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近期臨床效果觀察

2020-12-30 07:11李翠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2期
關鍵詞:灌腸炎性盆腔炎

李翠翠

【摘 要】 目的:研究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近期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納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展開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9例實施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29例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將兩組的中醫癥狀評分、炎性因子水平、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對。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癥狀評分以及TNF-α、IL-2、IL-10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96.55%)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中采用中藥保留灌腸安全有效。

【關鍵詞】

慢性盆腔炎;中藥保留灌腸;炎性因子

慢性盆腔炎是常見的婦科門診疾病[1],以白帶異常、經期紊亂、腰腹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還可能導致女性不孕不育,導致輸卵管卵巢膿腫等并發癥的發生,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2]。以往西醫采用抗生素治療該病的效果一般,且長期用藥會增加耐藥性以及不良反應。中藥保留灌腸為中醫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本文就中藥保留灌腸在該病治療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成例數相同的兩組。

納入標準:1)經臨床檢查確診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且符合西醫、中醫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分型為濕熱瘀結型;2)參與本次研究前1周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生殖系統疾病的患者;2)患有消化道出血、急腹癥的患者;3)存在嚴重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29例,年齡24~58歲,平均(32.22±4.52)歲。病程1~7年,平均(4.22±1.05)年。有生育史20例;有人工流產史11例。

觀察組29例,年齡25~59歲,平均(32.30±4.61)歲。病程1~8年,平均(4.31±1.11)年。有生育史21例;有人工流產史12例。

組間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在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分別加入0.5%甲硝唑100mL、頭孢噻肟鈉0.2g,靜脈滴注,1日2次,1個療程為2周。根據病原體增加藥物治療,如真菌感染則加用氟康唑口服。

觀察組:加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在經期結束后開始治療。中藥組方包括莪術10g、桃仁10g、赤芍15g、延胡索15g、五靈脂15g、丹參20g、生蒲黃30g、丹皮30g,水煎取汁100mL,控制好藥劑溫度。在灌腸前,叮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側臥位,并墊高臀部12cm,涂抹適量石蠟油于以一次性無菌肛管前端,緩慢插入肛門15cm左右,使用注射器抽取藥劑灌入腸道,完成灌腸后拔除肛管,并維持左側臥位20min,藥液停留在腸腔內的時間>3h,1天1次,連續治療2周。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1)評估治療前、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的中醫主要癥狀(下腹脹痛或刺痛、腰骶脹痛、帶下異常),每1項癥狀的嚴重程度由無、輕、中、重分別計為0分、2分、4分、6分。

2)在治療前、治療2周后的清晨抽取兩組患者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5mL,將血液標本放入到離心機中進行離心處理,時間為10min,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水平。

3)治療2周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判定標準,①痊愈:治療2周后,門診復查時顯示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婦科檢查顯示正常;②顯效:自覺癥狀體征消失和子宮、雙附件壓痛消失,B超檢查顯示無炎癥及盆腔積液;③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臨床檢查顯示炎癥及盆腔積液均有改善,子宮雙附件出現增粗、增厚情況;④無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臨床總有效率=(29-無效例數)/29×100%。

4)對兩組患者治療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卡方檢驗,當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醫癥狀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相差不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組間分值對比差異明顯,P<0.05。如表1所示。

2.2 炎癥因子水平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炎癥因子水平數據相近(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比對照組低,且兩組組內治療前、治療后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有較大差距存在,P<0.05。如表2所示。

2.3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55%,明顯比對照組數據高,P<0.05。見表3所示。

2.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區別較?。≒>0.05)。如表4所示。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的發生同機體免疫力的下降、病情遷移、病原體感染、流產、婦產科手術、性衛生不良等諸多因素有關。單純西醫治療應用在病原體感染所致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其他病因的患者效果欠佳。為提高臨床療效,應進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

中醫將慢性盆腔炎納入“癥瘕”、“帶下”等范疇[3],認為該病的病機在于濕熱之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引起血瘀絡阻,會導致疾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臨床治療慢性盆腔炎應以祛濕化瘀、清熱祛邪為主要原則。本次研究中采用莪術、桃仁、赤芍、延胡索、五靈脂、丹參、生蒲黃、丹皮等中藥進行保留灌腸能起到活血化瘀、清火去熱、涼血調經、祛濕解毒等效果;而中藥保留灌腸可對盆腔處血液進行直接刺激[4],舒張血管,有助于改善血流循環;另外藥液可直接到達病灶處,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可有效減輕甚至消除炎癥反應,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5]。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同對照組進行比較,中醫癥狀評分、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了更顯著的改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充分表明了中藥保留灌腸的有效性、安全性均較高,分析原因在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中能將藥液直接經腸黏膜吸收,維持局部較高的藥物濃度[6],不僅具有較好的抗炎效果,還可在短時間內改善臨床癥狀,另外藥物可直接進入盆腔血液循環,加快炎癥吸收速度,可防止肝臟首過效應的發生,進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總而言之,中藥保留灌腸適合應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馮敏.穴位貼敷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9,34(22):3468-3470.

[2] 梁卓,凌娜.中藥塌漬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10):38-40.

[3] 鄔瀏歡,陸瓊,汪敏亞,等.濕瘀清湯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9,26(05):808-809,815.

[4] 王璐,羅瑜.中藥保留灌腸輔助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及其對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8,20(11):683-686.

[5] 楊新鳴,黃金金,彭艷.中藥口服配合灌腸治療氣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9):89-92.

[6] 高清文.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02):323-324.

猜你喜歡
灌腸炎性盆腔炎
頭孢他啶鈉聯合阿奇霉素對支原體肺炎患兒炎性因子及不良反應的影響
紅藤湯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護理體會
婦科千金片輔助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蒙醫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盆腔炎非小事! 詳解4個常見的盆腔炎癥狀
神經節苷脂鈉治療急性重癥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
慢性盆腔炎患者該如何保養
CLCA4基因在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與其臨床意義
“灌腸” 治療有副作用嗎
灌腸機專利技術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