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活設股:城中村化解糾紛有良策

2020-12-24 18:36馮丹萌
農村經營管理 2020年6期
關鍵詞:城東產權制度集體經濟

馮丹萌

黑龍江省通河縣通河鎮城東村是縣城內的“城中村”,南鄰松花江,省級公路哈肇和雞訥公路在轄區內通過。目前,全村在冊農戶405戶,在冊農業人口918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112人,占總人口的12.2%;16歲至60歲人口686人,占總人口的74.7%;16歲以下人口120人,占總人口的13.1%。全村耕地面積1967.9畝,其中合同內面積(含五荒合同)1265.1畝、合同外面積702.8畝;建設用地面積320畝。全村賬面資產總額1445.8萬元,其中貨幣資金1137.8萬元,公益性資產(村部等固定資產)113.5萬元,債權193.2萬元;負債總額10.5萬元,其中債務1.7萬元。

一、歷史沿革

城東村,原村名為“長江部落”,分為南北兩屯,1945年后改名城東區。1956年由高級社轉為合作社,更名為城東村。當時總人口為720人,勞力310個,牲畜32頭(匹),土地面積共3890畝。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更名為城東生產大隊,1961年又分為城東生產大隊和城發生產大隊,共轄四個生產小隊。1983年開始實行第一輪土地承包到戶,城東生產大隊土地面積3173畝,人口435人;城發生產大隊土地面積2540畝,人口402人。2002年實行區劃調整,城東村民委員會和城發村民委員會再次合并為城東村民會,共有土地面積3780畝,人口902人。2017年城東村被選定為黑龍江省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2017年3月8日城東村正式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經過一年的推進,城東村已全面完成成員界定、清產核資、股權設置、資產量化、機構成立等工作,于2018年2月15日全部結束。

二、運作機制

(一)順利完成清產核資,摸清村集體底數。2017年通河縣城東村被確定為省級試點村后,及時制定《城東村2017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為保證清產核資工作順利完成,城東村以屯為單位,邀請老干部、老黨員、老村民參與到清產核資工作中,并將農村土地確權工作與清產核資工作有效結合,保證了清產核資資源調查、統計數據的準確性。采取先資金后資產、先賬內后賬外、先資產后資源、先合同內后合同外的清理方式;堅持賬內賬外結合,實物盤點同核實賬務相結合,以物對賬、以賬查物,全面清點品種、規格、型號、數量,清查來源、去向和管理情況,全面摸清村集體“三資”底數。

(二)股權差異化設置

在股權設置中,城東村按照資產量化實施辦法將量化資產總額的10%設為集體股,90%為個人股,并且根據人員結構將個人股分為人口股、優先股和失地股三類。

1.人口股(成員股):按確定的成員每人一股進行平均分配。城東村總計943人,共943個股份,其中城東屯518個股,城發屯425個股。個人股一律采取“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的靜態管理辦法。

2.優先股:由農戶原始“入社股金”(繼承股)和生產隊時期“積累股金”(工分股)組成、經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民主決定而制定的。優先股主要分為兩個內容:一是原始入社股金,主要是1956年入社時留下的股金,170元為一份股金,現仍然按照一股170元分配給原始股金持有人的子女或孫子女,若是本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可以直接轉化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股份。二是積累股金(工分股):該股是1983年生產隊改制時期,以生產小隊為單位,將積累基金按前十五年社員個人工分折股而形成的。此項股金參照原始入社股金,170元股值為一個股份,可直接轉入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個人股中。

3.失地股(專項股):主要是針對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內耕地被征收的農民專門設立的股。計算方法按照農戶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內的人均耕地計算(承包面積÷承包人口),征收一個人的耕地,折算一份股金;征收耕地不足一人的,按征地面積占該戶人均耕地面積的比例計算。征地后合同內剩余耕地面積不足人均耕地面積50%時,視為該戶全部失地。今后再有征地,仍按此規定進行辦理,將已有股資總額與新征地補償費加總,原股與新股均等計算而得。

(三)分類登記、界定成員。成員界定方面,城東村成立人員界定組,召集組織十幾個熟悉村情的老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組成人口清查工作小組,開展深入細致的逐戶逐人調查摸底工作。以尊重歷史、照顧現實,堅持有法依法、無法依民、群眾認可的原則開展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并與鎮派出所聯系,準確核實村現有戶籍人口的情況,以戶為單位編制人口調查登記表,采用電話聯系、上門走訪等多種形式,逐戶進行簽字確認。對一輪土地承包后外遷的社員,村里利用戶口登記簿等一些原始檔案資料進行摸排;對戶在人不在的情況,通過安排專人或親屬進行溝通等方式,要求他們在規定時間攜帶戶口簿、身份證等資料,以戶為單位到村進行申報登記。人口清查工作結束后,工作組根據每戶簽字確認資料,對所有的調查對象進行分類,并組織村成員身份界定小組對人口清查情況進行分析篩選、登記造冊、張榜公布。目前城東村已全面完成成員確認工作,共確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943人。

(四)成立城東股份經濟合作社。清產核資、成員界定登記工作完成后,城東村召開成員代表會議,制定了城東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方案,召開股東代表會議表決通過了城東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并于2018年2月8日召開城東股份經濟合作社第一屆股東大會,推選出股東代表35人,由股東代表選舉出8名文化素質高、具有一定群眾基礎的董事會和監事會人員。

三、主要特點

城東村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主要有兩大特點。

一是根據成員結構靈活設置股份。城東村根據村集體成員的實際情況將集體股份靈活設置為人口股、優先股和失地股三種類型。城東村充分考慮農戶歷史留下的股金和工分,專門設立優先股,并實行靜態管理,成員持股不再隨人口的增減而變動。此外,考慮到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內耕地被征收的農民的有效權益和需求,分配其一定比例的失地股,并且對失地股實行動態管理,今后承包地如有被征收,可隨時增加人員、充值股值。多樣化的股權設置背后反映了對農民集體資產權益的保護和落實。

二是根據實際情況嚴格確認身份。在成員確認方面,城東村根據當地人員結構以及實際居住情況,采取多種辦法進行人員確認,尤其對于外出打工等“戶在人不在”情況進行了嚴格的身份核實,出國打工或者嫁到國外的人員都必須進行國籍、戶口等身份確認。例如城東村村民王海英,女,出生于1979年3月4日,在意大利結婚并長期居住國外。2017年城東村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時,經過多次調查確認,通過收集其護照、簽證、身份證以及戶口等信息,經核查確認為中國國民并且戶口仍在城東村,最終被確認為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與此同時,還存在一些村民嫁到韓國等國家但未改變國籍、未遷走戶口的情況,經過信息核實后同樣都將其確認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四、啟示

一是多層次、多維度的股權設置提升農民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認可度。城東村通過優先股、失地股等股權的多樣化設置,使不同類型的農民集體資產得到確認,充分兼顧了歷史和現實問題,提升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可信度,增強了農民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認可度,也促進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是身份的“嚴格把關”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長遠發展。城東村根據村民出國打工、生活等現實情況,采取出國核實、遠程溝通、訪問調查等方式,明確了成員的界限,使成員認定工作得到扎實可靠落實,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打好基礎,也增強村集體經濟成員的歸屬感。

猜你喜歡
城東產權制度集體經濟
祥云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伊川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國有企業產權應允許部分員工持股
100個縣將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城東早春》
現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