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辛棄疾之詞的“變”與“不變”

2021-01-02 19:37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詞作辛棄疾詞人

宋 博

(南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辛棄疾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其流傳下來的詞有600 余首,詞的內容與其人生道路有著緊密關系。生活在金朝所占領的北方地區,他不忘國家,立下了恢復中原的志愿;在金國內亂時,他當機立斷參加起義軍,奮起抗金;當遇到叛徒時,他果斷率軍襲擊敵營,擒拿敵人。特殊的經歷,使辛棄疾的詞具有英雄的味道——“英雄感愴,有在常情之外”。

一、辛棄疾南宋仕官生涯詞作

1163 年,辛棄疾詞作的報國志向在詩作中初露端倪。辛棄疾南歸之初,宋孝宗剛剛受禪即位(1163年),是年一月二十八日,辛棄疾作《漢宮春·立春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上闕寫的是濃烈的故國之思使作者無心沉醉于春的到來;下闕抒情,正話反說,自嘲意味流露。整首詞表達了南歸之初的詞人在朝廷君臣茍安江南、不思復國的背景下,懷有的激昂奮發的情懷,以及對故國復興大業的強烈熱情。

乾道四年(公元1168 年),辛棄疾擔任地方官,在此之際作詞《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

千里渥洼種,名動帝王家。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

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一觴為飲千歲,江海吸流霞。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厥兹者吶?,云里認飛車。

寫這首詞時辛棄疾南歸已經6 年,他雖沒有受到南宋朝廷重用,卻也未因此感到受挫。此時的他依然充滿理想,“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收復中原的愿望躍然紙上。

乾道六年(公元1170 年),宋孝宗銳意北伐收復中原,于是辛棄疾“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1],并且提出多種舉措強國富民,然而大臣們“料想寶香黃閣夢,依然畫舫青溪笛”[2](《滿江紅·建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賦》),可見辛棄疾雖有志收復中原,但也為朝廷大臣的所作所為感到憂慮。

在辛棄疾早期的詞作里,可以看到,這位斗志昂揚、熱情奔放的豪情軍人,在入仕之后也開始有了“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的感慨和失落,而后又有了“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英雄惆悵和積郁憤慨,“愁”“淚”等情緒低沉的字眼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二、辛棄疾在南宋罷官歲月詞作

辛棄疾在淳熙八年(公元1181 年)被罷官,直到慶元四年(公元1198 年)重新起復為官,這中間閑居將近20 年。不過,即使被罷官閑居,他仍以老驥、雕弓自喻,表達壯心。例如:

萬里籋浮云,一噴空凡馬。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卜算子》)

礦用超聲波物位傳感器用于測量原煤倉中的煤位,通過測量發射到接收的時間差,來計算煤位距離倉頂的距離,用以有效的了解原煤倉的儲量,提高原煤倉的利用率,防止了煤位超標造成的事故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測量的距離通過LED數碼管顯示,直觀并且方便記錄。

雕弓掛壁無用,照影落清杯。(《水調歌頭·寄我五云子》)

雖有壯心,卻無用武之地,故有《蝶戀花》:

洗盡機心隨法喜??慈∽鹎?,秋思如春意。誰與先生寬發齒,醉時惟有歌而已。

歲月何須溪上記,千古黃花,自有淵明比。高臥石龍呼不起,微風不動天如醉。

辛棄疾一生隱仕數次,在其最有可能取得功名之時閑居近20 年,最終英雄遲暮,一身激情掩于田園,“醉時惟有歌而已”??商飯@雖美,收復故土才是詞人的理想[3]。

這一時期的辛棄疾除了寫作大量田園詩外,也有借古代名將寄托自己理想的懷古詞作。例如: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滿江紅》)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八聲甘州·夜讀李廣傳》)

罷官時期的辛棄疾,詞作內容由壯志未已,轉為感嘆英雄遲暮,最終歸于田園。詞人在看似安逸的田園生活中苦悶郁結,報國無門的痛心只能通過詞作排解,苦苦等待時機的到來。

三、辛棄疾晚年起復時期詞作

嘉泰三年(公元1203 年),當時主政南宋朝廷的實權派人物韓侂胄,請當時年已64 歲的辛棄疾出山,任職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辛棄疾慷慨赴任,并且上奏了害農六事[4]。辛棄疾認為,北伐收復中原的時機馬上就要到來,并開始積極為北伐作準備[5]。

開禧元年(公元1205 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并寫下著名詞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的上闋寫劉裕和孫權的北伐,氣勢猛如虎;下闋寫劉義隆草率北伐,戰事失利。詞人借用孫權和劉裕的英雄事跡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心情,又用劉義隆北伐失敗為例,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當時宋軍的戰前準備極其不充分,雖然財力充足,但是并沒有很好地轉化成軍事力量。作者便借用典故影射韓侂胄北伐籌備相當草率,士兵的訓練、糧草的供應、軍官的選拔,都沒有做好完善的準備。北伐失利后,宋寧宗任命被當作抗金旗幟的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然而此時的辛棄疾已經疾病纏身。在開禧三年(公元1207 年)九月,辛棄疾與世長辭,可即便在臨終之際,他也仍心系收復北方故土。

結語

辛棄疾一生以收復中原為志,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讀辛棄疾詞作,除有豪邁軒昂之感外,更深刻的則是在一位英雄的表達中看到了生活的現實與理想熱情的不匹配。滿身才華,卻無處大施拳腳。朝堂上到處花團錦簇,而思念故土卻不能上表。抑郁憤懣,卻在給友人的信件中表達希冀:“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保?]這是對友人的鼓勵,更是對自己的安慰之語,細細思量,便能感知詞人的憂憤。深入誦讀辛棄疾的詞作,可發現其作品中無處不彰顯出其報效祖國、收復河山的強烈愿望,但又難免沉郁悲壯[7],令人痛惜。

猜你喜歡
詞作辛棄疾詞人
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上)
試談辛棄疾的田園詞
詞人的職業
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下)
《浮世清歡,歲月安好》
辛棄疾的元宵節惹人妒
淺議李清照詞風格的變化與時代的關系
林逋梅妻鶴子
詞人的風骨
試論柳永羈旅詞的悲秋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