老百姓買不起。這時陳云提出:“如果織尼龍底的襪子,產量可以加倍?!焙髞斫涍^調查研究,陳云發現襪子腳后跟與腳趾頭的地方比較容易磨壞,就提出,這兩個地方用尼龍來生產,其他地方還是用棉的材料。一雙襪子兩種材料,既耐磨又實惠。這樣既解決了老百姓的問題,又回籠了貨幣。

陳云還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小”事。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陳云主持全國財經工作時,十分關心日用小商品的生產和供應。一次,他忽然發現市場上沒有賣女同志裝飾發型用的發卡,就問營業員為什么沒有發卡?營業員說,公私合營以后,生產發卡的鋼材也沒有了。陳云發現這個問題以后,當時就給鋼材生產部門的同志打電話,后來還寫了一個條子,說你們一定要撥出幾噸優質鋼材來,給全國女同志每人生產兩枚發卡,否則她們會罵娘的。

1981年1月26日,《人民日報》第八版刊登了茅盾等文藝界著名人士寫的《想想孩子們吧!》一文。文章提出兒童劇演出缺乏場地的問題。陳云看到后建議:“可否由中央書記處指定有關部門專門議一下?開放單位內部禮堂可先在中央和北京市黨政軍民學機關試行,然后推廣到全國。這樣就解決了教育兒童的一件大事?!?982年5月,陳云從《人民日報》的一篇短文了解到,少年兒童仍然存在看戲難的問題。他立即致信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負責人,建議采納茅盾等人文章的意見:“在今年六月一日兒童節時,全國城鎮的所有影劇院和機關企業的所有禮堂,均應免費向孩子們開放一天。如同意,請考慮可否由中央和國務院聯名就此事作出緊急決定?!?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向全國下發《關于全國的影劇院和禮堂、俱樂部“六一”向少年兒童開放的緊急通知》。全國的少年兒童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

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陳云確立初心、錘煉初心、踐行初心。他實現了自己的誓言,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他踐行了黨的宗旨,用他自己的話說:“適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點事,如此而已,一點也不能驕傲?!?/p>

(摘自《百年潮》2020年第9期。作者為陳云紀念館副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陳云
陳云“審問”新收錄機來歷
陳云:我能長壽得益于戒煙
基于大數據分析與審計的關系研究
陳云與于若木:“老實人合得來”
My plan for new term
陳云拒禮
秒殺團殺與媚殺!雙十一女白領釀血案誰之罪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另一面的陳云
陳云令人起敬的“脾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