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的演變

2021-01-02 19:37武美然李曉虹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學位留學生評估

武美然 李曉虹

(沈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有效維護和提升國家政治地位,黨中央一致決定,可通過培養國外留學生的方式,建立國與國之間的友誼關系,進而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及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接收國外留學生的時間為1950 年,對5 名來自羅馬尼亞的留學生進行了培養,這為日后開展留學生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礎[1]。作為對外開放政策的核心構成之一,留學生教育擔負著文化外交的重任,在改革開放的積極帶動下,國外留學生來到國內求學的規模不斷擴大,其日漸完善及健全的教育政策,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重要途徑。

一、我國開展留學生教育的歷史背景

留學生不但是國際關系中存在的特殊群體,而且是各國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2]。為此,留學生教育的發展為有效提升經濟競爭力以及推動國際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為實現穩定政治、鞏固新生政權的艱巨任務而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面對美蘇兩國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通過留學生互換的方式來加強與民族獨立國家的聯系與合作?!吨泄仓醒腙P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這為留學生教育實現良性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得到了政府更多的重視與支持。最新數據顯示,在2019 年國內各高校培育的外國留學生總人數超過了40 萬,幫助國外培育人才的國家與地區總數達到了202 個,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留學生目的國[3]。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

(一)重點面向友好國家的發端期:1950—1977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始,為了實現鞏固社會主義政權的目標,開始積極接受和培養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留學生,由于緊張的國際外交形勢,我國不得不通過“分別對待”的方式以限制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留學生。1954 年,我國針對來華求學的留學生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為留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1962 年出臺了留學生工作試行條例,明確說明了來華留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即為國外友誼國家培養高素質、高學識、高能力的人才力量。這一時期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政治色彩明顯,體系分散不夠全面,但仍舊十分重視對留學生教育質量的培養,并對留學生給予相應的經費援助。

(二)堅持對外開放的改革探索期:1978—1999 年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與世界諸多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和友誼關系,新的外交局面正式拉開帷幕。教育部門在1979 年5 月重新修訂了外國留學生工作試行條例,此次修訂的首要目的是使來華求學的留學生整體規模得到擴增,并積極實行對外開放,培養急需人才,以滿足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需要。國內開始針對來華留學生制定相關的接收標準,以提升招生質量。1986 年,我國為來華留學生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規定,對本科、碩士、博士不同教育層次留學生的入學條件以及就讀學科的考試要求都給予了明確的說明。開始對經費援助做出調整,以減輕政府對經費的承擔壓力,允以接收選擇自費來華學習的留學生,對自費留學生的收費項目、范圍和標準逐次進行了細致劃分。

(三)強調規范與合作的成型期:2000 年—至今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全方位外交以及高校擴招導致高等教育大眾化等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從為友國和本國培養建設人才向營造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過渡。政府部門對留學生教育管理加大了簡政放權的力度,讓留學生教育在規范化管理方面迎來了重要轉變。1996 年6 月,我國建立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賦予其來華留學生的接收與管理權;2000年初,我國發布了《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對來華留學生的招生錄取、教育教學以及校園管理等方面首次進行了詳盡說明[4]。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再次為留學生教育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2016 年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推進,為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留學生交換以及改變留學教育“逆差”現狀等創造了新機遇。

三、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一)多渠道籌措留學生教育經費,緩解政府負擔

世界各國為吸引及留住更多留學生所采取最為常見的方式即提供各種類型的獎學金,我國亦是如此,并以政府獎學金作為其主要的資助類型[5]。隨著來華留學生規模的持續擴大,教育成本的不斷增加,政府對來華留學生的資助投入開始變得吃力。如何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多渠道進行留學生經費資助,利用社會資金來發展留學生教育、擴大招收規模成為關鍵的突破點。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獎學金的引智作用,將高層次留學生、自費留學生群體積極納入獎學金發放對象。重視“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情況,并為其指定相應的留學基金,以此增強對留學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參與力量的作用,多種渠道籌措教育資金,鼓勵大型企事業單位、跨國公司、各行業協會、民間組織等設立專項獎學金,允許其對申請對象做出相關要求,以滿足各自不同的發展需要,培養特定人才。

(二)加強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彌補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缺陷

當下,諸多高校在接納留學生后,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所遵循的標準主要還是基于國內各層次教育所制定的教學質量標準[6]。對于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評估而言,不僅高校內部難以有效執行,而且外部實施評估難以統一,不同的地區、教育層次和學科教育質量的評估工作也需有所區別。因此,對于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的評估工作要充分考慮留學生的教育特點,為留學生教育構建相應的評估標準。一方面,各地區與高校應依據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規范對來華留學生教育制度進行相應的優化完善,對于區域、教育層次以及學科存在差異的來華留學生,因地制宜,制定多樣化培養計劃以及評估標準。另一方面,教育部門要努力成立專門的質量評估委員會或機構,對來華留學生的教育質量進行宏觀監控,并將評估結果與國家教育撥款相掛鉤,充分調動高校保障留學生教育質量的積極性。

(三)完善學位授予的管理制度,提高留學生學位學歷認可度

目前,簽訂中外學位學歷互認協議是我國與其他國家實現教育合作的重要方式[7],通過這種方式,構建相關的學位學歷認證制度,為國內留學生以及就業單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我國在1981 年與非洲共同簽署了高等教育學位、學歷和文憑相互承認的公約,并于1984 年將相互承認公約的簽署成功擴展到亞太地區。然而,國內高等教育所獲得的學位以及學歷在美國等國家還是未得到認可,這種現象對于來華留學生的招生產生了不利影響。想要保障我國學位學歷得到有效認證,要逐步完善與學位授予相關的管理制度,保障留學生學位質量;留學生學位授予管理制度需要逐漸趨同國際化標準,在強調中國特色的基礎上,建立國際廣泛認可的教育標準,在理念上達成國際教育共識,增加留學生和外國公眾對我國教育的認可度和信任度。

猜你喜歡
學位留學生評估
不同評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緣何“問道扶?!?——留學生如是說
第四代評估理論對我國學科評估的啟示
教育部就學位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博士后』是一種學位嗎?
英國大學本科一等學位含金量遭質疑
“留學生凌虐同學案”給誰提了醒?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