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德堡詩歌中的超驗主義思想

2021-01-02 19:37姜一鳴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德堡愛默生詩作

姜一鳴

(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一、研究背景

芝加哥詩人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1878—1967)是一位“人民的詩人”,曾獲得過普利策詩歌獎和歷史獎。其代表作有《芝加哥詩集》《剝玉米的人》等。自年少起,桑德堡就對愛默生的作品愛不釋手[1]。愛默生是19 世紀上半葉美國超驗主義運動的旗手,他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代美國學者,其中就有桑德堡。本文將從回歸自然、依賴自我、立足現實三方面分析桑德堡詩作中體現的愛默生的超驗主義思想,探討背后的緣由以及意義。

二、回歸自然

“我出生在大草原,它的麥子汁兒,苜蓿紅,女人的眼,給了我一支歌一聲吶喊?!保?]在這首《大草原》中,桑德堡反復提到草原母親對美國人民物質上的供給和精神上的滋養。即使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草原也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融入城市建設,繼續滋養著人類。

艾倫在介紹桑德堡時認為“美國中西部作家都懷有一種愛默生式的自然觀”(注:筆者譯)[3]。愛默生的“自然”既包括自然中的具體現象,又包括抽象的自然精神[4],后者即“超靈”。愛默生將“超靈”定義為“普遍的靈魂”[5]232,是永恒的一。自然中的“超靈”統攝萬物,是一種絕對的存在。桑德堡在其詩作中也多次用“霧”和“?!眮硐笳鬟@種“超靈”。人類只有回歸自然,才能實現與自然精神的統一。

回歸自然,意味著人應重視自然的價值。桑德堡的《芝加哥詩集》雖然是一部反映城市生活百態的作品,詩人卻反復將自然融入其中。他將芝加哥擬人化,并連續用7 個動詞描繪了人的狀態和動作,象征著芝加哥的興起。其中,第一個詞是“光著頭”(Bareheaded)[6]3。丹尼爾指出,詩人之所以用“光著頭,揮鐵鍬”而不是“計劃”作為芝加哥建城的開端,表明詩人有意展現拓荒者開發草原的歷史[7]。詩人仿佛在提醒這座城市的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還在西部地區。

回歸自然,還意味著人與自然萬物關系的調整。愛默生指出,人類與大自然是同根所生。桑德堡在其詩作《荒野》中就指出:“我來自荒野?!保ㄗⅲ汗P者譯)[6]101人類的體內具有動物的屬性,詩人早在《最后的答案》中就揭示出原因:“我們的頭骨和肺部不是骨頭和器官,而是水?!保ㄗⅲ汗P者譯)[6]57世間萬物由“水”構成,人與動物也就無所差異。人類只有尊重萬事萬物,才能真正地回歸自然。

桑德堡與愛默生在自然觀上的相通之處表現在認識到自然精神的存在。同時,二人都提倡回歸自然,重視自然的價值和尊重萬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對自然和精神世界的關注。

三、依賴自我

自然精神的存在不僅打破了人格化上帝對人的主宰,還引領人將眼光投向物質世界之外,通過依賴自我與自然精神合一。愛默生提出人類應該訴諸理性,依靠本能、想象力和洞察力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感知。

桑德堡在詩作中指出,人民若想認識自然,首先需要認識自身。其一,人應該獨處。父親告訴兒子:“孤獨是有創造力的/最后的決定應該在安靜的房間里做出?!保ㄗⅲ汗P者譯)[6]449獨處使人體悟本心,運用本能、想象力和洞察力而非邏輯推理,在一剎那間獲得對事物的本在認知,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其二,人應該內求。當“越過單純為生存的殘酷界限/人就來到……/思考萬物的時辰”(注:筆者譯)[6]616。詩人把金錢、政治、愛情比作“籠子”,人類被困在其中不得自由。詩人指出,在滿足基本生存需求后,人類只有學會內求,才能獲得真正的內心自由。其三,人類應追尋生活的本真,實現自我的獨立。在桑德堡的詩歌中,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用雙手創造生活的普通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他們是魚販子、送奶工、琴匠等,來自各行各業,將物質生活融入精神追求中,彰顯出平凡而偉大的精神。

然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追尋自我獨立發展也是在尋求個體與整體的統一。愛默生用五指的寓言指出:“‘人’只是部分地存在于所有特殊的個人之中,或通過一種稟賦來體現;你必須考察整個社會,才能發現完整的人?!保?]144在桑德堡的詩作中,“摩天大樓”是常出現的意象。每個人都在這座“小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都擁有同一個目標——建造芝加哥這座大城市。他們將個體融入城市的建設中,也從更高意義上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人對自然精神的把握是對自身理性的發現和運用。無論是愛默生還是桑德堡,都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愛默生的超驗主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教會的絕對權威。桑德堡同樣在其詩作中抨擊教會的腐敗和虛偽,鼓勵人們應當學會獨處,并將個人的發展融入整體??梢?,對人的關注成為桑德堡與愛默生相聯系的又一紐帶。

四、立足現實

宇宙間存在一種唯一的心靈,造就世間萬物,這是愛默生思想中的“超靈”,也是桑德堡詩歌中的“迷霧”和“大?!?。歷史記載了這顆普遍心靈的所有工作,過去與現在便具有內在同一性。然而,歷史也具有差異性,愛默生告誡美國學者不要盲目追隨傳統。桑德堡身體力行,無論是其詩作還是創作理念,都踐行著愛默生的觀點。

“我告訴你過去是一桶灰燼?!保ㄗⅲ汗P者譯)[6]85在桑德堡看來,除了變化本身,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但是他并沒有割裂過去、現在與未來三者之間的關聯,正如他在詩作《霧靄》(“Haze”)中寫道:“昨天和明天在地平線上交叉、混合?!保ㄗⅲ汗P者譯)[6]253詩人將昨天和明天并置在同一時空,如同無法斷開的一個圓。

歷史具有同一性,同時具有差異性。桑德堡在詩作中同樣體現著對現實的關注。一方面,他贊美芝加哥的興起,歌頌現代工業的威力;另一方面,他鞭撻工業資本的無情剝削,抨擊教會的腐敗與虛偽。芝加哥的優點和缺點都在他的詩中得到真實呈現。

詩人對現實生活的重視,還反映在創作手法上,如引用真實的人名、地名、口語等。詩歌形式自由,不講究韻律,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和普遍性,但這也為學界詬病。桑德堡在其《詩歌全集》的“前言”中作出回應:“一個人若是喪失了對日常生活的詩意感受,不寫日常的事物,他的詩歌雖然高尚卻不能帶來快樂?!保ㄗⅲ汗P者譯)[6]26

桑德堡擅于運用意象并置等手法帶給讀者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因此,其詩歌并不缺乏詩意,而是將詩意的表達融合在現實中。桑德堡“幾乎完全沖破了風雅派詩歌傳統的羈絆,亮出了20 世紀頭十年美國新詩的風格”[8]。

無論是詩歌主題還是創作理念,桑德堡都呼應了愛默生的現實觀。二人都認為,過去、現在與未來具有內在同一性。但是,他們都將重點放在了現實生活中,因為人們只有活在當下,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強大。桑德堡身體力行,將現實融入詩歌,無愧于“人民的詩人”這一稱號。

結語

桑德堡的詩歌中體現了愛默生的超驗主義思想,指出人應該回歸自然、依賴自我、立足現實。這些觀點沖破了宗教對人的束縛,有助于人們意識到個體的存在,培養獨立的品格。同時,隨著美國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桑德堡的詩歌也有助于人們重視自然價值和自我的精神世界。然而,桑德堡和愛默生的思想須客觀對待。他們將世界的本源指向人類普遍的心靈法則,即統攝萬物的宇宙“超靈”,屬于唯心主義。同時,他們忽略了人類自身也有局限性,善惡本同源,如果個人主義無限放大,可能會引起道德上的肆無忌憚和社會的異化。因此,如何權衡人民的個體性和整體性值得我們深思。

猜你喜歡
德堡愛默生詩作
微言大義
由《美國學者》看愛默生的教育思想
毛澤東詩作《七律二首·送瘟神》(書法)
蘭鐵成紅樓詩作手稿
360歲
愛默生的“尊嚴”
天資聰穎,幼年詩作得贊許
簡論梅堯臣寫實詩作的晚唐情結
沃皮·戈德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