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數學之美,激起思維浪花

2020-12-28 06:50孫小康
數學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數學美小學數學策略

孫小康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融美于教,以數學美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體驗學習過程的愉悅,促進深度的數學思考,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學美;策略

簡潔的符號、對稱的圖形、多解的奇異無不彰顯數學之美,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領學生去感知、體驗數學知識。剛入學的小學生帶著好奇之心去學習數學,但如果教師一味追求枯燥的訓練,就會使他們的學習熱情逐漸喪失。教師要以數學美讓學生享受數學課堂,產生接近數學的需求。

一、精研教材,挖掘美的教材內容

教師要精心研讀教材,從數學的語言、知識、方法、思想中挖掘數學之美。教師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對其內容進行重組整合,將知識與美學內容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對數學美的理解。如在蘇教版一下《比較數的大小》一課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抓一把小卡片,并猜一猜有多少個,再讓同桌數一數。教者通過猜數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接著,教者創設情境:大家到海邊撿過貝殼嗎?松鼠、小兔也喜歡貝殼,看圖說說它們在干什么?如何才能比較它們誰撿的貝殼多?教者以美麗的情境、生動的情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問題的探究,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上升到數學的認知,運用不同的策略進行比較。教師要樹立目標意識,依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向學生呈現簡潔的公式、對稱的圖形,讓學生感受審美的課堂,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要引入數學美的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學習起點,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進行有意義的建構。

二、圓融互攝,制訂美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的落腳點,教師要依據課標創造性地解讀教材,以“數學美”的角度去設定目標,要求設計得具體明確。學生以審美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喚醒審美的意識,培養審美的能力。在落實目標時,教師要將數學美融入知識習得、能力培養目標之中。如在蘇教版三上《軸對稱》一課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動去感知圖形的對稱美。教者依據小學生思維具有直觀性的特點,設計出他們易于達成的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感知圖形的對稱美,能依據其特征辨別出軸對稱圖形;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借助于折、剪、拼等活動創作出軸對稱圖形,從而能培養學生的操作與鑒賞美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目標: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感知對稱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目標設計中要融入對稱美的知識,讓學生能主動地用審美眼光去觀察生活、探尋數學世界,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讓他們在生活世界中尋找數學美。

三、依托技術,呈現美的知識內容

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呈現動物的圖片、動畫,充分地讓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使枯燥的文字變得富有趣味性,能增進學生的感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如在學習蘇科版二下《時、分、秒》一課內容時,教者從生活中的公雞打鳴談起:人們利用公雞打鳴干什么?現在大家家里都沒有養雞,靠什么來提醒起床?接著呈現各式鬧鐘的卡通動畫形象,讓學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作用?教者借助于課件的呈現,用大家喜歡的動畫形象為學生搭建知識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親切感,感悟到數學知識呈現出的美感。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生活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直觀為主,教師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能聚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他們去主動探究數學知識。

四、追根溯源,探尋美的教學方法

以問題引思,能增進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探索中感受數學規律之美,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感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快樂。教師要依托多種方式創設直觀性、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活動之中,直觀地感知數學之美,引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如在蘇教版一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一課的教學中,教者播放搭積木的視頻,讓大家說說有哪些形狀的積木?并適時將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木貼在白板上??匆豢?,再摸一摸它的表面,說說感覺怎么樣?大家能不能想辦法把這些平平的面畫下來?學生將積木的一面置于紙上,并沿著它的邊畫下來,再看看畫出來的是什么圖形,并將畫下來的圖形貼在相應積木的后面。教師通過講解、媒體、提問等方式呈現聯系教學內容的信息,創設出美的情境,吸引學生動手做、動腦思,讓學生去探尋數學之美。

學習不是簡單的接受知識的過程,學生借助于數學問題去探尋數學知識的本質內容,從而能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并運用自己所學的方法去理解、分析數學問題,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讓他們在問題的指引下去探尋數學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去欣賞、操作、交流,去理解數學知識的簡潔、對稱、和諧之美,也能感受從“做數學”中獲得審美的愉悅。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習得、能力的培養,更要挖掘數學知識蘊含的美的內涵,激發學生探尋數學的熱情,滿足學生探尋知識的欲望,能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福忠.數學思維美的特征分析與數學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7).

[2]羅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美的體驗[J].教育科研論壇,2011(2).

猜你喜歡
數學美小學數學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淺析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探究中學數學的美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心得一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