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運用體育運動干預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

2021-01-02 19:37賈俊飛孟雅婷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體育運動輔導員心理健康

賈俊飛 孟雅婷

(中國礦業大學 材料與物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輔導員的重要工作之一。輔導員面對學生的不同心理問題進行正確引導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本文闡述如何運用體育運動干預學生的心理問題。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適應方面的心理困擾

第一,理想和現實的偏差。步入大學后,大學生發現理想的大學和現實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可能產生心理上的不適。第二,角色定位偏差。部分大學生因成績或其他方面與他人存在差距,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偏差,表現出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第三,生活環境的差異。在大學中,異地求學的學生較多。這部分學生可能在飲食、氣候等方面存在不適應的問題,容易產生煩惱、憂愁等。

(二)學業方面的心理困擾

學習問題是很多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第一,缺乏學習動力。學習動力不足表現為逃避學習、逃課、遲到早退,主動學習能力不足,自我期望較低等。第二,學業壓力與焦慮。壓力和焦慮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呈倒“U”形曲線,個體承受的壓力和焦慮越大,學習效率越低;壓力和焦慮適中,學習效率最高。

(三)就業方面的心理困擾

就業本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就業單位對學生的個人價值觀、個性品質、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溝通組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具有較高的要求。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一方面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受到家庭、專業、個體等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方面也會產生諸多的心理困擾。

(四)人際交往的心理困擾

大學生步入大學后,面臨的人際關系較為復雜。宿舍矛盾是常見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之一,大學生生活習慣、敏感程度等的不同,都會產生心理困擾。此外,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異性交往障礙,如缺乏自信、過于敏感等,這也易引發一些心理問題。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外界環境的干擾,也有個體自身的影響。

(一)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指與大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第一,家庭環境。家庭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家庭氛圍、教育方式、家庭結構、經濟狀況等方面。學生存在家庭關系不和睦、不平等、不完整和經濟困難等問題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第二,學校環境。校園環境、宿舍環境、教學狀況等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人際交往經驗不足、畏懼與他人交往等,容易使其產生心理不適。第三,社會環境。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面對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多種價值觀的沖突,容易產生各種心理不適與困惑。

(二)個體因素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除了受社會因素影響外,也受個體因素影響。第一,遺傳因素。遺傳是一種生理現象,是指上代的許多生物特征傳遞給下一代的過程。遺傳素質是心理發展的物質前提。第二,疾病因素。生理疾病也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如出現易激惹、失眠、不安等。第三,性生理因素。大學生生理發育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性心理與性教育的不足,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性反應,容易出現心理不適與困惑。

三、大學生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是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磨練堅強意志、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對大學生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素養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一)體育運動促進意志力提升

體育運動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的行為。養成長期的體育運動習慣本身就是對意志力的一個考驗和提升過程。不同的體育運動對意志力的提升也不盡相同,長跑、馬拉松等體育運動對提升大學生意志力的效果更加明顯。

(二)體育運動促進人際關系改善

體育運動作為社會活動之一,運動的同時也伴隨著社會交往。大學生在參加團體運動的過程中,不斷形成集體意識。隨著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分工合作,能幫助運動者改善與他人的人際關系,加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三)體育運動強化規則意識的形成

不同的體育運動有不同的競賽規則。大學生在參與各項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可以養成遵守各項規則的意識。長期參加不同類別的體育運動,可起到約束的作用,從而促使大學生行為的規范化。

(四)體育運動能夠調節負面情緒

體育學界探索體育運動對負面情緒的影響較為成熟。林曉桂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每次鍛煉時間越多、鍛煉強度為中度、已開始規律性鍛煉,出現重度的焦慮、抑郁情緒的風險越小?!保?]研究表明,持續、規律、中度的體育運動能促進人體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可以有效減輕壓力,調節情感,改善負面心理和不良情緒。

(五)體育運動提升自我效能感

劉朝輝通過研究發現,體育運動能改善大學生的負性情緒,同時還能通過提升自我效能感,從而改善大學生的負性情緒[4]。蔣欽等人的研究證實,身體鍛煉可以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過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5]。

四、高校輔導員運用體育運動干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

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健康成長。面對當下大學生復雜的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應迎難而上,拓寬思路,創新工作方法,逐步探索出干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舉措和方法。

(一)思想引領,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部分大學生宅在宿舍,不愿走出宿舍,走向操場[6]。因此,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讓大學生走向操場,在運動中釋放自己,排解壓力與煩惱,增強生活激情,從而降低心理問題的發生率。

(二)積極引導,激勵學生加強體育運動

眾所周知,體育運動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從前文內容可知,持續、規律、中度的體育運動能促進人體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可以有效減輕壓力,調節情感,改善負面心理和不良情緒。因此,各高校要結合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制訂科學的體育運動方案,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運動方法,并長期堅持體育運動,從而促使其心理健康發展。

(三)協同聯動,體育運動結合心理干預

面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加強院校溝通,家校協同,同時,要注重創新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輔導員要積極鼓勵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尋找壓力宣泄的出口,通過運動的方式排解他們內心的苦悶,緩解壓力,培養學生的抗逆力。同時,可以鼓勵問題學生的室友共同參與其中,一方面可以加強其友誼,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學生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

(四)強化考核,建立體育運動考核機制

建立有效的體育運動考核機制。輔導員在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引導學生建立體育運動興趣小組,搭建小組成員交流平臺,加強小組內學生的交流。小組成員可以相互監督和考核,增強小組內成員運動的積極性。輔導員也要定期對不同興趣小組進行考核,讓學生發現體育運動給自己身體、情緒、精神等方面帶來的積極作用,肯定體育運動的有效作用。

結語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和國家關注的問題。長期、科學、適合的體育運動能干預和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可通過體育運動有效干預和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體育運動輔導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體育運動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以人為本做好輔導員工作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