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民間藝術在群眾舞蹈創作中的應用

2021-01-01 02:12張學兵
雨露風 2021年10期
關鍵詞:群眾舞蹈民間藝術創作

張學兵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群眾舞蹈創作的必要性的同時,指出將民間藝術更好地應用在群眾舞蹈創作中的策略,旨在繼承和發展我國民族舞蹈文化,為我國群眾舞蹈創作指明方向。民間藝術是民間舞蹈發展的基礎,群眾舞蹈作為民間舞蹈的代表,需要在創新、創造中加強保護,通過藝術元素點綴,豐富舞蹈內容,彰顯舞蹈精神,以此打造群眾文化藝術精品。

關鍵詞:民間藝術;群眾舞蹈;創作

各地域有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形式、娛樂方式,這些都是群眾舞蹈創作的來源。民間藝術豐富、歷史悠久,在新時代下,如何更好地挖掘民族文化內涵,需要從民間藝術角度出發,豐富群眾舞蹈作品,為群眾提供多姿多彩的文化產品。

一、群眾舞蹈創作的必要性

各民族、各地區都有屬于自己特色的民間舞蹈,因為風俗習慣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內容和形式,最終在人民的認可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由此可見,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具有一定的語言趣味和韻味,以此展現出民間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對于這種流傳和發展下的民間舞蹈,有強大的生命力,是需要繼承和發展的文化遺產。早期,在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過于注重生產力、經濟等,忽視了對民俗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導致民間文化和藝術喪失了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發展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地域文化工作者紛紛從民風民俗、民間藝術中挖掘舞蹈素材,充分利用民間舞蹈元素,促使多樣化的群眾舞蹈被搬上藝術舞臺,但是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何從原生態的民間藝術中,挖掘可利用的元素,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代表的民間舞蹈再現文化舞臺,形成獨特的群眾舞蹈,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1]。

二、民間藝術在群眾舞蹈創作中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選擇素材,彰顯地方特色

在進行舞蹈創作時需要充分理解民間藝術的本質、內涵、意蘊等,以此選擇民風民俗中寶貴的精髓,在科學選擇素材、彰顯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將素材的文化內涵、文化表現形式、藝術魅力等體現出來,促使群眾舞蹈得到繼承和發展。對于群眾舞蹈作品內容,可以通過再現傳統歷史文化中的民風民俗文化活動,傳達區域民眾勤勞、質樸、美好的品質,最終有效體現民族地區濃厚的民俗風情,有效發揮傳統民間舞蹈的價值和藝術內涵。在進行群眾舞蹈創作設計時,可以將現代舞蹈理念和現代編導方法進行結合,對民間通俗易懂的舞蹈語言進行升華,通過個性化、細膩的舞蹈語言,提升舞蹈作品的時代性、協調性。在選擇舞蹈表演形式時,需要從現代審美的角度對舞蹈元素、形式進行加工、歷練,通過舞蹈、燈光、色彩等現代舞蹈藝術創作工具,促使舞蹈表現形式更加靈動、立體,充滿畫面感和思想內涵。

(二)創造精品舞蹈,注重創新

在對傳統民俗舞蹈進行創新時,需要遵循舞蹈創造要求,在把握舞蹈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尋求創新和發展,以此滿足群眾文化發展需求,通過創新促使舞蹈具有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推動舞蹈現代化發展。在進行舞蹈創作時,需要有獨特的構思、設計,促使舞蹈表現內容和風格具有新意和個性特點;在進行舞蹈模式創新時,還需要注重把握傳統,在遵循傳統的基礎上,克服和突破傳統局限性,以此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更好地在民族歷史文化、民間藝術基礎上實現舞蹈的創新和再創造。比如,創作者在創新舞蹈語言形式時,需要把握舞蹈語言的交互性、融合性,避免其破壞舞蹈原有的風格、特點,在采用現代化舞蹈理念、技術時,對舞蹈審美視覺效果進行包裝時,還需要包括舞蹈藝術本體性質。在打造群眾舞蹈時尚時,對傳統舞蹈進行徹底改變,需要從新奇的層面出發展現不同地域民族風俗、風情等,并注重采用現代創作手法彰顯群眾舞蹈精神和內涵,以此在未來的群眾舞蹈創作中更好地把握方向[2]。

(三)利用傳統音樂,凸顯舞蹈主題

從藝術創作歷史來看,舞蹈早于音樂。音樂起源于舞蹈,也促進了舞蹈的發展,我國古代就將舞蹈和音樂作為一個藝術整體進行論述,這個藝術整體叫作樂舞。古代時期歌舞音樂的出現促使音樂逐漸分離出來,唐代也以歌舞作為戲曲的雛形,比如《霓裳羽衣舞》,就是一種音樂歌舞劇,進入到明清時代,歌曲逐漸以故事情節作為表演方向,推動了戲曲的出現。對此,在進行群眾舞蹈創作時,可以借用民間音樂的表達形式,通過節奏性、抒情性特點彰顯舞蹈的藝術魅力,并從音樂樂章和樂曲中豐富舞蹈動作形態,凸顯舞蹈主題,表現舞蹈演繹過程中的人物、故事情節、情感等。另外,在選擇群眾舞蹈藝術造型時,也需要通過音樂來表達創作思想、創作主題,民間音樂素材豐富、風格各不相同、曲調不一,對此,在進行群眾舞蹈創作時,可以從民間傳統音樂中挖掘可利用的素材,以此有效凸顯舞蹈主題。

(四)利用傳統美術,彰顯舞蹈意境

從群眾舞蹈創作藝術角度來看,舞蹈表演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布景、服飾、化妝、道具等都來自傳統美術,且在進行群眾舞蹈舞臺、場景創設時也需要以美術視角來進行設計,對此,群眾舞蹈創作過程中的人物形象、表達方法、藝術美等都和美術有著直接的關系。比如,民間傳統美術對舞蹈有一句這樣的評價:“畫中有戲、出口要利、人物要俊秀才可以使人百看不厭”。因此在進行舞蹈創作時,需要以美術來賦予人形象,創設靈動的舞蹈意境,以此實現舞蹈和美術的相通。比如,在舞蹈創作時,可以通過服飾、化妝等技巧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品質、個性特點等,以此確保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各有特色。另外,通過運用美術素材也可以營造舞蹈主題意境,比如,我國春晚節目中的《剪紙姑娘》,就是將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和奧運會主題節目進行融合,通過舞蹈表現出來,以此彰顯我國人民的民俗風情,激發群眾對民間藝術的向往。

(五)利用傳統文學,豐富舞蹈形象

傳統民間文學藝術形式較多,具體有語言表達、音樂表達、行為表達、物象表達等,民間文學主要采用語言文字和行為藝術來表達人物形象、環境場景、故事情節,最終傳遞事件、人物特色等。群眾舞蹈主要以形態動作來表達生活現象、人物形象、情感等,群眾舞蹈和民間傳統文學雖然有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它們從藝術創作手法來看,卻是相似的,都可以通過形象塑造,促使群眾產生情感共鳴。比如,“跳薩滿”是傳統宗教文化中的一種祭祀禮儀,該藝術通過唱跳、吟唱等,將舞蹈和口述文學進行了融合,形成了一種別樣的文化形態。再如具有群眾色彩的太平鼓舞,也在鼓舞形式的基礎上,采用說唱表達人們的思想和情感,極大地豐富了舞蹈藝術形象。對此,在進行群眾舞蹈創作時,可以有效利用傳統文學語言表達、行為表達等構思方法,豐富舞蹈形象,以此提升舞蹈的舞臺魅力。

三、結語

總之,在把握民間藝術本質規律的基礎上,從傳統民間風俗、風情、習慣及傳統歷史文化中挖掘可利用的舞蹈素材,以此促使民間藝術在群眾舞蹈創作中得到繼承和發展,最終打造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生命力旺盛的群眾文化精品,促使民間藝術煥發新的生機,在經久不衰中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的精神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曉波.傳承民間藝術,創新群眾舞蹈創作[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9,(001):237-238.

〔2〕孟武.淺談藏族民間舞蹈的創作“繼承”與“發展”[J].環球慈善,2019,(007):1.

猜你喜歡
群眾舞蹈民間藝術創作
Jazz
民間藝術篇
傳承·民間藝術
淺談群眾舞蹈創作的藝術化運用及表現手法
淺談廣場文化與群眾舞蹈的發展
論當前群眾舞蹈創作的發展方向
文化強市背景下江門市群眾舞蹈文化研究
民間藝術
創作失敗
關于《翔》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