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鏡下切除術與腹腔鏡下切除術對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治療效果

2020-12-28 02:05楊云魁陳琳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效果

楊云魁 陳琳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內鏡下切除術與腹腔鏡下切除術對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76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結直腸黏膜下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均38例。研究組采用內鏡下切除術,對照組采用腹腔鏡下切除術,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但兩組腫瘤完全切除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內鏡下切除術與腹腔鏡下切除術對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治療效果均較為顯著,但內鏡下切除術可顯著降低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且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內鏡下切除術;腹腔鏡下切除術;結直腸黏膜下腫瘤;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0263-01

結直腸黏膜下腫瘤包括脂肪瘤、內分泌瘤和平滑肌瘤等,患者大多沒有顯性癥狀,只有少數患者會出現腸梗阻和便血等。結直腸黏膜下腫瘤在內鏡下活檢進行病理診斷較為困難,臨床常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但外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和內鏡下多環黏膜切除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文章分析研究了內鏡下切除術與腹腔鏡下切除術對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76例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結直腸黏膜下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均38例。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為(53.52±4.63)歲;研究組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為(54.01±4.27)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超聲內鏡和腸鏡檢查均符合結直腸黏膜下腫瘤診斷標準、無淋巴結及轉移。排除標準:嚴重心理疾病患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組

研究組采用內鏡下切除術,根據患者病變的位置、腫瘤生長方向和大小等,采用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和內鏡下多環黏膜切除術。其中,內鏡下多環黏膜切除術步驟為:患者行靜脈全麻,利用多環黏膜套扎器將結直腸黏膜下腫瘤吸入透明帽中,等到視野變為紅色時間套扎圈釋放并形成假蒂,前后推動套扎器并注氣,以避免將固有肌層吸入至套扎器中,退鏡并仔細觀察套扎病灶的效果,若效果不佳需要重復套扎。套扎完成后,在套扎圈上部1.0cm處防治圈套器,利用高頻電凝電切切除病灶,切除的標本用回收袋回收進行病理學檢查。最后要進鏡仔細觀察創面是否存在出血和穿孔等情況,若出現需要及時進行止血處理。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步驟為:內鏡條件下采用Dual刀將病變范圍準確標記,將透明質酸注射至病變黏膜下,確定病變抬舉征陽性,切開后在黏膜下進行剝離,術中出血點用熱活檢鉗進行處理,待整個隆起病變全部剝離后密切觀察創面是否出現出血和穿孔等情況,若出現需要及時進行止血處理。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下切除術,患者行靜脈全麻,根據腫瘤的位置和生長方向,分別采用腹腔鏡部分腸管切除術和腹腔鏡經腸腫瘤外翻切除術。

1.3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完全切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涉及數據資料均選用SPSS18.0系統軟件分析;( )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并用χ2檢驗;P <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結果表明,研究組相關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完全切除率比較

研究組完全切除37例,完全切除率為97.37%,對照組為36例(94.7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84,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術后出現2例輕度出血,發生率為5.26%,對照組出現1例腸瘺、1例腸粘黏和2例出血,發生率為10.53%,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χ2=4.326,P<0.05)。

3 討論

隨著醫學水平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外科手術治療結直腸黏膜下腫瘤逐漸被內鏡和腹腔鏡下切除術所取代。目前。對于腔內生長的較小的黏膜下腫瘤多采用內鏡切除術,而對于腔外生長的黏膜下腫瘤多采用腹腔鏡下切除術[1]。因此,臨床需要先明確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生長方向和來源層次,然后再選用合適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有研究指出,內鏡下切除術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準確提供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深度、大小、起源層次和血供情況等信息[2]。

腹腔鏡下切除術相對于傳統手術,具有定位腫瘤精確、創傷小、切除范圍小等優點,但是需要鉆孔,如果腫瘤過大還需要延長手術切口,同時腹腔鏡下手術操作的空間較小,操作難度較大,精確度不高,同時術后出現腸瘺、感染和腸黏連的風險較大。內鏡下切除術治療結直腸黏膜下腫瘤已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該手術方式可以利用負壓吸引后套扎有效分離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同時可以通過前后推動套扎器和注氣,避免固有肌層被吸入,達到降低腸壁穿孔等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3]。

綜上所述,內鏡下切除術與腹腔鏡下切除術對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治療效果均較為顯著,但內鏡下切除術可顯著降低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且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劉曉強,王雯,許斌斌,李達周.直腸異常隱窩病灶與結直腸腫瘤的關系探討[J].黑龍江醫學,2020,44(2):149-151.

[2]??? 朱曙光,李曙暉,陳鵬,等.超聲內鏡指導下內鏡下多環黏膜切除術與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8,34(4):326-329.

[3]??? 齊志鵬,鐘蕓詩,姚禮慶,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結直腸黏膜下腫瘤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7,34(10):723-727.

猜你喜歡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療甲亢的效果觀察
當上課忘了帶筆……
如此外墻,防水還扛得住么?!
靈動耳環
小畫匠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沒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燈
事關裸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